?

新時期武術審美教育的文化使命與實踐方略

2011-08-15 00:50
武術研究 2011年9期
關鍵詞:技擊武術價值

孫 剛

(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新時期武術審美教育的文化使命與實踐方略

孫 剛

(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文章運用文獻資料和哲學思辨的方法,探索新時期武術審美教育的當代使命與實踐方略。研究認為:新時期武術審美教育肩負著弘揚中華審美文化、提升民族素質和民族體育價值品級的文化使命。武術審美教育應立足于武術審美文化理論,涵蓋武術技藝、人文精神層面的教育內涵。通過武術教學、影視、競技等路徑滲透武術審美教育,對于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培育高尚的藝術素養以及對武術之美的鑒賞力、創造力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武術 審美教育 審美文化 實踐方略

1 前言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受詩情畫意的中華文化的孳乳,武術在漫漫歷史長河演變中,深深打上了中華審美文化的藝術烙印,誠如當代著名武術家蔡龍云先生所說:“武術運動創始以來,始終是從‘技擊’、‘舞蹈’這兩個方面在發展,因此我們看武術,必須從它的技術與藝術兩個方面來看?!盵1]冷兵器時期,武術的技擊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張揚,正是因為金戈鐵馬的歷史年代,武術技擊無論是在戰場還是在日常防護中都能滿足人們的時代需求。反觀與視為雅文化的中國書法、繪畫相比,作為俗文化的中國武術的藝術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了。伴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終結,武術在戰場和仕途上的價值日益式微,武術對于陶冶人的情操、服務于人的精神生活的藝術價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尤為凸顯,武術審美教育的當代價值毋庸置疑。

2 武術審美教育的當代價值和文化使命

2.1 武術審美教育是弘揚中華審美文化的重要路徑

中國武術伴隨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化既見證了歷史的坎坷與辛酸,也關注了五彩繽紛的人生,還為自身發展注入了詩情畫意般的生命之美意蘊,所以,中國武術固有的民族性才被打上生命華章的審美文化烙印。當“弘揚中華文化”的時代號角奏響之際,中華審美文化“以人為本”、從生命本體出發的價值主旨在多元文化交匯的時代背景下愈發凸顯民族文化的魅力風采。武術審美教育以特有的民族肢體語言符號和藝術表達形式詮釋中華審美文化的思想理念,以獨特的生命情感教育方式,闡發中華審美文化的深刻意蘊。因而,對于弘揚中華審美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2.2 武術審美教育是提升民族素質的特殊路徑

武術審美教育從對人的生命關懷出發,注重身心雙修,對于提高民族素養具有其他體育項目無法替代的價值。誠如溫力先生所說:“對于習武者來說,要體現一種剛健有為的精神,表現出中國人特有的陽剛之氣,這是一種內在的、剛正不阿的道德情操,是一種對生命力的發自于內心的贊美。所以,武術中表現這種陽剛之氣,是中國人的一種審美觀點?!盵2]

武術審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人們具有良好的武術審美體驗以及感受、鑒賞武術美的能力,培養人們的武術審美文化行為。尤其是面對市場經濟浪潮帶來的撲朔迷離的現代武術現象,更有必要教育人們學會客觀甄別、鑒賞武術之美,從而享受武術之美給人帶來的精神愉悅,進而由情感上的陶冶上升到道德上的凈化和人格境界的提升。由此,武術審美教育對于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藝術修養、人格境界有著特殊的教育價值。同時,武術審美教育滲透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教育、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以及高尚的武術道德情操教育,這種民族意識的情感滲透,往往會內化為一種“自律”(自身的內心訴求)行為,從而不斷提升大眾的民族觀念、民族意識,不斷增進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民族素質的提高和民族文化自覺。

2.3 武術審美教育促進民族體育的價值品級提升

民族體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國家民眾強健體魄、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徑,民族體育在世界體壇的價值品級折射出該民族的國際影響力。民族體育的普及度以及對民眾身心健康與精神陶冶的價值力是決定其價值品級的重要因素。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杰出代表,其術道并重、形神兼備、內外雙修、身心俱健的價值理念能夠較全面地提升人的綜合素質,體現中華民族體育的價值品級。新的歷史時期,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日益崛起,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華民族體育在國際體壇上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加強武術審美教育,從民族藝術的視界管窺,對于不斷提升民族體育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地位,提升武術服務于人的精神生活的藝術價值,提升中華民族體育價值品級,創造與西方體育分庭抗禮的中華民族體育品牌,具有深遠的意義。

