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八烈士”黃齊生(連載5)

2012-05-26 11:32王鴻儒
文史天地 2012年5期

“四八烈士”指的是1946年4月8日葉挺、王若飛等從重慶飛延安時的遇難烈士。同機遇難的還有一位67歲的老人,他就是近代大名鼎鼎的愛國教育家黃齊生。他的一生漂泊坎坷,充滿傳奇。為此,特連載已故知名作家王鴻儒先生的《黃齊生傳》。本刊略作精簡。

3.《大埠橋》

那是明末清初,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死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復陷北京,李自成兵敗而死。清廷入主中原,為了統一全國,就在這一年9月揮軍南下,力圖一舉掃滅明朝與農民軍殘余抵抗力量,不意在西南遭到了湖廣總督何騰蛟所部有力的抗擊。

何騰蛟,字云從,貴州黎平人。其時正困守長沙,他聯絡了李自成舊部李赤心、高一功、郝搖旗等率領的農民軍十余萬人共同抵抗清軍中線統帥孔有德及勒克德渾的軍隊,迫使清軍退保湘南,采取了守勢,接著何部又取得全州大捷,一時聲威大震。

可惜,此時流亡的永歷小朝廷內部,官僚們仍在結黨爭權,置抗清于不顧,形勢又復逆轉。何騰蛟誤入湘潭空城,為清兵所俘。被俘之后,何騰蛟不顧清軍殺戮他家屬的威脅及多方利誘,誓死不降,絕食七日后,從容自縊于湘潭流水大埠橋底柳樹下。何騰蛟死后,遷葬于故鄉黎平城西,明永歷帝敕封其為“中湘王”?!睹魇贰酚浧淇箲鹚拦澮皇?,稱之曰:“何騰蛟、瞿式耜,崎嶇危難之中,介然以堅貞自守,雖其設施經畫,未能一睹厥效,要亦時勢使然。其于鞠躬盡瘁之操,無少虧損,固未可以是為訾議也。夫節義必窮而后見,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謂百折不回者矣……”

黃齊生深深地為何騰蛟的事跡感動。他為貴州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曾經誕生過如此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英雄而自豪?!皻⑸沓扇省?、“舍生取義”、“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儒學經典中這些崇高的人格精神時時在撞擊他的心胸,革命黨人光復貴州的事跡使他渴望表達?,F在,他終于找到了噴火口,他提起筆來,展開稿箋,奮筆疾書……

黃齊生出生于安順,安順是地戲的故鄉。地戲,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由南征軍隊帶入貴州的一個劇種。演員面罩青紗,額載面具,身著無繡花紋飾布袍,手執二尺長的兵器,擇一平地即可演出。其動作激烈奔放,唱腔高亢而悠長。這樣的戲班,幺鋪和附近村寨多有。黃齊生自幼就受過地戲班子的熏陶,否則我們實難想象他在二日之內完成了這部計分十二場、科白齊全,又有若干唱段的大戲。

《大埠橋》創作過程中,黃齊生的指導思想十分明確,他并不僅僅是為了演述歷史,表彰英雄人物,他的目的在《例言》中說得明白,就是“以改良戲曲,為挽救風俗第一急務”,直言之,便是為了配合當時的革命任務,宣傳并教育群眾,鼓舞人民將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的斗爭進行到底。所以“編中科白,多有插入時事之處,當頭棒喝,借資猛省”。對于這樣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來說,能在當時意識到并自覺以戲劇為武器進行宣傳,力求發動群眾,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因而也是極為可貴的。根據當時的一些記載來看,《大埠橋》上演之后,也確實引起了較大反響,達到了作者預期的目的。

貴州光復后的第十天,即11月14日夜,《大埠橋》經過數日緊張的排練和籌備,確定在達德學堂前院演出。主角何騰蛟由貴陽著名川劇藝人熊昆山出演,其余清將、明臣、各色人等均由別的藝人分別擔任。演出的盛況,時人記述云:“軍民先后入觀者數萬人,心動神移,淚涔涔下而不自覺也,則我齊生之戲典作用安得日非神乎教育者耶?”又記熊昆山等人的演出“昆山竭數日之力乃訓練嫻熟,昨于忠烈宮開臺扮演,昆山自扮中湘王,抖擻精神,英靈酷肖,是深知華夷之辨,中外之防者。扮洪承疇者不知其為何許人,亦能描寫滿州奴隸之濫派,惟裝束尚欠整齊。小麻子扮孔有德,于失全州之后,紅頂子變成藍頂子,并摘去雙眼花翎,幾翻露出患得患失之狀,反顏事仇之賊直被他活活描出”。

