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大以來黨對民族理論的新發展

2012-04-24 03:43林庭芳郭永珍
廣西民族研究 2012年1期
關鍵詞:新發展

林庭芳 郭永珍

[摘要]不斷完善創新民族理論政策是搞好當今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礎。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我國當今民族現實相結合,創造性地完善發展了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民族發展的原則、各民族相處的關系,并付諸實踐,卓有成效。

[關鍵詞]十六大以來 ;民族理論;新發展;實踐成效

[作者]林庭芳,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郭永珍,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重慶,400715

[中圖分類編號]D63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4X(2012)01-

The New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Results in Ethnic Theory Since the 16th Party Congress

Lin TingfangGuo Yongzhen

Abstract: Constantly perfecting and innovating ethnic theory and policies i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ethnic work today. Since the 16th Party Congres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Hu Jintao as the General Secretary has combined marxist ethnic theory with Chinese ethnic realities today, creatively perfe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the principles of each nations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 of each nation getting along with, and putting them into practice, which is pretty fruitful.

KeyWords: since the 16th Party Congress; ethnic theory; new development; practical results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始終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世界民族問題發展的宏觀趨勢和我國民族發展的客觀規律,將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與我國民族現實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論的新論斷,創造性的發展了黨的民族理論政策,使黨的民族工作取得顯著效果。

一、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

1949年9月,我國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被正式確立。1984年5月,我國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族區域自治法》,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運行從此有了法律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洋溢著中國獨有的特色,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原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各民族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權利,受到各民族的竭誠擁護。

十六大以來,針對當今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新形勢,尤其是對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不同聲音,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僅堅定不移的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且旗幟鮮明的提出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三個不容”重要思想,2005年5月,他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民族區域自治,作為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條基本經驗不容置疑,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動搖,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一大政治優勢不容削弱?!雹拧叭齻€不容”重要思想,蘊含著豐富深刻的內涵,表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錯中復雜的新形勢下,對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制度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對這一政治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條基本經驗不容置疑,這是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新中國建立以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經驗的總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偉大創舉。我們絕不能否認建國六十多年來我國民族地區由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更不能視而不見當前因為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解決民族問題最好最穩定的國家之一。正如鄧小平所說:“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雹朴捎谶@一制度適合我國的國情,在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力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如西藏自治區,在這一制度的領導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藏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正因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符合我國民族地區區情,洋溢著中國特色,所以胡總書記強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條基本經驗不容置疑”。 總書記這一重要思想,是對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踐的成功經驗總結。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升為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條基本經驗,并強調不容置疑,這無論是從這一制度的正確性、科學性,還是從這一制度的特色性、持續性,都是深化和發展。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動搖,這是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我國進行政治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總結。上世紀,我國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局勢風云變幻的背景下,保持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這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我國成功運行的必然結果,表明該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十二五”期間,我國要實現各民族的“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宏偉目標,要鞏固和發展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就必須要鞏固和加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我國政治體制中的地位不動搖。胡總書記強調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動搖”的重要思想,不僅表明我黨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升到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建設的戰略高度,強調不能懷疑動搖。黨中央這一戰略思想,對我國政治制度的改革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一大政治優勢不容削弱,這是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功經驗總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民族問題上的集中體現,它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一是制度規范,即通過實施單一制國家結構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了各民族在我國的平等地位,實質上是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制度規范。二是法律規范,即根據我國憲法制定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和相關民族法律法規,這就確立了不同民族成員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平等關系,實際上是對民族平等、團結的法律規范。胡總書記強調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一大政治優勢不容削弱”,科學的將我國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恰當地結合起來,既能發揮各民族地區的積極性,又保證了中央必要的集中。黨中央這一戰略思想,有力促進了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加強和改進。

在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三個不容”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主要體現:一是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截止2008年底:“全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表明,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占全國國土面積的64%?!雹嵌敲褡遴l普遍建立。目前國家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共建立了1100多個民族鄉,一些地方還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建立了民族區、民族鎮、民族街道、民族村,實行類似民族鄉的政策,這就使我國各少數民族得到了廣泛自治。三是加強了民族法制建設。在國家公布了《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之后,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主要內容的地方民族立法也取得了新的進展。截至2008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了637件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及對有關法律的變通或補充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本地實際,對國家頒布的婚姻法、繼承法、選舉法、土地法等多項法律作出變通和補充規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60多年來,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在國際上獨樹一幟,被認為世界上解決民族問題的“中國經驗”。

