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媽祖民俗體育特征變遷分析以媽祖廟會為例

2011-12-07 23:41劉青健王清生林立新吳冰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11年5期
關鍵詞:媽祖廟會民俗

劉青健,王清生,林立新,吳冰

(莆田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遺。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文化活動場所,以習俗和廟會為表現形式的民俗文化。媽祖信仰的規模非常龐大,目前全世界的媽祖宮廟共有5千多座 ,媽祖信徒有2億多人之多,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宮,信奉媽祖成為了90%海外華人的共同信仰。臺灣2300萬人口中有1700萬媽祖信徒,占臺灣總人口的2/3以上。目前有關媽祖文化的研究較多且深入,而作為媽祖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媽祖民俗體育文化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文章以媽祖廟會為例,對媽祖民俗體育進行研究,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媽祖文化。

1 媽祖民俗體育概念界定

概念的界定是一切研究的基礎,對媽祖民俗體育的研究同樣如此。對媽祖民俗體育的界定可為后續的研究奠定基礎。目前我國對民俗體育概念的探討非常多,張魯雅認為民俗體育是民俗活動中的體育。余萬予認為民俗體育是在民俗活動中產生、依賴民俗節日發展,并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流傳的與健身、娛樂、競技、表演有關的活動形式。涂傳飛認為民俗體育是由一定民眾所創造,為一定民眾所傳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眾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之中的一種集體性、模式化、傳統性、生活化的體育活動,它是一種體育文化,也是一種生活文化[1]。以上人們對民俗體育概念的研究都是立足于傳統和習俗,這點是研究民俗體育的基礎,但媽祖民俗體育所包含的內容和現象與其他的民俗體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媽祖民俗體育主要是在祭祀媽祖過程中所發生的體育現象,它與節日、傳統、習俗相融合,有很強的包容性,媽祖信仰被傳播到哪里,它就與當地民俗傳統相結合,且創造和傳承一套特有的祭典儀式,具有獨特性。因此,對媽祖民俗體育的界定,文章在參照其他專家對民俗體育概念界定的基礎上,認為媽祖民俗體育是民眾把日常生活中的習俗和傳統或民眾創造和傳承的特定儀式融入到祭祀媽祖過程中的體育活動。它具有傳統性、集體性、融入性、獨特性等特征。

2 不同時期媽祖民俗體育特征

對文化模式的歷時代演進序列進行劃分,可將其分為原始社會的文化模式,傳統農業文明的文化模式和現代工業文明的文化模式,在日常生活世界范式理論下,與三種文明模式相對應的是原始日常生活、傳統日常生活和現代日常生活。作為一種人類學事實的民俗體育從其產生發展來看,原本就屬于人類社會演進歷經的一部分,不同時期的日常生活中民俗體育的結構與特征呈現不同特征。[2]

2.1 媽祖民俗體育萌芽時期特征

文化起源于人類勞動,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結果,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媽祖民俗體育的起源是伴隨媽祖信仰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他的發展而發展,與媽祖所處的環境和生產勞動分不開。媽祖是被神化的人,她原“世傳通賢神女,以巫術為事,能預知人禍?!?,媽祖被神化之初,民間以救海難,解水旱,療瘟疫,導航引路等傳說盛行,成為莆田一地的民間傳說,在小范圍內傳播,隨著媽祖屢顯神異,護國佑民,功勛著著,影響擴大,受到歷代皇帝的褒封,媽祖信仰開始向大陸周邊地區輻射,媽祖民間信仰從小傳統向大傳統拓展,成為我國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民間信仰。

媽祖信仰作為莆仙民間最重要信仰之一,他的形成與當時的地理環境和生產力低下有關。如早期人們要出海捕魚,或捕魚回歸后,都要到媽祖廟燒香祭拜,祈求媽祖保佑平安,先民遇到好收成,也要到廟里燒香以感謝媽祖的庇護。這時媽祖民俗體育的活動多與生產勞動和生活有關,媽祖民俗體育帶有自然性、生活性和神秘性特征。沒有人刻意組織廟會活動,眾人自發地參與,廟會的規模也較小,在媽祖民俗體育的萌芽階段,原始社會日常生活特征較明顯。

