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受眾行為分析研究

2012-04-29 19:32李文清
科技創新導報 2012年28期
關鍵詞:電視觀眾電視節目受眾

李文清

摘?要:電視受眾行為分析是研究電視媒介市場和電視觀眾群體的重要途徑,本文從電視觀眾收視群體、收視內容、收視時間、收視地點、收視形勢、收視方式六個方面來具體分析觀眾的收視行為,并根據此分析總結出觀眾收視行為的總體特征和電視媒介與電視觀眾實現共贏的途徑。

關鍵詞:電視受眾行為分析?總體特征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0(a)-0226-03

如今電視已成為人們娛樂生活的重要部分。隨著電視產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和欣賞水準的提高,而今電視節目市場和受眾的收視行為已經發生了變化。筆者以電視受眾行為為研究和分析對象,以期一方面詳細的分析目前電視產業市場綜合現狀以及其發展的趨勢和潛力,另一方面通過分析深入探討電視產品供應商與電視受眾之間最佳合作模式的建立,同時通過雙方信息的交流來加深兩者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進而實現兩者的共贏。

在具體的研究思路上,筆者首先對電視觀眾收視行為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具體內容可總結為“5W1H”模式,即:電視觀眾群體研究(who)、收視內容分析(what)、收視動機統計(why)、收視時間分析(when)、收視地點分析(where)、收視方式分析(how)。其后,根據前兩個版塊的分析結果有針對性的提出使電視產業和收視觀眾實現共贏的建議。

1電視觀眾收視行為分析

進行電視觀眾受眾行為分析是電視媒體品牌經營的起點,它的目的是調查和分析觀眾的總體收視行為,從而根據具體分析結果采取針對性的品牌營銷戰略。

1.1收視群體研究(who)

收視群體分析是電視觀眾收視行為分析的第一步。電視產業是圍繞著觀眾及其需求為核心進行實際運作的,因此,對收視群體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就尤為重要。

對收視群體的分析可以從多方面來進行,據近年來權威數據(央視索福瑞)分析結果顯示,我國今年電視受眾群體的基本狀況,主要呈現幾個方面的特點。

1)從收視人數上,隨著電視節目制作與播出的日益豐富,收視人口覆蓋率逐年提高。隨著我國對電視產業政策的調整和優化,近年來,我國電視臺數量為295座,其制作和播出的節目數逐年提高,2003年節目套數為2165套,2006年增至2984套,近年來仍在不斷增加。隨著電視產業的發展,我國電視觀眾規模也突破了12億,居世界首位。根據CSM 媒介研究,2004年至2007年的基礎研究結果,中國內地4歲及以上電視觀眾規模由2004年的11億8千8百萬人,增至2005年的11億9千3百萬人,到2007年已經突破12億,達到12億2干4百萬人。

2)從觀眾性別結構上看,近年來,男性觀眾所占比重呈逐年減少的趨勢。電視產業興起的最初,男性觀眾是主要的電視受眾,而隨著社會生活結構的調整以及電視的普及,男性觀眾開始遠離電視,隨之而來的是女性觀眾比重的逐漸上升,從2004年的49.1%增至2008年的49.9%。

3)從觀眾的年齡結構構成來看,年輕觀眾(15~34歲)逐漸流失(從2004年19.2%減至2008年的15.3%),未成年觀眾比重變化不大,基本保持在9%左右,中青年及老年觀眾稱為電視忠實的“粉絲”,其中6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觀眾的比重近3年基本穩定在11.5%左右。

4)從觀眾的學歷水平來看,2004至2008年,觀眾的學歷構成也發生了變化,總體呈現這樣的局面:初、高中學歷水平的觀眾是收視的主要群體,而大學及以上學歷的觀眾構成比例則減少。

5)從觀眾的收入水平上來看,電視觀眾的個人收入水平也呈現出水漲船高的趨勢,其中中高收入觀眾比重逐年上升,而低收入的電視觀眾的比例不斷下降。

1.2收視內容分析(what)

社會的多樣化發展趨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豐富以及電視媒體行業競爭的加劇使得立足于社會生活和觀眾需求的電視節目也愈加多樣和豐富,種類多樣而且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具有品牌特色的節目。此外,電視節目不斷地推陳出新,使得人們的選擇面拓寬,觀眾選擇節目的自主意識也愈來愈強。

從當今電視節目的總體現狀來看,主要節目類別有電視劇、綜藝娛樂類、新聞類、體育競技類、益智類5個類別,其中每個類別都有其節目特色和固定的收視群體。高學歷群體往往比較青睞于新聞類和益智類節目,體育愛好者則比較欣賞體育競技類節目。

