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得名原始

2011-12-08 07:36周文德
關鍵詞:命名重慶

周文德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 400031)

重慶得名原始

周文德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 400031)

重慶因何得名?歷來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重慶”得名于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順慶府和紹慶府“二慶”之間,故謂之“重慶”。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宋光宗在同一年的時間內先封王,后稱帝,取“雙重喜慶”之義,故將其潛藩之地恭州升格為重慶府?!岸c之間”說只滿足了空間坐標,卻有悖于時間坐標,與史實不符?!半p重喜慶”說既符合歷史事實,是宋代潛藩升府制度的必然,又與潛藩升府的地名命名方式和類型相一致。取名“重慶”,滿足了皇帝的心理需求,彰顯了宋人給府命名時選用漢字的極端偏好。

地名;重慶;雙重喜慶;二慶之間

一、重慶得名一說

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正月,皇三子趙惇封為恭王,二月,即以藩王受孝宗內禪登上帝位,這就是宋光宗。是年,趙惇已43歲,從24歲封太子以來也有19年了。當太子19年后的同一年內,相隔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里,先被封王,旋即登上帝位,自然是“雙重喜慶”,于是將他的潛藩之地恭州升格為府,并改恭州名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迄今已有800多年。

南宋基本沿襲北宋建制。仍設路、府、州。重慶轄境主要屬夔州路。

二、重慶府到重慶市

元代,全國劃分為十一個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96年),設立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省治成都,重慶地區歸其管轄。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在重慶路置四川南道宣慰司,轄重慶、夔州兩路、紹慶府(治今彭水)、懷德府(治今酉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四川省治由成都移治重慶,因軍政供給困難,兩年后復還成都。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明玉珍率領農民軍入川,占領重慶。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明玉珍正式稱帝,國號大夏,都重慶,轄有今湖北宜昌以西、云南昆明以東、陜西漢中以南、貴州遵義以北地區。這是重慶歷史上第二次作為首都,直至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持續了九年。

明代,設四川行中書省,省下設府,成為省、府、州、縣四級制或府、州、縣三級制,其區劃和布局對清代影響甚大,有的沿用至今。重慶府(府治今渝中區)領三州、十七縣。即:合州(今合川區)、涪州(今涪陵區)、忠州(今忠縣)、巴縣、江津縣、璧山縣、永川縣、榮昌縣、大足縣、綦江縣、南川縣、長壽縣、黔江縣、銅梁縣、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彭水縣、安居縣(治今銅梁縣安居鎮)、定遠縣(治今四川省武勝縣)。夔州府(府治今奉節縣)領有十縣:奉節縣、巫山縣、云陽縣、萬縣、開縣、梁山縣(今梁平縣)、大昌縣(治今巫山縣大昌鎮)、大寧縣(今巫溪縣)、新寧縣(今四川省開江縣)、建始縣(今湖北省建始縣)。

清代沿襲明制,設置四川省重慶府,領一廳、二州、十一縣。即江北廳(公元1758年由巴縣分出),合州、涪州,巴縣、江津縣、長壽縣、永川縣、榮昌縣、綦江縣、南川縣、銅梁縣、大足縣、璧山縣、定遠縣(今武勝)。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于府、廳、州、縣之上,增設道,置川東道(治今渝中區)。川東道轄三府、二州、一廳。三府:重慶府、夔州府、綏定府;二直隸州:忠州、酉陽州;一廳:石砫廳。另,太平廳(轄有城口營)。這一建制,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其中,重慶府領涪州、合州、江北廳、巴縣、江津縣、長壽縣、綦江縣、南川縣、永川縣、榮昌縣、大足縣、銅梁縣、壁山縣,定遠縣(今四川省武勝縣)。夔州府領奉節縣、巫山縣、大寧縣、云陽縣、萬縣、開縣。忠州領有忠州、豐都縣、梁山縣、墊江縣。酉陽州領有酉陽州、黔江縣、彭水縣、秀山縣。加上石柱廳及太平廳所轄城口營等。明清之際的重慶、夔州兩府及附近的州廳的近三十個廳縣,基本上構成了今日重慶直轄市區縣一級的雛形。

