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公共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2011-10-27 01:48徐長梅許勁凌云付細楚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1年4期
關鍵詞:公共課第二課堂計算機

徐長梅 許勁 凌云 付細楚

(長沙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湖南 長沙 410003)

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公共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徐長梅 許勁 凌云 付細楚

(長沙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湖南 長沙 410003)

論文從課內實驗設置、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我校計算機公共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情況,以及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在提高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果。

計算機公共課;實踐教學模式;第二課堂;網絡教學平臺

1 引言

在當今社會,計算機已不僅僅是工具,計算機知識已經成為當代文化的一部分。大到各種行業,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計算機的輔助,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成為了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計算機是大學畢業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這也對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要求。[1]

總結多年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其主要特點可歸納為“泛專業、厚基礎;重素質、強技能”[2]。課程組跟蹤CFC2006,制訂了長沙學院2007版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大綱,在“本科《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校級教研教改項目支持下,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優化實踐教學環境,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在提高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計算機公共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2.1 拓展學生的實踐時空,有效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樹立“以學生為本,面向應用,培養創新意識”的教學思想,由“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計算機應用為牽引,從單調的課堂教學發展為 “多環節教學”模式。理順課程知識體系,重新組合并優化實驗內容,將實驗內容系列化,采用多層次遞進培養方式實施教學。[3]

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該課程共設計課內實驗15個,其中必做的基礎實驗10個,設計型、綜合型實驗為2個,3個為選做,具體的實驗安排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安排

這十個實驗屬于第一層次,提取了各專業后續學習和工作的共性需求,體現出了各專業計算機應用的基礎能力培養。學生利用每周一次上機時間(共計20節實驗課)在任課教師的帶領下完成這些實驗,學生在學完后能基本達到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Office的考試要求。

表2.“第二課堂”實驗安排

這五個實驗屬于第二層次,其中第二實驗是對全體學生提出的要求,安排在第十周—第十六周課外上機時間完成。第三個實驗是對全體藝術類學生提出的要求,安排在第二個學期的期末完成。第一個、第四個、第五個實驗是選做實驗,對那些對計算機有強烈興趣且學習、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約占學生總人數的10%)提出的更高層次要求。希望把科研或工程實際與教學結合,達到“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在科技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的目的。采取自由報名,任課教師選拔的“興趣小組”的形式,利用晚自習時間或周末休息時間,在實驗室老師的帶領下完成。

2.2 以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為基地,加強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為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第二課堂教學中引入綜合型作業,鍛煉學生對互聯網有效信息的收集利用能力、信息提煉加工表現能力和體現在主題作業中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第二課堂教學活動中,既掌握了專業知識,又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基本知識、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基礎第二課堂實踐教學設計思想是打好基礎、面向應用、模塊化、可操作性強。教學設計上,以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的,以一系列貼近實際應用的案例為主線,培養自我開拓能力、信息檢索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將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培養為既掌握各專業領域知識,又能熟練使用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畢業后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第二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緊密結合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注意將第一課堂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設計第二課堂教學內容時應做到內容充實、導向清晰,使學生在心靈上得到啟迪,學習上有所長進。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有效地培養學生對信息獲取、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使學生能將計算機較好地應用到自己的專業領域并獨立開展工作。第二課堂活動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學習目標不要過高、也不能過低。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吸引學生由“執行者”變為“設計者”,由被動參與變為活動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設計中的第十至十三個這三個選做實驗,這些題目就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而精心安排的。根據我校理工科學生在第一學年第二學期學的是《C語言程序設計》,對數據庫這部分知識有所欠缺,因此為了培養這部分學生對數據庫知識的了解就設計了數據庫管理系統這個實驗。而Linux操作系統、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安裝與設置這兩個選做實驗的設計就是為了那些對計算機知識有強烈愛好且有學習余力的學生或希望提供動手能力的學生而量身打造的。為了保證第二課堂的順利開展,我系進一步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投入資金,新建了計算機維護實驗分室,改造網絡實驗分室和程序設計等實驗分室,加強實驗室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同時全面開放實驗室,學生可以隨時申請進入實驗室進行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題目及科研項目,提高學生的軟硬件開發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實驗室向全社會提供開放服務。

以2008年第一學期《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Office實驗“綜合大作業”為例,要求學生:第一,在“北京奧運會”的范疇內,自選主題,自行收集素材,自主完成任務,設計一個Word文檔;第二,盡量運用所學知識,力求內容與Word技術的有機結合,力求體現最好水平;第三,將自己作品中的“獨到之處”以橫排文本框的形式加以說明并插入文檔第一頁;第四,根據自選主題和所做Word文檔,制作5個幻燈片的演講文稿,包括標題片、提綱片和講演片;第五,將Word和Ppt文件壓縮生成一個文件,文件命名格式為“學院——班級——姓名”;第六,將文件發往任課教師郵箱。能夠充分展示個性的“綜合大作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多數學生都能圖文并茂地展示自己喜愛的主題,許多學生上交的排版精致的電子小報和個性鮮明的演示文稿,一些追求完美的作品甚至插入了視頻或背景音樂。

