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技能力模型及其主導因素特征分析——以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為例

2011-12-29 04:46萬炳軍
體育科學研究 2011年6期
關鍵詞:競技男子運動員

萬炳軍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競技能力模型及其主導因素特征分析
——以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為例

萬炳軍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為提高我國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的整體競技能力,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對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模型及主導因素特征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表明:在體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方面,我國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與世界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存在明顯差異,這一差異是導致我國男子跳高運動水平落后世界水平的主要原因。

男子跳高;競技能力;主導因素

跳高項目曾經是我國田徑項目的強項之一,培養出了鄭鳳榮、朱建華等一批優秀運動員。但隨著跳高技術的不斷改進和世界跳高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近20年來,我國不論是男子還是女子跳高水平與世界調高強國相比均有較大差距,尤其是男子跳高水平與世界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水平差距越來越大。面對這種差距,學術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訓練體制到訓練方法,從訓練科學化到訓練經驗的總結,提出許多改進的建議,對我國男子跳高運動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學術界對跳高運動競技能力模型建立存在較多爭議,并對主導因素的認識缺乏一致性。為了進一步從競技能力層次上探究我國現階段男子跳高的落后原因,筆者采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和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當前跳高項目的競技能力特征及其主導因素,對于更新男子跳高的訓練理念,準確把握跳高運動項目發展脈搏,構建科學的我國男子跳高運動項目訓練發展規劃,探索其運動訓練規律,推動我國男子跳高項目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有重大現實意義,同時對改變其他田徑項目的落后局面也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當前世界男子跳高成績前20名運動員各專項指標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國家田聯北京發展中心和國際田聯網站查閱和收集世界男子跳高項目的有關資料,為研究提供詳實的資料。

1.2.2 數理統計法

應用SPSS16.0對收集的文獻數據進行處理,從數據的變化上找出我國男子跳高與世界水平的差距。

1.2.3 比較分析法

通過對國內外跳高選手各專項指標的比較,從訓練學角度進行相關分析。

2 結果與討論

2.1 跳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含義及其模型

2.1.1 競技能力釋義及跳高競技能力的含義

關于競技能力解釋,存在很多觀點,但是所有的觀點均以“能力”為主線對競技能力進行詮釋。在學界,認為田麥久等學者在其所著教材《運動訓練學》中給競技能力下的定義具有代表性,本人也采用這一定義。競技能力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體能、技能、戰術能力、運動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并且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構成一種參賽能力,簡化來說就是運動員的參賽能力[1]。從這一定義來看,跳高競技能力是指,跳高運動員在比賽中,其體能、技能、戰術能力、運動智能及心理能力以符合跳高運動特征而發揮作用,并以不同形式表現出跳高運動的特征。

2.1.2 競技能力模型與跳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模型

競技能力模型的建立,是根據對競技能力起著不同作用的相關因素進行整合與層次分析,并在各個因素相互作用表現出來的項目特征下,通過數據處理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進行建模。目的是為該運動項目競技能力特征樹立一個相對的標準,為訓練提供參考依據。以競技能力模型建立依據和作用來分析,跳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模型是指:依據對跳高項目起著核心作用的相關因素及其層次分析,在跳高系統中

依據競技能力模型的概念,本文將跳高運動競技能力模型定義為:影響跳高運動各個因素與在跳高系統中此因素與他因素的相互關系,這些因素之間建立起來較為穩定的,對跳高運動有著核心作用的系統模型。按照田麥久提出的項群分類理論,跳高運動屬于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型運動項目。依據項群理論,由此構建跳高運動員競技能力模型(如圖1)。

圖1 跳高運動員競技能力模型[2]

2.2 優秀跳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主導因素的特征分析

由圖1知,跳高運動員的身體形態、以快速力量為主的各項身體素質、在比賽中表現的技、戰術能力以及心理和智力因素是跳高競技能力的各個子因素。認識這些子因素的本質以及明確他們在跳高運動中的作用和相互聯系,方能準確把握跳高訓練的核心,使訓練的科學程度有所提高。本文以此理論為基礎,對中外男子跳高運動員各個子因素進行整理和比較分析,為跳高運動的認識和進一步縮小差距提供理論參考。

