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植《陳審舉表》用典考

2012-04-08 11:15劉海姣永州市朝陽中學湖南永州425100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6期
關鍵詞:用典曹植典故

劉海姣(永州市朝陽中學,湖南 永州 425100)

曹植《陳審舉表》用典考

劉海姣
(永州市朝陽中學,湖南 永州 425100)

曹植作為建安文壇最為杰出的文學家,其表文深受后人喜愛。其表文大量運用典故,不僅展現了其學問的廣博淵深,“子建之才”——才華橫溢,辭采華茂的特點,而且蘊含著豐富而復雜的情志。因此,從其表文中的典故運用,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曹植的情感內蘊和生活處境。

建安文壇;曹植;《陳審舉表》;典故

曹植作為建安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其文采與作品都深受后人喜愛。鐘嶸《詩品》云:“其源出于《國風》。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古今,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 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輝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干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于廊廡之間矣?!盵1]P7如此評價可謂對曹植推崇倍至,就是一向以天資聰穎自傲的謝靈運也對曹植贊美有加,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盵2]P95(《釋常談》)因此,曹植詩文的大量采用典故就很能表現他的學問,同時也蘊含著他豐富的情志,尤其是其表文的用典,更是具有表現性,充分地展現了他為文“骨氣奇高,辭采華茂”的風格。

如其表文名篇《陳審舉表》[3]P446一文中就有三十多個典故,按常理來說,如果在文中大量用典,就會使文章顯得晦澀板滯,同時有羅列堆積之感??墒俏覀冏x了《陳審舉表》后卻沒有堆砌之感,這是值得分析的。一篇表文,既要抒情又要論理,也就顯得曲折復雜。,然曹植表文的用典,卻顯得自然別致,徐徐道來,很有特色。

一 《陳審舉表》典故的主要類型

(一)忠臣賢士

如論“文德昭則可以匡國朝”,以典“稷、契、夔、龍”為例,“武功烈則可以征不定”,以典“南仲、方叔”為例。表文首先提出“天地協氣而萬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的論點,然后用典表明自己的忠貞之志,那就是希望能夠得到曹睿的信任,形成“君臣合德”的良好態勢,文中所用之典都是深得君主信任之后,才得以發揮才能,這有轉而為君王帶來更大利益。正如文中所言“既時有舉賢之名,而無得賢之實,必各援其類而進矣!”

(二)出身低賤而成大事者

以典“伊尹為媵而見舉于湯武和呂尚屠釣而見舉于周文”為例說明“道同志合,玄謨神通”。一則表達出自己雖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可謂流放的“蕃王”,但仍希望如伊尹與呂尚一樣得到君王任用的期望之念;另外也暗示希望曹睿也如湯武、周文一樣賢明,從而達到君臣“道同志合”。

(三)懷才得用者

如“漢文與宋昌”、“騏驥與伯樂”等。在國家處于“數年以來,水旱不時,民困衣食,師徒之發,歲歲增調。加東有覆敗之軍,西有殪沒之將”內外交困的危難之際,曹植甚感焦憂,“每念之,未嘗不輟食而揮餐,臨觴而搤腕矣”。因此他再次用典申明自己的忠君不二之志,希望打消曹睿的疑慮,如“漢文”采用“宋昌”之諫那樣,在危難之際用人不疑。然后用“伯樂與騏驥”之事說明自己有“騏驥”之能,只是尚未得到“伯樂”的發現而已。因此,這里的幾個典故很好地說明了“伯樂善御馬,明君善御臣;伯樂馳千里,明君致太平,誠任賢使能之明效”的道理。如此這樣就使自己的求試之舉處于主動的地步,在說明自己有“文德武烈”的同時,也恰當地贊美了曹睿之“善任賢使能之明效”。