2.2 媽祖民俗體育發展時期特征

農業文明社會階段的媽祖民俗體育隨著媽祖信仰的傳播范圍的擴大,媽祖信仰在莆仙地區對人們的影響日益加深,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與媽祖慶典,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的民俗體育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與民俗,節日等活動相結合,且形成以祭祀媽祖為主要內容的廟會等活動。一是與節日相結合,節日是相對于日常而言,是指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或由人們特別規定,具有特定風格的內容,以年為周期周而復始的專門時日[2]。如媽祖的誕生日,媽祖的升天日,湄州祖廟均舉行大型的祭祀媽祖的廟會活動。他的內容有演百戲,祭典儀式,開幡掛燈,巡游等。二是與當時民俗相結合。作為農耕民族的農耕文化牢固地建立在天文氣象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二十四節氣”學說,伴隨這種節氣學說的出現還有各種節日[3],如媽祖鬧元宵活動。莆田有一種與各地不同的慶元宵活動叫做“媽祖元宵”,時間延續十幾天二十幾天不等,除了各宮廟與各戶擺上貢品祭祀媽祖,以及舉行媽祖出宮,回宮儀式之外,最主要的是組織“擺粽橋”活動,擺粽橋又稱“媽祖舞”,是以其獨特的規范動作和按規范圖譜程序進行的舞蹈表演形式,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這時體育的娛樂功能開始展現,尤其是節日,都有很充實的娛樂活動內容,人們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來展現節日的氣氛,在娛神同時達到娛人的作用。如元宵鬧媽祖活動中各地的出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舞龍為例,“舞龍”是典型的節日娛樂項目,舞者以穩健端重的動作表現龍的雄偉神態,其文化心理是祈禱神龍保佑,年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3 媽祖民俗體育鼎盛時期特征

媽祖信仰源于宋代,經元、明、清的發展,到了清朝已發展到一個鼎盛時期。清代媽祖廟會的規模影響最大,由于朝廷重視,后來把廟會演繹成皇會,其規模龐大,引人入勝。由于歷史的原因,媽祖廟會到了清代以后,由于時局動蕩,民生無暇顧及,媽祖廟會也隨之中斷。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萬物具興,各種信仰傳統習俗陸續得以恢復[4]。媽祖相關的民俗活動在一些地方得以重興。到了1984年,湄州祖廟在媽祖誕辰1000周年之際,媽祖祖廟恢復了盛大的“媽祖祭拜”活動,這也標志媽祖祖廟廟會進入一個新的興盛時期。1994年湄州祖廟在政府的指導下第一次舉行了媽祖文化旅游節,把廟會活動提升到文化與旅游的范疇。到目前為止共舉辦了12屆媽祖文化旅游節,其間代表湄州祖廟廟會核心內容之一的祖廟祭典于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媽祖信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第一批中國首個信仰類遺產。2010年,國家把湄州媽祖文化節升格為國家級慶典。此舉標志著媽祖廟會已發展成為集旅游,文化,經濟,政治為一體的大型盛會。

媽祖信仰發展為媽祖文化,作為文化重要組成的民俗體育也得到空前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祭典為內容的活動不斷得到充實,在祭典過程中要進行歌舞表演,等祭祀結束后在廟會廣場要舉行大型的廣場民俗體育表演,極大的豐富了廟會的內容。這時期媽祖民俗體育特征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對神靈的神秘性和依附性降到最低,人們借助對媽祖的祭拜調節充實自己的生活,參與主體的心理也從全身心參與轉向旅游觀賞相結合的轉變,活動組織化程度得到高度提高。

