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1-08-15 00:48朱永新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年3期
關鍵詞:教育教師學生

朱永新

(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 100125)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

(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 100125)

“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實驗的目標追求?;谌吮纠砟畹膶W理基礎,新教育實驗是“新”的教育,“心”的教育,“行”的教育,“幸”的教育,“星”的教育,“信”的教育;新教育實驗以追求知識、生活、生命共鳴為最高境界,努力建設以“晨誦-午讀-暮省”為核心的教育課程,以“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為核心的教師課程;新教育實驗通過“六大”行動及新教育每月一事,實現“四個”改變,即改變教師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范式。新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在高職院校同樣有可以探索的空間。

新教育;幸福完整;教育生活;人本理念;教師發展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全國教育規劃重點課題“新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主題。雖然新教育研究現階段主要是在中小學進行,但筆者認為在大學里,尤其是在高職院校,同樣有可以探索的空間。

1 師生攜手成長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

教育改革的實施,最關鍵的是教師的問題。如同梅貽琦先生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1]”所以新教育堅持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引領教師攜手學生“全面和諧成長”,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

1.1 新教育是“新”教育

歷史上的新教育源于100多年前英國小鎮德比郡。當年雷迪在這里建了一所新教育學?!幕裟穼W校。這是后來影響歐洲新教育運動的起點,進而成為影響整個世界、特別是美國的進步主義思潮,也是影響中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起源。

今天的新教育,是“世界語境”中的一個“中國回響”,與歷史上的“新教育”有著共同的特性:旨在對現時代的教育進行反思、批判和重構;進行實際的探索,建立一批實驗學校;試圖對當時的教育和社會進行革新和改良;都是民間自發的改革與創新。在這個意義上,新教育是歷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鏈接”和“延續”。

1.2 新教育是“心”教育

新教育又是“心靈的教育”:相對以分數為主要導向的應試教育,新教育注重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并且通過晨誦、午讀、暮省的生活方式,讓學生擁有一個博愛而敏感的心靈,重塑他們精神世界的藍圖。

傳統的唯分數的教育是單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的、片面的教育,是漠視人的心靈成長的教育;新教育則提倡身、心、靈統一的完整的教育。新教育認為,人應該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個性的完整性,讓人成為他(她)自己,一個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1.3 新教育是“行”教育

行動才有收獲,堅持才有奇跡。這是新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行動綱領。新教育不但是夢想,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和建設數碼社區等六大行動。新教育同時開設了三大課程:(1)以“晨誦-午讀-暮省”為核心的教育課程,力求恢復學生生活的幸福完整;(2)以“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為核心的教師課程,發展教師專業水平,恢復職業尊嚴與自信;(3)以有效教學為基礎,發掘知識魅力為核心,追求知識、生活、生命共鳴為最高境界的理想課堂。由此實現四個改變: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范式。參與新教育的優秀教師群體,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學生的心坎里,努力讓自己“開出一朵生命的花”。

1.4 新教育是“幸”教育

新教育旗幟鮮明地反對那種以犧牲學生的當下幸福為代價,追求所謂“未來的幸?!钡睦碚?。有這樣幾種選擇:(1)現在的幸福和將來的幸福;(2)現在的不幸福和將來的幸福;(3)現在的幸福和將來的不幸福;(4)現在的不幸福和將來的不幸福。第三和第四種顯然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但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第二種,好像是現在不幸福,將來一定會幸福。這樣考量的思維方式就有問題。新教育追求的是上述第一種境界。因為,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沒有幸福、快樂的體驗,他的整個人生就會蒙受永遠的陰影;一個教師如果不能夠體驗職業的尊嚴與幸福,也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成就。所以,新教育又應該是“欣”教育和“馨”教育,是歡欣之“欣”和溫馨之“馨”??桌戏蜃釉缇驼f,“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如果我們的教育帶給教師和孩子的是痛苦和折磨,這樣的教育就毫無意義。

1.5 新教育是“星”教育

新教育人自稱“擦星族”,從不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銹,只是拿著抹布和水桶,一路踉蹌,擦拭蓋在星星之上的蒙蒙灰塵。新教育人是一群為了理想而活著的純粹的人,他們愿意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智慧奉獻給這個世界。他們相信,再渺小的一份付出,都會悄悄影響世界,增益理想的善。

楊東平先生曾經講過:“放眼世界,古往今來,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家和教育創新,從不是來自政府規劃或批準,而是來自薪火相傳的教育家的理想,來自實際的社會需求,來自生生不息的草根力量?!盵2]我們今天特別需要認識“學在民間”的傳統,相信“學在民間”的偉大力量。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新教育是“興”教育,是給中國教育帶來“興旺”發展的教育。

