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塘水庫養殖魚類病害防治技術

2012-04-11 03:51樊海平卓玉琛
黑龍江水產 2012年5期
關鍵詞:病魚粘液全池

樊海平 卓玉琛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建省以丘陵山地地形為主,山塘水庫眾多。與大水面相比,該類型水域管理方便,適宜中等密度養殖,易捕撈,并便于實行畜、禽、果等綜合養殖經營,是我省淡水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養殖密度相對較高、排換水不便、藥物防治成本較高、養殖人員對病害認識不足等因素,造成每年都有部分山塘水庫養殖魚類發病,影響了養殖效益?,F將對山塘水庫中養殖魚類常見病害癥狀及防治方法簡要介紹,以期有效指導生產,減少病害造成的損失。

1 細菌性病害

由于病原、人為操作損傷、水質條件等因素,常導致細菌性疾病的爆發。淡水魚類的細菌性疾病主要有暴發性出血病、細菌性爛鰓、腸炎、赤皮和打印病等。

1.1 暴發性出血病 病原主要為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及其亞種。流行時間長,流行季節為2-11月,6-8月為流行高峰。病魚口腔、腹部、鰓蓋、眼眶、鰭條及魚體兩側呈充血癥狀,嚴重者眼眶周圍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紅腫。腹腔內積有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腫大,腸壁充血、充氣且無食物。鰓灰白顯示貧血,有時呈紫色且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

防治方法:①池水消毒,用生石灰45-75g/m3化水全池潑灑。②用1g/m3漂白粉潑全池灑。③每kg飼料,菌克2g或克菌威5g拌餌投喂,連用5-7d為一療程,若病情嚴重可延長服藥期,直到治愈。

1.2 細菌性爛鰓病 病原為柱狀屈撓桿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流行水溫20℃-35℃,流行季節4-11月,流行高峰6-9月。病魚體色發黑、鰓上黏液增多,鰓絲腫脹,局部鰓絲腐爛缺損,腐爛處常常有黃色的附著物,鰓蓋內表皮充血、腐蝕,出現所謂“開天窗”癥狀。

防治方法:①全池遍灑二氯異氰尿酸鈉(0.6-1g/m3水體,以有效氯計),同時拌料投喂氟苯尼考(10-15mg/kg魚體重),每天1次,連用3-5d,使用這兩種藥物要注意休藥期。②百毒清0.3g/m3或水產用二溴海因0.3g/m3或強絡碘0.3ml/m3,配合藍天使0.075ml/m3水體徹底消毒,重癥時隔日再用1次。③按飼料重,出血寧1%+三黃散0.3-0.5%或菌立清0.2%~0.4%+三黃散0.3~0.5%拌料投喂,連用3~5d。④全池潑灑大黃,使池水濃度為2.5~3.7g/m3,大黃使用前可按每kg大黃用20kg(0.3%)氨水浸泡12-24h;同時每100kg魚用大黃粉0.5kg拌餌料口服,連續投喂3d。

1.3 細菌性腸炎病 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f.intertinlis)。流行于3-10月,魚種到成魚均可患病。病魚體色發黑,食欲減退,腹部膨大,兩側有紅斑,肛門外突紅腫,輕壓腹部,有帶血的黃色黏液從肛門流出。腸壁充血發紅,腸管呈紅色或紫紅色,腸粘膜潰爛脫落,并與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腸管中。

防治方法:①聚維酮碘溶液0.18ml/m3或滅毒靈0.15-0.23g/m3全池潑灑,連用2d。②用溴氯海因0.3g/m3或瘟病靈0.3-0.4g/m3或二氧化氯0.5g/m3全池潑灑。③每50kg飼料添加速效菌痢安100g或大蒜素50g拌勻投喂,連喂3-5d。也可在飼料中添加0.5%的腸炎消或0.1%的氟苯尼考及0.2%的免疫多糖進行投喂,連喂5d。④每50kg魚用大蒜頭250g(搗爛),加食鹽200g拌在10kg飼料中投喂,連喂3-5d。

