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肱骨干粉碎性骨折27例

2012-04-29 00:44趙宇航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2年6期
關鍵詞:療效

趙宇航

摘 要:目的:觀察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優越性,從而提高治療此類骨折的有效率,減少并發癥。方法:將肱骨粉碎骨折45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7例,分3個時段進行以手法復位為主的保守治療,與對照組18例予同期手術治療進行對比。結果: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2%,手術治療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2%,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減少了整復創傷,保護了血供,從而加速骨折愈合,促進后期功能恢復。更符合生物學固定的要求。

關鍵詞: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分時段手法復位;療效

中圖分類號:R274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6-0028-02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為臨床常見而又棘手的一種骨折。采用保守治療不易獲得解剖復位,且復位后難以維持對位;而手術雖能較好復位及固定,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現內固定松動,斷端延遲愈合或不愈合,肩、肘關節活動部分受限等情況。因此,多年來本病始終是令骨科醫師困惑的一個問題。

本科2009年~2011年采用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肱骨干粉碎骨折27例,并與同期切開復位內固定的18例患者進行對照,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將45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7例,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齡324歲;部位:上段6例,中段14例,下段7例;右側17例,左側10例。對照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齡288歲;部位:上段5例,中段10例(并橈神經損傷3例),下段3例;右側12例,左側6例。2組在性別、年齡、受傷部位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第1時段:患者就診第1天,若患者年齡較大,體質較差或斷端移位較大者,先予局麻或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后再進行復位;反之勿需進行麻醉?;颊呷∽换蚱脚P位,兩助手做對抗牽引,但用力不必過大,以免斷端分離,當重疊移位糾正后,術者雙手握持骨折斷端,用捺正、端提、回旋等基本手法矯正側方移位、成角、旋轉等,此時還可在斷端前后、左右方向用兩手對向擠壓以糾正分離較多的碎骨片。如果經上述手法復位仍未完全矯正側移、成角及碎骨片的少許分離,則不必強求繼續整復,可采用三點加壓法,4塊夾板固定斷端,外加繃帶包扎,依據治療原則,上段骨折超肩關節固定,下段超肘關節固定,肘關節屈曲90°,前臂中立位懸吊胸前。第2時段:復位后3~4天,由于肢體自身的重量作用及患者一些無意識活動多可致斷端再移位、成角甚至分離。此時,應調整夾板松緊度及壓墊的位置,同時用彈力繃帶通過肩、肘關節進行沿肱骨縱向加壓包扎,應允許輕度成角,但加壓力不可過大,否則易造成較大成角。第3時段:傷后2~3周,骨折端已有纖維性連接,因此,可去除彈力繃帶,進一步用手法糾正成角,調整壓墊。向外成角者,可在上臂與胸側壁之間讓患者挎一棉枕或用外展支架,以矯正成角。至此整個復位過程結束。當復查X線片顯示有骨痂形成時,則指導患者進行肩、肘關節的適度鍛煉。整個固定期間,按骨折3期分治,配合內服中藥。

22 對照組 均行切開復位內固定,依據不同情況選擇鋼板螺釘或髓內針固定,術后均常規石膏固定。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1] 治愈:骨折對線對位滿意,骨折有連續性骨痂形成,完全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好轉:骨折對位在1/2以上,成角在20°以內,骨折基本愈合,功能恢復尚可;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持續疼痛,功能障礙。

32 治療結果 2組患者均隨訪,最長時間18個月,最短4個月。其中治療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最短6周,最長14周,平均73周。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最短10周,最長52周,平均165周。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 n 治愈 好轉 未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27 20 6 1 962*

對照組 18 9 4 5 722

與對照組比較,*P<005

4 討論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在治療過程中,如何做到既使斷端獲得滿意復位,又避免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或減少后期關節活動障礙,是治療的要點。分時段進行手法復位治療肱骨粉碎骨折,取得較好療效。本法第1時段復位,重點是矯正側

摘 要:目的:觀察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優越性,從而提高治療此類骨折的有效率,減少并發癥。方法:將肱骨粉碎骨折45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7例,分3個時段進行以手法復位為主的保守治療,與對照組18例予同期手術治療進行對比。結果: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2%,手術治療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2%,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減少了整復創傷,保護了血供,從而加速骨折愈合,促進后期功能恢復。更符合生物學固定的要求。

關鍵詞: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分時段手法復位;療效

中圖分類號:R274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6-0028-02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為臨床常見而又棘手的一種骨折。采用保守治療不易獲得解剖復位,且復位后難以維持對位;而手術雖能較好復位及固定,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現內固定松動,斷端延遲愈合或不愈合,肩、肘關節活動部分受限等情況。因此,多年來本病始終是令骨科醫師困惑的一個問題。