3 媽祖民俗體育特征的變遷

3.1 迷信色彩逐漸淡化,理性化逐漸加強

遠古閩越人崇拜蛇圖騰,這與古代的地理環境和生產力低下有關,莆仙地處偏遠的海灣,東臨海,西北接高山,在當時這里還是鮮為人知的荒蠻地帶。在社會生產力極度低下,人們對事物認知極度貧乏的環境里,先民為了解決生存問題,解釋一些以往人們難以理解的自然現象,不得不尋找神靈指點,乞求神靈的護佑。因此,早期人們要出海捕魚,或捕魚回歸后,都要到媽祖廟會燒香祭拜,祈求媽祖保佑平安,先民遇到好收成,也要到廟里燒香以感謝媽祖的庇護。在祖廟演戲,唱歌或跳各種各樣的舞蹈來取悅神靈,在取悅神靈的同時,得到了休息,愉悅了自身,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許多神秘的自然現象可以通過科學得以合理的解釋,人們進入一個理性的年代,這時媽祖民俗體育主要表現為人們祭祀媽祖并不單純是為了迷信,這時祭祀媽祖雖然還常帶有迷信的成分,但迷信成分已大大減弱,媽祖信仰保佑人們健康平安,如正月媽祖鬧元宵,媽祖升天祭活動,人們一方面是為了崇祀媽祖,另一方面是借助這些活動休養生息,娛樂自己。

3.2 功能日趨多元化

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傳統有的消失,有的變異,有的新生,從較單一的文化功能轉向多樣性的功能[5]。媽祖信仰在其發展過程中從神壇走向民俗,從原始宗教走向娛樂以及走向其他領域。從歷史看,媽祖廟會的功能較單一,主要以祭祀為主,隨著媽祖信仰的傳播,信仰媽祖的人群逐漸增多,媽祖廟會已發展成為祭祀,貿易,娛樂等功能。尤其是現代,在海峽兩岸的互動下,媽祖廟會日趨完善,形式內容不斷增加,在遵循傳統廟會的基礎上,增加了旅游,經濟,文化的傳承等功能。充當著“媽祖搭臺,經濟唱戲”的重要角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日趨活躍,每年前來湄州朝拜媽祖的游客達10萬人次。1987年農歷九月初九,海峽兩岸近10萬媽祖信眾在湄州祖廟隆重舉行“媽祖拜祭”紀念活動,時間延續近一個星期。1994年5月,媽祖廟會已演繹發展成文化節,至今已舉辦12屆,歷屆湄州媽祖文化節均吸引成千上萬的臺灣信眾參加。借助媽祖廟會發展經濟也是莆田市人民政府著力發展經濟的另一舉措。歷屆的湄州媽祖文化旅游節不僅吸引數以萬計的臺灣到莆田朝拜媽祖,觀光旅游,同時也吸引臺灣同胞到莆田創業,到目前為止,莆田全市累計投資項目421個,投資總額8億多美元。湄州媽祖祖廟廟會在對外交流的同時,對內在充實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弘揚地方民族傳統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一大批民間舞蹈如皂帝舞,擺粽橋,耍刀轎,得以傳承保留,每年正月鬧元宵活動,各地各社均舉行大型文藝游街活動,不僅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同時和諧社區,加強社區成員的交流均起到重要作用。