1.4 細菌性赤皮病 病原為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終年發生,春末夏初發病率高。熒光假單胞菌是條件致病菌,廣泛存在于水體、工具、帶菌魚之中。因捕撈、運輸或放養導致魚體受機械損傷、凍傷或體表被寄生蟲寄生而受傷時,魚體易被感染發病。魚體被感染后可以引起魚體皮膚充血發炎,鱗片脫落,尤其魚體兩側及腹部較明顯,有時魚鰭的基部或整個魚鰭充血,魚鰭的末端腐爛而形成掃帚狀的蛀鰭,腹部出血并伴有體表潰瘍。

防治方法:①用漂白粉(1-1.2g/m3)全池均勻遍灑。②用0.3g/m3溴氯海因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添加0.2-0.3%的大蒜素或氟苯尼考及2‰的免疫多糖進行內服,連續投喂5d。

1.5 打印病 病原為點狀氣單胞菌點狀亞種(Aromonas punctata sub.punctata)。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夏秋兩季流行廣泛。病魚肛門兩側或尾鰭基部的皮膚及其下層肌肉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紅斑,周邊充血發紅,狀似紅色印記,嚴重時,鱗片脫落,肌肉糜爛,直至露出骨骼和內臟。

防治方法:諾氟沙星(30mg/kg魚體重)或氧氟沙星(10mg/kg魚體重)或氟甲喹(20mg/kg魚體重)拌飼投喂,每天1次,連用3-5d或氟苯尼考(5-15mg/kg魚體重)或甲砜霉素(5-15mg/kg魚體重),拌飼投喂,每天1次,連用3-5d。

2 真菌病

2.1 水霉病 病原為水霉科的水霉(Saprolegnia sp.)和綿霉(Achlya sp.)。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早春、晚冬最易發生。水霉以動孢子從魚體傷口侵入,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異狀,隨著霉菌在傷口處大量繁殖,入侵上皮及真皮組織產生內菌絲,并向外生長出外菌絲,形成傷口處肉眼可見的白色或黃色棉絮狀菌絲,故本病俗稱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質分解酶,機體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魚開始焦躁不安,繼而游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①食鹽0.7%-1.0%浸浴36-48h;②食鹽0.4%和小蘇打0.4%浸浴36-48h。②水霉凈1-2g/m3全池潑灑,隔天1次,連續3次。

2.2 鰓霉病 病原為血鰓霉(Branchiomyces sanguinis)。主要流行于5-10月的高溫季節,尤以5-7月為甚。病魚失去食欲,呼吸困難,游動緩慢,鰓上粘液增多,鰓上有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點,呈現花鰓;病重時魚高度貧血,整個鰓呈青灰色。血鰓霉通過孢子與鰓直接接觸而感染,當水質惡化,特別是水中有機質含量高時,容易暴發此病,在幾天內即能引起病魚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升溫至24℃-25℃,保持7d以上;②食鹽0.7%-1.0%浸浴3-5d;③硫酸銅或螯合銅全池潑灑,隔天l次,連續3-5d。在上述處理后,在餌料中添加制霉菌素0.05%-0.1%,連續投喂5-7d。

真菌引起的爛鰓病,往往受細菌繼發感染而導致合并癥,但在細菌和真菌同時存在的情況下,相互間具抑制繁殖作用,如果抑制了一方繁殖,則導致另一方大量繁殖。所以治療合并癥,首先要殺滅真菌,然后再進行細菌處理方能徹底治愈。如果反之處理,導致真菌大量繁殖,鰓組織被真菌利用,導致病情嚴重惡化,從而引起嚴重危害。