本科2009年~2011年采用分時段手法復位治療肱骨干粉碎骨折27例,并與同期切開復位內固定的18例患者進行對照,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將45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7例,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齡324歲;部位:上段6例,中段14例,下段7例;右側17例,左側10例。對照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齡288歲;部位:上段5例,中段10例(并橈神經損傷3例),下段3例;右側12例,左側6例。2組在性別、年齡、受傷部位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第1時段:患者就診第1天,若患者年齡較大,體質較差或斷端移位較大者,先予局麻或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后再進行復位;反之勿需進行麻醉?;颊呷∽换蚱脚P位,兩助手做對抗牽引,但用力不必過大,以免斷端分離,當重疊移位糾正后,術者雙手握持骨折斷端,用捺正、端提、回旋等基本手法矯正側方移位、成角、旋轉等,此時還可在斷端前后、左右方向用兩手對向擠壓以糾正分離較多的碎骨片。如果經上述手法復位仍未完全矯正側移、成角及碎骨片的少許分離,則不必強求繼續整復,可采用三點加壓法,4塊夾板固定斷端,外加繃帶包扎,依據治療原則,上段骨折超肩關節固定,下段超肘關節固定,肘關節屈曲90°,前臂中立位懸吊胸前。第2時段:復位后3~4天,由于肢體自身的重量作用及患者一些無意識活動多可致斷端再移位、成角甚至分離。此時,應調整夾板松緊度及壓墊的位置,同時用彈力繃帶通過肩、肘關節進行沿肱骨縱向加壓包扎,應允許輕度成角,但加壓力不可過大,否則易造成較大成角。第3時段:傷后2~3周,骨折端已有纖維性連接,因此,可去除彈力繃帶,進一步用手法糾正成角,調整壓墊。向外成角者,可在上臂與胸側壁之間讓患者挎一棉枕或用外展支架,以矯正成角。至此整個復位過程結束。當復查X線片顯示有骨痂形成時,則指導患者進行肩、肘關節的適度鍛煉。整個固定期間,按骨折3期分治,配合內服中藥。

22 對照組 均行切開復位內固定,依據不同情況選擇鋼板螺釘或髓內針固定,術后均常規石膏固定。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1] 治愈:骨折對線對位滿意,骨折有連續性骨痂形成,完全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好轉:骨折對位在1/2以上,成角在20°以內,骨折基本愈合,功能恢復尚可;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持續疼痛,功能障礙。

32 治療結果 2組患者均隨訪,最長時間18個月,最短4個月。其中治療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最短6周,最長14周,平均73周。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最短10周,最長52周,平均165周。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 n 治愈 好轉 未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27 20 6 1 962*

對照組 18 9 4 5 722

與對照組比較,*P<005

4 討論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在治療過程中,如何做到既使斷端獲得滿意復位,又避免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或減少后期關節活動障礙,是治療的要點。分時段進行手法復位治療肱骨粉碎骨折,取得較好療效。本法第1時段復位,重點是矯正側

移、旋轉,成角錯位,若不能達到解剖復位則不強求,目的是盡量減少對折端骨膜、肌肉等組織的損傷,以免血供障礙造成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第2時段,對于斷端可能再次出現的移位、分離,則利用調整壓墊位置、夾板松緊,并加彈力繃帶,而不反復施行手法復位,同樣是為了保護骨折端血供,使用彈力帶則有助于克服肢體重力造成的分離,而壓墊及夾板則可進一步矯正剩余錯位。第3時段,骨折已開始有纖維性初步連接,此時的連接是韌性好而強度差,因此分離已不易出現,再移位可能?。?]。所以,可應用手法進一步矯正成角,同時調整壓墊或將患肢置于外展位,既能消除三角肌等肌肉的作用,又使斷端獲得矯正向外成角的應力。

本法復位減少了整復所致創傷,保護了血供,從而加速骨折愈合,促進后期肢體功能恢復。生物學研究認為,骨折愈合的主要條件并非一期穩定,而是有活力的骨塊與主骨的迅速連接,因此必須充分保護局部的血運。當然,骨愈合過程中適當的生物學支持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最終決定于骨本身的生物學活性[3]??梢哉f,分時段手法復位方法,更符合骨折治療新理念——生物學固定的要求。手術治療組(對照組)中,由于切開復位,內固定,導致骨膜損傷加劇,血供破壞,從而出現延遲愈合或骨不連機率高于手法復位組,其中有2例是鋼板選擇長度不夠,出現螺釘松動,斷端成角。有2例患者因骨折愈合時間長,而外固定不能盡早去除,因此后期關節活動欠佳。

參考文獻:

[1]ZY/T0011~0010-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2]伍忠東狽植絞址ǜ次恢瘟齊毆歉曬欽4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8,18(1):45

[3]陳鴻輝畢執骨折治療新理念——生物學固定[J].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3,24(4)

(收稿日期:2012-04-19)

猜你喜歡
療效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蒙醫藥治療無癥狀型心肌缺血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乳癰的療效觀察
臍灸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
旋轉DSA指導下介入治療腦動脈瘤的療效觀察
破裂腹主動脈瘤的腔內修復術與開放手術療效比較
止嗽散聯合阿斯美治療感染后咳嗽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