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發展”的實踐合理性視角研究

2011-08-15 07:44李小娜吳洪凱
社會科學論壇 2011年8期
關鍵詞:代價合理性理性

李小娜 吳洪凱

【內容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負效應日益凸顯,用實踐哲學反思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并從實踐合理性視角尋求解決良策成為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從實踐合理性的凸顯背景、基本內涵入手,從而引出并論證“低碳發展”理念的合理性,并力求提出走向低代價發展所需要的操作理念和行為意識,以期對我國發展模式成功轉型有所裨益。

【關 鍵 詞】實踐;合理性;低炭發展。

【作者簡介】李小娜,滄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社會學、政治學研究。

吳洪凱,滄州市委黨校政治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研究。

現代化進程深入發展伴隨著全球問題和生存危機的日益加劇,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發展的中國,更是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各類經濟社會矛盾,尤其長期“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引發的問題更是凸顯在經濟社會各個層面。追根溯源,導致人類困境和中國發展問題的最直接、最現實的根源就是實踐活動的不合理性及其負效應,“低碳發展”的理念的提出和實施正是建立在這樣一個背景與認識基礎之上的。

一、實踐合理性問題凸顯的背景

20世紀50年代以來,實踐合理性問題日漸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和研究,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前沿領域,這其中有著諸多復雜的原因。而最現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球范圍內日益加劇的發展困境和生存危機以及人們對此的深刻反思。

1.從實踐本身看,這是人類以哲學思維方式對自身行為及其效果的自覺關注和深刻反思。人們通常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做絕對化理解,認為:實踐作為人類主觀能動性對客觀世界以及對人自身的積極改造,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據此認定實踐應當具有天然合理性和絕對權威性。但是,日益嚴峻的生存困境如生態環境惡化、資源和能源短缺、人際關系的緊張和地區沖突、物欲的膨脹和精神的迷失等等,越來越多的事實告訴我們:實踐在給人類帶來積極效應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消極的、反主體性的負效應,而我們在積極追求實踐積極效應的同時,往往對其消極效應缺乏正確的預判和科學的應對,以至于負效應帶來的全球問題日益加劇。恩格斯早就指出:“文明是一個對抗的過程,這個過程以其至今為止的形式使土地貧瘠,使森林荒蕪,使土壤不能產生其最初的產品,并使氣候惡化?!盵1]這其中的實質和核心是人類實踐活動中“能夠做”和“應當做”之間的矛盾,是關于實踐目的和價值的合理性問題。因此,我們在積極實踐、追求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對其中的實踐觀念和手段及其結果的正確性、正當性等進行全面深刻的反思,尋求科學合理的應對之策,以求實踐活動向著科學化、合理化、正當化的方向發展。

2.從理論方面看,這是傳統哲學對絕對理性主義傳統的反省與重建。眾所周知,理性是實踐活動的重要精神力量,實踐的全過程自始至終莫不接受理性的引導和調控,實踐能力的強大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賴于人類理性的發展。實際上,自從人類的理性意識被喚醒且給人類帶來與日俱增的福祉之后,呼喚并弘揚理性成為人類不可遏制的追求,理性在塑造神奇現實的同時也培養起人們對理性的絕對尊崇和自信。但是,人類對理性毫無節制和缺乏反省的自信必定把人類推向自負的境地,也必然使理性變為單一的技術理性或工具理性。這種理論片面強調邏輯性和規律性的重要性,把人的生存目的、社會責任和人類命運問題看作是理性之外的事,忽視了人性、尊嚴和人的價值理性,從而導致了人的普遍物化和畸形發展,導致了現代文明價值的分裂與失衡。另外,工具理性對于功利化、技術化的追求,對于物欲、占有性的強調,導致人對自然的奴役意識,使人類在征服自然的空前陶醉中忽視了自然固有的生態系統的本性和規律,造成人對自然無節制的開發和利用,并最終引發全球性的人類生存危機。

二、實踐合理性的基本內涵

實踐作為人類改造主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質上是一個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人化的雙向互動過程,人在這其中起到了主導的作用,自然會對人產生反作用。但是,我們在認識“作用”與“反作用”這對范疇時,往往自然地認為“作用”的力量大于“反作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反作用”,沒有充分認識到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會相互轉化的。與此相對應,實踐本身就是具體的、歷史的,既具有合理性,也具有非合理性,換言之正負效應是伴隨實踐發展始終的一對矛盾。恩格斯曾在《勞動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深深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焙侠硇哉腔谡軐W反思性和批判性特點,運用辯證方法對人類已有的實踐活動進行批判性的反思,合理性的實踐應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統一。