1.6 新教育是“信”教育

信心、信任和信念,是新教育非常重要的依托。新教育的心理學基礎之一,就是“無限相信教師和學生的潛能”。筆者曾經編寫一本《教育的奇跡》,記載了18個讓人刻骨銘心的教育故事[3]。這18個主人公差不多都是被傳統教育打入另冊的孩子,但是他們或者遭遇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或者有幸擁有一個非常好的母親,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把自己變得很強大,甚至實現了很多正常人所無法實現的東西。一個真正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也讓自己,在跨越重重困難以及懷疑之后,仍然能夠建立起對于世界,對于人類,對于自我,對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信念。這種信任、信念乃至信仰,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基石。

2 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教育發展歷程

新教育實驗始于2000年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體現了對現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對行動的渴望[4],引發了民間教育思想者的熱情響應;進而通過網絡,通過對話與碰撞,一種新教育思想逐漸形成。2002年6月,開通“新教育實驗”的專門網站“教育在線”;同年8月,在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啟動新教育實驗;2004年,新教育被批準為國家課題,期間經過幾次全國性的研討交流,從2006年開始,正式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明確提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著眼于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的理念,逐步形成了新教育的基本觀點、基本原則。

此后總結廣大教師的經驗,在2007年提出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主題。在2008年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度研究的基礎上,新教育于2009年提出了成功老師的吉祥三寶,就是教師的專業閱讀、專業協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專業閱讀,即真正與最偉大的教育經典對話,可以避免很多常識錯誤,其實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升,因為只有真正會反思會思考的人,才能走得更遠;專業發展共同體則是站在集體的肩膀上去分享,所以新教育提倡建立同一教研組的、本校的和校際的,以及利用網絡的各種專業發展共同體,利用對話來突破個體思維的局限。堅持以“文化為學校靈魂”為主題的新教育團隊,更是教師攜手成長的不可多得的專業發展共同體。

新教育實驗從2002年正式起航,在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的前提下,從一所實驗學校,發展到今天擁有28個實驗區、862所實驗學校,106萬教師和學生參加實驗,2009年還創辦了新教育網絡師范學院,已經擁有近千名學員。國家沒有投資一分錢,也沒有國家認可的文憑,甚至許多地方還不承認它是“繼續教育”,但仍然如火如荼。新教育的確像星星之火,燎原了大半個中國,喚醒了萬千教師,沒有行政的命令,沒有上級的文件,完全是學校和教師的自發選擇,吸引了全國富有理想的教師在這里共同研究,共同成長。

3 基于人本理念的新教育學理基礎

3.1 哲學基礎

一是發展論,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學說,關于人的和諧發展學說的基礎上,應該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為了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

二是行動論,強調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

3.2 心理學基礎

一是潛力論,無限相信教師和學生的潛力。你給教師多大的舞臺,他就能給你多大的輝煌,你給他多大的空間,他就能給你多大的精彩。

二是狀態論,要求參與實驗的人富有激情,富有夢想,認為狀態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事實上死人跟活人就差一口氣,活人跟活人往往就差一種狀態:有狀態的人,就會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去賺取成功,因而總能夠有所成就;而沒有狀態的人,基礎再好,也很難有真正的發展空間。

三是個性論,強調個性的發展,強調教育應該怎樣幫助人成為他自己。堅持讓學校、讓教師、讓學生個性特色得到最大的張揚,應該是教育最重要的貢獻。

3.3 倫理學基礎

一是崇高論,提倡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好的教育應該能夠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地走向崇高,幫助人性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不斷地使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二是和諧論,就是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F在的教育很大程度是教給孩子某年某月的東西,往往更多重視技能,而缺失理性,缺乏給孩子真正做的東西。

4 追逐教育理想的新教育行動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現在仍然只是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新教育實驗倡導的“六大行動”及新教育每月一事,是實現這一境界的方法與途徑。

4.1 營造書香校園

通過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閱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這是新教育實驗最重要的一個行動,列為六大行動之首。

閱讀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動。因為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宋朝黃庭堅曾經說過,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實際上就是講的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独首x手冊》專門論及閱讀的價值和意義[5]。書中指出: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我們要在它們消滅我們之前殲滅它們。無知、貧窮和絕望與我們的關系:要么我們被他們所消滅,要么我們消滅他們。而消滅他們的唯一武器、終極武器就是閱讀??梢哉f,這是對閱讀意義的言簡意賅的表達。

