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建立以來集體主義內涵的嬗遞式發展進程

2011-12-24 17:38陳雨田
理論導刊 2011年4期
關鍵詞: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個人主義

陳雨田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北京100048)

新中國建立以來集體主義內涵的嬗遞式發展進程

陳雨田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北京100048)

集體主義內涵的嬗遞式發展過程是指:集體主義從確立、發展到完善、成熟,其內涵闡釋是以人的本質的歷史性為基礎,以個人與集體關系的發展演變為依托,依次緊扣社會本位、個人本位、雙向兼顧兩者利益、多方協調各方利益的理念演進主軸,逐漸通過一個否定、再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自我揚棄過程。新中國建立以來,集體主義內涵大致經歷了從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確立,經過矯枉過正的集體主義發展,形成雙向兼顧的內涵骨架之后,最終逐步形成成熟理性的集體主義內涵機體的過程。

集體主義;內涵界定;發展演變;嬗遞式發展

集體主義作為建國以來我國主導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原則,其建立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關于“真實集體”的相關論述,其主要內容包括個人的利益是真實的客觀存在,集體的和社會的整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和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是辯證統一的三個方面。這是馬克思為我們設定的集體主義內涵的基本框架和其精髓所在。遺憾的是,在建國后集體主義內涵的確立和發展過程中,這一精髓并未得到一以貫之的貫徹和落實,而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筆者將這一歷程稱之為“嬗遞式發展過程”。具體說來,它又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一、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確立階段

建國初期,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中整體主義思想和蘇聯意識形態的影響,對集體主義沒有從個人與社會兩個維度出發,立足于個人與社會的辯證統一來界定和理解。1979年《辭?!房s印本對建國以來所確立的集體主義內涵的闡釋是:“大公無私,一切以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思想,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內容之一,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它同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根本對立,是無產階級在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的實踐中形成的?!逼浜诵氖恰凹w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盵1]

1.時代背景及其內涵的合理性。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內百廢待興,國外面臨重重封鎖,國際、國內矛盾紛繁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客觀上迫切需要一種價值觀念來繼續激發人民的革命干勁,需要一種道德原則來引導人民的建設熱情,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主觀上,當時剛剛翻身做主人的工農大眾確實也是群情激昂,滿懷為國家無私貢獻的激情,那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氣息的年代,更是一個充溢無私奉獻激情的時代。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加之受中國傳統文化中封建宗法主義和蘇聯意識形態的影響,致使新中國以一種極端不相容的思維模式,最終確立起了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這種集體主義內涵在建國之初既有其產生的必然性,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在當時,這種集體主義的確立對于團結全國人民、凝聚社會力量、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我國剛誕生的人民政權,復蘇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經濟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更成就了一大批無私奉獻的典型人物。為人們所熟知的“人民的好兒子”——雷鋒、“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等都是在這樣的集體主義教育影響下產生的,更是當時集體主義教育效果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體現。綜合考量當時的時代背景和這種集體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種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表述,實際上是對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革命集體內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正確反映,也是對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社會關系的一種基本正確的反映。它適應了這個歷史時期中革命和建設事業的要求,在組織和個人之間、在集體和個人之間,強調個人對組織的服從、個人對集體的服從,這是完全必要的。事實也已經證明,在建國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我國人民由于發揚了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對革命和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存在問題及其內涵的局限性。盡管這種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界定在當時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也的確發揮了相當大的歷史作用,但是當我們以現代的理論視角重新審視它時,卻不難發現這一界定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其局限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把集體主義界定成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極端利他主義。個人的價值、尊嚴、權利和利益被極端地輕視,其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對個人積極性的嚴重壓抑和無情扼殺。其次,它對集體主義作了“一刀切”的絕對化理解,而沒能區別集體的類別和層次,導致集體主義原則無法具體地、有差別地使用,從而致使其在現實中的作用和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它只注重了對集體主義功能和目的性的強調,而忽略了對其理論合規律性的關注——只是一味地強調尊重集體利益的重要性,只知道集體利益優先,而忽視了集體是由個人組成,只有每個人都能充分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集體才可能真正充滿活力,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也才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受這種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影響,人們習慣性地把個人利益和國家集體利益對立起來,甚至不惜用絕對的集體利益來排斥和否認個體利益,教育和要求人們無條件地服從集體,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建設。而就個人而言,即使是再正當合理的利益卻也因此變得諱莫如深。長此以往,造成的結果就是,集體主義應有的道德規范和價值引導作用日漸式微,乃至最后幾乎消失殆盡。由此,對集體主義內涵的調整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3.形勢發展及其調整的必然性。盡管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曾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與其說它是一種道德價值觀念,倒不如說,當時它更多的是一種激勵意識,或者說是一種統一思想認識的工具。因此,它僅適合于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這種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人的主體性,改革開放的開啟更是大大地開闊了國人的視野,但是,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在現實生活中卻依然過分地強調集體利益和集體標準,堅持要求人們要排除私心雜念,教育人們都要無私奉獻,而完全忽視了人首先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而存在。這種單純而極端地宣揚和強調集體利益、社會利益的至上性,完全漠視人民生活水平、忽視個人正當利益的理論基調,必然會導致人們的逆反心理,嚴重束縛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這與市場經濟所倡導的提高人的主觀能動性顯然是相悖的,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集體主義內涵必須要做出與時俱進的發展調整。

