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期針刺拔罐療法為主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2011-09-26 06:47肖曉華張玲麗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1年5期
關鍵詞:梅花針合谷面癱

于 青 肖曉華 張玲麗

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院針灸科,江西 九江 332000

分期針刺拔罐療法為主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于 青 肖曉華 張玲麗

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院針灸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探討分期針刺拔罐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方法及療效。方法:將142例周圍性面癱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 (78例)采用分期針刺拔罐療法為主治療,對照組 (64例)行常規針刺為主治療。結果:30日觀察期內,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9%,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P<0.05)。結論:采用分期針刺拔罐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周圍性面癱;針刺療法;拔罐療法

周圍性面癱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該病不僅影響患者面部的感覺、運動功能,亦屬一種損容性疾病。該病如治療及時得當則多能很快恢復健康,否則易留有后遺癥。自2007年01月以來,筆者采用分期針刺加拔罐療法為主治療周圍性面癱78例,并與傳統針刺治療進行了對照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42例均為2007年01月至2010年06月期間于九江市中醫院針灸科就診的患者,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78例,對照組64例。全部病例中,男76例,女66例;年齡5~70歲,平均4 1歲;病程1天~6月;以初次接受針藥療法時間來分,急性期60例,靜止期35例,恢復期29例,后遺癥期18例。兩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病例選擇參照《臨床神經病學》有關診斷標準 (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版)。全部為病程6個月以內的患者。排除外傷、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并發的耳源性面神經麻痹及后顱窩腫瘤或腦膜炎引起的周圍性面癱;并排除凝血機能障礙性疾病。

分期標準:急性期 (發病1周以內),靜止期 (發病第2、3周),恢復期 (發病第4周至3個月以內),后遺癥期(發病3個月以上)。

2 治療方法

2.1 觀察組 急性期:治以疏風通絡,調和營衛。①針刺取雙側風池、合谷穴。所取穴位常規消毒,選用直徑0.25mm,長40mm針灸針施治,針刺風池穴時針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稍做提插捻轉,得氣后停止行針;合谷穴針予提插瀉法。兩穴留針20min,每日1次,取針時不按壓針孔。②針畢于患側翳風穴行刺絡拔罐療法 (先行梅花針中等刺激強度叩刺,后予5號玻璃罐用閃火法行拔罐療法,留罐3~5min,出血量1ml以上),每3日行刺絡拔罐治療1次。

靜止期:治以行氣活血,疏經通脈。①取患側攢竹、陽白、四白、太陽、地倉、頰車,健側合谷、雙側太沖穴。穴位常規消毒后,選用直徑0.30mm,長25~40mm針灸針施治,得氣后施以平補平瀉手法。選用2組穴位行電針治療 (攢竹、陽白穴為1組,地倉、頰車穴為1組),用疏密波型,電壓6 V,頻率0.3 Hz,逐漸增大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電針治療每次30 min,每日1次。②于患側面部陽白、太陽、顴髎、地倉等穴周圍及耳后翳風穴用閃火法行拔罐療法,每次留罐5~10min,2日1次。

恢復期:治以合營牽正,養血通絡。①針刺、電針取穴及針具同靜止期針灸處方,將太沖穴換以足三里、三陰交穴,針刺手法以補法為主,每日1次,留針40min。②配合面部及耳后閃罐療法 (部位同靜止期),反復吸拔,以面部潮紅為度,每2日1次。

后遺癥期:治以益氣活血、濡養筋脈。①針刺取穴同恢復期,選用直徑0.25mm,長25~40mm針灸針施治,針以補法,面部穴位以淺刺為主,不予電針治療,留針40min。②閃罐療法亦同恢復期,對頑固性、重度面癱患者拔罐前予梅花針輕手法刺激,以微微出血為度。

急性期、靜止期治療結束后均休息1日,恢復期、后遺癥期針刺6日后休息1日。全部病例痊愈后即結束治療,病例最長治療觀察時間30日。治療期間配合口服甲鈷胺片0.5mg,每日3次。注意局部保暖、忌辛辣刺激之物、急性期結束后配合面部熱敷、功能鍛練等治療。

2.2 對照組 以常規針刺治療為主,配合甲鈷胺口服治療。針刺取穴:患側攢竹、陽白、四白、太陽、地倉、頰車,對側合谷、雙側太沖穴。選用直徑0.30mm,長25~40mm針灸針施治。急性期予平補平瀉手法刺激,靜止期及以后各期均加用電針疏密波治療。針刺療程及調護方法等同觀察組,不予拔罐治療。

