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型企業如何實行內部控制

2012-03-29 06:56王秀果
當代經濟(下半月) 2012年2期
關鍵詞:經理層董事會評價

王秀果

【摘要】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很多企業對此認識不足。本文立足于實踐,從組織內控知識的理論學習、設立內部控制專職機構(或崗位)、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確定關鍵控制點、制定內部控制措施、落實內部控制評價、加強內部控制審計幾個方面提出了科技型企業有效實施內部控制的建議。

【關鍵詞】 科技型企業內部控制建議

2008年5月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實施。2010年4月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號—組織架構》等18項應用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為規范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科技型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企業發展壯大創造一個健康、科學的環境,改善企業形象,提升企業品味,有必要提前實行內部控制。

一、組織內控知識的理論學習

很多企業都缺乏對內部控制理論知識的了解,因此,組織全體職工學習內部控制理論知識,使干部職工了解內部控制的總體框架,知悉實行內部控制的目的是“促進企業遵行國家法律法規,促進維護資產安全,促進提高信息報告質量,促進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實現企業發展戰略”是內部控制措施全面實施奠定基礎。

二、設立內部控制專職機構(或崗位)

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可以根據需要成立專門的內部控制工作團隊,以項目組形式運作,也可以成立內部控制專職機構(或崗位),專門負責內部控制在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組織協調和日常性事務工作。內部控制專職機構的職責一般包括:制定內部控制手冊并組織落實;確定各職能部門或業務單元在內部控制中的權利和義務;指導內部控制與其他經營計劃和管理活動的整合;向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或經理層報告內部控制建設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三、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

董事會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董事會應科學選擇經理層并對其進行有效監督,清晰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范圍,就企業的最大風險承受度形成一致意見,及時知悉企業最大的風險以及經理層是否恰當地予以應對。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內部控制的設計,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領導開展內部控制自我評價,與中介機構就內部控制審計和其他相關事宜進行溝通協調等。審計委員會必須具有獨立性,不能由業務經理兼任,同時須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監事會應參加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召開的有關內部控制的會議,了解情況,確保有效監督。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企業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執行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內控決策,指導各部門的內控工作。內部審計部門負責內部控制評價,提出改進建議。財會部門應時刻關注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開展,并確保其有效性。人事部門應建立舉報人保護制度,確保投訴舉報機制有效運行,并成為企業反舞弊的重要手段。

四、確定關鍵控制點

內部控制部門通過全面分析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確定關鍵控制點。

識別內部風險應關注的因素包括: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職業操守、員工專業勝任能力等人力資源因素;組織機構、經營方式、資產管理、業務流程等管理因素;研究開發、技術投入、信息技術運用等自主創新因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財務因素;營運安全、員工健康、環境保護等安全環保因素等。

識別外部風險應關注的因素包括:經濟形勢、產業政策、融資環境、市場競爭、資源供給等經濟因素;法律法規、監管要求等法律因素;安全穩定、文化傳統、社會信用、教育水平、消費行為等社會因素;技術進步、工藝改進等科學技術因素;自然災害、環境狀況等自然環境因素。

對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分析排序,確定重點關注和優先控制的風險,明確關鍵控制點,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等制定具體控制措施。

五、制定內部控制措施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及其配套指引,企業應當在企業層面和業務層面實行內部控制。企業層面控制包括:組織架構控制、發展戰略控制、人力資源控制、社會責任控制、企業文化控制。業務層面控制包括:資金活動控制、采購業務控制、資產管理控制、銷售業務控制、研究與開發控制、工程項目控制、擔保業務控制、業務外包控制、財務報告控制、全面預算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內部信息傳遞控制、信息系統控制等。