民國時期,重慶地區仍屬四川省,境內設有三十個左右的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正式成立重慶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市,并定重慶為戰時首都。這是重慶歷史上第三次作為國都。1939年,改重慶為直轄市。1940年,重慶市定為“陪都”。建國初,重慶為西南軍政、行政委員會駐地,屬西南行政委員會直轄市,1953年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重慶市改為四川省地級市,川東地區另設有萬縣、涪陵、酉陽、永川等地區。1983年,將永川地區與重慶市合并,實行市轄縣制。1997年3月,又將萬縣、涪陵、黔江等地市劃入重慶市,設立重慶直轄市。面積8.24萬平方千米,直轄時人口3002萬,現下設40個行政區、縣(自治縣)。

重慶最早的名稱叫“巴”。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歷史的變遷。數千年來,朝代更迭,行政區劃不斷變動,行政級別也多有變化,歷代王朝在此設置的行政機構有郡、州、路、縣、道、府等。

西周初年周武王“以其宗姬封于巴”,把同宗姬姓分封到巴地,所以稱為巴國。秦滅巴國,派張儀在江州筑城,置巴郡。在以后的朝代中,巴郡數易其名,有江州、荊州、巴州、楚州、墊江縣、巴縣、渝州、恭州等稱謂,最后定格在“重慶”這一稱謂上,直到今天。

三、“重慶”一名的語源

重慶因何得名?歷來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重慶”得名于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順慶府和紹慶府“二慶”之間,故謂之“重慶”。另一種觀點則如前所述,認為宋光宗在同一年的時間內先封王,后稱帝,取“雙重喜慶”之義,故將其潛藩之地恭州升成重慶府。

第一種觀點是從地理位置角度說的。重慶得名僅僅因為重慶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順慶府”和“紹慶府”二“慶”之間,所以叫“重慶府”。順慶、重慶、紹慶,這“三慶”都是在宋代由州升格為府的。順慶府府治在今四川省南充市,紹慶府府治在今重慶市彭水縣。從地理位置來看,重慶府正好地處順慶府與紹慶府的中間位置。順慶府與重慶府之間夾著合州(今合川區),紹慶府與重慶府之間夾著涪州(今涪陵區)。形成“三府夾兩州”的地理格局。最早提出這一“地處位置”觀的是明代學者曹學佺,他在《蜀中廣記》卷五十三《郡縣古今通釋》里是這樣說的:

重慶府:周,巴子國。秦,使張儀滅巴,立巴郡,遂城江州。二漢因之。獻帝時,巴分為三,江州實永寧郡理。梁改楚州,以地鄰乎楚也。隋改渝州,以江受渝水也。唐,天寶之南平郡。宋,崇寧之恭州,又因而屢改矣。后以光宗潛邸,始升府,名重慶。重慶者,以介乎順紹二慶之間也。[1](卷五十三)

曹學佺認為,光宗即帝位后,將其潛邸恭州升格為府,取名重慶,是因介于順紹二慶之間。這就是“二慶之間”說的肇端。

此后的志書,多承襲曹氏之說。如:

清代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常明、楊芳燦等纂修的《四川通志》里作如下說明:

淳熙十五年升為重慶府。是歲光宗即位,州為潛藩故升。以其地界紹慶順慶之間,故名。[2](卷二)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巴縣知縣王爾鑒主持纂修《巴縣志》,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完成刊印,在介紹重慶的沿革時說:

崇寧元年以誅趙諗后,改其鄉里渝州為恭州。淳熙十五年以潛藩故升為重慶府。地在順慶紹慶之間,故名重慶,領縣三:巴、津、壁山。[3](卷一·沿革)

有明清學者持這一觀點,這種說法長期以來都是史志的主流觀點,民國時期的官方也認可這一說法,1936年,重慶市政府編印的《重慶市一覽》對“二慶之間”說因襲不改。

“二慶之間”說在民國時期甚為流行。由樂山人楊世才主編、出版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的《重慶指南》卷一《總綱》中,開篇即作如此介紹:

重慶屬禹貢梁州之域,當天文井鬼星分野處,為巴古國及巴郡之故邑,以地在順慶紹慶之間,因名重慶。[4](卷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楊世才又編輯出版了《重慶指南十周年特刊》,在卷一的《總綱》中仍然持上述觀點,與1939年印制的《重慶指南》唯一不同的是,《重慶指南十周年特刊》印刷時把“紹慶”誤作“肇慶”。[5](卷一)