據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類科研項目《世紀之交中國城鎮電視觀眾需求變化及其對策》調研報告顯示,以新聞性節目為主體的信息類節目群落已穩固地占據城市觀眾收視行為、目的和需求的第一位,以電視劇為主體的娛樂類節目仍然位居第二。這個結果與城市觀眾使用電視的目的性以及我國電視的主要功能是相契合的。此外,在我國節目按性質與功能分類的實踐中,信息類的節目類型(品種)比娛樂類有更為多維的拓展。

1.3收視動機研究(why)

觀眾為什么選擇A節目而不選擇B節目,這就涉及到觀眾的收視動機問題。大家都知道,人們收看新聞節目以獲得資訊,收看娛樂節目以放松身心,收看益智類節目以提高自身素養等。觀眾的收視動機是電視節目運營商要想取得成功必須進行研究和分析的重要內容。

具體來說,影響觀眾的收視動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長期以來形成的收視習慣。觀眾經過長年累月形成下來的收視習慣有著很大的慣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對全國觀眾來說最熟悉不過的晚七點的《新聞聯播》節目,它長期以來已成為我國絕大多數觀眾的“電視晚宴”,此外,觀眾處于對某一節目的熱愛而準時收視也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電視節目的播放也充分考慮到了觀眾的這一點,甚至反過來,有些節目會以其魅力而引導或改變觀眾的收視習慣。

2)節目的推廣與宣傳。而今的觀眾在電視節目的收視上越來越有自主性,加上電視媒體的劇烈競爭使得電視節目的推廣與宣傳成為電視媒體的主要任務,而其目的正是通過宣傳和推廣來引導觀眾進行收視,提高收視率。而這些宣傳也確實起到了其預期的目的,成為吸引和影響觀眾收視的主要因素。

3)個人喜好。觀眾收視節目的出發點正是從自身的愛好和興趣出發的。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小孩子就是動漫節目的忠實觀眾,中老年群體則更喜歡戲曲、相聲、雜技等傳統的電視節目。

此外,環境、時間、技術等也是影響和制約觀眾收視行為的主要因素。

1.4收視時間(when)

收視時間是研究電視觀眾收視行為的方面。所有的電視節目時間段的安排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十分嚴謹而科學的。這種科學的安排正是基于觀眾的總體收視習慣而安排的,同時一旦形成了固定的節目時間安排,又反過來影響觀眾的收視時間習慣。比如說,每晚七點至七點半,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的播出已經成為慣例,晚上六點半至十點已被公認為是電視媒體的“黃金時間”。

從我國目前的電視收視時間總體狀況來看,近年來,由于其他媒體對觀眾的分流、生活節奏的加快等因素的影響,電視觀眾的總體數量和收看電視的時間都逐年下降。而在電視節目的時間安排上,則改動并不太大。雙休日以及節假日仍是觀眾收視電視節目的高峰。

1.5何處收視(where)

何處收視包括收視的場所和從何處發生收視意愿并產生具體地收視行為兩個方面。前者比較容易理解,收視地點即時人們進行實際收視的場所,一般較為固定。而后者的典型代表便是人們通過節目預告或節目單等來決定是否收視,這相對就比較復雜些,這就涉及到節目的包裝、宣傳、推廣等環節。

從具體收視地點來看,家庭仍然是電視收視場所的龍頭,畢竟收看電視是居家休閑的主要方式。但今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觀眾收看電視的場所也越來越被拓寬,最典型的是移動電視的出現使人們可以在公交車、公園、商業街等公眾場所收看電視。除此之外,近幾年來最先進的電視收視方式無疑便是手機電視了,依靠此種方式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看電視。

1.6 收視方式研究(how)

通過電視機收看電視節目是早期觀眾的主流甚至是唯一的收視方式,科技的發展為電視節目收視方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及空間信息技術等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得除了電視機以外,人們還可以通過電腦收看,甚至產生了專門的網絡電視(如PPS),此外,最近興起的手機電視也是一種新的收視模式。多樣的收視方式打破了傳統電視機收視一枝獨秀的局面,多樣的收視方式使人們收視節目更加方便快捷。