3.3 組織化逐漸提高

從媽祖廟會的歷史來看,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組織結構從簡單到復雜,二是活動規模由小到大,三是程序上從無到有,日趨完善。在遠古社會,廟會和崇神是一體的,都是一種不自覺的活動,漢代以后廟會向多元化轉變,早期的媽祖廟會,只是在媽祖誕生日,升天日自發到媽祖廟供奉媽祖的一種活動,沒有特定的組織和人員來組織,參加的人數也較少,在程序上也較簡單,以祭祀媽祖為主。到了明代,媽祖廟會已演繹成皇會這時媽祖廟會規模,祭祀的典章制度和內容已形成,主祭官也由地方主要官員和欽差擔任,有一定的程序。到現代,媽祖廟會已發展成為組織機構復雜,規模盛大,程序完善的大型盛典。以湄州媽祖旅游文化節為例,它是在廟會的基礎之上興起的集文化,旅游,經濟為一體的盛會。1994年5月由莆田市政府創辦,2007年開始由省政府主辦,省文化廳、旅游局、莆田市人民政府、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辦。到了2010年10月,湄州媽祖文化節已發展成為由國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文化旅游節,升格為國家級節慶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12屆。每一屆都有不同的內容和主題,大會組織嚴密,具有完善的組織機構,組委會下設保衛,后勤,接待等諸多機構,活動的內容有開幕式,大型祭拜,廣場民俗表演,大型文藝表演,閉幕式,規模不斷持續擴大,每屆都吸引大批媽祖信徒和游客參加。媽祖廟會的內容還包括媽祖鬧元宵民俗活動,媽祖巡島等重要內容,無論是媽祖旅游文化節還是媽祖鬧元宵民俗活動組織,盡展現代大型組織形式和辦事規律,按“政府帶頭,社會主導,市場運作”原則進行,做到“媽祖搭臺,經濟唱戲”。

3.4 媽祖民俗體育內容與形式的變遷

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的日常生活、傳統日常生活到現代日常生活的延變過程中,民俗體育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的經過改造,賦予了現代體育的技術和規則,向競技化方向發展;有的經過改編,成為大眾體育健身的內容;而有些項目,由于跟現代社會脫節,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面臨消失的危險。媽祖民俗體育,是以媽祖信仰為媒介,以廟會、歲時節日為依托而開展的體育活動,隨現代社會的發展,廟會的功能也由原來的祭祀活動向廟市—廟會—到現在的大型節慶活動(增加了經濟功能)轉變,民俗體育的內容已發生了變遷,有些項目逐漸消失,有些項目得以發展,有些項目面臨困境,如在傳統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民俗體育內容:百戲(肩上頂竿、走索、角力、斗雞、斗鳥等)已不適合現代大型文藝盛會的表演,逐漸消失,而那些具有觀賞性、表演性又能襯托節日氣氛的民俗體育項目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如車鼓、舞龍、舞獅等項目,他們不僅保留了傳統,而且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車鼓,本來是由男的表演,現在出現女子車鼓、少年車鼓等,發展勢頭很好,像這類的內容還有踩高蹺、舞龍、舞獅等。另外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間舞蹈逐漸被挖掘出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成為了廟會表演的內容。

4 結語

人類文化經歷了——巫術——宗教——科學的發展歷程,各種巫術活動自然也會進一步演化為更穩定,影響更深刻的民俗活動。作為媽祖民俗體育表現形式之一的廟會活動,早期廟會中的體育活動方式主要目的是娛神的,悅人的目標,服從娛神的追求,當這些活動演變成為民俗活動之后,娛神的功能逐漸分化,追求身心的健康與精神享樂成為這些活動的主要目的[6]。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科學文明的現代工業時代,媽祖信仰也發展成為媽祖文化,廟會活動賦予更多的功能,對于廟會活動來講,它不僅傳承媽祖文化,而且是傳統莆仙戲曲、民間歌舞、民間武術、民間習俗得以傳承的重要載體,同時它對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海峽媽祖文化旅游合作,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涂傳飛,等.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的概念及其關系辨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7 (8): 24-31.

[2]胡娟.我國民俗體育的流變一從龍舟競渡為例[J].體育科學, 2008 (4): 84-95.

[3]王俊奇,中西方民俗體育文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7: 94-95.

[4]周金琰.湄州媽祖廟會初探[EB/OL].http://www.nbwb.net.

[5]李志清,等.當代鄉土生活中的搶花炮[J].體育科學, 2005 (12): 20-21.

[6]羅湘林.對一個村落體育的考察與分析[J].體育科學, 2006 (4): 89-90.

猜你喜歡
媽祖廟會民俗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媽祖祭典
新年智慧廟會
元宵節,逛廟會
民俗節
廟會經濟
漫畫民俗
“萬國茶幫”拜媽祖
蟳埔媽祖安座巡香
媽祖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