其實,“二慶之間”說是站不住腳的,稍加考證,就能發現,這種說法只滿足了空間坐標,卻有悖于時間坐標。如果重慶得名于地處順慶、紹慶二慶之間,那么,重慶的得名時間就一定晚于順、紹二慶的得名時間。而事實卻與此相反。據元代脫脫等撰《宋史·地理志》載,順慶府原名果州,是宋理宗的初潛之地,于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升府,名順慶府。紹慶府原名黔州,于宋理宗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升府,名紹慶府。[6](卷十九)而恭州升為重慶府在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比順慶、紹慶二慶升府要早30多年。重慶府得名的時候,順慶、紹慶這兩個府的名稱還沒有產生。很顯然,“二慶之間”說與歷史事實不符,重慶的得名與順慶、紹慶無關。

第二種觀點則是從人事角度說的。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正月,皇三子趙惇封為恭王,二月,即以藩王受孝宗內禪登上帝位,這就是宋光宗。是年,趙惇已43歲,從24歲封太子以來也有19年了。當太子19年后的同一年內,相隔僅僅兩個月的時間里,趙惇先被封王,不久即帝位,自然是“雙重喜慶”,于是將他的潛藩之地恭州升格為府,并改恭州名為重慶府。這就是重慶得名于“雙重喜慶”說的由來。

四、“重慶”乃潛藩升府制度之必然

府是從唐代開始才有的建制,唐代初設的府非常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城市。五代因襲唐制,府的數量有所增加,宋代,府的數量急劇增加。宋代府的數量急增的原因是潛藩升府制度。所以,恭州升府不是個別現象,是宋代潛藩升府制度下的理所當然,府名重慶也反映了這一制度。宋代300年間,一共有18位皇帝,每一位皇帝即位以前都有封地即潛藩,即位以后潛藩都要升府。紀昀等任總纂的《軟定歷代職官表·知府直隸州知州·宋》:“隋以前未有府之名,其以京郡名府者自唐始,五代復因而增之。至宋則潛藩之地皆升為府,而府之名遂眾?!保?](卷五十三)單在當年的四川境內,潛藩升府的就不少。如蜀州在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以高宗潛藩升為崇慶府,即今崇州市;劍州在孝宗隆興三年(公元1165年)以孝宗潛藩升為隆慶府,即今劍閣縣;嘉州在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以寧宗潛藩升為嘉定府,即今樂山市;忠州在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以度宗潛藩升為咸淳府,即今忠縣。兩宋大量升州為府,據統計,北宋、南宋各升26州為府。[8]

翻檢《宋史》,宋代18位皇帝,每位皇帝都將自己的潛藩升格為府,并為府起新名。不妨將《宋史·地理志》中18個府的記載情況照錄如下:

重慶府,下,本恭州,巴郡,軍事。舊為渝州。崇寧元年,改恭州,后以高宗潛藩,升為府。

德慶府,望。本康州,晉康郡,軍事。開寶五年,廢州及悅城、晉康、都城并入端溪,以隸端州,尋復為州。大觀四年,升為望郡。紹興元年,以高宗潛邸,升為府。

靜江府。本桂州,始安郡,靜江軍節度。大觀元年,為大都督府,又升為帥府。舊領廣南西路兵馬鈐轄,兼本路經略、安撫使。紹興三年,以高宗潛邸,升府。

隆興府,本洪州,都督府,豫章郡,鎮南軍節度。舊領江南西路兵馬鈐轄。紹興三年,以淮西屯兵聽江西節制,兼宣撫舒、蘄、光、黃、安、復州,尋罷。四年,止稱安撫、制置使。八年,復兼安撫、制置大使。隆興三年,以孝宗潛藩,升為府。

常德府,本鼎州,武陵郡,常德軍節度。乾德二年,降為團練。本朗州。大中祥符五年,改今名。熙寧七年,廢桃源、湯口、白崖三砦。元豐三年,廢白磚、黃石二砦。政和七年,升為軍。建炎四年,升鼎、澧州鎮撫使。紹興元年,置荊湖北路安撫使,治鼎州,領鼎、澧、辰、沅、靖州;三十二年,罷。乾道元年,以孝宗潛藩,升府。