盡管收視方式日益多樣,但電視機在觀眾多樣收視方式中的“霸主”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畢竟電視機在進行電視節目的收視中的獨到優勢是計算機、廣播、DVD音像制品等其他新興媒介不可比擬的。但是新興電視收視方式仍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尤其是計算機這個新興收視方式中的“黑馬”。與電視機相比,觀眾可以完全根據自身意愿來選擇電視內容,這種方式更加方便,也使得觀眾在收視中更加自主。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電視收視中,電腦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研究電視收視方式的關鍵和目的不是各種收視方式之間的競爭,而是之間的相互合作和共贏。

2 電視觀眾收視行為的特征分析

目前,我國的電視收視人群已經超過12億躍居世界首位,并且這個龐大的收視群體分布廣泛、層次多樣。由于職業、知識水平、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個人經歷及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差異以及電視節目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收視行為和心理,但通過以上對我國電視觀眾收視群體的收視行為的綜合研究分析上可以看出,電視受眾的收視行為特征作為一種活動過程,有其運行的規律和特征。具體表現為:

2.1可塑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可以被內在和外在的力量進行塑造的。電視觀眾的收視行為也是如此。在觀眾自主選擇電視節目的同時,電視媒體也可以自主的去影響觀眾的選擇,電視節目的推廣、節目預告、節目形式的多樣和內容的吸引力等便是電視節目影響和塑造觀眾收視行為的主要手段。

電視受眾群體的可塑性同時也對電視媒體提出了要求,即電視節目的制作者要拋棄把自我標準看成客觀標準的錯誤做法,從觀眾的需求和期望出發努力縮減節目與觀眾期望之間的差異,同時還要注重提高節目的競爭和創新能力,調動觀眾的注意力和興趣,以穩定其收視行為。

2.2 主動性與被動性的矛盾

電視觀眾收視行為主動性與被動性的矛盾是建立在電視媒介與電視觀眾的相互影響和作用的關系基礎上的。

主動性是指電視觀眾可以從自身需要出發自主選擇電視節目,即是指在電視節目交易市場上電視觀眾的買家地位。不管是在電視節目的內容、收視時間、收視方式上,電視觀眾都可以自主選擇。而被動性是指,由于電視媒介在電視節目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使得它能夠排除甚至強制觀眾的收視行為,最簡單的表現是,觀眾只能在即有的電視節目中進行自主選擇,他們不可能親身參與到電視節目的實際制作中來。在電視節目市場的交易上,他們不可能像在現實的市場里那樣直接溝通和交易。

而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便是打破電視節目市場上的壟斷局面,樹立競爭意識,倡導公平競爭。同時還要注意,這里的競爭不僅僅是電視節目之間的競爭,還包括電視媒介與其他媒介之間的競爭。

2.3 多樣性與層次性

電視觀眾群體是十分龐大且差異性十分明顯的,因此,電視收視行為不可避免的也呈現出層次性和多樣性。電視觀眾在收視上的6種收視行為之間排列組合出來的龐大工程便是這種多樣性和層次性的具體表現。

正是源于電視觀眾的多樣性和層次性,才有了電視節目與之相對應的多樣化層次化的局面。具體來說,相對于電視媒介發展的早期,現在的電視節目總體上開始呈現出專業化、多樣化趨勢。從電視頻道上來看,以中央電視臺為例,中央電視臺現開辦了包括綜合頻道、體育頻道、新聞頻道、財經頻道、少兒頻道等在內21個開路頻道,每個頻道都有自己的品牌特色,面對不同的收視群體,內容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此外,它還同時開辦了20多個數字電視付費頻道和28個網絡電視頻道。

2.4 能動性

這里說的能動性與自主性并非是同一個意思,而是指隨著時代的變遷,觀眾的收視行為的變遷,它包括收視習慣、收視內容、收視方式等具體收視行為的變遷。它是在時代的發展中,觀眾收視狀況與電視媒介發展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結果。電視觀眾收視行為的能動性要求電視媒介市場節目的推出要與觀眾的觀賞要求一致,并且要準確的把握觀眾的未來市場需求。

3以觀眾需求為導向,促進電視媒介市場與電視觀眾的共贏

電視觀眾收視行為分析的目的就是為了從分析中發現問題,然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說采取應對問題的措施,實現電視媒介市場與電視觀眾的共贏。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注重觀眾取向分析,加速頻道專業化

