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合作中樂享學習

2011-08-21 03:51周金林
湖北教育 2011年8期
關鍵詞:成員教師學生

◎/周金林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小組合作是合作學習中采用較多的組織形式,它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對改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踐中會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教與學的效果。因此,對合作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透視意義重大。

透視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

合理選擇有合作學習價值的教學內容,忌生搬硬套。有些教學內容很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用講授的方法可以講清楚,有的教師也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組織學生討論,這樣的教學方法不經濟。教師備課時要分析教學內容的性質、難度,是否有合作學習的價值,用其它教學方法就能達到目的的內容,不必一律交由學生討論,切忌生搬硬套。

師生要明確各自的任務。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和學生都要明確自己的任務。否則合作學習時,教師變成旁觀者,學生變成“無頭蒼蠅”,沒有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更沒有生生互助協作,彼此在知識、情感等層面都不能產生碰撞與共鳴。目標是合作學習的內在動機,是合作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

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地進行角色定位。長期以來,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即使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其內容的設置也主要是為了幫助自己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或者成為自己的教學任務無法順利完成時的一種“權宜之計”?,F在開展合作學習,教師應切實轉變角色,應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參與者”等多種角色。

開展合作學習,切忌過程失控。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并非純粹的小組討論,不能過分追求場面的熱鬧,要注意學生是否真的在討論,討論是否有意義。課堂中學生各執己見,有時甚至爭執、辯論,亂作一團,以致于學生難以聽清彼此的說話聲,更不用說如何達成共識。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合作學習的過程,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亦不能流于形式,要及時糾正偏見,消除誤解,預防冷場和過度依賴,更要關注學習消極的學生。

合作學習要力避操作上過于機械、教條。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會忽視國情、校情、班情、學情,教條地按照前人成功的經驗或書本上介紹的理論,從合作學習的準備階段(包括學生的動員、學習小組的創建和小組成員的分工,學習合作情景的創設等),到探索階段(包括小組研討、歸納總結、組間交流等),再到小結測驗階段(包括學生的自我總結、測驗等)層層照搬照套。結果可能反而會降低教學效果,甚至四處碰壁。

如何在班級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所謂班內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將全班學生依個性化特征、心理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為多個學習小組,這是教師既重視分層次教學,又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

筆者認為要搞好班內分層合作教學,教師要注意“隱性分層,異質建組”。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知識儲備、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情況,把學生分成A、B(全班一半)、C三個層次,當然這種層次的劃分是教師隱性操作的,避免A層固步自封,C層喪失信心,再按“異質建組”的原則,隨機從A、B、C中抽取學生,每4人(其中B層次2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進行位置調整,使同一學習小組的學生集中在前后相鄰的四個座位,每個組成為課堂教學活動中合作學習的自然小組,組與組間是一種競爭關系,小組內部成員是合作互助的伙伴。

為了每一個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備課時,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在吃透教材和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依據各類學生情況,分層次確定教學目標?;A較差的C層學生,要能達到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B層學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全部要求,最優秀的A層學生,在課標上進行拓展深化。這樣做,不僅能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課堂是實施分層合作教學的主渠道,為使“合作學習,分層施教”有效展開,教師在分析學情、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可采用以“學案導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了使課堂上師生都胸有成竹,教師在每次授新課的前一天,將針對教學內容精心編制的學案印發給學生,在其中設計可供選擇的分層學習目標、舊知識回顧復習題、新知識梯度導學題及分層檢測練習題等。學生在學案的導航下,對教學內容預先自學,既可以對學習新知所需的知識進行復習,對即將講授的內容獲得初步的感知,也有利于訓練自主獲取知識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效益

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要使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明確了小組的任務后,合作學習小組應當根據具體任務進行適當分工,讓每個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個人任務,他們在合作學習時才會有集體責任感,有合作意識,才會積極地互動、互助。小組合作學習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小組合作分工學習,即將某個大問題、大任務分割成一定數量的小問題或小任務,小組成員各自承擔一定量的小問題或小任務,在各自完成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總結;第二是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即小組成員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最后達成共識;第三是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即針對某一問題,小組成員在各自研究的基礎上,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相互學習,互幫互助。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不能理解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根據他人的觀點,作總結性發言。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相互交流和思維碰撞中,逐漸學會理解他人,共享大家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

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一般來說,開展合作學習應當把握以下幾個時機。一是當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了合作學習愿望時。例如,學習滑動變阻器如何接入電路,選用不同的接線柱會產生哪些不同的效果時,讓學生合作用實驗驗證、從理論上進行分析,然后讓大家彼此交流,從而掌握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的方法。二是當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引向深入時。例如,在學生會熟練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利用它們能否測出其它物理量?如何測量?從而總結出重要的電學實驗——伏安法測電阻的方法,然后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實驗原理,所需器材,畫出電路圖,指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最后彼此交流實驗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三是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分歧,或對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而需要共同探討時。例如,如何判斷蓄電池能否對外供電?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往往在方法上考慮不全,可讓學生互相交流,在合作學習中拓寬思路,掌握多種方法。

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合作技巧的指導。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合作技巧的指導:指導合作小組分配學習角色;指導小組成員輔導同伴;指導小組成員學會共同討論;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交流;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學會協調小組成員間的分歧。二是學習困難的指導。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也是合作者,教師應當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平等對話。當小組的合作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及時、適時地加以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

猜你喜歡
成員教師學生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