3 病毒性魚病的防治

淡水魚類的病毒性魚病主要是草魚出血病。病原為呼腸孤病毒屬的草魚呼腸孤病毒(GCRV),又名草魚出血病病毒(GCHV),為雙鏈RNA病毒。流行季節長,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往往造成大批草魚種死亡;流行水溫20℃-33℃,最適流行水溫27℃-30℃;但當水質惡化、水溫變化大、魚體抵抗力低下、病毒的數量多及毒力強時,在水溫低至12℃及高至34.5℃時也有發病。病魚體表發黑、眼突出、口腔、鰓蓋、鰓和鰭基處出血。解剖可見肌肉點狀或塊狀出血、腸道出血,肝、脾、腎也有不同程度出血,肝有時因失血而發黃。

防治方法: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注射滅活疫苗。也可采用碘液或碘伏與面粉混合后投喂,對預防和控制疾病有一定作用。

4 寄生蟲病的防治

山塘水庫養殖魚類主要有車輪蟲、指環蟲、孢子蟲、斜管蟲、小瓜蟲等寄生在魚鰓或體表,嚴重時可以引起養殖魚類死亡。

4.1 車輪蟲病 病原為車輪蟲(Trichodina sp.)和小車輪蟲(Trichodinella sp.)。流行的高峰季節為5-8月,在魚苗養成夏花魚種的池塘容易發生。病魚黑瘦,不攝食,頭部、體表、鰭等部位產生一層白膜??谇怀淙骋?,不攝食,有“跑”或“白頭白嘴”癥狀,鰓上大量寄生蟲體時,鰓粘液增多。

防治治療:外用車輪速凈(0.23ml/m3)或原蟲清(0.12g/m3)配合藍天使(0.075mL/m3)全池潑灑;第2d用殺菌醛2號(0.23ml/m3)或百毒清(0.3g/m3)或 PV 碘(0.45g/m3)消毒以防繼發感染。

4.2 指環蟲病 病原為指環蟲(Dactylogyrus sp.)。本病是一種常見多發病,流行于春、秋兩季,適宜溫度為20℃-25℃,大量寄生可使苗種大批死亡。病魚不攝食,離群獨游,體表和鰓組織被破壞,大量分泌粘液,鏡檢可見指環蟲。

防治方法:①全池潑灑指環凈(0.15g/m3),嚴重時連用2d,第2d潑灑水產用二溴海因粉(0.3g/m3)或百毒清(0.3g/m3)或強碘(0.3mL/m3)消毒。②每kg飼料,菌立清2-4g+三黃散5g拌飼投喂,以防繼發性感染。

4.3 三代蟲病 病原為三代蟲(Gyrodactylus sp.)。三代蟲繁殖的適宜水溫在20℃左右,流行于春、夏初、秋季,引起魚苗、小魚種的批量死亡。三代蟲寄生在魚的鰓部和體表皮膚,寄生數量多時,魚體瘦弱,呼吸困難,食欲減退,體表和鰓粘液增多,嚴重者鰓瓣邊緣呈灰白色,鰓絲上呈斑點狀淤血。體表有一層薄而灰白色的粘液,各鰭邊緣有輕度蛀蝕現象。

防治方法:90%晶體敵百蟲,0.5-0.7g/m3,全池潑灑,7d后再全池潑灑1次。

4.4 錨頭鳋病 病原為錨頭鳋(Lernaea sp.),各齡魚體都受害,尤以魚種為最大,當有4、5只蟲寄生時,即能引起病魚死亡。錨頭鳋寄生在魚的頭部、眼、皮膚、鰭、鰓及口腔內,寄生處紅腫發炎;當大量寄生在體表時,魚體上好似披了蓑衣,當大量寄生在口腔時,病魚的口不能關閉。

防治方法:①發病池用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遍灑使池水成0.3-0.5g/m3的濃度,每7-lOd遍灑1次“,童蟲”階段,至少需施藥3次“,壯蟲”階段施藥1-2次“,老蟲”階段可不施藥,待蟲體脫落后,即可獲得免疫力。