1.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所謂合規律性,要求按照客觀事物及人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來進行實踐,從而避免在實踐活動中出現的盲目性,減少實踐負效應。所謂合目的性,是指合乎人的生存和發展的總體目標。人與自然界、目的與規律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了彼此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關系,歷史的每一個進步都向我們昭示著這一真理。合規律性既是人類能動性發揮的結果,同時也是人類受動性的體現。但規律性與合目的性存在著相互疏離,甚至相互否定、相互對立的傾向,這種情況造成了人在現實世界中的種種困惑。合規律性是建立在人們對客觀事物及人的心理、生理規律正確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即建立在人的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基礎之上的,然而,這樣一個認識的結果卻又反過來成為制約人的力量,它使得人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變世界。

2.真善美的統一。從根本的意義上講,合理性的實踐活動是求真、求善和求美的統一活動。合理性的實踐是在真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并力求實現真的活動,而合理性本身所具有的評價性內涵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理,使得合理性的實踐成為一個以真為指導、追求真、檢驗真的活動。合理性的實踐活動同時也是求善的活動。將善的內涵從道德層面的幸福、快樂擴大為一種實踐是黑格爾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這種包含在概念中,和概念相等并且自身包括著對個別外部現實性的要求的規定性,就是善?!盵2]在黑格爾那里,善的內涵雖然獲得了實踐的意義,但仍限于精神領域內的實踐。列寧從實踐唯物主義的角度對善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實質:‘善是對外部現實性的要求,這就是說,‘善被理解為人的實踐的要求和外部現實性?!睆倪@個意義上來講,合理性的實踐就是善本身。真和善的高度統一就是美。美是一種基于真和善基礎上的自由而自覺的創造,是實現實踐活動的形式、內容和結果的高度統一的創造,是人的存在本質的展現,是合理性實踐的最終目標??傊?,求真、求善、求美是合理性實踐內蘊的理想追求和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只有樹立真善美統一的實踐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把實踐活動納入合理性的軌道上,使其超越成為人全面占有自身本質的手段,使人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3.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近代哲學從理論上逐步確立了人的理性相對于客觀事物的優先地位,形成了一種理性至上思維的方式。理性表現為人類超越自我有的限生命,追求必然性、普遍性、無限性的能力,是生命的靈性之光輝。非理性體現著生命的自然欲望和沖動,表現為追求感性、具體、有限性的特性。理性和非理性是相互作用、相互滲透;非理性的欲望成為確立對象的最初動力,理性則使非理性的動機合于道德、文化和社會理想的價值和趨向[3]。人類理性是對非理性克服的結果,而非理性的靈感、直覺、頓悟又是在具有一定知識、理性、智慧基礎上才能發生的。人類精神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統一體,作為人的本質顯現的實踐的合理性也要在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中去尋求。

4.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一般說來,理性有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之分。工具理性往往由追求功利的動機所驅使,單純從物的角度出發,借助理性達到自己需要的預期目的,純粹從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慮。價值理性主要從人的角度出發,強調實踐是否能滿足人的需要,體現人的價值。單獨強調工具理性,必然走向工具理性主義;單獨強調價值理性,必然走向人類中心主義,無論單獨強調哪一方都無法真正體現人的本質和實踐合理性,必須在實踐中實現二者有機統一、完美融合。

可見,真正合理性的實踐必須遵從客觀規律,重視客觀世界的存在方式和運動方式,重視物的必然性(規律性、真),在從物的角度出發(工具理性)基礎上,使實踐結果體現人的價值(目的性、善),重視人的主體性(價值理性)。而且,合理性的實踐不是這兩個方面的機械相加,而應該是有機統一,這種統一就是人類實踐追求的真正合理性目標,即“美”。

