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觀照”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2012-04-29 10:43羅紅霞
廣西教育·D版 2012年3期
關鍵詞:觀照整體課文

羅紅霞

一、“整體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

“整體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一種集中教學的理念和意識。即在以主題型小學語文教材的主題單元為依托,整合教材選文內容、活動內容、練習內容與鏈接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對一組主題、題材或語言表達尋找其聯結點,確定目標,對不同篇目實行上掛下聯的一種教學形式。通過“整體觀照”教學,學生學一篇,帶一組,學一組,帶一類,能夠提高學生體悟整體結構的能力,提高學生讀寫能力。與單篇教學相比,“整體觀照”教學更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強調一個時間段內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以求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整體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小學語文“整體觀照”的教學起源于19世紀末的歐美新教育運動,它主張學習內容和活動應該是完整的,把教材分割成一課課教不利于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發展,以及合作精神的培養。據此,應當把學習內容劃分為單元板塊,通過對這一板塊的學習,使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學習一項教材或解決一個問題,促進其發展。該主張應該是小學語文“整體觀照”課堂教學的雛形。20世紀20年代梁啟超的教學法主張:教材的選文令學生多看,不能篇篇文章講,須一組一組地講。講文時不以鐘點為單位而以星期為單位,兩星期教一組,或三星期教一組,要通盤打算。梁啟超先生的教學法主張的實質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整體觀照”思想。到了20世紀80年代,當時盛行的是合理地組織課文,根據教學目標和需要,把聯系緊密或相同之處的教材組織在一起,成為一個單元。在教學時有的精講,有的略講,有的留給學生自己閱讀。教師以一帶多、舉一反三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讀得多,擴大眼界,掌握的知識也就更加豐富,更加牢固,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快。近幾年在全國各地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學校開展了對語文教材進行整合的一系列實踐探索。其中做得較好的有華中師大附小、山東德州躍華學校等學校。

三、“整體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魂”,教師在“整體觀照”某一類教學之前應深入反復地思考并確定本單元、本課乃至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明確通過本單元、本課、本課時的學習讓學生獲得什么。當前,部分教師研讀教材時缺乏整體意識,孤立看教材,不能將課文放到“整體”中去研究,導致教學“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整體觀照”。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蔓延,教師在“整體觀照”教學前要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認真閱讀整冊教材,認真研究每單元教材,認真鉆研每篇課文,以確定不同時期的教學目標。

首先,單元目標的確定在“整體觀照”教學中至關重要。單元教學目標必須在課程標準和單元教學總的要求下具體化、對象化,使單元各篇課文既有目標一致的共性,又有每課一得的個性,改變單篇教學中面面俱到、各自為政的弊病,避免“篇”和“組”脫節的弊端。單元目標決定著整個教學過程的推進,起到了主導方向的作用。它把單元里的各個知識點、各篇課文、各個訓練點進行了串聯,產生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讓單元整組教學的內涵和價值真正得以實現。制定合理高效的單元教學目標是一項繁雜的工作,需要教師具有深厚的教學理論,很強的解讀教材、駕馭教材的能力。單元目標除本單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內容外,重點是結合本單元課文的特點,制定本單元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訓練、表達方法訓練等目標,促進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等得到有計劃的、有效的培養和發展。

其次是課文目標的確定,確定課文的目標就是確定某一課在這一“整體”單元中的教學目標。單篇課文的目標確定不僅要讓學生了解:這篇課文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關注這單篇課文與這個單元上掛下聯的關系。

最后是課時目標的確定,課時目標確定時,既要共享該單元、該課文的目標,也要考慮到該單元、該課文的目標的銜接,還要注意每一課時目標的確定要有坡度、呈螺旋式上升趨勢。課時目標的確定包括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文章寫作手法、遣詞造句、表達手法等的目標,還包括語文學習方法、能力訓練的目標。

四、“整體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師生

“整體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對老師和學生都有新的要求?!罢w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老師轉變觀念,從整體的角度進行思考,從框架的角度進行教學。要求老師創造性地整合課程與教學資源,修正習慣了的點狀思維和割裂式思維方式,形成“整體觀照”教學的思維方式,整體推進語文教學?!罢w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學生進行思維的挑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培養整體視野下觀照語文學習內容的認知能力,整體性地進行規劃和學習的思維方式。

“整體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執教者既基于文本,也立足于學生,且在文本解讀和學生分析的交融共生中,本著整體性的教學思想,對一組在文體或體裁、主題、語文能力或語言表達上,能尋找到聯接點的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再開發和再創造一種“整體性”的教學活動形式。

五、“整體觀照”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

“整體觀照”教學是為了促成學生學習的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借助于規律、知識邏輯關系,將有內在聯系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識脈絡體系,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由此,可以將“整體觀照”教學過程分成四個板塊:預習板塊、理解板塊、讀書板塊、習作板塊。

預習板塊。這一板塊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整體感知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能夠讀通、讀懂所預習的內容,劃出不懂的地方。

理解板塊。這一板塊讓學生理解每一課文、每一單元、每一知識體系的內容。理解的面包括:一是理解文章內容和文章內容背后所要傳遞的感情和價值觀。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課文內容”。二是理解教材所要教給學生的語文知識、方法和技能。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課程內容”。

讀書板塊。這一板塊是在學習完一整塊教學內容后回顧所學內容,根據所學內容主題引導學生選擇與主題內容有聯系的文章或整本書進行自由閱讀,讓學生走入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

習作板塊。這一板塊應與閱讀緊密聯系,在教學一篇或一個單元前,教師就應從本課或本單元課文中找到本次習作在文章的布局謀篇或語言特點上的可借鑒之處,教學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學習寫法,給寫作降低一個坡度,讓學生不怕作文。

這四個板塊的操作重點各有不同,但每塊的操作都應把學生放在學習者的位置上,讓他們經歷學習的過程,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形成“整體觀照”學習的能力。

小學語文“整體觀照”教學,讓教師在教學時心中有“全盤考慮”的意識,對于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內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對同一主題的課程和教學資源進行創造性地整合,形成一種整體性的思維方式;讓學生能夠進行思維的挑戰,提高遷移運用學習內容的學習能力;探索出有效的小學語文“整體觀照”教學的流程,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基礎。

(責編 黎雪娟)

猜你喜歡
觀照整體課文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堂吉訶德》整本書閱讀導讀課實錄——對一部名著的多元觀照
背課文的小偷
歌曲寫作的整體構思及創新路徑分析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背課文
改革需要整體推進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