猶太人的故事其實很能說明問題。猶太民族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國,是很長時間都到處流浪、寄人籬下的民族,卻產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門德爾松、薩繆爾森、海涅、卓別林、畢加索、柏格森、胡塞爾、大衛·李嘉圖、盧森堡、基辛格等為數眾多的世界級偉人;猶太人只占美國百分之二到三的人口,但全美10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有一半是猶太人,全美名牌大學教授有三分之一是猶太人,全美律師有四分之一是猶太人,美國的百萬富翁有三分之一是猶太人。全球的猶太人合計不過3000萬,但1901年-2001年間6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猶太人(含猶太裔)就有128位。促成猶太人強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重視閱讀。有關部門統計的“2008年人均閱讀量”表明:中國是0.5,即人均圖書量是每人每年5本書;以色列則達到65本書??梢婇喿x與一個民族精神境界的密切關系。

閱讀對教育來說更加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真諦之一[6]。他曾說過,一個學??梢允裁炊紱]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的精神成長而準備的書,那就是教育,那就是學校。梅貽琦曾經說到,大學乃大師之謂。實際上大多數學校是不可能擁有大師的,除非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大學。但如果真正偉大的著作能夠真正走進教師和學生,那些大師同樣也在我們身邊。事實上,中國的大學和國外的大學,最大的差別之一,就在于閱讀和不閱讀。我們的大學教育,大部分還是沿用了中小學的教育方式,教師在課堂基本上以講授為主導;國外的大學卻是以對話為主導,對話的前提就是閱讀。美國的大學平均每個人每星期的閱讀量是500頁,比如,哈佛大學的老師給學生的閱讀材料每天都超過100頁,每堂課都是對你閱讀的材料進行討論,老師的講授只占課堂時間很少的一部分,教學就是在師生共同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的對話。

基于閱讀對教師成長的極為重要意義,可以制訂“新教育教師專業閱讀地圖”,用書目的形式,在充分考慮到個體成長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理想的教師知識結構模型,從而更有效地解決不同學科、不同水平的教師分別該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以及專業閱讀如何為專業實踐服務的問題。

合格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可以分成三塊,即本體性知識、人文科學知識及教育心理學和職業教育的知識。比如,數學教師就應該了解數學的歷史、數學的文化、數學的哲學等課程,才能真正用數學家的方式來教數學,而不是簡單地讓孩子學會解題。為此還要懂得人文科學知識,懂得哲學、科學和文學,擁有深厚的人文情感,又要了解教育學、心理學,了解兒童,并了解教師職業特點。

在閱讀方法上,新教育實驗主張知性閱讀。這是一種帶有咀嚼性質的研讀,是指閱讀者通過對書籍的聆聽、梳理、批判、選擇,在反復對話中,將書籍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到閱讀者的結構之中,從而使原有結構得到豐富、優化或者重建的過程。充分利用專業共同體進行日常的共同閱讀、相互評議和批注教育作品、相互聽課議課,是新教育實驗最日常的研究方式。

4.2 師生共同寫隨筆

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記錄反思師生的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共同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是卓有成效的教育生活方式,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教師,其教育生活實際上就是一種糊糊,老是拿著一張教育的舊船票,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不斷地重復自己。這樣的教師不可能走進學生的心里,也不可能讓自己不斷地提升。而好的教師往往善于各種學習,善于部分提煉,善于思考,不斷地記錄教育生活這本書。

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師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教育生活是由無數的碎片組成,這些碎片往往會形成破碎的未經省察的經驗,使教育教學在比較低的層面上不斷重復。而通過專業寫作,就能夠有效地對經驗進行反思,從碎片中提取有意義的東西并加以理解,形成理性的經驗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為專業反應的一部分,使我們的教育實踐更加富有洞察力。這些碎片就可以經過拼合成為美麗的圖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鏈。這種專業寫作的目的是做,你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有可能去比拼。寫教育日志,不能每天都寫同樣的東西。為了讓自己寫得精彩,之前要求自己做得精彩,活得精彩。事實上,這個方法不僅對中小學老師,對大學老師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教育細致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記錄教師與學生(包括學生家長)的交流,這對學生成長非常重要,也是教師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的過程。

4.3 聆聽窗外聲音

通過開展學校報告會、參加社區活動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引導教師與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促進教師與學生形成多元的價值觀,這也非常關鍵。一所學校如果能夠不斷有學者前來與教師進行交流,實質上這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環境,僅僅從課堂獲得的東西是不夠的。在教師與學生的成長中,需要一個個英雄的豐碑去影響他們,需要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去喚醒他們。實際上,生命有必要喚醒,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也許,一個報告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4.4 培養卓越口才