寧國府,本宣州,宣城郡,寧國軍節度。乾道二年,以孝宗潛邸,升為府。

崇慶府,緊,本蜀州,唐安郡,軍事。紹興十四年,以高宗潛藩,升崇慶軍節度。淳熙四年,升府。

隆慶府,本劍州,上,普安郡,軍事。乾德五年,廢永歸縣。隆興二年,以孝宗潛邸。升普安軍節度。紹熙元年,升府。

慶元府,本明州,奉化郡,建隆元年,升奉國軍節度。本上州,大觀元年,升為望。紹興初,置沿海制置使。八年,以浙東安撫使兼制司;十一年,罷;隆興元年,復置。淳熙元年,魏惠憲王自宣州移鎮,置長史、司馬。紹熙五年,以寧宗潛邸,升為府。

安慶府,本舒州,同安郡,德慶軍節度。本團練州。建隆元年,升為防御。政和五年,賜軍額。建炎間,置舒、蘄鎮撫使。紹興三年,舒、黃、蘄三州仍聽江南西路安撫司節制。十七年,改安慶軍。慶元元年,以寧宗潛邸,升為府。

英德府,下,本英州,軍事。宣和二年,賜郡名曰真陽。慶元元年,以寧宗潛邸,升府。

嘉定府,上,本嘉州,犍為郡,軍事。乾德四年,廢綏山、羅目、玉津三縣。慶元二年,以寧宗潛邸,升府。

同慶府,中下,同谷郡,軍事。本成州,隸秦鳳路,紹興十四年來屬。寶慶元年,以理宗潛邸,升同慶府。

寶慶府,本邵州,邵陽郡,軍事。大觀九年,升為望郡。寶慶元年,以理宗潛藩,升府。

順慶府,中,本果州,南充郡,團練。寶慶三年,以理宗初潛之地,升府,隸劍南東路。

咸淳府,下,本忠州,南賓郡,軍事。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府。

瑞安府,本溫州,永嘉郡,太平興國三年,降為軍事。政和七年,升應道軍節度。建炎三年,罷軍額。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府。

慶遠府,下。本宜州,龍水郡,慶遠軍節度。舊軍事州。景祐三年,廢崖山縣。宣和元年,賜軍額。河池縣,不詳何年并省。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慶遠府。[6](地理志)

我們將這18個潛藩所升的新命名的府名、升府前的原本名及升府時間、潛藩皇帝、命名情況,列表如下:

新府名 原名 升府時間 潛藩皇帝 命名情況重慶府 恭州 崇寧元年(1102)高宗 另取新名德慶府 康州 紹興元年(1131)高宗 另取新名

靜江府 桂州 紹興三年(1133)高宗 另取新名隆興府 洪州 隆興三年(1165)孝宗 以皇帝的年號命名常德府 鼎州 乾道元年(1165)孝宗 另取新名寧國府 宣州 乾道二年(1167)孝宗 另取新名崇慶府 蜀州 淳熙四年(1177)高宗 另取新名隆慶府 劍州 紹熙元年(1190)孝宗 另取新名慶元府 明州 紹熙五年(1194)寧宗 另取新名安慶府 舒州 慶元元年(1195)寧宗 另取新名英德府 英州 慶元元年(1195)寧宗 原名基礎上取新名嘉定府 嘉州 慶元二年(1196)寧宗 原名基礎上取新名同慶府 成州 寶慶元年(1225)理宗 另取新名寶慶府 邵州 寶慶元年(1225)理宗 以皇帝的年號命名順慶府 果州 寶慶三年(1227)理宗 另取新名咸淳府 忠州 咸淳元年(1265)度宗 以皇帝的年號命名瑞安府 溫州 咸淳元年(1265)度宗 另取新名慶遠府 宜州 咸淳元年(1265)度宗 另取新名

五、“重慶”一名的命名方式

由上表可見,潛藩升府后,沒有一個是直接沿用舊名作府名的,都要為府重新命名。命名方式有三種類型:

一是以原州名為基礎,在原州名的專名字上添加一個字組成雙字名,舊州名在新府名上留下了歷史印跡。這種方式命名的有2個府:

英州——英德府 嘉州——嘉定府

二是以皇帝的年號命名。這種方式命名的有3個府:

忠州——咸淳府 洪州——隆興府 邵州——寶慶府。

三是重新另起新名,新的府名與皇帝年號、原有州名沒有聯系。這種情況最多,在18個府中就有13個,占總數的72%:

恭州——重慶府 蜀州——崇慶府 果州——順慶府

劍州——隆慶府 成州——同慶府 明州——慶元府

溫州——瑞安府 舒州——安慶府 宣州——寧國府

鼎州——常德府 康州——德慶府 桂州——靜江府

宜州——慶遠府

“重慶府”的命名方式,屬于上列第三種類型。

將18個原有州名與新的府名對照后,我們不難發現州名與府名在命名方式上的不同。

州名命名方式:X+通名(州)

府名命名方式:XY+通名(府)

州名由兩個音節組成,即單字專名加通名“州”,原州名都是雙字地名;府名由三個音節組成,即雙字專名加通名“府”,所有新的府名都是三字地名。由二字地名變為三字地名,如此整齊劃一,這絕對不是偶然的。

就專名而言,占絕大多數的州名與府名基本上沒什么字形或語義上的聯系。如:

恭——重慶 蜀——崇慶 果——順慶

劍——隆慶 成——同慶 明——慶元

溫——瑞安 舒——安慶 宣——寧國

鼎——常德 康——德慶 桂——靜江

宜——慶遠

如上所列,我們看不出“恭”與“重慶”、“蜀”與“崇慶”、“果”與“順慶”等在字形或語義上有什么聯系。這只能說明,在命名新府時,命名者主觀上沒有想到要與原州名保持某種聯系。這似乎有著某種象征意義,皇帝登基,也就意味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模式開始了。在任何意義上,皇帝都與潛藩生活有天壤之別。潛藩是新皇帝最貼近的過去,也是皇帝在京都之外所呆的最后一處人生驛站。為潛藩命名自然不可敷衍了事。給潛藩命名一定要經過左右權衡,深思熟慮后,擇取嘉名美號,以彰王者之志。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不能斷言‘重慶’作為地名的字面內涵……無論是‘雙重喜慶’也好,還是‘二慶之間’也好,重慶得名的說法都和人們喜歡望文生義的習慣有關”[9]。筆者不這么認為。

通過對以上十八個府名的分析,自然就會明白,“重慶”的得名,只是宋代潛藩升府的若干個府名中具有普遍性的一個。其實,每個府名的得名背后都有一個美好的故事。每個府名都寄托著官員、學者與帝王的意志。比如,鎮江府的升格和命名就很有代表性。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八月丁丑(29日),潤州升格為鎮江府。其升府和命名的過程是這樣的:潤州的時任知州上書朝廷,奏請皇上將潤州升格為府。知州的奏章中借潛藩升府的慣例,闡明了潤州升府的必要。潛藩升府是上崇國體,下慰民心,皆大歡喜的大事情?!罢腿?,知潤州林虡奏:陛下以平江、鎮江兩鎮節度使出閣,望依平江府例,改為府額。是時乞升府表,其略云:‘鐵甕名城,朱方要地。疆連江左,吳王之封略猶存;壤接淮南,藝祖之蹕聲猶在。山川氣旺,人物英多。發為濬哲之祥,基作肇興之跡?!衷?‘皇帝陛下,欽命堯德,文命禹功。方遵養于潛宮,嘗啟封于巨鎮。發揮德意,宣布訓辭。念阻見于吏民,特申揚于忠孝。龍蟠鳳翥,判然妙筆之華;玉振金聲,鏘若仁言之厚。稚艾歡呼者千里,都邑歌頌者十年。皆言正始于舊都,由此入膺于大統,苴茅胙土。伏惟明詔俯頒,嘉音肇賜,以上崇于國體,以下慰于民心?!嗽露〕?,詔曰:‘聯承祖宗令德休緒,坐明堂而朝萬宇,尺地一民,悉有悉臣。眷惟丹陽,在國南服,粵自紹圣,初建我家,若稽累朝,以潛邸之舊藩,建大府之美號,凡所以侈受命之丕基,為邦人之顯慶也。肆聯御極以來,所宜諮故實以孚明命者,或未遑焉,斯豈聯志哉!聿新府名,用詔萬世??缮凉欀轂殒偨??!保?0](卷一)