2.2.1 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形態特征的分析

由表1可知,國內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身高平均為190±4.13 cm,世界優秀跳高運動員平均身高為194±5.33 cm,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我國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平均體重為69.79±6.66 kg,世界優秀跳高運動員平均體重為80.47±6.8 kg,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我國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為369.14±33.06,世界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為413.16±29.03,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運動員的身高、體重及克托萊指數與世界選手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跳高運動要求運動員首先具有較高的身高,其次還需要具有較高的身體重心,從而使其在比賽中能夠發揮其自身的形態優勢。跳高運動評價標準是人體向上騰躍的高度,運動員要克服人體自身重力。因此,運動員要通過協調用力,將身體的重心拋高到最大的高度上。這一前提,就決定了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對跳高水平有重要影響。從物理學和人體力學的理論來認識,就是要求運動員自身重量較輕、身體重心較高、快速力量強,這些有利于運動員更好地完成特定的跳高動作,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3]。文獻結果顯示:世界級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平均身高已經達到195 cm,有的甚至在200 cm以上。身高的優勢讓他們有效地提高了跳高成績[4]。因此,運動員身高有不斷增高的趨勢,但是對跳高運動員身高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分析,以及他們是如何影響的還沒有的研究結果。

表1 中、外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身體素質比較[5]

體重與身高的比值(克托萊指數)是評價相對身高的體重,對于跳高運動員有的選材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因為運動員要將一定重量的身體垂直拋入空中,相對而言體重小,身材高挑的運動員占有優勢。然而,身體質量的太小的話,又直接影響力量和速度的發揮,因此,克托萊指數是在一定范圍內,一般在463~484之間[6],克托萊指數相對較小,比較有利于跳高成績的提高。查閱相關文獻發現,世界級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的克托萊指數與中國男子跳高運動員相比較小。例如:舍貝里的最好成績為2.42 m,他的克托萊指數是396,帕克林的最好成績為2.41 m,他的克托萊指數是376。因此,我國教練員要加強我國跳高項目的科學化選材及力量素質的訓練,以縮小我國運動員與世界運動員存在的差距。首先在選材過程中應注重選擇身材較高的、身體發育勻稱的運動員,同時兼顧人種上的差別,表現出亞洲人的靈巧性特點。

2.2.2 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機能特征的分析

2.2.2.1 跳高運動員生理供能系統的特征

跳高運動屬于短時間非周期項目,由助跑、起跳、過桿、落墊四個部分組成,因此需要各個環節相互連貫,并且起到能量轉化的作用,而這些能量的來源取決于運動員生理供能系統的強弱。一般跳高整個過程需要在6~8 s之間完成,從生理學角度講,處在這一供能系統的是ATP-CP(磷酸原系統)供能,ATP屬于直接能源物質。短時間、爆發性項目的ATP取決于肌肉儲存容量,以及相關合成酶的活性。因此,對于跳高運動員而言,在選材時應側重快肌纖維較多的人群,在訓練上要注重對肌肉短時間供能能力的訓練,以及儲存能源物質的能力。

2.2.2.2 運動員本體感覺在跳高運動中運用的特征

跳高運動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運動項目。尤其是運動員自身對跳高的身體體驗,對于理解跳高項目的特征有著“非語言”的重要作用。助跑的節奏感,起跳的精確性,過桿的身體連鎖反應對跳高的完整過程有著決定性作用,而且這些良好的身體感覺要在瞬間完成。這就要求運動員達到本體感覺清晰、準確的水平,要求中樞神經系統要募集更多的運動性運動單位參與工作,增大收縮力量,這樣中樞神經系統就要發放更多的神經沖動,來滿足運動形式的需要。因此,跳高運動員的本體感覺表現出節奏性、準確性、快速性、連鎖性的特征,根據這些特征,在訓練中側重對運動員本體感覺的訓練,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手段,對本體感覺不到位甚至錯誤的技術進行糾正,達到在一定技術規范的范圍內身體對跳高的“理解”。

2.2.3 男子跳高運動員專項運動素質特征的分析

2.2.3.1 男子跳高運動員專項速度和最大力量的分析

快速且有節奏的助跑,爆發式的起跳是完成跳高運動的首要條件,也是關鍵因素。而這種快速性要求運動員具備很好的水平速度和爆發力[5]。美國跳高專家約翰克里西認為[7]:跳高成敗的75%決定于助跑的速度,而助跑速度又是建立在絕對速度的基礎之上。在對跳高運動員競技能力進行評價的研究中,較多學者將30 m和行進間30 m彎道跑速度作為評價跳高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的指標,這兩項指標均與跳高成績成正相關。因此跳高運動員專項速度的優劣直接影響運動成績,統計數據表明,在絕對速度和相對速度中,國內選手低于國外選手。雖然在專項速度上不存在差異,但是某一運動素質的良好表現都是建立在其他素質相對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對于速度而言,力量素質與其成線性關系,這就要求運動員均衡發展多方面的素質。

眾所周知,力量素質是速度素質的基礎,在一定范圍內二者成正比。速度與力量的有效結合,能夠為運動員的起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運動員將通過助跑獲取的能量能不能有效的轉化為垂直向上的能量,關鍵在于起跳時爆發式用力的合理性,而這個合理性需要較好的絕對力量作為基礎,即最大力量的優劣。因此,發展最大力量素質是提高跳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前提。本研究通過對比,發現我國男子優秀跳高運動員與世界男子優秀跳高運動員最大力量存在明顯差距(見表2)。應加強我國男子跳高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加強運動員的體能訓練。