(四)身處逆境不忘國事者

如“樂毅奔趙,心不忘燕,廉頗在楚,思為趙將”,以及“管蔡放誅,周召作弼,叔魚陷刑,叔向匡國”,還有“扶蘇之諫始皇,淳于越之難周青臣”等。用“樂毅”、“廉頗”、“周公、召公”和“叔向”為典,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君之愿。由于曹植與曹丕有過繼承權之爭的過節,因此在曹丕當政期間,曹植就被壓制、排擠,甚至幾陷死地,幸而有母后的佑護以及曹植一再上表陳述自己的不二之志,才得以勉強在屈辱與寂寞中活下來(如曹植《求通親親表》中就說道:“塊然獨處,左右唯仆隸,所對唯妻子,高談無所與陳,發義無所與展”)。雖然寫作《陳審舉表》之時,曹丕已死,但曹丕生前一再告誡曹睿要小心自己的“皇叔”曹植,因此曹睿表面上對他的這位“皇叔”表示尊重,但骨子里卻還一如其父,對曹植極不信任,對他的政策也沒有根本改變。在如此困境中,曹植痛感自己“生無益于事,死無損于數,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于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3]P369(曹植《求自試表》)”為了“功勛著于景鐘,名稱垂于竹帛(《求自試表》)”,他不得不委曲求全,企望得到曹睿的信任,給予他以報國殺敵的機會,因此他用了這些典故,反復陳述自己的忠君報國之心。

(五)篡國奪權者

用“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之事為例,提醒曹睿注意“謀能移主,威能懾下,豪右執政,不在親戚”,提防“吉專其位,兇離其患者,異性之臣”。由于司馬懿以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參與魏王繼承權的斗爭,取得了曹丕的信任,承受顧名。在太和時期,權力在統治集團中,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隱隱浮現出移主奪權的跡象,當時部分效忠魏王朝的大臣如高堂隆就已經指出要防止禍起蕭墻。曹植雖在藩國,也洞察到王朝內部存在的危機,因此在表文中直接提出強宗豪族對政權孕蓄著的危害性,而提議樹立以皇族成員為骨干的統治核心組織,借以鞏固魏王朝的統治地位?!坝麌?,祈家之貴,存共其榮,沒同其禍者,公族之臣也”,如此將“公族之臣”的行為與“異性之臣”的做法作一鮮明對比,使利害關系清楚,曹睿權衡利弊時清楚明白。

(六)圣賢名言

如“諺曰:‘相門有相,將門有將’”,“《書》稱‘無曠庶官’”,“《詩》有‘職思其憂’”,“故語曰:‘患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為也?!薄扒皆唬骸畤畜K而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薄皞髟唬骸疅o周公之親,不得行周公之事’?!薄懊献釉唬骸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笔褂檬ベt名言無疑可以使自己的說理論證更有說服力,曹植因此在文中引用了許多圣賢名言來加強論證,這樣將自己的忠貞之志充分顯露,也將自己的求試報國的強烈愿望和深層原因解釋清楚,如此作法,可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二 《陳審舉表》典故的藝術性

(一)批評委婉,情感舒緩

在表文中大量采用典故,或用于說理,或寄托情感。也可顯示豐富才學。因此古代文人寫文章不用典故的很少,但象曹植在表文如此大量用典則不多。其原因之一在于使批評說理顯得含蓄委婉,將自己強烈愛憎舒緩,使表文的閱讀對象便于接受。曹植一生都在追求“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3]P154(曹植《與楊祖德書》)的理想,雖然后來由于失寵于父、構怨于兄、見疑于侄等種種原因,一生都游離于政治與軍事之外,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即使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他還抱著這樣的幻想。他的表文中,此類心態表露明白直接、毫不隱諱。尤其在太和年間的表文中,他多次陳辭自薦,要求為國建功,如《求自試表》、《陳審舉表》、《諫取諸國士息表》以及《自試表》與《諫伐遼東表》等,都有這種明確的表達。其時曹丕已死,曹植的身份已經由皇弟變為皇叔,而曹丕的殘酷迫害這時也變成曹睿的“輒優文答報”,現實政治似乎為他的理想實現打開了一隙門,于是他敢于大膽求試,并獻計獻策;表文于是成了他反復申張急切建功立業之心最有效的形式。因此,他此時的情感是特別濃烈的,如同沉寂的火山,地下涌動的巖漿一旦找到出口,就會噴薄而出,一發而不可收拾。如果不適當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達,那么不但影響文章之美,就成為發泄情感的載體了,而且還會因過激的言辭刺激表文的閱讀者,起到物極必反對效果,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于是用典就可較好地處理這種矛盾。

