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士心理壓力分析與自我緩解

2012-04-13 04:46李建華
實用醫藥雜志 2012年11期
關鍵詞:職業性醫師心理健康

李建華,殷 敏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護理工作是充滿高壓力的工作,護士所承受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職業性危險,心理壓力會導致工作疲憊感,表現為體力、情緒和精神上的疲倦感。

護士的工作壓力來源主要為所護理患者的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屬的要求太高,工作負擔太重,與復雜的人際關系等。實行全民醫保后,患者數量劇增,而目前醫院護士的編制暫未擴大,致使護士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尤其是夜班護士,既要獨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擔心患者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緊張和身體疲乏,加上頻繁晝夜倒班,攪亂人的正常生理節律,容易引起睡眠障礙、精神不安等癥狀,對護士生理及心理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動都有不良影響。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知識缺乏,對醫療技術服務期望值過高,認為只要進了醫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護士應對患者百依百順,執行治療、護理操作慢一點、一針不見血、打針打痛了、呼喚幫助不及時、說話語氣不注意等都會導致患者的不滿意,動不動就對護士發火,投訴、威脅、辱罵,使護士感覺工作起來太被動,時時處處擔驚受怕,很大程度上打擊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造成護士對專業信念的動搖。醫護關系也是主要的壓力源,醫師普遍受到社會的尊重和承認,整個社會偏見往往認為護士是醫師的助手,是機械執行醫囑,處于醫療服務的從屬地位,成績是醫師的,而對療效不滿意時,常將護士作為發泄不滿的對象,甚至把醫師的差錯也放在護士身上,醫師在患者面前比較有權威,同等性質的錯誤,在醫師身上會輕描淡寫,而在護士身上,則被患者抓住不放,所以護士容易產生怨恨和焦慮,影響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護士工作中經常接觸各種致病因子,如細菌、病毒、放射線等威脅,看到、聽到的大多是痛苦呻吟、抑郁、悲傷等負面情緒,這些因素給護士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心理健康,護士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適應能力。要努力學習專業及邊緣學科的知識,讓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特別要學習心理學,這有助于自我調節和善解人意,從而使自己心情愉快,工作順利,患者滿意。隨著醫療儀器不斷更新,各種新的檢查和治療手段層出不窮,為醫學發展增添活力,同時也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則知識老化,難以勝任臨床護理的需要。所以,應主動參加繼續教育,提高自身適應能力,降低工作壓力。護土應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從對方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感受,以尊敬、信任、友愛、寬容、諒解等積極的態度對待患者、同事,創造團結友愛和諧的工作氛圍。合理安排自己的休閑時間,經常改變休閑方式,如果條件允許,盡量外出旅游,觀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以此陶冶性情,也可參加一些職業性的活動或社會性的活動。

總之,護士要培養多種興趣,讓自己的業余生活過得豐富多彩、輕松愉快,真正成為恢復體力、調劑腦力、增長知識、獲得健康的好時光。

猜你喜歡
職業性醫師心理健康
中國醫師節
韓醫師的中醫緣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職業性中暑的預防
職業性傳染病的預防
職業性氯乙烯中毒的預防
醫師為什么不滿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