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性語境下美育與人文精神的重建

2011-08-15 00:49朱君毅
關鍵詞:人文精神美育人類

朱君毅

現代性語境下美育與人文精神的重建

朱君毅

在以變化和短暫為主要特征的現代性語境中,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即一種對自然、對社會以及對自身負責的處世態度,例如“仁”、“和”、“敬”、“知足”、“樂天知命”等等。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在目的和手段上都具有很強的人文特質。在現代性語境中,美育在人文精神的重建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人文精神;重建

一、“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以人為本”是人文精神的立足點。古希臘時代有“人是萬物的尺度”之說,文藝復興時期提出“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中國古代也有“仁者愛人”的理論。由于時代背景不同,人們對“人本”的描述也不盡相同。但這些描述涉及的關鍵問題卻是一致的,即人在社會實踐中如何把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乃至人與自身的利害關系,以便更有利于人自身的長遠利益。所謂“以人為本”,是指在處理這些關系時,必須站在人的角度,將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外物只是為人的利益服務的工具罷了。在社會實踐中,當人的利益與其它比如自然、社會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當首先考慮人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其他?!叭俗陨淼睦妗睆母旧蟻碚f是人的欲望的滿足。這樣,“以人為本”似乎是要將人的這些欲望的滿足作為第一要務,并將物質作為工具為這一目標服務,因此人類可以無條件地向自然和社會索取而不必給予任何補償,然而事實上并不能如此。

人是自然和社會的組成部分,人的活動影響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自然和社會又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生存環境??墒侨说挠菬o止境的,對物的索取也是無止境的。所以在滿足欲望的同時會造成對自然的過度攫取。于是有了自然界的惡化、人類社會結構的不平衡以及種種精神危機。事實上,自從人類出現,這種惡性循環就開始了,并且隨著生產力的迅猛發展而日益明顯。生產力的發展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惡化等后果。時至今日,食品、交通、住房、醫療、教育、信仰等越來越多的問題依然困擾著人類。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物對人的欲望的激發和人類對物的無止境的追求。因此,人類如果考慮到自身的長久利益,就必須在滿足欲望的基礎上遏制欲望,在向自然和社會索取的同時考慮到如何遵循自然規律,呵護自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實質上指人為了自身的近期與長久利益而采取的一種向外對待世界、向內對待自身的處世態度,一種對自然、對社會以及對自身負責的態度。相應地,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當然就是在這種態度的基礎上產生的, 例如 “慈悲”、“仁”、“和”、“敬”、“中庸”、“知足”、“樂天知命”以及“溫良恭儉讓”,等等。就個體與群體的關系來說,尊重群體,同時尊重個體;就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來說,尊重自然,同時尊重人自身;從個體與自身的關系來說,善待自身。在社會實踐中,盡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量入為出,不超支現有的世界資源和人自身的生命資源。無論是作為群體,還是作為個體,都應該如此。將這種人文精神應用到個體身上,就是使人向馬克思所謂的“人的自由解放與全面發展”而邁進。此“人”必有康德所謂頭上星空與心中道德律完美結合的指引,必有孔夫子所謂“禮”與“權”完美結合的特征,必有古希臘時代“游戲的人”之特征——當然并非翻版。

二、現代美育的人文特質

真正的美是建立在真和善的基礎上而又超越真與善的美。其中,真是世界之真,善是人類長期的社會實踐經驗的積淀。這種真與人的生命節律具有內在一致性,這種善在長期的實踐中將會內化,從而成為人精神生活的必須部分。具有“真”的特征的美是自然與人的生命的內在共鳴,具有“善”的特征的美是人自身理想的和諧實現。這種真與善基礎上的美是人與世界的和諧共處狀態。儒家所謂“浩然之氣”、道家所謂“天地有大美”以及“天人合一”之說均是在述說這種真善統一的美,這種美也恰恰是關于人的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的描述。馬克思曾經將人類把握世界的方式概括為四種:哲學、宗教、實踐-精神、藝術。其中藝術主要是用審美的方式來塑造人的心靈、建立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即是說,藝術是人類社會實踐的重要手段之一,當然也是實現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疾焖囆g教育史便會發現,藝術教育極少有徹底的“為藝術而藝術”,大多都是將藝術作為人格培養的重要手段。例如,古希臘時代注重:“不知不覺地從小就培養起對于美的愛好,并且培養起融美于心靈的習慣?!保?]康德直接將美學與人生境界相關聯,認為美學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席勒則認為美育是融合感性和理性的最好途徑,提出“美感之路必須追尋,因為我們是透過美而達到自由”。中國傳統的禮樂文化是中國古代人格教育的重要內容?!墩撜Z》在談到成人的過程時說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痹谶@里,貫穿了人文精神的美育被當作培養“文質彬彬”的君子人格的直接手段。至于現代美育,則更是貫穿了人文主義美學的理念。例如,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并將美育當作開發智力、陶養感情和培養高尚純潔之人格的重要途徑。就此而言,美育一直具有人文精神教育的特質。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自身的發展,通過改善人與世界的關系來實現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發展。美育的目標是通過審美的手段來培養全面自由發展的健全人格??梢?,美育與人文精神實乃手段與內容之關系,美育是將人文精神“一以貫之”的重要途徑。