計算機基礎第二課堂活動種類多、差異大,加之班級多,組織管理中的困難較大。為了保證“第二課堂”教學有計劃、持續地開展,需要按照活動的特點分類管理,建立和健全適應學校特點的“第二課堂”的教學制度。把“第二課堂”教學納入教師的正常工作量,根據第二課堂活動計劃安排事業心強且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師進行指導、監督、考核。系部領導和管理人員定期檢查督促,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并總結經驗加以推廣,提高第二課堂管理效果。

2.3 以網絡教學為平臺,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們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將各種教學資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了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建設(如多媒體課件、教學實況錄像、試題庫建設等)。并對教學資源提供下載服務,允許學生下載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和相關參考資料等。網絡教學資源全部對學生開放,并根據教學實踐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目前已經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網絡資源運行機制。教學網站的內容每學期都要不斷進行更新。

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精品課程網站上建立了學習資料、知識擴展、技能大賽、第二課堂、特色課堂、章節練習、在線測試以及實訓技巧等欄目。

學生通過這些欄目的自主性學習,能夠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擴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以往,計算機基礎課程期末考試一直以“千人一卷”的筆試方式實施,不利于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考查。自主開發的無紙化考試系統經多年來的建設已有海量題庫,可以組織包含選擇題,改錯題、程序設計題與文檔操作題等多種題型的試卷,每位學生的試卷都是由考試系統在試題庫中隨機抽取、現場組合而成,各不相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誠信的考試環境。

無紙化考試以學生在實驗室上機的形式實施,不僅能夠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評價,而且可以有效考查學生信息獲取、分析、加工能力和程序分析、設計能力,還能檢驗學生操作計算機的熟練程度。這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檢驗“個性化自主學習”對學生能力發展的促進效果的最好手段。自計算機基礎課程采用無紙化考試以來,具統計分析,學生考試成績符合正態分布,且平均成績與及格率均優于筆試時期。

同時在無紙化考試系統的基礎進一步開發了一套模擬系統,該套系統完善了考試系統,增加了可視化評分系統和出錯評分點報告系統,還增加操作題部分的FLASH動畫演示,大大緩解任課教師少的壓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改革效果

3.1 實踐教學效果明顯,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大大增強

基于“案例引導,任務驅動;自主研學,網絡助學;環境開放,能力檢測”的實踐教學設計思想,多年來的實踐教學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參加各種全國性的創新設計競賽也取得很好成績。經 NCRE測試和湖南省考試中心測試,近5年內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和湖南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二級并獲得證書的學生超過上萬人。[4]

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在后續需要使用計算機的課程學習中,能夠很快上手,對于一些新的軟件,也能夠很快學會。利用網絡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加強,很多學生反映,當碰到新的問題時,懂得利用網絡進行文獻查找,尋找解決方案。[4]

3.2 實踐教學形成體系,實驗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課程組組織教師開發了豐富的驗證性實驗和自主綜合性實驗,系列課程實驗的設置科學,形成了較完善的計算機公共課實踐教學體系。在2007版教學大綱基礎上,增加了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經驗總結和多次教學迭代,編寫和完善了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實施方案。

3.3 實踐教學資源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環境不斷充實

總結經驗、聽取意見,不斷完善和充實實驗內容和教學方法。實驗室建設投入不斷增加,網絡教學資源不斷豐富,原有的無紙化考試系統得到改進和完善。實驗課程管理辦法的制定,完善了實踐教學質量考核評估體系,有力地促進實踐教學正規化。改進并完善了自主開發的網絡教學平臺和無紙化考試系統,在教學過程中廣泛使用,并帶來積極的影響,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大幅度提高。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編制了《長沙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實驗課程管理辦法》,規范了實驗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有力地促進了實踐教學的正規化。

4 結束語

經過多年的摸索計算機公共課實踐教學活動逐漸形成“案例引導,任務驅動;自主研學,網絡助學;平臺開放,能力檢測”的設計思想和特點。在此基礎上,課程組構建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相互配套的立體化教學體系,合理配置教學內容,實現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三者之間的相互補充與依托。以多模塊教學內容為載體,以網絡教學為平臺,以大學計算機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為基地,形成一種時空立體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和自由創新的多樣化學習環境。內容涵蓋多個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選題,開展創新實踐,樹立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1]于娟.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初探[J].商情,2008,(43).

[2]深圳大學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網站,http://jingpin.szu.edu.cn.

[3]初建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3).

[4]深圳大學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網站,http://jingpin.szu.edu.cn.

G642

A

1673-2219(2011)04-0073-03

2010-10-30

徐長梅(1971-),女,湖南長沙人,長沙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據庫、嵌入式系統、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研究。許勁(1978-),男,長沙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數據庫、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研究。凌云(1969-),女,長沙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多媒體技術、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研究。付細楚(1974-),長沙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CAI。

(責任編校:京華)

猜你喜歡
公共課第二課堂計算機
計算機操作系統
高?!叭斯ぶ悄堋钡诙n堂建設探討
第二課堂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晉江“四點鐘學?!?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配器課在師范高校公共課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實踐應用取向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