這樣用典成了曹植最佳的選擇之一,在那種艱辛壓抑的環境里,用典可以將自己強烈的愛憎寄托在典故中,從而避免了“怨怒”之詞的頻繁出現,而給自己造成更加不利的環境,又可以在文章的表面上舒緩這種激情的噴勃,然從深層來推究,這種隱含的憤懣則更為可怕,其意蘊更深沉、含蓄。曹植創作的表文作品大多為懷才莫試與現實壓制的悲憤之情的抒發,他在行文中鋪陳大量華麗的詞藻于典故與寓言故事中,實則下筆之前,就已匠心獨運,把握好了表達的尺度,既能使憤懣、悲哀之情顯現,又避免觸怒圣顏,從而達到“哀而不怨”的效果。

(二)增強論證,調節結構

《陳審舉表》中的用典大多出現在每個分論點或者每一情感曲折轉換的地方。這樣就顯得錯落有致,自然和諧。說到“君臣合德”時,用了伊尹、呂尚“見舉于湯周、周文”;講到“盤石之宗”的重要時,就有“昔漢文”的“宋昌之言”;講圣君任賢使能時,就用伯樂識馬來打比方;說到“置將不良”時,就有“樂毅奔趙”與“廉頗在楚”作為教訓;說到自己“因天高聽遠,而情不上通”時,就舉“屈原放逐”、“管蔡被誅”的典故;在論及“公族疏而異姓親”時,就有“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的事例。

這樣采用典故,在論證觀點和講述道理時,可以提供真實可靠的事實論據,大大增加說理的力度,遠勝那些純粹說理而說理的空洞說教。且曹植在表文中并不是一味的羅列堆積典故,而是非常講究用典的精當與句式的對仗,如此就使得句式結構駢散結合,文意流暢而和諧。

三 結 語

通過上述簡析,我們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曹植表文以其濃烈的情感和純熟的藝術手法以及優美的語言,與廣泛而豐富的政治、生活內容等較完美地結合,從而達到了“文質相宜”的理想高度,奠定了其建安文壇“獨冠群才”的地位,成為了中國古代散文中的精品。他繼承和發展了先秦、兩漢散文的優良傳統,自覺在藝術上進行創新,使表文藝術形式與內容渾融結合,成為十分成熟的散文體式,并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客觀地看到:曹植表文并非完美無瑕,其作品中的一些阿諛之辭、鋪陳之氣、刻意雕琢之習看上去著實很美,但卻或直接或間接地給后世文學注入了片面追求形式美的不良傾向,最直接的范例可以說是六朝駢文,雖說六朝一些作家只是接受了他散文中形式方面的技巧,而拋棄了內容的現實針對性,但其流弊仍是難以掩飾的,它更容易讓那些缺乏現實生活內容的作家,將精力消磨于無謂的形式和技巧中,從而走上了形式主義的路子。我們只有對其表文進行辯證、全面的分析,才能得出較為客觀、公允的結論,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正確認識建安文學的全貌。

[1]鐘嶸.詩品[A].何文煥.歷代詩話[C].北京:中華書局,1981.

[2]河北師范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三曹資料匯編[Z].北京:中華書局,1980.

[3]趙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I262

A

1673-2219(2012)06-0019-02

2012-03-16

劉海姣(1968-),女,湖南永州人,永州市朝陽中學一級教師。

(責任編校:張京華)

猜你喜歡
用典曹植典故
懸壺濟世典故的由來
論曹植對于形式美的追求
用典與墓志文字考釋舉隅
習近平用典
漫談詩詞“用典”
曹植《白馬篇》賞析
聞雞起舞
論曹植與《古詩十九首》無關
那些年,我們寫作文用爛的典故
用典與格律詩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