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攬雀尾技術動作教學中的運用

2012-04-29 13:56楊勇
甘肅教育 2012年10期

楊勇

〔關鍵詞〕 太極拳教學;分解教學法;攬雀尾;

步型;分解;分析;會意

〔中圖分類號〕 G633.96〔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0—0081—01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無論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在初中階段,都要重視選擇武術等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項目進行教學。將太極拳引入到體育與健康教學之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而且可以發展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而在太極拳教學中,攬雀尾技術動作是教學的重點。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攬雀尾技術動作要領,能夠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分解教學法在攬雀尾技術動作教學中的運用,談點個人的體會。

一、先步型,后手型

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練習者腳步與身體重心的移動及周身的穩定都與兩腿有關,兩腿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練習者的腿部動作應正確、靈活、穩當。對于初學攬雀尾技術動作的學生而言,首先,教師應為其示范講解正確的步型。然后,告訴學生在做這一動作時身體重心是如何變化的。最后,在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步型且在練習中能夠穩定身體重心后,教師還要為其講解正確的手型,并讓學生在原地進行手型練習,待其動作熟練后,再進行綜合練習。

二、先粗練,后細練

太極拳的每一個完整動作都包含著運動路線、架勢結構、發力特點、攻防含義等諸多要素。在左右攬雀尾技術動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使學生明確所學動作的運動路線、發力特點、步型的基本要求等,對手、眼、身、法的密切配合不必急于強調,可讓他們先進行粗略練習,待其具備一定基礎后,則要求他們在做這一動作時不能隨心所欲,而是要仔細推敲。在學生用心練習的同時,教師再強調手、眼、身、法的密切配合及掤、捋、擠、按前后呼應的重要性,以逐步使其將形體動作與內心活動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

三、先分解,后完整

在太極拳套路的教學中,教師一般是將套路中具有規律性的基本步法和手法抽取出來分別進行教學,以使學生在對這些步法和手法有一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而能夠完成完整的套路。在單個的攬雀尾技術動作教學中,教師也應采用這種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學方式。攬雀尾技術動作是由掤、捋、擠、按4種上肢手法及原地前移、后坐的下肢步法構成的。教師可采用“前移——掤,后坐——捋,前移——擠,后坐——按1,前移——按2”的分解教學法,使學生了解這些基本步法和手法的特點。當學生經過反復練習掌握了基本的步法和手法后,教師再給他們傳授左右攬雀尾完整的技術動作,以增強其上下肢的協調性,加深學生對該技術動作要領的認識。

四、先分析,后練習

太極拳的演練特點是,用意不用力,以意識引導動作。但對學生而言,若對基本動作要求不加分析,無法準確理解該動作的內涵,則談不上以意識引導動作。因此,在左右攬雀尾技術動作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分析其攻防含義及動作結構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其間,教師可找一名學生作為對手,進行演示教學。教師先用右手攻擊對方(即“掤”),當對方也用右手擋或攻時,教師應迅速用雙手抓住對方手臂向回拉(即“捋”),而后猛地用右手擊其腰部(即“擠”)。在對方有防備的情況下,可用雙手抓、引、擰、拉對方(即“按1”),而教師在雙掌用力向前推時,兩腳則要“粘”住地面(即“按2”)。 在演示的同時,教師可要求其他學生在一旁模仿“掤” 、“捋” 、“擠”、 “按”手法的運用,這會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動作完成質量。

五、先形體,后會意

縱觀古今,太極名師教練太極拳的一大秘訣是:以會意啟迪學生思維,引導他們通過想象來把握技術動作要領。在攬雀尾技術動作教學中,教師應先引導學生進行形體練習,如,兩腳的站位、兩腿的彎曲及兩臂的“推、拉”變化等基本姿勢。待學生所做動作基本正確后,再進行會意點撥,以提高他們的動作完成質量。如,教師可讓學生將左右攬雀尾技術動作會意為“古術回風曲院涼,斷續寒砧斷續風”(其意指靈活流暢、變化多端)。這既便于學生記憶,又能夠加深他們對這一技術動作的理解。

編輯:孟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