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存在的暗層里游走

2011-08-19 09:48聶爾
山西文學 2011年4期
關鍵詞:弧度深淵聲響

聶爾

2010年后半年我與浦歌的重逢是一件大事。我都不記得我們分別多少年了,但他記得,他說是八年。他說他沒有忘記八年前把我送上太原至晉城的長途汽車的情景。他總是能記得生活里的這些場景和細節,他把它們放在內心細加咀嚼和回味,令它們逐漸化為存在層面的腐殖層,從而為花蕾(生命的,還是文學的?)的突然綻放預備了土壤。

在比這個前八年更早的不知哪一年(浦歌一定記得),他還是晉東南師專的學生時,我就讀到他的詩歌并與他有了通信和交往。我能記得的一件事是,他給我寫來過一封長信,他在那封信中羅列了他對很多部外國文學名著的閱讀心得。我和我的一位朋友分享了那封信帶給我們的喜悅,以及浦歌新鮮而獨特的認識和結論。我當時一點都不清楚他處于怎樣的生存困境之中。我現在知道了。于是,八年多以前的那封信,以及他八年前在太原走來走去的樣子,和現在他流水一般寫給我的很多封信匯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有關于他的存在之河床。今天變得強大的浦歌是吸吮著這河床里的所有一切,向著我和他未來的讀者游渡過來的。他本人比之于這條河床是渺小的,他并且時刻清醒而警覺地認識和刻畫著一個渺小的自我,以求使得這河床更加寬闊和激流澎湃,只有這樣他才能夠獲得各種各樣自由的泳姿。

在與他重逢之前我并未明確地意識到以上所述正是一個當代的活著的作家的根本上的存在方式。今天的人們,包括許多作家,都喜歡把自己置于聚光燈下,舞臺之上,權座邊小丑的位置上,總之是將自身置于某種虛幻的中心地帶,以便使所有的人都看得見自己,這樣他就可以用他者的紛繁的目光置換出他的空空如也的自我,他便以為自己變得強大了,以為無所不能了。但一個作家并不需要有多么強大,而且事實上也不可能,他們應該像浦歌一樣變成一種極度的“弱”,變做一個“所有障礙粉碎我”的那樣一種自我,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把所有的損害,侮辱,輕蔑和壓迫招致和積聚到他自身,所有這些負面的詞只不過是這個時代無所不在和無法逃避的本質而已,當積聚了足夠多的時代的“本質力量”之后,他就有可能“把存在的復雜性揭露出來,把在羞恥周圍的無限的豐富感覺和深度顯現出來,不能只有羞恥和失敗。必須有堅韌的弧度,這弧度體現一種張力”。(浦歌來信)這個堅韌的弧度就是把自我降至存在的暗層的一個運動的軌跡。這是一條最美的弧線,如同一座巨大橋梁,它連接起了最高的星空和最為幽深的靈魂,它橫跨在龐雜而空虛的現實之上。

浦歌出身于我省晉南某縣某村某個溝壑里的一戶農家,他從溝壑中的那個小土房子里走出來,走向了世界,走向文學,走向了他者。這個過程并非浦歌之外的任何一人所能想象,如同我們也都擁有這樣一個任何人所無法猜想的過程一樣,正如一位美國作家所說:“到頭來,我們很難知道他人到底死于什么?!痹谖覀兡壳八U述的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可以說,到頭來我們很難知道他人“到底生于什么”,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獨自面對和依憑著一個他人無從得見的存在的深淵。是否有勇氣和力量躍入這深淵之中,并長久地如一只蝎子般蟄伏在那里,吸取到它那到處彌漫的暗黑色的精華,最終遞到干燥的岸上一顆顆珍珠,并且不懼怕那珍珠是否只閃耀于虛空之中,由此才可以衡量一個作家的耐心,衡量他究竟是不是一個作家。