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著名的廣告媒體博報堂經過大量的市場調查,發現了他們經營的不順利就在于不了解當今消費者的層次分化和專業傾向。為此,他們提出了“分眾時代”的名言。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消費結構已由單一的、大批量的大眾消費轉變為多樣化的、個性化的分眾消費。于是,他們一改公司經營的“產品供給”的傳統觀念,而傾向于將自己所作的一切理解為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要的滿足過程。他們以“分眾時代”觀眾的不同需求為標準,以個性化推銷為策略,采取專業化的傳播手段,贏得了爭取消費大眾競爭的勝利,獲得“雙贏”的效果。

經過20多年的電視市場的發展,“分眾時代”的特征表現越來越明顯,而眾多的電視媒體工作者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并開始加大經濟和精力投入,致力于專業頻道的建立。上面所提到的中央電視臺便是其中的代表。電視頻道專業化的結果便是電視節目自身質量的提高和觀眾需求的最大化的滿足。然而,中國電視觀眾是一個更加復雜和龐大的群體,因此,頻道的專業化的進程也更加困難,這需要電視節目制作者追加更多的投入。

3.2提高節目質量,為觀眾提供更多優秀的電視作品

客觀來說,雖然電視媒介產業總體來說,發展迅速。電視節目在內容上種類更加多樣,節目也不斷地推陳出新,但是,在節目質量上,與20世紀90年代電視節目的黃金時代相比,現在的電視節目總體上不能令人滿意??傮w來說,當今電視節目存在的問題可以總結為:假、大、空、淺、薄、俗。關于“假、大、空”。除了電視劇和電影等特定電視節目之外,電視觀眾最希望從電視節目里看到最自然的真實,這也就是《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優秀節目得以受到大眾歡迎的原因。而現在的一些節目尤其是綜藝娛樂類節目(如最近流行相親類節目)則完全背離了真實這一原則,而是精心編排的“假”節目,這樣的節目充斥熒屏,嚴重的影響了觀眾的欣賞熱情。而且這類節目以及其他節目通常還存在著只單純求規模、去聲譽、求收視率而忽視了電視節目的質量。關于“淺、薄、俗”。當今電視節目內容的“淺、薄、俗”已成為觀眾公認的事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并沒有形成主流的價值觀,多眾的價值觀相互沖擊使得社會流行的思想也越來越多樣化,甚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優秀思想也開始被沖擊。在這種魚龍混雜的社會思想狀況面前,電視節目制作者從自身利益出發,迎合社會上那些淺薄思想從而使得其電視節目內容沒有內涵和深度,更有甚者,有些電視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而大肆炒作社會上一些不道德的觀念和事件。電視節目要想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就一定要注重節目的質量,堅決遠離假、大、空、淺、薄、俗。同時,節目制作人要有身為媒體工作者的責任感和社會良知感。要制定優秀的有內涵的節目來引導和培養正確、和諧的社會意識。

3.3開拓電視媒介與電視觀眾之間溝通交流的渠道

前面提到,與其他商品交易市場相比,電視節目制作者與電視觀眾的交易行為并非那么直接。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兩者之間缺乏必要和足夠的溝通和交流。供求雙方的信息閉塞,致使電視節目制作人很少能真正掌握觀眾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而觀眾也只能被動的選擇節目制作人提供的即有節目。

雖然,現在在電視節目市場上存在諸如電視觀眾收視研究、電視收視率等買賣雙方信息交流、溝通和反饋的方式,但這兩者畢竟都只是一種事后溝通,而事前的溝通幾乎為零。為了彌補這一點,就需要雙方尤其是節目提供方能夠主動出擊,經常性地通過實際調查等多種調查方式來了解觀眾的真實需求,然后,以觀眾的需求為導向,制作真正面向觀眾的優秀的電視作品,這才是達到電視產品市場有活力、有內涵、受歡迎,電視觀眾需求得到充分滿足這種雙贏局面的必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周欣欣.還有多少人在看電視——從受眾調查數據看電視受眾變遷.南方電視學刊,2009(2):1-6.

[2]李嶺濤.進行觀眾收視行為分析的策略廣播電視信息,2004(9).

[3]裘文意.變革與融合:電視全媒體化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7):4-8.

[4]夏亦,熊忠輝.2009網絡電視發展與研究綜述.現代視聽,2010(1).

[5]劉德寰,左燦.收視率調查狀況與中國收視率發展模式的探討——兼談數據壟斷.廣告大觀(理論版),2009(4).

[6]李建秋.影響電視收視率因素分析[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猜你喜歡
電視觀眾電視節目受眾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周五廣播電視
電視節目
關于電視節目創新的幾點思考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兩岸電視觀眾之家庭收視行為分析研究
電視節目的移植與創新
從收聽率看我國聽眾特征與行為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