二、矯枉過正的集體主義內涵發展階段

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伴隨著改革開放后西方各種價值思潮的不斷涌入,個人主義思想在強調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等口號的掩蓋下,被大肆地宣揚和鼓吹,最終致使集體主義面對個人主義思潮的侵襲,在其演進的道路上經歷了一個矯枉過正的曲折發展過程。

定義1.3[33] 設f:H→(-∞,+∞]是正則的。若模?:R+→[0,+∞)是單調增加的,且僅僅在0點下降為0。當滿足下列條件時:

1.經濟體制轉軌與集體主義的發展。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主義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隨著國門的打開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逐漸認識到計劃經濟體制下那種單極而絕對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是一種抽象的和空想的集體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它非但不能激發人們的熱情,還將嚴重地束縛人民的個性和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真正發揮出集體主義應有的作用,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人們開始對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進行調整,打破了原有集體主義內涵中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簡單對立思維。不再用否定個人利益的辦法來保全國家利益,也不再單方面地強調國家集體利益的優先性,而是更加注重和強調個人利益的合理性,由此解開了人們思想觀念中避諱私利、不敢言利的思想束縛。但是,由于對市場經濟的片面理解和理論準備的不足,我們在克服了計劃經濟條件下“左”的路線錯誤的同時,卻又受到了市場經濟中“右”的思想洪流的沖擊,矯枉過正地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當時理論界很多人認為,與市場經濟的利己性原則相一致,就不應該再提倡集體主義而應該轉而提倡個人主義,并將此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本道德原則和核心價值,從而引發了一場學術界關于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孰優孰劣,到底還要不要繼續堅持集體主義的爭論。

2.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優劣之爭。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是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關系即公私關系的兩條根本對立的道德原則和價值取向。前者屬于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后者屬于資本主義思想體系。從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淵源來看,集體主義是由工人階級的階級地位和歷史使命所決定的,是工人階級在長期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大公無私的優良品質,體現了工人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的科學世界觀。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原則與核心價值觀,集體主義是愛國主義的思想基礎,是為人民服務的指導原則,它與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系,其核心思想就是在堅持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基礎上,正確處理好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個人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它強調個人本身就是目的,個人具有最高價值,而國家、集體只是實現個人利益的手段。個人主義也強調國家、集體與個人利益的統一,其不同之處就在于個人主義所強調的統一是建立在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優先的基礎之上的。不可否認,在個人主義產生之初,因為它強調從個人利益和人的需要出發,因此這種價值觀更符合人的本性,更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尤其是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和宗教禁欲主義的思想武器,個人主義價值觀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極大地促進了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個人主義價值觀還是私有制的產物,是一種剝削階級的意識,因此,隨著歷史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其社會作用將越來越趨向消極和反動。如果將個人主義作為我國主導的價值觀,與其有限的積極作用相比,必將產生更大的消極后果和危害性。

3.集體主義的存廢之辯與內涵調整。黨的十四大之后,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強烈沖擊著社會原有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且也催生了理論上的疑問和爭論。具體到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原則與核心價值問題,很多學者就此提出,既然國家的經濟體制已經由計劃經濟體制轉為市場經濟體制,那么,與之相應,具體到倫理道德領域也該用個人主義來取代集體主義。這一問題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引發了一場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到底需不需要繼續堅持集體主義的學術辯論。

這場關于集體主義的存廢之辯,隨著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的召開而最終塵埃落定。在這次大會上,我們黨明確提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并進一步強調了道德建設中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的極端重要性。無論是從理論上來說,還是從現實來看,把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和核心價值,這并不完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而是鞏固和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使然和公有制經濟關系的必然反映。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變化的只是國家的經濟運行方式,而整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制度并沒有改變,國家的根本性質和最終目標沒有改變。國家發展市場經濟的根本目的是要迅速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盡快實現共同富裕。這與集體主義的價值目標毫無二致。因此,作為關系意識形態領域基本方向和上層建筑基本性質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自然也不能改變,不能以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為由,在道德價值領域也用個人主義取代集體主義。當然,適應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需要,在堅持集體主義的前提下,還必須結合社會主義制度,就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主義的內涵做出新的界定和調整,并不斷地在實踐中加以補充、豐富和完善。

