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軍隊應對戰爭威脅“兩個基點”的三次重大調整

2012-03-02 08:27卓愛平
世紀橋·理論版 2012年1期

摘要:

軍事斗爭準備和軍事力量建設是應對戰爭威脅、制定軍事戰略的兩個基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時代主題的變化,發展中國家發展利益和安全面臨的需要,適時調整軍事斗爭準備和軍事力量建設基點,推動軍隊建設由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到和平時期的現代化建設軌道,走科技強軍、質量建軍的道路,促進軍隊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則由應對全面戰爭轉變到應對機械化的局部戰爭,再轉變到應對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進而轉變到準備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

關鍵詞:軍事斗爭準備;軍事力量建設;基點

收稿日期:2011-12-26

作者簡介:卓愛平(1957-),女,福建莆田人,陸軍軍官學院政教室教授,研究方向:中共黨史、軍史。

軍事斗爭準備和軍事力量建設是應對戰爭威脅、制定軍事戰略的兩個基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國情、軍情、國際局勢和世界軍事發展的形勢作為指導軍隊建設的基本依據,在敏銳洞察時代主題的變化發展中,根據國家發展利益和安全面臨的需要,適時調整武裝力量建設和武裝力量運用的基點,軍事斗爭準備和軍事力量建設的基點實現了三次重大轉變,反映了黨中央、中央軍委對我國面臨戰爭威脅變化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

一、從臨戰狀態轉入和平發展軌道

國家面臨安全威脅形勢的變化是決定“兩個基點”調整的關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全國人民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進程中,經過長期觀察和冷靜分析,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對當今戰爭與和平及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作了科學分析,作出了世界大戰可以推遲或避免的戰略判斷,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的科學論斷。在舉國迎敵的大規模反侵略戰爭可能性逐步減小的狀態下,軍隊的主要任務,開始由機械化條件下“盤馬彎弓”的大規模全面戰爭轉變為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著眼新的歷史起點上軍隊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1985年6月,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作出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重大決策,軍隊建設從立足于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移到和平時期的現代化建設軌道上來?!鞍衍娛露窢帨蕚涞幕c,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

根據軍事斗爭準備的需要,鄧小平從分析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入手,以尖銳的語言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是現代化水平與打現代戰爭不相適應,化解這一矛盾,不能走傳統的以數量彌補質量差距的老路。軍事力量的建設“就是要充分利用今后較長時間內大仗打不起來的這段和平環境,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抓緊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以現代化為中心的根本建設,提高軍政素質,增強我軍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自衛能力?!盵1](P.82)以現代化為中心,走精兵之路。這一武裝力量建設思路的重人轉變,開啟了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的航向。按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講質量,講真止的戰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頂用的”目標,[2](P.94)全軍部隊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1980年,開始大力精簡機關,壓縮非戰斗人員和保障部隊。1982年,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在1980年、1982年精簡整編的基礎上,以1985年“百萬大裁軍”為突破口,軍隊建設邁上精兵之路。鄧小平稱贊這一重大戰略舉措表面看“減少一百萬,實際上并沒有削弱軍隊的戰斗力,而是增加了軍隊的戰斗力”。[2](P.90)

二、從開創精兵之路步入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

科學判斷和正確把握世情、國情、軍情的變化變動,是調整軍事戰略“兩個基點”的基本依據。20世紀90年代后,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軍隊建設所處的歷史條件與80年代相比有很大不同。世界范圍的軍事發展突飛猛進,“各國都在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把發展現代技術尤其是高技術作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的關鍵舉措,力爭掌握主動”[3](P.285),信息化成為軍隊現代化的核心和本質。面對充滿矛盾和激烈競爭的世界,軍事力量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在國家建設和軍事戰略全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突出?;诟咝录夹g大量涌現并運用于軍事領域,戰爭形態、戰場環境、作戰手段、指揮方式等發生的變化,江澤民從打贏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確保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發展利益出發,把軍事斗爭準備和軍事力量的建設放在世界軍事變革的趨勢,當代中國與世界的密切聯系視野中加以考察,基于對深刻變化了的國際國內形勢的深邃思考,江澤民從建設什么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未來打什么仗、怎樣打仗的高度,明確指出,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要從一般條件下的常規戰爭轉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由于我軍仍然存在打現代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不夠的問題,在武裝力量建設的基點上,江澤民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提出:“從當今世界軍事發展的前沿著眼,從增強軍隊履行使命的能力著眼,按照打贏戰爭和遏制戰爭的要求”,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為目標,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我軍在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和應急作戰能力”,提高整體效能。實現我軍現代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要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努力推進機械化和信息化的復合式發展?!白叱鲆粭l我軍現代化建設的跨躍式發展的道路”,[4](P.3)為此,1997年,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繼續裁減軍隊員額50萬,作出軍隊實施科技強軍戰略??萍紡娷姂鹇缘拇_立,表明軍事力量建設開始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我軍戰斗力的生成與發展以“精兵、合成、高效”為要求,轉入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為我軍在世界軍事領域的激烈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指明了正確道路。

三、從科技強軍駛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根據時代條件變化和軍隊肩負的使命任務調整“兩個基點”,是新時期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鮮明特色。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在增長,但面臨的外部制約因素也在增加。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相互交織,國際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進一步增強,影響我國安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軍隊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中所處的地位、肩負的任務更具挑戰性。站在新的起點上,胡錦濤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深刻洞察和把握國內外形勢的重大變化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科學判斷國家發展和軍隊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著眼實現黨的三大歷史任務,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明確提出我軍在新世紀新階段要肩負起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歷史使命。胡錦濤關于我軍歷史使命的論述,拓展了軍隊的職能任務,擴展了軍事力量運用的范圍,提高了軍事斗爭準備的標準,充實了軍事力量運用的指導原則,科學地回答了新形勢下建設什么樣的軍事力量和如何運用軍事力量的問題。體現了維護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有機統一,體現了維護國家自身利益與履行國際責任的有機統一。

從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新使命出發,根據信息化戰爭已經登上戰爭舞臺的實際,為確保我軍能夠在復雜環境下有效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胡錦濤明確提出,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要放在“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上。[5](P.86)由于我軍信息化作戰能力與打贏信息化戰爭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新使命不相適應。圍繞軍事能力建設,胡錦濤鮮明地提出了軍隊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以未來作戰需求為牽引,按照打信息化戰爭和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要求,把軍事力量的建設放在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上。胡錦濤關于軍隊建設戰略目標和軍事能力發展新要求,科學地回答了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應當放在哪里,信息時代軍隊力量結構和軍事能力朝朝什么方向發展、如何科學發展,未來戰爭需要什么樣的軍事力量、如何科學運用軍事力量的時代課題,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在新形勢下駛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提供了科學指針。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軍隊建設更加注重提高建設質量和效益,軍隊總員額根據信息化戰爭的需求降到230萬人,軍事力量的建設朝著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干、指揮靈便、戰斗力強的目標邁開了新的步伐。2011年,胡錦濤在“七一講話”中進一步提出“著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以推動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6]以推動軍隊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全面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為目的,以加快由機械化條件下戰斗力生成模式向信息化條件下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為主線,抓住了推進軍事力量建設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整體轉型的關鍵,抓住了軍事斗爭準備的根本,反映了我們黨對軍隊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能力成長規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學把握。為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軍事斗爭準備和軍事力量的建設,為解決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加強以軍事斗爭準備為龍頭的軍事力量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參考文獻

[1]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當代中國軍隊的軍事工作[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

[2]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改革發展30年[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

[3]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著.江澤民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

[5]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論學習讀本[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6]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7-2(1).

[責任編輯:王建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