4.5 中華鳋病 病原為中華鳋(Sinergasilus sp.)。輕度感染時,一般無明顯癥狀;嚴重感染時,病魚呼吸困難,焦躁不安,在水表層打轉或狂游,尾鰭上葉常露出水面,群眾稱“翹尾病”,病魚最后消瘦、窒息而死。病魚鰓上粘液增多,鰓絲末端膨大、蒼白,有很多小蛆樣的蟲體寄生。

防治方法:①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以5:2的比例用溫水溶解后潑灑于食臺周圍,使其濃度保持在0.7g/m3,每天2次。同時在食場周圍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以5:2的比例進行掛袋,防止藥液稀釋過快達不到藥效,勤檢查掛袋情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②適當減少飼料投喂量,并延長投喂時間,讓魚在食場停留較長的時間,最大限度發揮藥效。

4.6 粘孢子蟲病 病原為粘孢子蟲(Myxosporidia sp.)。終年發生,感染率達90%以上,一般不引起死亡。病魚體表、皮下、肌肉、鰓、腸道、內臟器官和腦等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孢囊,形如腫瘤,寄生在腦部的還可以導致魚體彎曲、旋轉游動等癥狀。

防治方法:發生粘孢子蟲病時,須同時采用內服外用的方法。①發病時用0.5g/m2晶體敵百蟲(含90%)與硫酸銅0.5g/m3合劑,全池均勻潑灑2-3次,每次約間隔5d。②每kg飼料,鹽酸左旋咪唑或鹽酸氯苯胍,1.5-2g拌飼投喂,連喂5-7d。

4.7 斜管蟲病 病原為鯉斜管蟲(Chilodonella cyprini)。本病為一種常見的多發病,流行于春、秋兩季,主要危害魚苗和魚種。病魚不攝食,離群獨游,體表和組織被破壞,大量分泌粘液,鏡檢可見斜管蟲。防治方法:①全池潑灑魚蟲克星(75uL/m3)或維特力(75uL/m3),配合藍天使(75uL/m3),第二天用百毒威 A、B 瓶各100mL/畝或強絡碘(0.3mL/m3)或水產用二溴海因粉(0.15g/m3)消毒。②每kg飼料,驅蟲安2g+多維4g,連用2~3d。

4.8 小瓜蟲病 病原為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小瓜蟲病流行于15℃-25℃,春、秋季,南方初冬季。病魚體表、鰓、鰭條肉眼可見許多白色的小點,嚴重時表皮有一層白色的膜,鰭條裂開、腐爛。

防治方法:①0.1g/1m3瓜蟲靈全池潑灑。②原蟲凈,每1Kg體重0.3-0.4g,或每1Kg飼料6-8g,拌飼投喂,每天1次,連用5-7d。

實踐經驗表明,在養殖生產管理過程中應始終堅持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并且要切實做好對魚病的正確診斷,及時發現病情及時治療,對癥下藥,合理施藥。細菌性魚病一般采取內服和外消的方法,同時殺滅魚體內外的病原體;寄生蟲病首先要明確寄生蟲種類和寄生部位,若體內寄生,選用適當的殺蟲劑拌飼料投喂,若體外寄生,全池潑灑殺蟲藥物,若兩種疾病同時發生,如果兩者單獨治療所需藥物能混用則可同時治療,否則先殺蟲后殺菌。治療要及時,用藥量和治療時間一定要充足,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病魚粘液全池
加州鱸常見疾病及防治方法
乳腺粘液癌8例臨床病理分析
原發性左心房粘液纖維肉瘤1例
裂唇魚
草魚病防治咋用中草藥
四招防止金魚長寄生蟲
淡水養殖魚類疾病及其防治技術(28)——鰻鱺疾病(五)
常見蟹病防治方法
中草藥在魚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與配方
1例左房粘液瘤的護理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