表2 中、外部分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專項速度、最大力量比較

2.2.3.2 男子跳高運動員專項速度力量的分析

專項速度力量是指運動員在跳高運動中需要的快速力量素質,是完成專項運動技術動作的根本保證。跳高作為人體基本運動能力之一,專項快速力量的優劣直接影響運動員競技能力的表現。學界普遍認為:跳高運動員專項力量的評價,采用立定三級跳遠、助跑摸高這兩個指標較為科學。

由表3知,我國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的立定三級跳遠平均成績為9.38±0.36 m,世界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的立定三級跳遠平均成績為9.83±0.10 m,存在顯著性差異。我國男子運動員助跑摸高的平均成績是3.39±0.13 m,世界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的助跑摸高平均成績為3.74±0.18 m,存在顯著性差異。我國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在專項力量上與世界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都沒有顯著差異,而在速度和力量結合的專項運動素質上有顯著差異。說明我國男子優秀跳高運動員爆發力明顯低于國外男子優秀跳高運動員,同時表明我國在訓練方面模式固有化,沒有考慮素質的整體配合和相互協調性,以及在訓練中缺少與跳高項目機制相似的訓練方法和思路。

表3 中、外部分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專項速度力量比較

2.2.4 男子跳高運動員專項技術能力的分析

2.2.4.1 男子跳高運動員跳高關鍵技術的分析

相關文獻研究結果表明:國內男子跳高運動員與世界男子跳高運動員相比,在助跑倒數第一步的速度上存在明顯差異,相差值為0.47 m/s。相關專家認為,這種差距主要原因是由最后起跳前運動員減速導致的,表明我國男子高水平跳高運動員的彎道技術方面不如世界男子跳高運動員。在起跳開始階段我國選手起跳腿著地時的水平速度與世界選手的水平速度相比,兩者無顯著性差異。在起跳開始階段,蹬伸時的垂直速度與世界高水平男子跳高運動員存在顯著性差異,差值在0.36 m/s。究其原因,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結論,學界只是從水平速度下降較快的角度進行解釋,而對于肌肉轉化用力的深層原因還沒有進行相關研究。但是,外部起跳技術表現能夠說明我國運動員在起跳技術的銜接上存在明顯的缺陷,進而導致助跑與起跳的連接性和整體性不佳[8]。

因此,在訓練中要非常重視起跳技術,尤其是對高水平運動員而言,起跳技術可以說是跳高整個過程的核心點,跳高技術的發展趨勢也證明了這一點,在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轉化過程中,起跳前的三步節奏均要積極加快,從制動到起跳完成基本沒有停頓的環節,只有這樣才能使這種轉化更為積極、有效,才能獲得向上的動能,身體達到較高的高度上[9]。從以上分析來看,跳高成績取決于垂直高度,而垂直高度取決于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轉化程度,水平速度的轉化程度取決于起跳技術的優劣,當運動員助跑速度達到一定水平時,如何通過起跳技術得到最大化的轉化是跳高技術的關鍵。也就是說如果運動員的起跳技術不好,即使水平速度再快,也發揮不出來,這就是在現實中有些運動員速度素質很好,但跳高成績卻不理想,這也是我國運動員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教練員對運動員的訓練應該注重助跑與起跳的銜接,而不是純粹的要求絕對的水平速度。

2.2.4.2 男子跳高運動員技術風格的分析

在訓練界有這么一句話,“頂尖運動員的訓練都是個性訓練”。而且在現實中確實是這樣的,當運動員達到一定的水平時,他的訓練習慣和比賽習慣逐漸會形成運動員自身的一種風格,而且這種風格會通過完整的專項技術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技術風格。一個運動員的技術風格代表著該運動員的專項認知深度,包括,心理認知和身體認知。技術風格的養成,有利于運動員發揮自己的運動潛能,有利于運動員排除一些干擾因素,有利于運動員比賽信心的提升,有利于賽中情緒的調整。因此,技術風格對運動員攀登競技巔峰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視頻分析來看,世界男子高水平跳高運動員有著較為明顯的技術風格,起跳前的小跳、慢走獨特的過桿技術,起跳時的習慣動作等等,這些細節的整體性,構成了他們別具一格的跳高技術,我們往往能夠從運動員的技術表現中,判斷出該運動員的姓名、國籍等信息,這就是大家對他技術風格的認可。