三、實踐合理性與低碳發展

理念的契合

1.低碳發展理念。實踐發展是一個探索漸進的過程,真正合理性實踐是人類的價值追求和理想目標。雖然我們一直在詬病不合理實踐帶來的諸多弊端,但是合理性的實踐不等同于不付出任何代價、沒有任何消極后果的實踐,客觀世界中這樣的實踐是不存在的。如果我們把人類在實現社會進步的實踐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以及所造成的一系列消極后果稱為“代價”的話,那么,就目前人類的實踐條件和發展水平來說,盡可能預防、減少甚至克服實踐的負效應,選擇合理的實踐模式,讓代價“最小化”應作為各國在發展模式上的首要選擇。我國提出并施行的“低碳發展”模式正與這樣的哲學考量完美契合。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理念,低碳發展其實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低碳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碳排放量、生態環境代價及社會經濟成本最低、能夠改善地球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可持續性很強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

2.低碳發展理念是全新的審視實踐發展視角。人們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總是追求以最小的成本謀取最大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成本或者代價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卻是可以協調的。怎樣把成本調控到最低的程度,這與主體實踐的自身素質和發展理念有關,也與具體的實踐模式的選擇有關。當然前提是這個“低”是合乎理性的。合理的實踐需要低代價發展,人類在社會發展中追求低代價的實踐,也才具有合理性。

首先,低碳發展理念符合實踐合理性的客體性原則。以工業社會發展模式為典型代表的傳統實踐模式,是片面重視實踐的價值層面,片面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立足于主體的需要,卻沒有對自然界的規律性有清醒的認識。列寧曾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規律,乃是人的目的活動的基礎。實踐的成果有一定預見性,對客觀規律的規范性有一定的掌握是必須的,違規必然受到懲罰?!崩缛祟悓ι鷳B環境的過分索取、過分強調享受和奢侈滿足感,大量建立一些高污染、高耗費、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把危害人體健康的工業廢料傾倒在土地上,造成生態危機,在人類獲得滿足的同時卻付出了高代價。而資源的浪費、環境的破壞,最終影響到的是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的危機?!案叽鷥r發展,在創造著發展的同時,也在創造著代價,而且發展越快,代價越重”[4]。主體對實踐客體的尊重,對客觀規律性的把握,最終是為了更好地對實踐主體的發展的保護,從而在客觀上保證了實踐合理性。

第二,低碳發展理念也合乎實踐合理性的主體性原則。低碳發展追求在低成本前提下,主體獲得較大利益和發展,人永遠是評價和反思的主體。丹尼爾·貝尼指出:“后工業文明由于服務業與知識業占主導地位,則必然是人與人、主體與主體間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彼慕煌鶎嵺`是一種“主體——客體——主體”的模式,旨意在把社會生產力和資源普遍公正地提供給實踐主體。體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本質的主體是全體社會成員,因而在效率公平問題上,需要分層次來看待。在分配和公共服務上主張以公平優先,在生產力創造和市場機制環節上以效率優先。傳統的以GDP作為衡量社會發展的尺度已經帶來實踐主體的積極性被壓制的狀況,如果“以社會分化和失序等代價來實現某一個人或一些人的發展”,更是高代價的發展。因而低代價發展以重視全體人民的“利”與“善”為落腳點,而這善就是合理的實踐本身。

第三,低碳發展理念是體現實踐合理性的“創美”過程的途徑。人類通過對客觀世界的把握和改造,主體獲得自由和發展,這是真善美的統一,即是“創美”的過程。馬克思強調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中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這種人的自由自覺的本質力量的最高表現只有在合理實踐發展中才得以實現,展現出的是對主體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發展需求的滿足,實現的是主體的人生意義的需要,是人的社會價值目標。低碳發展正是克服和超越主體片面的單方面的物質滿足的局限,否定消費主義,避免精神世界的趨利化。低代價發展目標關注現實中社會風氣、理想信念、精神信仰、獨立人格等的發展,突出人主體性的精神訴求,研究目標放在如何重構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導核心價值體系,是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一體化。此乃實踐合理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注釋:

[1]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準備材料手稿》,載《自然辯證法文集》第1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列寧:《哲學筆記》第171頁,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3]邱耕田:《低代價發展論》第35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馮戎:《論實踐合理性的內涵》,載《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猜你喜歡
代價合理性理性
藥學管理對臨床用藥合理性的影響觀察
奇遇
欲望膨脹
幸災樂禍的代價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幸災樂禍的代價
關于用逐差法計算紙帶加速度合理性的討論
代價
理性思考嚴謹推理優先概念
代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