3 武術審美教育的實踐方略

3.1 加強武術審美文化的理論建設

武術審美教育應立足于武術審美文化理論,滲透中華審美文化的相關理念,從不同層面展開。

3.1.1 武術審美文化彰顯了武術搏殺色彩的文明化演化

當代著名武術家邱丕相先生認為:“武術的那種戰爭似的搏打廝殺,是野蠻的原始形象的再現,它必須轉化自身的形式,將搏打廝殺進行‘藝術化’的包裝,使其在滿足文明人類的野性需求之時,體現武術文明的文化藝術價值?!盵3]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屬性,組成武術技擊的基本要素源于遠古時期人們為生存而采用的踢、打、摔、打、劈、砍等搏殺手段,因而,武術天然蘊涵野性的攻擊搏殺色彩,武術的文明化進程正是在既不脫離技擊又消解暴力的二律背反的態勢下得以發展,這本身就是一種特有的藝術化體現。武術套路表演將與對手的直面廝殺消解在虛擬對手的技擊意象之中,淡化了打斗的殺氣,彰顯了唯美化藝術色彩,因而往往成為各種文藝演出中引人入勝的精彩節目,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審美愉悅。

3.1.2 武術審美文化體現了武術技藝美與道德美的統一

武術濫觴于先民們與獸斗、與人斗的生存需要,催發于冷兵器時期的古代戰爭,因而決定了技擊的本質屬性,從而也更注重對武術倫理道德的強化。武術審美文化寓武術技擊與武術道德于一體,形成陰陽的合體,推動著武術的和諧發展。武術技擊成就了武術道德的歷史生成,武術道德一方面規范、制約了技擊的濫用,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武力。因而,武術審美文化體現了對“德藝雙馨”的武術審美訴求,符合中國文化“內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思想。

3.1.3 武術審美文化體現了武術造型美與表意美的統一

武術不同于書法、繪畫等靜態的藝術形式,它是通過人體的身體運動來表達思想情感,屬于體態符號系統,即由人體姿態發出訊息的一種復雜的肢體語言符號系統,是一種動態的視覺藝術符號。如果說音樂是用聲音和旋律描繪出來時間的美,美術是用色彩和線條構成空間的美,那么武術動作的演練,就是人的肢體在時間和空間上所表現的形體美,是人體在武術運動中的“點、線、面”的均衡、和諧、對稱、節奏等的多樣化統一,給人帶來一種立體藝術美感。

曠文楠先生在《中國武術百科全書》中說:“武術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審美因素,和中華文化的繪畫、書法、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有著許多共同的美學內涵?!盵4]中國傳統書法、繪畫藝術講究形、意、神的統一,武術中強調和體現的“形神兼備”正是與傳統藝術一脈相承,因而,武術審美文化體現了武術動作外在造型美和內在表意美的統一,誠如邱丕相先生所說:“藝術的武術培養人們一種生存境界,一種流連忘返、沉迷陶醉的高峰體驗。藝術的武術通過其表現技擊性這一載體體現出東方文化的藝術魅力。將身體的無窮變化演繹為一種藝術,在攻防進退中充分展示個人的想象,創造出一種攻防的藝術形態,不僅千變萬化,而且享盡形態、節奏、神韻之美?!盵5]

靜止的武術動作造型,不僅體現在外在肢體的結構之美,更蘊涵“引而不發”、“蓄勢待發”的攻防技擊之“意”。整套武術動作演練則表達了一種動靜相間、快慢有致、剛柔相濟、氣韻生動的流體美感和生命意境。比如,長拳動作演練要求“動如脫兔、靜如處子、奔若烈馬、驚若游龍”,由此,生命的韻律、氣勢的恢弘、形神兼備的生命意境得到活靈活現的體現,使整個武術動作流、節奏鏈活潑、優美,富有生命的情趣。在武術拳諺中,也能體悟到武術神妙意境之美。如把長拳的高跳低落比喻為“高如鷹擊長空,低似魚翔淺底”;把形意拳的技法比喻為“起如伏龍登天,落如霹雷擊地”等。武術意境的營造都把觀者帶入一個武術動作和客觀物象融為一爐的物我合一之境,從而帶來心志的愉悅和享受,達到“悅志悅神”的審美境界。

