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復配藥劑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

2012-01-19 03:28姚士桐金周浩陸志杰陳國祥
浙江農業科學 2012年3期
關鍵詞:吡蚜毒死飛虱

姚士桐,金周浩,陸志杰,陳國祥

(浙江海寧市植保土肥技術服務站,浙江 海寧 314400)

稻飛虱是水稻主要害蟲之一,主要有褐飛虱、灰飛虱和白背飛虱。2005年褐飛虱在我國南方稻區暴發,引起大面積水稻枯干倒伏,造成嚴重損失,危害程度創我國歷史之最[1]。據統計,2005-2007年南方的稻飛虱連續大發生,年均發生面積超過2 666.7萬hm2次[2]。2009年浙北地區褐飛虱大發生[3],使得稻飛虱防控形勢更為嚴峻。目前海寧市水稻防治稻飛虱主要依靠化學藥劑,為篩選防治稻飛虱的替代新藥劑,進行了幾種復配藥劑對稻飛虱田間控害效果試驗,現將有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80%吡蚜酮·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 (烯啶蟲胺20%、吡蚜酮60%,北京燕化永樂有限公司生產);30%乙蟲·毒死蜱懸浮劑 (乙蟲腈2%、毒死蜱28%,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50%吡蚜酮·異丙威可濕性粉劑 (10%吡蚜酮、40%異丙威,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5%吡蚜酮·毒死蜱可濕性粉劑 (10%吡蚜酮、15%毒死蜱,浙江省上虞市銀邦化工有限公司生產);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 (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生產)。

供試作物為單季晚稻品種秀水128,防治對象為稻飛虱。

1.2 處理設計

試驗地點為浙江省海寧市丁橋鎮萬新村湯小興戶。試驗每667 m2設①吡蚜酮·烯啶蟲胺10 g、②乙蟲·毒死蜱100 g、③吡蚜酮·異丙威24 g、④吡蚜酮·毒死蜱50 g、⑤吡蚜酮24 g以及⑥清水對照等6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30.10 m2。用藥時間2011年9月20日,施藥采用工農16型手動噴霧器噴霧,每667 m2用藥量60 kg。田間稻虱主要為灰飛虱,藥前田間每667 m2平均蟲量9.80萬頭,其中低齡占85.71%。

1.3 調查記載

施藥后3,7,10,20 d分別調查田間殘留蟲量,調查采用盆拍法,每小區隨機調查3點,每點調查0.11 m2,分別記錄灰飛虱、褐飛虱和白背飛虱數量。然后與對照相比,計算防治效果。

1.4 氣象要素

試驗當天,日平均氣溫17.7℃,最高氣溫21℃,最低氣溫15.7℃。試驗期間 (9月20日至10月10日)均氣溫24.0℃,最高氣溫28.7℃,最低氣溫14.2℃??偨邓?1.6 mm,降水呈階段性分布,主要集中在9月25–27日、9月29至10月2日。

1.5 數據處理

所有調查數據用Excel 2003和DPS(V5.12)進行分析,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復極差法,原始數據不作任何轉換。

2 結果與分析

2.1 防效

2.1.1 灰飛虱

從表1結果可以看出,藥后3 d防效以吡蚜酮為最好,其次是乙蟲·毒死蜱和吡蚜酮·異丙威。但總體來說,各處理防效都較差,從而可以說明其速效性均不強。藥后7 d各處理防效都有較大升幅,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均與對照有顯著性差異,但除吡蚜酮·烯啶蟲胺外,均未達極顯著性差異,防效以吡蚜酮·烯啶蟲胺為最好。藥后10 d防效同樣顯著以吡蚜酮·烯啶蟲胺為最高。藥后20 d防效仍以以吡蚜酮·烯啶蟲胺為最佳,與對照相比達到極顯著性差異,然而和吡蚜酮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表1 不同處理對灰飛虱的防效

2.1.2 褐飛虱

從表2可以看出,藥后3 d防效以吡蚜酮為最好,但防效較低。藥后7 d防效以吡蚜酮·烯啶蟲胺最高,其次是吡蚜酮和吡蚜酮·異丙威,方差分析表明,吡蚜酮·烯啶蟲胺、吡蚜酮和吡蚜酮·異丙威等3種藥劑與對照相比均達顯著性差異,但只有吡蚜酮·烯啶蟲胺達極顯著性差異。藥后10 d防效同樣顯示以吡蚜酮·烯啶蟲胺為最佳。藥后20 d防效以吡蚜酮為最好,其次是吡蚜酮·烯啶蟲胺,與對照相比均達極顯著性差異,但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2.1.3 稻飛虱

從表3可以看出,藥后3 d防效以吡蚜酮、吡蚜酮·異丙威相對較好,但防效都很低。藥后7 d防效最好是吡蚜酮·烯啶蟲胺,其次是吡蚜酮和吡蚜酮·異丙威,3種藥劑均與對照達顯著性差異,但只有吡蚜酮·烯啶蟲胺達極顯著性差異。藥后10 d防效同樣表明吡蚜酮·烯啶蟲胺最好。藥后20 d防效顯示25%吡蚜酮效果最好,其次是吡蚜酮·烯啶蟲胺,2種藥劑均與對照達極顯著性差異,但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表2 不同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效

表3 不同處理對稻飛虱的防效

2.2 安全性

根據田間觀測,在試驗劑量內,未發現供試藥劑對水稻的不良影響,表明其具有良有的安全性。

3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參試的復配藥劑中,從對灰飛虱、褐飛虱及稻飛虱的防效來看,80%吡蚜酮·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均為最佳,且持效性強,總體來看其防效和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相當,可在生產上推廣使用,667 m2用量10 g為宜。其余配方防效不夠理想,需進一步試驗,然后確定是否具有推廣價值。需要指出的是,從本試驗來看,80%吡蚜酮·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中烯啶蟲胺成份未見任何增效作用。

[1] 程家安,祝增榮.2005年長江流域稻區褐飛虱暴發成災原因分析 [J].植物保護,2006,32(4):1-4.

[2] 夏敬源.我國重大農業生物災害暴發現狀與防控成效 [J].中國植保導刊,2008,28(1):5-9.

[3] 姚士桐,陸志杰,金周浩.等.哌蟲啶對單季晚稻稻飛虱的防控效果 [J].浙江農業科學,2011(2):361-363.

猜你喜歡
吡蚜毒死飛虱
50%吡蚜酮WG對水稻褐飛虱田間藥效試驗
吡蚜酮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附熱力學行為研究
Bph36介導的抗性機制及相關信號通路的研究
褐飛虱體內共生菌多樣性研究進展
科迪華宣布停產毒死蜱
三種稻田常見螯蜂對半翅目害蟲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歐洲食品安全局認為毒死蜱不可能安全地使用
控制釋放農藥顆粒劑吡蚜酮防治稻飛虱田間藥效試驗總結
惡性競爭導致吡蚜酮價格下滑
美國環保署計劃禁止毒死蜱在農田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