三、雙向兼顧的集體主義內涵成型階段

集體主義作為一種歷史性的存在,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其形成和作用機制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適應這種變化,作為集體主義的外在表現形式,與之相應的內涵界定也逐漸成型。由此,集體主義架構起了新的內涵框架,填充進了新的時代內容。

1.集體主義內涵流變的辯證分析。從把個人利益淹沒在整體需要當中的單極而絕對的集體主義,到因過分強調人的需要而幾乎淪為個人主義的集體主義,集體主義在其嬗遞式發展道路上雖然完成了對其自身的第一次否定,但卻是一種簡單化、機械化、片面化的否定。這種矯枉過正的否定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既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有違人的本質。

真正的集體主義既不是那種抹煞個人利益的極端而絕對的舊集體主義,更不是“淪落”等同于完全以“個體”為本位,漠視社會整體利益的資本主義個人主義。而應該是與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相一致,統籌兼顧個人、集體和國家三者利益基礎之上的新型集體主義。這既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建立的本體社會主義所決定的,也是克服市場經濟本身的自發性、盲目性和利己性弱點所使然。如若沒有集體主義對市場經濟諸弱點的有效引導和外在框定,單憑市場經濟內在的利益驅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很容易就會出現一種責任感的缺失甚至是社會正義感的消解。這不但最終會阻礙經濟的發展,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真正需要做的不是簡單的用個人主義取代集體主義,而是需要通過對原有集體主義的辯證分析,針對其新的成長條件和作用方式,更加科學、全面地界定它的內涵。

2.集體主義內涵演進的總體趨勢。集體主義無論是作為道德原則還是價值觀念其自身都是一種歷史性的存在,它內涵豐富但又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一種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結合現實的需要而適時做出調整的理論形態。作為集體主義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存在方式,集體主義內涵更應隨著客觀現實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做出新的理論回應和內涵調整,以此來適應社會現實的發展變化。

回顧集體主義內涵演進的歷史進程,其整個的演進路線和總體趨勢可以概括為:從計劃經濟時期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確立,到經濟體制轉軌期間矯枉過正的集體主義發展,再到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初期集體主義內涵界定的重新回歸。但是,這次的回歸卻不是要在個人與社會這“兩極”之間簡單地再做一次鐘擺式運動,而是集體主義內涵在完成了對其自身的兩次否定之后,在揚棄了自身成長中的問題之后,重新向馬恩經典理論所做的理性靠攏。

3.集體主義內涵定位的基本架構。以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對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重新確立為契機,學術界加快了對集體主義理論的相關研究,在集體主義內涵界定問題上逐漸達成了普遍共識。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集體主義既強調社會整體利益的至上性,又強調發揮個人活力的重要性;既強調社會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也強調最大限度地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既強調個人的所作所為要受到集體利益的約束,又強調盡量發揮人的能動作用。要求尊重人的尊嚴,發展人的個性,實現人的價值。至此,集體主義的內涵界定終于從單極絕對走向了雙向兼顧,由平面單薄走向了立體豐富,逐漸形成了其內涵中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呈層級遞進性的三個基本方面:即“(1)集體利益的優先性和首要性;(2)個人利益的正當性和合理性;(3)二者利益的協調性和結合性”。[2]

集體主義在經歷了對其前身的否定之否定后,終于完成了自身內涵的再次艱難嬗變,這一內涵框架基本符合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其所作的輪廓框定。但是,骨架的成形并不意味著機體的成熟。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集體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和道德原則,也必然會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不斷地增加與之相適應的元素和內容,向著更為成熟理性的內涵機體邁進。

四、成熟理性的集體主義內涵形成階段

馬克思關于真實集體的論述是建立在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理論之上的,是人類社會在經歷了農業社會“人的依賴關系”和工業社會“物的依賴關系”,最終到達共產主義社會人的“自由個性”發展階段之后,才得以在“自由人聯合體”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集體。[3]我國雖然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實現了“真實集體”條件下國家、集體和個人在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上的一致性,但是,這與建立在自由人聯合體基礎上的集體,卻還有很大的距離。因此,個人的具體利益和國家、集體的整體利益在實現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還會存在著多向度、多層面的矛盾沖突和不一致。面對這種狀況,集體主義在進行內涵界定時就必須做出與之相應的理論創新和現實回應,而不是教條式的照搬和套用馬克思恩格斯的相關理論。只有這樣的集體主義才是既符合經典原理,又植根于現實土壤的集體主義,也只有這樣的內涵才可能是真正稱得上成熟、理性的集體主義內涵闡釋。