通過講故事、演講、辯論等形式,讓師生愿說、敢說、會說,從而形成終身受益的自信心、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也是新教育非常有特色的形式。成功的教育應該教給學生有用的東西,為此需要“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孩子思考,讓孩子討論,讓孩子真正地“說起來”。因為在現代社會,人和人交流日益頻繁,人和人交流需要彼此的理解、溝通和相互影響。有效影響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其表達能力。據說美國人有三大法寶:金錢、口才和人才。當然現代又增加了更加先進的技術,但是口才始終是美國教育最關鍵的,美國基礎教育的第一目標,就是我們所說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溝通,學會表達,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所以新教育主張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演說,因為思考的精彩,必須有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形成,又與一個人的表達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4.5 構筑理想課堂

通過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通過在人類文化知識與學生生活體驗之間形成有機聯系,實現高效并追求個性的課堂,達到知識、生活與生命的深刻共鳴。

借鑒西方課程教育的質量理念,可以基于有效教學關注影響課堂的三個層次:一層境界,就是落實有效的教學方向,為課堂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二層境界是挖掘知識,實現對課堂的多元理解研究,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層境界是個性的課堂教學研究,是知識、社會生活和自身生命的深刻共鳴。

理想的課堂教學,其最高境界是社會生活和自身的生命產生深刻的共鳴,所以教育目標應包括基礎的常規目標、知識技能的目標和思想精神的目標。為此應把主要精力用在預習上,因為大部分問題應是學生通過預習自己解決的。只有有了到位的預習,才能夠教得清晰、扎實、有層次,讓學生朝著明確的高成就扎扎實實地穩步前進。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獨立的學習。切記教過并非學過。

4.6 建設數碼社區

通過加強學校內外網絡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網絡社區,讓師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與交流,在實踐中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與信息應用能力。中國目前的所有教育實驗中,新教育實驗利用網絡是最好的,有自己的網站和管理平臺,通過加強學校內外網絡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網絡社區,讓師生利用網絡學習與交流,在實踐中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與信息應用能力?,F代網絡的先進性以及多態的表現性,加上各種網絡技術的應用,營造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虛擬學習社區:實驗學校的數碼社區建設·后勤系統;整個課題的數碼社區建設·門戶網站;數碼社區在日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性學習和師生個人博客。

4.7 每月一事: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新教育行動

新教育六大行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教育學生有一個好習慣,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培養習慣的過程。葉圣陶曾經講過,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教給孩子一生擁有的習慣[7]。一個重要的理念:美德是習慣的結果,習慣是規訓的結果,習慣也是濡染的結果,習慣還是引領的結果。由此就形成了一門新的課程,叫新教育每月一事,即引導和指導學生在一年的12個月每個月做一件事情:1月,學會吃飯·節約;2月,不闖紅燈·規則;3月,種一棵樹·公益;4月,踏青去·自然;5月,學會掃地·勞動;6月學唱一首歌·藝術;7月,玩球去·健身;8月,學會微笑·交往;9月,每天閱讀十分鐘·求知;10月,寫封家書·感恩;11月,做一場演說·自信;12月,每天寫日記·反思。圍繞每月的這件事,每次都有一個主題,比如說寫日記,可以通過感恩的途徑來實現。寫作只是一種形式,還可以圍繞感恩做很多很多的系列活動、社區活動;比如說吃飯,吃飯在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做法。然后是主題閱讀,有不同的設計、不同的展示,有主題評價,一生有用的12條好習慣,可以通過12篇閱讀方式,在新教育學校里面實施起來。

5 在高職教育領域有待創造的新教育愿景

著眼于四大改變所倡導的六大行動,以及新教育每月一事,在全國范圍的新教育生活中已經真正做起來了。新教育期望通過上述素質教育的嘗試,能夠成為中國素質教育的旗幟,由此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學派。這是新教育的重要夢想。新教育的教師事實上也在不斷地為此自我提升。

上述素質教育的嘗試,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同樣可以有所作為。

比如說書香校園。作為合格的大學生,合格的大學教師,應該堅持與人類最偉大的文化、最偉大的經典對話,才不枉來到世界走一圈。我們看過無數的自然風景,但是真正的精神風景很多人從來沒有看過,這是一個遺憾,而這又是很容易做到的。在大學里,每一門課程,尤其是人文課程,應該讓學生與最偉大的著作去對話。事實上從教師的課堂授課中,所能學到的是很有限的。大學是讀書的天堂,應該從那些最偉大的書里面去得到更多。如果我們的大學真正建成書香校園,就會很了不起。每個教師都能列出一些經典書籍要求學生閱讀,在課堂進行對話研討,我們的教學品質就會大大提升。

