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帥氣的“佐拉”

2012-03-02 08:27彭軍李韶麗
世紀橋·理論版 2012年1期

彭軍 李韶麗

摘要:

佐拉?尼爾?赫斯頓一生的作品都在塑造一個尋找自我、表現自我、肯定自我的黑人女性,但其作品卻沒有那種“野性,嚎叫和憤世嫉俗”的藝術特征,而是以幽默婉和和喻指的寫作手法,來展現黑人文化的別具一格和她對自己的非洲裔美國人的身份的驕傲與自豪的寫作主題,來力圖喚醒黑人對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熱愛。

關鍵詞:佐拉;黑人方言;黑人民族自豪感;意象的敘事手法;灑脫帥氣

收稿日期:2011-12-12

作者簡介:彭軍(1972-),女,遼寧大連人,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李韶麗(1972-),山東煙臺人,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佐拉?尼爾?赫斯頓是美國新黑人文化運動時期(“哈萊姆文藝復興”)的非裔女作家,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南方人,從小浸潤在豐富的黑人民俗文化轉統之中,孕育了赫斯頓強烈的黑人民俗文化意識。赫斯頓的作品著力表現的主題是黑人文化語境下的黑人經驗,一改美國黑人文學的性別模式,塑造出一個尋找自我、表現自我、肯定自我的黑人女性。她對自己的非洲裔美國人的身份非常驕傲和自豪。她拒絕把黑人當成美國社會的“問題”,拒絕把黑人描寫成種族歧視制度下產生的畸形兒。她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當時黑人社區內存在的鄙視自己黑皮膚的黑人種族主義思想對黑人靈魂的腐蝕,力圖喚醒黑人對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熱愛。在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1](P.178)一文中,赫斯頓的灑脫的寫作風格盡顯其中。

一、種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在創作理念上,佐拉拒絕迎合黑人社會對“抗議之聲”的期待,表達的是發自內心的感受,主要著墨于人物的心路歷程,避開直接抗訴,在作品中傳播一種種族自豪感和認同感。佐拉生活在美國南部白人黑人種族關系緊張的時期里,但她從未因自己是黑人而自卑沮喪過,在她的故事中,她把佛羅里達州的一個黑人小鎮伊頓維爾小鎮描述成黑人生活的樂園?!澳嵌稳兆永?,在我看來,白人和黑人的區別只不過是他們路過小鎮,但從不住在這里。他們喜歡聽我說,聽我唱歌,看我跳舞?!盵1](P.179)這樣的描寫讓讀者不禁會感嘆除了膚色不同外,人們相處的如此和諧,怎會有仇恨和偏見產生呢?她不在文章中刻意描寫仇恨憤怒和不平,她的心里充滿了自信和自豪,摒棄黑人鄙視自己黑皮膚的黑人種族思想,“身邊總有人提醒我自己是奴隸的后代,但這并沒有使我沮喪?!盵1](P.179) 佐拉在文中恰時地運用了詼諧幽默的語句,體現了黑人民族文化的樂觀處世態度和佐拉一貫推崇的不讓小說成為直接抗訴的文本,而是懷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轉向黑人的語言和民間習俗,從黑人的文化傳統中尋找力量的源泉。

二、鮮活地運用黑人方言

在創作風格上,佐拉在故事講述中始終體現著黑人民間的傳統文化,尤其是黑人方言的使用,例如文中體現的“go a piece of the way” [1](P.179),“speak pieces”[1](P.179),都是黑人語言文化的特色。很多黑人作家認為黑人的尊嚴在于否定包括黑人英語在內的民俗文化傳統,然而赫斯頓卻認為黑人英語是黑人建構個人和文化身份的媒介,拋棄黑人英語就是拋棄自己的文化。她在其小說創作中充分展示了其語言政治觀。赫斯頓作品的鄉村黑人語言展示了黑人百姓的智慧和幽默感,也表明了赫斯頓的永遠做黑人小鎮中的“佐拉”的立場。對異己語言的拒絕意味著這個集體對“他者”文化的抵制,在小說中使用黑人方言土語正是一中身份的標識,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