浦歌的小說正是可以這樣來看待的一種小說。它們是出自存在的深淵最深處的珍珠。寫作這樣的小說僅靠誠實是不夠的,靠小說家的技藝也不夠,而是需要一個認識、采擷和吞食的長久的過程。比如《某種回憶》,它的奇特的色澤顯然不是它所描繪的那些事物本身可以具備的,那些事物只不過是折射出了來自不知何處的光,那是一個看不見的但卻是源源不斷的光源,它實際上來自深淵的底部,來自對于存在之暗層的長久地蟄伏和吮吸;回蕩在小說內部的循環往復的聲響,仿佛是一種流淌在地下的水聲,又像是回響在天邊的隱約的春雷,更像是慈悲圣母的喃喃低語聲,它引導我們的耳朵穿透這卑污的表層去傾聽深藏于下面的那種深刻的純潔;這個小說的字里行間所散發出的味道,卻如同木頭和雪那般鈍重而又清冽,實際上那只是一種純正而已,但這種第一人稱的主觀敘事的純正味道卻是來之不易的,它來自對于現代小說敘事的長期體悟和對于現代生活的冷靜的絕望,從技巧層面看則是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的不易察覺的對接,這種人稱之間的對接殊非易事,它意味著對于浮華激情和自我憐憫的一種無情地剝離,所以我幾乎要從中看出一種福樓拜式的冷酷。

《某種回憶》顯然不是一部關于愛情的小說,因為那個螢火蟲般的疑似愛情的玩意始終處于被審察之中無法忘乎所以地破土而出,并最終真相大白似的在無可奈何的搖曳之中慢慢地熄滅了;它也不是一部關于現代城市生活的小說,因為它所提供的只是“我”這個鄉巴佬眼中的城市幻象而非城市的真相,但這個幻象是多么的壯麗而又空虛??;它甚至也不是一部關于現代青年之迷茫的小說,主人公“我”并不迷茫,相反,他所攜帶著的過于清醒的自我意識,如同帶著鄉下人勞動慣了的無從躲藏的腰和屁股進了城一樣,一種屈辱感明晃晃地懸掛在自我的天空之上,始終照耀著他,使他無法不看見有關他自身的一切。當某種現實生活通過某種回憶被壓縮進了存在的暗層里,它便在那里面發酵和沸騰,并最終閃射出了奇異的光,發出了一種奇異的聲響,這樣的光和聲響只有小說可以帶給我們,只有小說有能力去探索那個存在的暗層。浦歌的這個小說正是這樣一種發酵和沸騰的回憶,正是這樣的一種光和聲響。

《圣騾》是又一種小說。浦歌有意要嘗試多種小說筆法?!妒ヲ叀妨钗覀兿肫稹栋倌旯陋殹肥降哪Щ矛F實主義,但它缺少《百年孤獨》里的那種解放現實的精神和釋放潛意識的熱情,它令人倍感壓抑到喘不過氣來?!案赣H”與“圣騾”的表演珠連璧合地營造了從田野鋪展至農家炕頭的一個巨大現實,而“我”最后扎進騾子屁股里的那根針其實也并未扎住“現實”的痛處,“圣騾”走了,還會有“圣驢”和“圣狗”在。這里既沒有解放和熱情,也無希望,只有愈加彌漫的黑暗,只不過黑暗被小說之光在瞬間照亮了一下。

浦歌的才能還表現在他能夠把每一個細節都刻畫得如同黑白版畫線條那樣的沉重和凝重,正是這些細節構造出了魔幻色彩之下的逼真而又深刻的現實。細節的才能既是小說家的基本技能,并往往也是他的一種最高技藝的表現。除此之外浦歌還具有巨大的耐心,他早已不害怕與世界周旋。

猜你喜歡
弧度深淵聲響
無從知曉
“欲”的深淵
在深淵里仰望星空
數字深淵
不自由
南瓜
希臘:日落最美的弧度
掌聲響過再敬禮
掌聲響起來
一朵深淵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