科技型企業目前雖沒有制定單獨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一些重要的內控措施已包含在相關管理政策中,并一直貫徹執行,比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采取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引進人才、執行試用期、簽訂勞動合同等多數企業都一直在執行,這就是內控中人力資源控制的內容。再比如“三重一大”(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額資金支付業務),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聯簽制度,任何個人不能單獨進行決策或擅自改變集體決策意見,各企業也是這么執行的,這是企業內部控制中組織架構控制的內容。還有在商品銷售中簽訂銷售合同以保證貨款回收、銷售和收款要分離、做好售后服務、應收賬款管理措施等在包含企業財務制度中,這些是都企業內部控制中銷售業務控制的內容。為了改善科技型企業的管理狀況,提升企業品味,塑造一流的企業形象,企業有必要將這些控制措施集中起來,分別寫入內部控制措施之中,再將和本企業具體業務有關且本企業還沒有實行的內容加入內控制度中,形成一個大的、系統的、規范的內控制度,下發到領導及每一位員工,控制效果會更明顯,企業的業務運行會更科學、更高效,更能促進企業實現自己的目標。

六、落實內部控制評價

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應當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形成評價結論、出具評價報告。企業通常授權內部審計部門或者其他專門機構作為內部控制評價部門,負責內部控制評價工作。

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設計的有效性和運行的有效性,評價設計的有效性應當考慮:是否為防止、發現并糾正財務報告重大錯報而設計了相應的控制;是否為合理保障資產安全而設計了相應的控制;相關控制的設計是否能夠保證企業遵循適用的法律法規;相關控制的設計是否有助于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實現發展戰略。評價運行的有效性應當考慮:相關控制在評價期內是如何運行的;相關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續一致的運行;實施控制的人員是否具備必要的權限和能力;相關控制運行的方式一般包括人工控制、自動控制、預防性控制和發現性控制等。

企業應當本著全面性、重要性、客觀性原則,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要素入手,結合企業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內容,建立內部控制評價的核心指標體系,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情況進行全面評價。

內部控制評價程序包括設置內部控制評價部門、制定評價工作方案、組成評價工作組、實施現場測試、匯總評價結果、編制評價報告等。評價工作組應將評價結果及現場評價報告由評價工作組負責人審核簽字確認后,向被評價單位進行通報,由被評價單位相關負責人簽字確認后,提交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部門。

內部控制評價部門通過對現場初步認定的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匯總、分析后,按照對控制目標的影響程度判定缺陷等級。對于認定的內部控制缺陷,內部評價部門應當提出整改建議,要求責任單位及時整改,并跟蹤其整改落實情況;已經造成損失或負面影響的,應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內部控制缺陷報告應當采取書面形式。對于一般缺陷和重要缺陷,通常向企業經理層報告,并視情況考慮是否需要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報告;對于重大缺陷,應當及時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報告。如果出現不適合向經理層報告的情形,如存在與經理舞弊相關的內部控制缺陷,或者存在經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的情形等,應當直接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報告。一般缺陷、重要缺陷應定期報告,重大缺陷應即時報告。如有證據表明企業在評價期末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時,通常應認定為內部控制重大缺陷:企業財務報表已經或者很可能被注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者拒絕表示意見;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機構未能有效發揮監督職能;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已經或者涉嫌舞弊,或者員工存在串謀舞弊情形并給企業造成重要損失和不利影響;企業在財務會計、資產管理、資本運營、信息披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發生重大違法違規事件和責任事故,給企業造成重要損失和不利影響,或者遭受重大行政監管處罰。

內部控制評價完成后要形成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經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批準后對外披露或報送相關主管部門。

七、加強內部控制審計

內部控制審計是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是內部控制外部評價的重要形式之一。

為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成效,企業應當于年末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為其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同時注意不能聘請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咨詢的會計師事務所為其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根據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審計報告,整改內部控制缺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工作。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等五部委: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Z].2008.

[2] 財政部等五部委:《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組織架構》等18項應用指引[Z].2010.

[3] 財政部等五部委: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Z].2010.

[4] 財政部等五部委: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Z].2010.

[5]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高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輔導用書精講[M].大連出版社,2011.

[6] 中國會計學會:高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輔導用書[M].大連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經理層董事會評價
關于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思考
關于國有企業經理層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問題及對策
董事會監督下經理層行為選擇研究
公司董事會的職權再造
董事會規范高效運作需“闖三關”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