三、象征,喻指的敘事手法

在創作技巧上,佐拉在寫作中還擅長運用象征,意象,喻指的敘事手法來表達主題,使用大量比喻性的語言,使文章更形象生動具體化?!伴T前的平臺可能是鎮上其他人不敢去的地方,但對我來說,那兒就像前排座位一樣?!盵1](P.179)“我喜歡在那兒看人們來來往往,也不在乎讓那些人知道我喜歡看他們?!盵1](P.179) 這里作者將自己生活的小鎮伊頓維爾比作是一場“show”的舞臺,門前的平臺是她最喜歡的前排座位,過往的白人旅行者是這場“show”的演員,小鎮上的黑人(包括作者自己)是觀眾。佐拉不懼怕白人,不痛恨白人,在孩提的佐拉眼里生活是美好快樂的,人們之間是友善和諧的,應該多交流溝通,不應該用歷史遺留下的仇視和偏見來影響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來阻礙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拔腋杏X自己像一只裝滿各種雜貨的棕色袋子,還有其他白的,黃的,紅的顏色的袋子。倒出袋中的物品,與其他袋子所倒出的東西幾乎一樣,如果把他們混成一大堆,再分裝到各自的袋中,也不會有多大的不同?!盵1](P.180)人是平等的,對社會所起的作用不會因為膚色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為什么硬要因種族的不同而產生矛盾和異化呢?赫斯頓在文中沒有加注自己的主觀評論,只是運用了象征的手法,把不同膚色的人比成不同顏色的雜貨袋,除了顏色不一樣,其功能是等同的,活現了一個生活現實的場景在讀者面前,使抽象的民族身份問題變得具體通俗化,使讀者很容易地意會了她的對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熱愛的主題?!拔铱梢栽诓宛^和一位白人坐在一起。我們閑談一些都經歷過的平?,嵤?,白人會安靜地坐著,饒有興趣地聽我講?!盵1](P.180)

四、灑脫帥氣的生活態度

“世界上再沒有什么人有過比這更大的爭取榮耀的機會了。想想將要獲得的新生活,而且我們不會有任何損失?!盵1](P.179)這句話充分表達了佐拉的不畏困難,充滿自信和美好希望地去迎接明天的樂觀的生活態度。體現了美國黑人在耐心、快樂以及最終公正的信念之下,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里主動演繹自己人生精彩的生存策略。把一切的仇恨和矛盾用愛、寬容和理解來融化,這不正體現了佐拉的非裔美國人身份的高貴和優雅嗎?她拒絕“黑人身份”是美國的社會問題,用自己的帥氣的人生觀把前進中的阻力化成奮斗的動力。佐拉的作品凸顯了黑人文化迥異于白人主流文化的民族特征從而在差異中重構美國黑人的文化身份,為他們在充滿敵意的世界中堅強地生存和發展提供精神力量?!拔覜]有總是感到自己是有色人種,甚至現在我還常常感到自己還是伊頓維爾小鎮上懵懂無知的佐拉?!盵1](P.180)赫斯頓堅持認為黑人的傳統文化始終是黑人的根,黑人的自我本性和黑人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是黑人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赫斯頓傾注了她對真正的黑人,健康的種族的美好愿望。在這塊土地上,黑人民眾積極樂觀地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工作,保持了鮮明的黑人文化特色。

在別人眼里“我”是什么身份并不會影響自己對自我人生的認可,自豪感成就了佐拉灑脫的個性。奴隸的身份并沒有讓“我”失去什么!她的作品所展現出的黑人文化精神,即“黑人性”,恰恰是今天黑人文化界所要重新重視的藝術價值。她的小說在語言應用,敘事策略和對黑人民間口頭傳統的應用等方面都迎合了今天黑人小說創作的主要趨勢,她代表著超越時代的一種文化意識,她所積極實踐的是在藝術創作中強調文化個性和獨立性,民族自尊,種族團結精神。佐拉的自信樂觀洋溢在整篇文章里,使讀者情不自禁地為她的身份感到自豪?!白衾敝貥嬅绹谌宋幕矸莶皇前衙绹胺侵藁?,也不想“漂白自己的靈魂”,被美國白人文化所同化,喪失自己的非洲文化之根基,而是在作品中時刻不忘美國黑人文化的滲透,旨在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增強受排擠的美國黑人的歸屬感,從而為無助的美國黑人建構一個充滿希望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讀寫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寧騷.非洲黑人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3]程錫麟.赫斯頓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張玉紅.佐拉.尼爾.赫斯頓小說中的民俗文化研究[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周來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