武術意境體現了“道”的有無相生、虛實結合的生命精神。邱丕相先生認為:“武術運動所創造的這種戰斗的意境之美,可謂‘韻外之致’、‘言外之意’,令人神往,耐人尋味,成為一種東方藝術的人體表現?!盵6]這種虛實結合把人帶到一種充滿想象的戰斗意境之中,它規避了武術內含的“暴力元素”,使人置于一種和諧文明、姿態優美的畫面之中,而在那種真打又不是“真打”的“似與不似之間”的余味之中,給人的思維留下無限遐想的馳騁空間?!皠尤缑撏?、靜如處子、奔若烈馬、驚若游龍”的生命韻律、恢弘氣勢、形神兼備的生命意境活靈活現。

3.2 開拓武術審美教育的實踐路徑

21世紀的今天,武術審美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僅直接表現為大眾對武術體驗的審美愉悅,而且表現為對武術美的鑒賞力和創造力。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來探索武術審美教育的實踐路徑,將武術審美文化理論與武術審美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體現武術審美教育的時代價值。

(1)以武術審美文化的當代發展為線索,在實踐中豐富武術審美教育理論。

(2)不斷培育和提高武術師資以及學員的武術審美意識。(3)開掘武術教學內容的審美因素,引導學生體驗武術之美。

(4)增強武術教育過程的藝術化。

(5)利用武術名人軼事滲透武術美德思想,進行武術審美教育。

(6)借助審美教學媒介調動多種感官感知,引發武術審美心理。

(7)以武術競賽、武術表演為窗口,啟發武術套路的藝術化創編,滲透武術藝術審美教育。

(8)以武打影視、武俠小說等藝術文藝作品為媒介,通過其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塑造、文化選擇等滲透武術審美教育。

4 結論

綜上,在多元文化交匯的新時期,全球化浪潮日益凸顯民族文化的魅力,武術承載著中華傳統體育的精神內核,武術審美教育肩負著弘揚中華審美文化,提升民族素質和促進民族體育價值品級提升的文化使命。開展武術審美教育要立足于武術作為民族藝術的基調,在深刻領悟武術審美意蘊的基礎上加強武術審美文化的理論建設,并在武術教學、競賽等武術實踐中不斷培育和強化武術審美意識,不斷提升武術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地位,唯如此,才能不斷提升武術的價值品級,提升武術服務于人們精神生活的當代價值。

[1]蔡龍云.琴劍樓武術文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15.

[2]溫 力.中國武術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39.

[3]邱丕相.中國武術文化散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4.

[4]《中國武術百科全書》編撰委員會.中國武術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2.

[5]王 震,邱丕相.人類生態文明視域下的未來武術[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07.

[6]邱丕相.中國文化類型與傳統文化[A].邱丕相.中國武術文化散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7.

On the Cultural Mission and Practice Strategy of Wushu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y

Sun Gang
(P.E.Schoolof Shandong Normal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014)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philosophical dialectic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mission and practice strategy of Wushu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y.It shows that Wushu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y will take on the mission of developing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promoting Chinese people's cultural quality and the value of Chinese P.E..Wushu aesthetic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ushu aesthetic culture,which includes the skill and attack of Wushu and Wushu humanism.Through the methods of Wushu teaching,performance,communication and anecdotes and so on,Wushu aesthetic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which will be valuable to promote people's aesthetic interest and cultivate noble art quality,even spur the appreciation and the creativity.

Wushu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culture practice strategy

G85

A

1004—5643(2011)09—0021—03

(1)山東省教育廳課題,編號:J10WH10;(2)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編號:201001032。

孫 剛(1973~),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武術教育、武術文化。

猜你喜歡
技擊武術價值
中華武術
二十四式太極拳技擊含義探析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少林拳實戰技擊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擊基礎
武術
如何讓學生掌握好武術中的寸勁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