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蘇聯解體原因淺析中國的生存策略

2011-08-15 00:49王叢叢閆成文
關鍵詞:解體蘇聯民族

王叢叢,閆成文

從蘇聯解體原因淺析中國的生存策略

王叢叢,閆成文

前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突然解體留給了世人太多的遺憾。它的解體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面對當今美國一元獨霸、多元并存的世界格局現狀,分析總結前蘇聯解體的原因,對于中國適時地進行自我調整、尋求恰當的生存策略非常有益。

蘇聯解體;原因分析;中國;生存策略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典型例子。之后建立的蘇維埃共產主義聯盟,真正地實踐著馬克思“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1]1的號召,這是無產階級在很大范圍內取得了勝利。然而,蘇維埃共產主義聯盟這座帝國大廈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轟然倒塌,在蘇聯執政了70多年的共產黨,最終失去了執政黨的權力,給世人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和無限的惋惜。

一、蘇聯解體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前蘇聯的解體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一就是其自身因素。二戰以后,整個世界看起來是“和平”與“安定”的,但實際上,也存在著各種不穩定的因素,而蘇聯這個超級強國也陷入了自身的“溫和戰爭”中。

首先是領導人的執政方略不當。斯大林時期,蘇聯實行的是中央集權制統治,政治上高度集權,經濟上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雖然在恢復戰爭創傷、發展經濟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也有相當大的弊端,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斯大林實行的大清洗運動,迫害了一大批黨政軍高級干部,以致于后來的衛國戰爭無將可用。這些都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種子。赫魯曉夫執政時,由于他極力想挽回日益衰退的局勢,便全盤否定斯大林的觀點,反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雖然有了一時的好轉,但最后的結果是,赫魯曉夫自己也成為被“崇拜”的對象。其后的勃列日涅夫也沒能實現大的作為,在他執政的十幾年間,蘇聯沒有進行任何的改革。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通過大眾傳媒不斷向蘇聯滲透以“個人利益至上”為中心的自由、民主思想,蘇聯被西化了,蘇聯共產黨逐漸失去了黨的積極性,嚴重地脫離了群眾。人民開始懷疑甚至反對馬克思思想。戈爾巴喬夫試圖通過改革來實現蘇聯的振興,但事與愿違,執政70多年的共產黨逐漸在俄國失去了統治權。

其次是民族的“政治化”原因。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進行民族識別工作。民族識別工作的初衷是好的,它是為了確定各民族的民族身份,落實各項優惠政策,貫徹民族平等的政策?!暗潜仨氈赋?,這種制度性安排無疑會喚醒以及強化人們的‘族群意識’,這種把各族群成員相互清晰地區別開來的做法,顯然不利于族群之間的交往與融合?!保?]84民族識別雖然增強了各民族人們的族群意識,但它使人們時時刻刻想著自己是什么民族、什么身份。這樣一來,民族就被政治化了,其消極影響也就突顯出來了,沖擊了蘇聯政權,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國家的統治。

最后是“民族自決權”[1]275的因素。列寧當初提出民族自決權主要是針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被保護國等被壓迫民族的,是為了把被壓迫的無產者聯合起來一塊斗爭。但隨著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逐步解放、獨立,民族自決權就沒有了生存的條件。列寧早就想把與此有關的憲法規定廢除,可惜直到他去世,這條內容也未能廢除。后來,一些破壞分子利用民族自決權,企圖分裂國家,搞民族獨立。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相繼“合法”地退出,是有法律依據的。列寧時期蘇聯憲法中有相關規定,各加盟共和國有自愿加入蘇維埃共產主義聯盟的自由,也有自由退出的自由,即各加盟共和國可以明正言順地離開。列寧并不鼓勵每個民族特別是獲得了相對平等待遇的少數民族都去行使民族自決權以同自己的母族相分離,從而造成小國林立的局面[3]。