比如師生共寫隨筆。大學校園的教師和學生堅持不懈追求自我,是非常好的財富。如果你每天堅持與自己對話,每天檢討自己,每天記錄自己的生活,教師這樣做,會帶動學生自覺這樣做,則他們的境界、能力,他們人生的夢想就會不斷地被自己點燃。而單純依賴教師點燃學生,那要取決于很多機緣。師生共寫隨筆,教師跟學生通過這樣的交流,像新教育教師給自己的學生,給學生的父母寫各種便箋,其實我們都能做得到,所以大學里同樣可以做。

比如聆聽窗外的聲音,設在泰職院的泰州百姓大學堂,是泰職院的近水樓臺,在這里每個月可以聆聽。聽這些大師講座有時候真的比聽一門課還要管用。一個講座兩三個小時,就幫助聽者閱讀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因為這些講座都是經驗的、理性的、思想的,是高度濃縮的東西。其實,學會聆聽窗外的聲音非常重要。如果把它制度化,在大學校園堅持每周一次,可以吸引本校的學生和教師報名。學生愿意自己來發表演講,需要精心準備,又鍛煉了口才,又可以傳播自己的思想。教師當然更是可以的。長此以往,說不定能夠產生很多優秀的教師和學生代表。這其實就是聆聽窗外聲音與培養卓越口才的結合。如果說我們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的學生每個人都能說會道,那可能是另外一道風景。還有校園里面的辯論會,也是能夠讓師生成長的很好的載體。

再如構建理想課堂和建設數碼社區,當然更應該去做。有很多的課程,教師不要從頭講到尾。在新教育的課堂,教師講課的時間原則上規定為三分之一,因為課堂不僅僅是教師的,更是學生們的。要讓學生們來討論、辯論,課堂才會活起來。當然由此課堂的不確定性就更多,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但卻完全做得到。教師怎樣去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可以通過網絡來學習和交流。

以上所說新教育的很多思想和行動在高等院校同樣可以進行探索。新教育不僅僅是屬于中小學的,尤其是屬于教育的,最重要的是新?,F在蘇州工業園區的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準備嘗試新教育,要做新職業技術教育。希望有更多的職業技術院校能夠加盟新教育團隊。新教育不僅有中小學,有幼兒園,還有大學。通過這樣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推動中國教育進行更多的變革和提升。(本文系作者2011年4月17日在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所作學術報告的主要內容)

[1]梅貽琦.就職演說[M]//楊東平.大學精神.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

[2]楊東平.新教育:變革的力量[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0,(4): 8-9.

[3]朱永新.教育的奇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5](美)崔利斯.朗讀手冊[M].???南海出版社,2009.

[6]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7]葉圣陶.生活教育葉圣陶隨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Livea Happy Life Fullof Education

ZHU Yong-xin
(ChineseAssociationforPromotingDemocracy,Beijing100125,China)

"Let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live a happy life full of education,"the goal is the pursuitof new educational experiment.Based on people-oriented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new educationalexperiment is the"new"education,"heart"ofeducation,"the line"education,"Fortunately,"education,"Star"education,"the letter"education;new education experiments in pursuitof know ledge,life,sympathy for the highest state of life,efforts to establish a"morning chanting-afternoon reading-Tw ilight province"as the core curriculum,"professional reading+w riting+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Community"as the core curriculum for teachers;new educational experiment through the"six"action and the new education regardingmonthly, "four"change,that change theway teacherswalking,changing living conditions of students,changing school developmentmode, changes to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paradigm.New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have to explore space.

New Education;happinesscomplete;educational life;people-oriented;teacher development

朱永新,男,1958年生,江蘇大豐人,現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臺灣《本土心理學研究》顧問。朱永新教授先后求學于江蘇師范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主修教育心理學,一直攻讀到博士后。20年來,他在美國、英國、日本和國內發表有關教育的論文200余篇,出版了多本論著。因其杰出貢獻和廣泛影響,朱永新教授先后被評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2005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候選人,第七屆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風云人物”,“回響中國——2009年度教育風云人物”等。

G640

B

1671-0142(2011)03-0001-07

朱永新(1958-),男,江蘇大豐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名家介紹:

(責任編輯 李冠楠)

猜你喜歡
教育教師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趕不走的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生寫話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