二、 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思想原則的發展

1957年8月4日,在青島民族工作座談會上周恩來指出:“我們不要想民族分立,更不應該想民族‘單干。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在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基礎上,建立起我們憲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愛的大家庭?!雹茸灾芏鱽碓诖说谝淮翁岢龈髅褡濉皟蓚€共同”思想基本原則后,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十分重視,并堅持付諸實踐。但是,把“兩個共同”思想原則融會貫通、有機統一,創造性的加以發展的卻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黨中央。

1.將黨“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思想原則發展為 “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思想新原則

2003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討論發言時第一次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求更好地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雹?005 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他又對“兩個共同”思想的科學內涵和辯證關系作了完整闡釋:“共同團結奮斗”,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的復興上來?!肮餐睒s發展”,就是要把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各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團結奮斗,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才能具有強大動力,才能具有堅實的基礎。胡錦濤以上重要新思想,內容豐富深刻,現實性強,是對黨“兩個共同”思想原則的重大發展:一是將我國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基本思想原則創造性的詮釋為“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這是對黨民族工作基本經驗的精辟總結,體現了民族工作指導思想原則的時代性,對當前加快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二是反映了黨與時俱進的鮮明品質,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三是牢牢把握了團結與發展這條民族工作的主線,深刻闡述了維護民族團結與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辯證關系,把二者有機統一和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民族工作的目標、任務更加明確,進一步開辟了民族工作新境界。在胡錦濤這一新思想的指導下,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團結一心,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共謀發展,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

2.將“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寫進黨的政治報告和新黨章

在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第一次寫進“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工作目標。中國共產黨每隔五年召開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所作的報告是該時期黨的政治宣言、行動綱領、理論華章,是黨和國家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歷史定位,也是決策我國民族理論方針如何結合實際,更加科學化的定位。2007年10月,我黨適時將“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新原則寫進了十七大政治報告。十七大報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雹蕦ⅰ皟蓚€共同”民族發展思想原則寫進十七大報告,集中反映了我黨新階段和未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思想原則,深刻體現了黨新階段和未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思想原則,有利中國共產黨民主執政渠道的拓寬和執政能力的提高。

十七大通過的新黨章,增添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新思想,作為黨的最高法規加以確立與保障。黨章,是共產黨執政的法規,每個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認真規范、遵循。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了使黨在執政過程中“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思想原則,在十七大通過的新黨章中新增加:“中國共產黨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雹它h將“兩個共同”思想原則寫進新黨章,不僅體現黨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繁榮發展的高度重視,而且使黨“兩個共同”的思想原則,具有了黨最高綱領的規范與保障。

3.將“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提升為黨新世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主題

2003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提出:“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痹谶@里,胡錦濤第一次將“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思想原則上升到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民族工作主題的重要位置。同月,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繼續強調這一重要思想,他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必須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009年9月,在國務院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胡錦濤又將“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思想新原則進行更高層次的深化、提升,即把2003年3月提出的該思想原則“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提升到“黨推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主題?!彼赋觯骸耙七M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雹踢@一主題的確立,使黨的民族工作始終牢牢把握民族團結與發展這條主線,充分體現黨維護民族團結與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一貫政治主張,極大的調動了各兄弟民族的積極性,共同奮力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新局面。

在胡錦濤“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思想新原則的指導下,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一是人口較少民族得到國家大力扶持、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就幫助22個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的問題作出重要批示,在國務院頒布的《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的實施過程中,國務院還專門召開了全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部署,在各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突出地解決了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農牧民實現了增收。二是國家以“興邊富民行動”等措施推進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吸引和帶動大量其他各類資金投向邊境地區,興建了20000萬多個涉及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生態建設、文化教育等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這些舉措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據統計:“2008年,民族地區經濟總量由1952年的57.9億元增加到3062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了92.5倍。內蒙古經濟發展速度連續7年居全國之首,新疆經濟發展速度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西藏生產總值達到395.91億元,比1959年增長65倍?!雹徒洕鐣聵I的快速發展,使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三、 各民族 “平等、團結、互助” 關系的發展

歷史發展表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中國是這樣,外國也是這樣。對此,毛澤東早就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認真研究我國民族關系的實際,全面總結民族工作的歷史經驗,在民族關系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在他的指導下,黨中央批準為全國統戰、民族、宗教工作部門摘掉了“執行投降主義、修正主義路線”的帽子,明確指出,所謂“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的說法是錯誤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指出:現在我國的民族關系基本上是各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堅決反對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和民族平等的言論和行為。1982年黨的十二大通過的政治報告和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通過的憲法把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確定為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進一步發展國內各民族之間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確立,并將繼續加強。從此,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里,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確立。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黨中央站在時代的高度,創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和諧理論”,并將這一新元素融入新型民族關系,使黨的民族關系理論得到了新發展。