在宋徽宗的詔令中,明確指出潛蕃升府,是“以潛邸之舊藩,建大府之美號”。潛藩的舊名稱要被新的“大府之美號”所取代。而新取的府名,除了“為邦人之顯慶”外,還要能彰顯“朕志”,其目的就是要“聿新府名,用詔萬世”。不難察見,給潛藩所升的新府命名,是一件非常莊重嚴肅的事情,替代“舊藩”的新府名,一定得有個“美號”。新府的“美號”名稱是如何誕生的,其間一定有頗多講究,一定集中了不少官宦學者的智慧,最后由皇帝欽命。當朝皇帝至少希冀寄寓著“朕志”的新府名,能夠“用詔萬世”。

潛藩升府的地名命名方式和類型有如上特點,在用字方面也頗有講究,特點非常鮮明。18個新的府名中,含“慶”字的府名最多,有10個,占了總數的56%。其次是“德”字,用了3次。再次是“安”、“隆”,各用了2次。其余的字都只用了1次。從選用的漢字看來,用“慶”的次數遠遠超過選用其他漢字的次數。這表明,宋人給府命名時選用漢字時有著極端的偏好。這個偏好就是喜歡用“慶”字。慶字既有喜慶、吉慶、慶賀義,也有慶幸義。當朝皇帝能在明爭暗斗的若干皇子中勝出,登上帝位,實屬不易,既值得慶賀,也是極其慶幸的事情。每一個皇帝即位以前都有潛藩,即位以后,潛藩必然升府。給由潛藩所升的府命名,對皇帝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隨隨便便起個名字了事,而是經過百般斟酌,反復推敲命名的。將“潛邸之舊藩”升格為府,進而“建大府之美號”,以顯“朕志”:聿新府名,用詔萬世!

如此看來,重慶得名于“雙重喜慶”既符合歷史事實,是宋代潛藩升府制度的必然,又與潛藩升府的地名命名方式和類型相一致。取名“重慶”,滿足了皇帝的心路歷程,彰顯了宋人給府命名時選用漢字的極端偏好。取名“重慶”,經過了左右權衡,深思熟慮,最終擇取嘉名美號,以彰王者之志。

[1] (明)曹學佺.蜀中廣記[Z].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 (清)常明,等.四川通志[Z].巴蜀書社,1984.

[3] (清)王爾鑒.巴縣志[Z].乾隆二十五年(1760).

[4] 楊世才.重慶指南[M].重慶書社,民國二十八年(1939).

[5] 楊世才.重慶指南十周年特刊[Z].民國三十六年(1947).

[6] (元)脫脫,等.宋史[M].中華書局,1977.

[7] (清)紀昀,等.歷代職官表[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 聶崇歧.宋代府州軍監之分析[A].宋史叢考.中華書局,1979.

[9] 韓意,趙鼎.重慶得名詳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10] (宋)盧憲.嘉定鎮江志[Z].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

On the Origin of the Name“Chongqing”

Zhou Wend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

How was Chongqing named?There have always been two opinions.One opinion is that Chongqing was named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 place lying between the“Two Qings”of Shunqing prefecture and Shaoqing prefecture.Another opinion holds that the title of the ruler was conferred upon Song Guangzong,and then he proclaimed himself emperor in the same year,from which the meaning of“double celebration”was given.After that,Song Guangzong’s fief,Gongzhou was upgraded Chongqing prefecture.The opinion“between the two Qings”explained the origin of the name from the angle of space,but it neglected its time origin,which did not coincide with the historical fact.“Double celebration”opinion conforms to the historical fact that the name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that the upgrade from the fiefs to the prefectures in Song Dynasty,and it is coincident with the way to name geographic places and the types of naming geographic places upgrading from the fiefs to the prefectures.The name of Chongqing could meet the need of the emperor’s adventures of the mind,which reflected the extreme preference for the Chinese words to name the prefectures in Song dynasty.

placename;Chongqing;the origin of the name;double celebration;between the two Qings

G07

A

1673-0429(2011)03—0040—07

2011-04-20

周文德(1964—),男,四川達縣人,四川外語學院,教授、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

重慶市社科重點研究項目“重慶地名研究”(2006-YW02)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命名重慶
重慶客APP
命名——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重慶人為什么愛吃花
“逗樂坊”:徜徉相聲里的重慶味
有一種男人以“暖”命名
為一條河命名——在白河源
視覺重慶
重慶非遺
在這里看重慶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