3 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第五次國際面神經外科專題研討會推薦的House-Brackmann(HS)面神經功能評價分級系統[1],治療1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定。

3.2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例(%)

4 討論

周圍性面癱,亦稱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本病中醫亦稱為“口僻”、“歪嘴風”、“吊線風”、“口眼喎斜”等,多由衛陽不固,脈絡空虛,風寒、風熱等外邪乘虛侵襲陽明、少陽脈絡,以致經氣阻滯,氣血運行遲澀,經筋失養,筋肌縱緩不收而發?。?]。

急性期時,面神經處在水腫狀態,髓鞘或軸突有不同程度的變性,此時若予強刺激,則易致局部組織處于持續充血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面神經水腫、缺氧,使急性期延長,病情加重。故此急性期的針灸治療應盡量選以遠端穴位為主。此期中醫病機以外邪襲絡、經氣阻滯為主,治則當以驅風通絡為主?!帮L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颥后發際陷者中,手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乃風邪蓄積之所”,風池穴屬足少陽經,為祛風要穴,擅治口眼歪斜;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為四總穴之一,“面口合谷收”,該穴主治頭面部疾患。兩穴合用,可起到疏散頭面風邪、疏經通絡之功。面癱之發病,來勢甚驟,《靈樞·經脈》云:“盛則瀉之,虛則補之”。放血療法是最為快捷的瀉法,尤其在發病之初用之,更能直折其鋒,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3]。而翳風穴屬手少陽經,能理三焦之氣,有祛風止痛之功效;該穴位于耳垂后的凹陷中,與面神經莖乳孔臨近。周圍性面癱急性期,面神經充血水腫,易表現為耳后、枕、顳部的疼痛,屬于寒邪或熱毒壅滯經絡。針對這一病機,我們在患側翳風穴施行梅花針放血加拔罐治療。因梅花針直接刺激部位僅為皮部,故對面神經無損傷作用。該法可清瀉熱毒、散寒祛風、活血化瘀,使邪郁得解。急性期行刺絡拔罐,有助于面神經水腫消退,加速炎性致痛物質消散,迅速緩解耳后疼痛等癥。

當面神經水腫逐漸消退而進入靜止期、恢復期時,我們以面部陽白、頰車等穴位為主,采用平補平瀉手法,佐以電針疏密波刺激,可提高局部神經的興奮性,促進麻痹神經的恢復?;謴推诤笕ヌ珱_穴而用足三里、三陰交穴,則可起到益土培元、鼓舞正氣、調和氣血、補養筋肉之功。靜止期配以留罐治療,刺激相對較強,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環,促進面神經傳導?;謴推诩右蚤W罐治療,活血而不留瘀,補養氣血,可使面部筋肉得氣血濡養,加快神經損傷愈合。

后遺癥期病程已久,如若仍繼續予強刺激療法,則患者多因面部疼痛而難以堅持治療,且較易出現面肌痙攣等癥,用細針行淺刺補法,刺激相對較弱,可養血和營,改善面神經供血;久病多瘀,面癱病久配合局部梅花針淺刺及閃罐療法,可去瘀生新、激發正氣,有助面神經功能恢復。

面癱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中西醫病理、病機特征,根據面癱所處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針刺及拔罐療法,治療因時制宜,有的放矢,針對性強,加之配合西藥營養神經治療,中西療法并用,因此療效更為顯著。本療法具有簡便易行,不易出現面肌痙攣、口角倒錯等后遺癥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House J W,Blackmann D 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5,93(2):146-147.

[2]康振財,張景虎,楊生偉.針刺結合枕骨復位法治療面神經麻痹48例[J].中國針灸,2008,28(7):492.

[3]連遠義.放血療法治療面癱 120例 [J].北京中醫,2004,23 (4):241.

R745.1+2

A

1007-8517(2011)05-0093-02

2011.02.08)

于青 (1960-),女,漢族,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軟組織損傷及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疾病的針灸治療。E-mail:xxh0529 @126.com。

猜你喜歡
梅花針合谷面癱
東紅分期辨治周圍性面癱經驗
針藥并用治療周圍性面癱驗案舉隅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氣滯血瘀型白癜風3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氣滯血瘀型白癜風30例
梅花針叩刺增強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光線性角化病、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的研究
針刺合電針療法加TDP照射治療周圍性面癱30例
梅花針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研究近展
合谷三陰交合用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