美育總是首先預設一種基于現實又超越現實的審美理想,并利用種種審美的手段(主要是藝術的)將這種理想“化”入人們的心靈,藉以培育人們對這種審美理想的信念,并以此為目標,最終引導人們向“人的自由解放與全面發展”邁進。如果人類失去了這樣的理想與目標,那么社會發展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方向。在這個層面上,美育對人自身的意義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審美泛化、藝術商業化、世俗化的時代,市場規則決定著藝術生產與消費的整個過程。傳統的信仰和理想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經濟效益”取而代之,使得藝術中“人文”的比重大打折扣。而隨著現代傳媒的發展和大眾文化狂歡時代的到來,影視劇、流行音樂、卡拉0K、全民選秀等新的娛樂方式應運而生,它們以新內容和新方式征服著各種人群,它們利用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和在現代社會中“娛樂至死”的需要,乘機占領了人們的閑余時間。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線由此日漸消失,高雅藝術因其高雅而失去其固有的領地,通俗文化因其通俗而大行其道。在這種背景下,美育的商業化和世俗化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人們的審美方式不再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而是歇斯底里、一放難收。如此,則人的心靈不再平和溫柔,而是越來越浮躁與不安,這也正是美育非人文化的表現。

其次,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雖然現代藝術是多元化、商業化、世俗化以及“非人”化的,其中卻也并非完全沒有人文精神。例如大眾文化,表面上是光怪陸離、支離破碎以及狂歡敘事,它表現出的卻恰恰是當代人的精神焦慮以及發泄的需求。雖說它的表述方式有問題,卻也算是一種曲折的人文訴求。另外,從廣義上說,美育不僅僅是“感性學”這么簡單,而是一種思維模式指引下的審美趣味、生活方式以及為人處世原則的教育。席勒認為,“美育”的目的在于克服人性的分裂和欲望的無度,“想使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以外,再沒有其他的途徑?!保?]如果說在席勒的時代理性開始與感性超越,那么今天這種分裂已經發展到極致。因此美育必須利用這種復雜多元的環境,運用新藝術形式和現代傳媒,以感性、通俗的方式深入現代生活的各個層面,從而起到“化成天下”的作用。這樣,現代美育就不僅僅限于傳統的經典藝術了,而是一種新的“人文美育”。

三、人文精神的美育傳播

在物質極大豐富、經濟利益至上、人自身日益異化的時代,美育不可能再固守“理性的”方式,也不可能只是某種單純的藝術教育,而應以藝術教育為主,貫穿著人文精神的全面滲透的多元化“大美育”。我們應該重視利用新的環境,注重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以培養“內圣外王”的人為終極目標。具體地說,是培養人的真善美,使人成為知識淵博、仁慈友愛、心靈安樂之人。

首先是“真”,即世界之真,主要和知性有關。一般來說,對美的欣賞感悟必然有前期的知識積累和審美經驗的參與。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和經驗的參與,才會使人對美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皩τ跊]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保?]一部藝術作品對欣賞主體來說具有美的意義,不外乎與這些因素有關:作品所涉及的知識是他能理解的,作品的內容很可能是他所經歷過或感興趣的,作品的形式很可能是他喜歡的,作品深層意義是他有能力把握的,等等。無論是對作品的內容、形式,還是作品的深層意義的把握,都必然會與欣賞主體的知識積累和審美經驗相關。并且隨著欣賞主體對藝術作品的知性認識的不斷加深,作品本身也在不斷使其美感經驗得到升華。因此,“真”是美的基礎,也是美育的基本內容。

其次是“善”,它主要與道德價值有關。雖然說“美是超功利的”,但是美依然以功利為基礎,純粹的美只存在于超驗世界中。美育必須包含“善”的教育。事實上,大部分藝術作品都先在地或有意無意地將“善”蘊含其中。對欣賞主體來說,他被某部藝術作品所感動,很有可能是因為其中的主題對其心靈人格產生了正面的影響,激發了其內在的“人的本質力量”。因此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善”而“美”,而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美而得以發揚。

最后是“美”,是真與善統一之美?!叭孀杂砂l展的人”與“君子”以及“游戲的人”不過是理想中的形象。然而從現實看,美育必須有這種終極目標,人類唯有向此方向邁進才屬正道。理想的人一定是知識淵博之人、仁慈友愛之人。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體驗到“天地之大美”,才能實現內心的安寧與平和。當然這是在真善美的熏陶和實踐中培養出來的,“如同經常進入神的世界使精神不斷得到洗滌凈化而有益于人生一樣,審美亦如此。它在你一生中的反復來去,就極大地豐富了你的現實人生?!保?]就此而言,美育必須通過藝術手段,實實在在地將人文精神的各個層面貫徹于其中,由此實現知、情、意的內在統一。

總之,人文精神必須有真善美來支撐,否則便不能稱其為以人為本。美育對人文精神的建設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文精神缺失、美育異化的現代性語境中,我們必須樹立美育的新理念,緊隨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的變化,以藝術(高雅的、大眾的、民間的)為具體手段,利用種種現代媒介,讓上述“美育”進入社會、家庭、學校的每一個角落,讓審美資源無處不在,實現其“化成天下”的終極目標。

[1]柏拉圖.文藝對話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62.

[2]席勒.美育書簡[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116.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

[4]李澤厚.美學[M].北京:三聯書店,1999:107-108.

G633

A

1673-1999(2011)08-0029-02

朱君毅(1978-),男,甘肅慶陽人,蘭州商學院(甘肅蘭州730020)講師,研究方向為文藝學、美學。

2011-02-26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現代性語境下美育與人文精神的重建”〔項目編號:GS(2010)GX012〕。

猜你喜歡
人文精神美育人類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