(二)外部因素

首先是與西方國家尤其是與美國的對抗,即所謂的“冷戰”。雖然人們擔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終究沒有發生,但這并不代表世界是安定、和平的。地方的、局部的摩擦不斷。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國家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冷戰”。由于忙于發展外交,分化、孤立對方的盟國或友好邦鄰,搞軍備競爭,發展經濟,開發高端科技等等,使得一定時期積弱多病的蘇聯,無暇恢復基礎產業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而只是過多地消耗財力用于競爭,這對國家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其次是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策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直把顛覆社會主義國家作為自己的根本戰略目標,他們是絕對不允許社會主義國家蓬勃發展的。當武力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轉變策略,實行和平演變的策略。其實,無論西方資本國家實行什么策略,宣傳什么思想,只要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持有正確的態度,采取合適的政策,就不會在“和平演變戰”中失敗。加上冷戰時期前蘇聯和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實行的振興國家、發展經濟、富國強兵的社會改革策略并沒有奏效,反而加快了社會的“變革”,致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等對執政的共產黨和已經被扭曲的社會主義越來越失望。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場“和平演變戰”的實質,“西方和平演變的戰略之所以能夠得逞,是以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就作為物質后盾的,再加上運用商品市場經濟、多黨民主政治和多元自由文化的武器?!保?]可見,和平演變策略也是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淺析中國的生存策略

雖然現在世界局部地區還有小的沖突與摩擦,但總體形勢是和平與發展,大的戰爭不可能再發生了。從二戰后到蘇聯解體,世界存在著兩極格局,但隨著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加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呈現出了美國一元獨霸、多元并存的格局。建國以后,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有步驟地實行市場經濟,逐步進行自我調整。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還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始終沒有放棄對中國的和平演變,我們應積極地應對。

(一)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主要領導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就積極地探索中國的革命道路,創造了以從農村包圍城市的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并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國初期,我國曾按蘇聯模式來進行建設,但后來發現,蘇聯模式并不適合我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鮮明地指出,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是不能獲得成功的,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5]261。這種建國策略在當時和現在看來是十分及時和必要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的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也不斷地提高。這說明,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國家的建設道路。江澤民指出:“我們奪取政權以后,學習了蘇聯的經濟模式。應該承認,這種經濟體制在建國初期是起了積極作用的,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實踐證明這種經濟體制已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保?]44這一切都說明,探索符合自己國家實際情況的發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在我們這個有特殊國情的國家,還要處理好各民族的關系,實行民族平等、團結的政策,堅決地遏制和反對民族分裂的行為。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在政治上是一種新的民主的政治模式,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能搞中央集權制統治;在經濟上,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體制,兩個制度”等??傊沁m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社會主義的發展路徑。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在發展理念上,我們要始終以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結合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經濟發展是重中之重,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這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優越性的表現。鄧小平曾經指出:“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的發展。如果我們本世紀內達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們清醒一點;到下世紀中葉我們建成中等發達水平的社會主義國家時,就會更進一步地說服他們?!保?]204我國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當然,我們還要進行漸進式的改革創新,較好地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同時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為人民多謀福利。這就要求我們國家始終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在發展的路上不斷前進。

(三)時刻警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

即使是在和平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顛覆社會主義國家的念頭依然存在,在武力方式無法實現的情況下,他們會采取各種其它措施,如文化的滲透、政策的宣傳、用霸權與強權政治給各國施加壓力、科技的輸出、經濟貿易行為等,這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改變著其他國家。而我們中國,作為一個政治蓬勃興起的社會主義國家,又在世界經濟、能源資源、全球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更不會忽視。我們應吸取蘇聯的經驗教訓,保持正確的態度,采取合理的對策來應對。我們在對外開放以及與西方和平共處、合作競爭的過程中,一定要維護好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安全與利益,不能過分地遷就他們,更不能退讓,對西方社會腐朽的、反動的思想及文化,我們要堅決地進行抵制和批判。我們要加快內部體制的改革,不能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留下可乘之機。

三、結語

蘇聯的解體是令人惋惜的,但也是其長期累積問題與矛盾的必然。分析其解體的內因和外因,有助于我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免重蹈覆轍。在新世紀,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地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同時時刻警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

[1]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民族問題著作選[Z].中央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1982.

[2]馬戎.民族社會學-社會學的族群關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高放,李景治,蒲國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D616

A

1673-1999(2011)22-0021-03

王叢叢(1987-),女,山東濟南人,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福州350002)馬克思主義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閆成文(1985-),男,山東微山人,石河子大學(新疆石河子832003)2009級碩士研究生。

2011-09-10

猜你喜歡
解體蘇聯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蘇聯1991年解體前的最后時光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娃娃親”因兩家發展不同而解體
美空軍又一退役氣象衛星在軌解體
蘇聯出版節的由來及其變遷
蘇聯克格勃第五局
揮之不去蘇聯人心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