由于我國跳高界對運動員的個性訓練強化不夠,缺乏對運動員技術風格培養的意識,雖然有學者提出技術風格養成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較為有效的訓練方法,或者更為重要的是缺乏一種“風格文化”的傳承。因此,對于高水平的運動員,要培養其具有自己風格的技術體系,這種技術體系代表著該運動員獨特的技術特點。例如在跳高運動員中,有速度型、技術型、彈跳型,這些概括均說明一批或者一個運動員利用自身的優勢,能夠達到具有同樣身體素質運動員達不到的高度。但是技術風格不是超出動作規范的另一技術應用,而是在規范技術的基礎上,形成具有運動員優勢的一種細節上的個性化。

2.2.5 優秀男子跳高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的分析

運動員的心理能力從狹義的角度來講,就是運動員在比賽中調整心態的一種能力。心理能力通過影響運動員的思想而間接影響運動員技術的發揮和生理系統,從而使比賽過程變得輕松或者沉重。所以調整心態對運動員參賽的能力發揮和表現有著重要作用,甚至有時是決定性作用。跳高運動是一項技術較為復雜,本體感覺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更易受到運動員心理狀態的影響。在現實訓練中,心理能力的訓練已成為國內外教練員日益重視的訓練科目[10]。在競技體育界專家基本認同:“運動員比賽的成功率70%歸于其他方面的因素,30%則屬于心理方面的因素。

相關文獻研究表明:在比賽中能夠超正常水平發揮的運動員,屬于心理能力較強的運動員。從理論上講,由于激烈的比賽、觀眾的熱情、完善的比賽條件均對提高成績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并非所有運動員都能夠利用,有時反而是一種阻礙。朱建華痛失23屆奧運會金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心理能力上的不足,在這一點上歐美國家運動員往往在比賽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訓練水平,有的甚至是超水平發揮[11]。雖然,在我國跳高界與其他項目的訓練中,均將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提高到重要程度。但是,對于心理能力的訓練往往與完整的訓練過程脫節,為心理而心理訓練,這樣反而容易造成心理能力偏移,或者影響競技水平的發揮。因此,根據跳高項目的特征,應設計與平時訓練和比賽相聯系的心理訓練手段,以增強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心理調整能力。

3 結論與 建議

1)國內男子跳高高水平運動員在身高、體重與克托萊指數方面與世界選手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應做好選材工作,提高選材的科學含量,提高選材指標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將具有較高天賦的運動員選拔出來,培養有發展潛力的運動員。

2)關于跳高運動的項目特征認識上,我國運動員、教練員與世界優秀選手及他們的教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要樹立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思想,提高對跳高項目的認識,抓住主要的競技能力主導因素,提高訓練質量,培養運動員的個人技術風格和特征。

3)注重心理訓練。在完整的多年系統訓練中,要將心理訓練貫穿其中,并對心理訓練進行分層實施,與運動員成長時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同時能夠反映跳高項目的特征。利用賽中訓練、模擬訓練、心理暗示等方法加強比賽期心理的適應能力。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68.

[2]陳楠,王傳軍,郭慧.優秀女子跳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模型及主導因素特征的分析[J].體育科研,2007(6):26-28.

[3]宋廣林,孫健.中外優秀跳高運動員年齡、身高和體重的比較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4,26(4):61-62.

[4]曹景偉,李軍.論當今世界優秀田徑運動員身高、體重和克托萊指數的項群特征[J].體育科學,2000,20(3):43-47.

[5]曾凡輝.運動員選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68.

[6]Gary B.Specific Strength Development in the High Jump[J].Modern Athlete Cosch,1992,30(3):3-7.

[7]鄒順和.國外跳高強國的跳高訓練和技術[G].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1987:35.

[8]愛弗雷德·蒂德克.背越式跳高中的起跳[J].國外體育簡訊,1977(8):3.

[9]Jess Jarver.Modern Principles in Coaching and Training[J].SA Sports Institute,1992,(25):21-27.

[10]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28-332.

[11]白二宇,馬馨.論我國跳高訓練中應重視的若干問題[J].體育科研,2001,22(4):7.

Chinese and foreign elite male high jumpers in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to model and i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t factor

WANG Bing-jun
(Sports Institut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Through literature,comparative analysis,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of contemporary elite male high jumpers in the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the model analysis,and men's high jump athletes in all the determinants of competitiv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tudy of China's elite male high jumpers in the overall athletic ability increased,providing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guide.

male high jump;competitive capacity;the dominant factor characteristics

G 808;G 823.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7-7413(2011)06-0024-06

2011-10-31

萬炳軍(1979—),男,陜西蒲城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體育社會學。

[責任編輯 江國平]

猜你喜歡
競技男子運動員
TSA在重競技運動員體能測試中的應用
一位短跑運動員的孤獨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級分
我國優秀運動員商業價值的開發
競技精神
從男子力保衛戰開始
男子買執照騙47萬拆遷款
花與競技少女
最會掙錢的女運動員
滿臉通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