1.將黨“平等、團結、互助” 民族關系發展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關系

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為實現黨這一莊嚴的使命,黨中央不僅把中華民族56個兄弟姐妹的和諧關系當作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來認識、很抓,而且將黨“平等、團結、互助”民族關系逐步發展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新關系,使黨的民族關系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賦予嶄新的內容:一是提出新形勢下妥善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2003年3月,胡錦濤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一次會議時指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國分裂、民族離亂,是各族人民之禍。強調要積極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思想,堅持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妥善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不斷增進各民族群眾的兄弟情誼。二是將“我國的民族關系”納入干部民眾教育內容。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對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將“我國的民族關系”作為第十次集體學習的內容。胡錦濤在會上強調:要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不僅要教育少數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漢族干部;不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領導干部。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在社會形成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將黨“平等、團結、互助”民族關系發展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關系。2005年胡錦濤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講話強調:“民族問題始終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處理好的一個重大問題,民族工作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必須從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雹芜@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首次將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精辟概括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八個字?!昂椭C” 這一新要素的增添,是黨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總體目標出發,基于民族問題的特點和規律對我國民族關系新的認識與發展,使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內容更加完善、科學,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將“和諧”提升到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本質的高度

在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對我國民族關系做了更加深刻的論述:“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平等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石,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主線,互助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保障,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雹乓院\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和諧”第一次提升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是體現了我國多民族的國情。家和萬事興,和諧的民族關系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諧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保證。二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我國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系。各民族既是多元的又是一體的,“多”統一于“一”中,“一”代表了“多”的發展方向,“多”和“一”是一種辯證的統一,一種和諧的關系。三是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本質屬性的嶄新認識,是對我國各民族文化、利益多元性的承認和尊重,也是對在共同利益和目標基礎上各民族和睦、協調等統一性的強調。四是體現了“兩個共同”的時代主題。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具體到民族關系上,也就是要實現各民族的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五是體現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內在要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的四位一體。把和諧作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傊?,平等是基礎,團結是主線,互助是保障,和諧是本質,四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構成了社會主義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有機整體。

3.將“民族關系”確立為黨壯大愛國統一戰線的“五大和諧關系”之一

壯大愛國統一戰線,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造福于我國各族人民的偉大事業,也是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斗才能得到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奮斗才能最終實現的崇高目標。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需要我們最大限度地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為實現共同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在這方面,我們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獨特優勢。這種作用和優勢,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得到了充分體現。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已經進一步發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進一步重視和做好統一戰線工作,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充分調動統一戰線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對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祖國和平統一,對加強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在當今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要處理好“五大和諧關系”,而 “民族關系”是“五大和諧關系”之一。十七大政治報告指出:“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對于增進團結、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⑵黨中央這一戰略思想,是壯大愛國統一戰線的客觀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戰略意義。把這五大關系處理好了,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優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社會主義宗教制度的優勢就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社會各階層和廣大海外僑胞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運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了強大的力量支撐。

在十七大“五大和諧關系”戰略思想的指導下,黨加強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合作共事方針,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鼓勵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認真貫徹黨的僑務政策,支持海外僑胞、歸僑僑眷關心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譬如在十七大“五大和諧關系”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我國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得到得到了更好的保障,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構成情況來看,在歷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中,少數民族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所占比重,都大大高于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共有少數民族代表411名,占2987名全國人大代表總數的13.76%,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有少數民族委員25名,占161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總數的 15.53%,分別高于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5.35個百分點和 7.12個百分點。⑶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5-28 .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7.

[3]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N],人民日報,2009-09-28.

[4]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77.

[5]胡錦濤.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討論發言[N].人民日報,2003-03-04.

[6]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25

[7]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過) [N].人民日報,2007-10-26

[8]胡錦濤.在國務院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9-09-29

[9]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N],人民日報,2009-09-28.

[10] 胡錦濤.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5-28

[11]胡錦濤在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6年7月12日

[1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25.

[13]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公告[N],人民日報,2008-02-28.

[責任編輯:劉建平]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項目編號:10JD710022)的階段成果。

1

猜你喜歡
新發展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發展:走向智慧管理
關于當代音樂理論研究的新發展
新發展理念下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研究
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向
房建工程節能技術新進展
管理會計在新常態經濟下的發展
再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
關懷倫理視域下中職教師專業倫理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