1.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的新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擴大,我國社會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濟政治體制改革持續進行,民主政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現代化觀念日益增強。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結構和全民的觀念結構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與此相應,社會的利益結構、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利益關系、道德價值觀的作用方式等也都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原則和核心價值觀的集體主義,其內涵必然要不斷地進行豐富和完善,必須增加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現代化內容。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因為人們的平等、競爭、效益等觀念不斷增強,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也更加多元化,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平等、自由的契約關系。面對這種變化,集體主義內涵的具體內容,以及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的主導理念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轉變和發展,逐漸由強調集體利益、個人奉獻前提下統籌兼顧個人與國家集體的關系,轉為確認個人正當利益、保障個人合法權利基礎上靈活協調三者關系,形成了集體主義更加成熟、理性的核心理念。以這一核心理念為主導,學術界就新時期集體主義內涵的具體內容和實現形式展開了新一輪的理論探討。

2.學術論證與集體主義的新概括。針對社會主義新時期集體主義的核心理念和具體內涵,很多學者都進行了學術論證。例如,有學者就此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樹立“和諧本位”[4]的集體主義,應把互利主義和功利原則也一并納入集體主義的基本內涵。[5]也有學者歸納指出,新時期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內涵應該“堅持自由和秩序的有機統一、權利和義務的有機統一、個人與社會的有機統一”,[6]它應該是一種“在更高基礎上向集體主義的回歸,是一種新型的集體主義,它要求個人服從集體、部分服從全局、眼前服從長遠”,“是融個體利益于自身、為個人利益的實現創造條件并與個體利益共同發展的集體主義。這種新集體主義尊重個人利益,強調個性自由,要求個體自主獨立?!痹谶@樣的集體中,“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和社會利益并行不悖,并以他人、集體和社會利益的實現為自身利益實現的社會條件?!盵6]

在這一系列的學術論述當中,目前最具概括性,也是最為學術界所認可的集體主義內涵闡釋是學者王巖所作的界定。王巖在《整合·超越:市場經濟視域中的集體主義》一書中把集體主義的內涵簡單概括為:“以個人與集體利益關系為軸心,以互利互惠為前提,以公正或公平為杠桿,以功利原則為動力,以奉獻精神為導向,以共同富裕為現實追求,以共產主義為價值旨歸,是一種實現了個人與集體的完滿結合與高度統一的新型價值觀體系?!盵7]

3.成熟理性與集體主義的新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集體主義內涵的重新界定與構建,并不是對集體主義原則及其原有集體主義內涵的根本否定,而是集體主義在經歷了計劃經濟時期理想主義的激情和市場經濟初期矯枉過正的反思之后,適應市場經濟縱深發展背景下社會結構更加多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的客觀現實而產生的一種更新的、更合理的集體主義表現形式。與原有的集體主義內涵闡釋相比,新時期的集體主義內涵之所以是成熟的、理性的,是因為這種集體主義內涵既不像單極絕對的集體主義內涵界定那樣,把集體利益抽象化、絕對化,以致淹沒和否定了個人的合理利益;更不像矯枉過正的集體主義發展過程中那樣,因為單純而過分的強調個人利益,而導致集體主義最終有淪為個人主義之嫌。而是在保證集體、共同利益這一前提的同時,充分肯定和確認個別主體的特殊利益,承認個體追求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以此來保證個體的個性及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僅如此,新集體主義內涵在原有內涵闡釋的基礎上,還結合新的社會實踐,根據現實的發展需要,增加了與之相應的時代內容,并主張尋求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真正的、有機的統一,力求實現二者的和諧與一致。

總之,這種新時期的集體主義內涵界定是基于一種歷史性、時間性的現實語境,是站在馬克思實踐的、現實的理論立場上,對集體主義理論的再次完善、豐富和充實,是集體主義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價值觀念在其發展演變的道路上再次向前邁進的一大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必將會扎根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土壤之中,再次獲得其成長中的勃勃生機,也必定會更好地發揮出其道德規范和價值引導的偉大歷史作用。

[1]辭海(下卷)[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4604. [2]唐凱麟.倫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19.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94.

[4]朱志勇.論集體主義的歷史嬗變[J].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6,(12).

[5]魏曉笛.對社會轉型時期集體主義內涵的重新解讀[J].理論學刊,2007,(2).

[6]陳章龍.論主導價值觀[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202.

[7]王巖.整合·超越:市場經濟視域中的集體主義[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03.

D64

A

1002-7408(2011)04-0063-04

“首都師范大學第二屆科研創新基金”支持項目“新中國建立以來集體主義內涵嬗遞式發展研究”。

陳雨田(1984-),男,山東淄博人,首都師范大學200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閆生金]

猜你喜歡
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個人主義
魯迅的個人主義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論》為例
漫畫哲理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流變的歷程
概念起源時間錯了
個人主義能不能一分為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