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淺說

2012-03-02 08:27張曉蘭歐亞昆
世紀橋·理論版 2012年1期
關鍵詞:社會馬克思

張曉蘭 歐亞昆

摘要:

社會形態問題的討論一直采用“經濟基礎——上層建筑”這一關鍵的隱喻,但僅僅這樣的建筑模型是無法說明上層對基礎所存在的“反作用”意義,正是基于這樣的疑問和思考,馬克思把人類社會歷史隱喻為“有機體”,他強調社會是由不同要素和組成部分按一定的結構和層次有序地排列起來的,并且是能夠自我發展的統一體。本文試圖通過對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的提出和展開為歷史過程的簡單介紹,以及對其理論的基本內涵和特征的具體闡述,來揭示社會有機體在馬克思社會學說和唯物史觀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這一理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有機體;社會

收稿日期:2011-12-22

作者簡介:張曉蘭(1984-),女,黑龍江人,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歐亞昆(1988-),女,湖北人,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倫理學。

一、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提出及展開為歷史的過程

馬克思最初提出“社會有機體”這個概念是在《哲學的貧困》中。他批判蒲魯東時指出:“誰用政治經濟學的范疇構筑某種思想體系的大廈誰就是把社會體系的各個環節割裂開來,就是把社會的各個環節變成同等數量的依次出現的單個社會。其實,單憑運動、順序和時間的唯一邏輯公式怎能向我們說明一切關系在其中同時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會機體呢?”[1] (P.86)后來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具體指出“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并且經常處于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盵2] (P.102)這是從“結晶體”到“有機體”重要的隱喻轉變。并且馬克思運用邏輯分析和歷史考察相結合的方法闡述了社會的三大形態,從而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一般趨勢的思想。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就使用社會經濟形態、社會意識形態等一系列范疇,并以生產方式為基礎剖析了社會有機體,對人類社會的系統結構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運動過程做了經典的論述。這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精辟概括,而社會有機體也算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總體性范疇,所以說這也是社會有機體的縱向發展,是通常所講的“社會歷史過程",也是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發展的主線。而在馬克思看來,歷史過程的主體首先是現實的人,即生活在地球上的活生生的人類個體,這是唯一能動的源泉,但是人類之所以有歷史,不在于人類是孤立的個體,而在于人類的社會結合。而在歷史的運動過程中,較小的社會有機體逐步整合成較大的社會有機體,人類社會有機體經歷了氏族、部落、民族、國家等不同的發展階段,且是一個從地域性存在到世界性存在的歷史過程。

二、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的基本內涵和特征

有機體是指因其各個部分之間具有內在聯系而相互制約的整體,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自我組織和自我調節。而社會作為人類個體之間交往關系的產物,是一個自我矛盾分化,又自我協調完善的有機系統。所以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社會有機體是一個由社會各環節、各要素、各種關系構成的有機整體,是囊括全部社會生活及其關系的總體性范疇。人類社會是以物質生產實踐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系同時存在,而又相互依賴的統一的有機整體。

馬克思對社會有機體發展著的圖式做出了經典的論述:“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鐣奈镔|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盵2] (P.32-33)在馬克思看來,人一開始就是在社會生活中的,社會形式的變化取決于物質生產關系,而也就是這種關系決定著人們結成何種關系。

馬克思認為,最初的社會形態是人的依賴關系,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隘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而第二大形態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顛倒地表現為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第三階段則為人的全面發展的自由個性,這是歷史的產物。而這一過程卻是一個由必然到自由、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同時馬克思還指出:“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后一個對抗形式,這里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細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形態而告終?!盵2] (P.33)這樣,馬克思全方位地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和規律。

而這一理論的特征,首先表現在社會是具有整體性特征的有機體。馬克思也強調各國、各民族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體性聯系,似乎這是從“世界歷史”的維度揭示了社會有機體的整體性。其次,表現為實踐性的特征。實踐是人與外部世界的本質關系,人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的存在方式,社會各種“器官”,如家庭、階級、民族和國家等都是在實踐活動中展現出來的,社會本質上是實踐的;人類世界在實踐中形成并在實踐中歷史的擴大??傊?,實踐活動是全部社會存在和“一切關系”的基礎和生長點,即是經濟活動、交往活動等關系以及人的發展的“母體”。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社會有機體的發展可以看作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發展。最后,社會有機體具有很強的自我更新能力,任何一個具體的社會都經歷從形成、發展到衰亡,最后被新的社會取代的過程。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社會有機體不斷自我更新代謝的歷史。這根本原因就在于人類必須不斷地與外部自然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才能生存,這是人的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正是這種活動賦予社會有機體以不斷更新和再生的能力,并使它成為一個與自然界根本不同質的系統,從而也展現了社會有機體生成性和再生性的特征。

三、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到今天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很多人似乎由于沒有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就懷疑起了它的當代價值。所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人與社會關系將有助于克服這一錯誤傾向,綻放出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實價值。對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全面的闡發,并深入理解它的內涵實質,進一步挖掘它的理論價值,提升它在當代社會中的理論地位,也將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把握規律

全面闡發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將有助于人們更加全面的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在馬克思的社會觀思想中,通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矛盾的運行,我們可以分別概括出反映這兩對社會基本矛盾辯證運行的兩大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即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和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同時社會有機體是把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聯系起來,全面綜合概括了社會大系統,統攝著全部社會要素,并在其有機的聯系和運動中從理論上再現整個社會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面對全球化,中國在走向世界,世界也正加速走向“世界歷史”或全人類社會有機體運行的歷史。因此,可以說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具有世界范圍內的普適性,可以為研究現當代社會提供一個科學的理論指導,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對于社會歷史的研究也更具有時代意義。

(二)處理關系

深入理解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將有助于人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

隨著科學技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人和自然的協調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既相互斗爭又相互依存的?!白匀唤绲娜说谋举|只有對社會的人來說才是存在的;因為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對人來說才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才是他為別人的存在和別人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礎,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對他來說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對他來說才成為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盵3] (P.83)人與自然關系只有植根于一定社會關系所組成的社會形態中才具有現實性,一切自然資源、環境也只有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人并作為他的生存條件存在時才是現實的。

(三)指導建設

高度重視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將有助于人們吸收和利用馬克思關于人與社會關系的基本精神,并用于指導當代社會的發展建設。

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注重從主體與客體、主體之間、人與社會各要素的關系的角度,揭示社會各種關系的自組織過程,它也從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相統一的角度,揭示人類社會具有保持和諧、追求發展的固有的內在機制,闡明了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統一。新時期必須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人與社會”關系的思想,進一步提高我們把握現實社會的能力,全面貫徹深化改革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不能把社會當成“結晶體”,而是要使整個社會成為一個不斷協調發展、健康成長、充滿活力的有機體;也不是僅僅注重社會某個方面或層次的大力建設,而是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生命力,使其實現全面發展。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深刻闡明了社會活動中人的實踐本質,啟迪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的主體性,必須認識社會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構建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

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繼承了西方的傳統,但同時又有本身的實踐維度和特點。本文通過對理論的提出、內涵和特征的闡述,來著重強調和揭示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是囊括全部社會生活及其關系的總體性范疇。而這一“人與社會”關系的重要思想將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有所啟示,對社會主義的建設有所指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哲學的貧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王建武]

猜你喜歡
社會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馬克思妙計催書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綜述
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