《大埠橋》的確是感人的。其動人之處首先得力于作者對人物傾注了無限的同情,其中尤以何騰蛟被囚禁于慧德庵后從容就義一場寫得淋漓盡致,動人心魄。

黃齊生在劇中采用了浪漫主義手法,通過何騰蛟壯烈殉國后靈魂的復現,敘述河山的光復,寄托中華“雄飛宇宙”的理想,使歷史與現實相融合,從而深化了該劇的主題,增強了演出的效果。

《大埠橋》演出的成功,提高了黃齊生及達德學堂的聲譽。黃干夫、蔡衡武及自治、憲政兩黨中多人均親赴劇場觀看過此劇。任可澄聞訊還親自索去劇本,細讀之后并加潤飾,贊揚該劇“既已做到雅俗共賞矣,可無復爾”;張百麟一向看重戲劇的宣傳感化作用,以為“世之感人最深者,莫如教育。然教育入人頭腦之效果,則不及小說之神速。而小說移風易俗之能力,則又遠遜于戲曲。豈戲曲之作用,獨靈于教育哉?毋亦普通社會之心理,惟戲曲最足以感動刺激耳”。這里,張百麟已經注意到戲曲的審美作用了。所以盡管是在日理萬機、“說話且不暇,遑問他事”的繁忙之中,他仍然在《大埠橋》付梓印行之際,“因感齊生之苦心熱誠,影響于社會絕大”,特地為該書作序,對《大埠橋》給予了高度評價,稱道“其詞調尤慷慨悲壯,聲氣憤烈”。黃干夫也十分高興,欣然作了一幅《何中湘王遺像》附于篇首。在清末民初的貴州文壇上,黃齊生《大埠橋》的演出與出版,也算得極一時之盛了。

黃齊生處在成功的喜悅與激動之中,他沒有料到,貴州兩黨的爭斗,已經愈演愈烈了。

第五章 魂系達德

1.“且守學堂當灌園”

事情是由興義巡防營管帶劉顯世的入省開始的。

貴陽光復之際,劉顯世所帶新募的500名團防兵正來到平壩、清鎮兩縣交界處,巡撫沈瑜慶的倒臺,使他陷于進退維谷之境。為了試探革命黨的態度,劉顯世直函軍政府,詭稱“革命大義,鄙懷早具,不意諸公,先獲我心。顯世此來,甚欲觀光上國,如何?盼復”。劉顯世早在興義辦團防之時,與憲政黨人任可澄等便有聯系,此時也具函請代為疏通。于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是否接納劉顯世和他的團防營,擺在了革命黨人面前。

在張百麟召集的會上,平剛、黃澤霖等認定劉顯世“乃虎而冠者,主張拒而不納,能除去更好”;黃濟舟主張遣回;而蔡衡武卻認為劉顯世頗有才干,可以聽其來省,加以委用。意見不一,張百麟以為光復之日,曾宣布兵不血刃取得了勝利,此間不應嗜殺以貽人口實,且劉顯世輸誠來歸,應予接納,于是復信應允。劉顯世率兵來省后,張百麟任命其為樞密員兼軍政府軍政股長,其軍編為第四標,發給全部槍械,由劉顯世兼任標統,駐兵唐家花園與城外九華宮,這就留下了禍根。

此后數日,憲政黨人四處活動,大肆造謠,力圖中傷革命黨人;又撥弄是非,以激化兩黨關系,離間張百麟與黃澤霖之間的關系。而革命初創,各縣尚未安寧,張百麟不得已率兵西巡。此時,平剛已出省赴南京參加會議,楊藎誠又率兵出湖南去支援北伐,自治黨力量一時大減,憲政黨活動愈加猖獗。

他們首先派人慫恿黃澤霖與哥老會進一步聯合,允準其開山堂、立公口、超拔弟兄。黃澤霖自度自治學社已兵力單薄,又兼超拔時可量其家財,收取費用,以充軍餉,于是采納此議。數十日內,成立了“光漢公”、“大漢公”、“興漢公”、“復漢公”等,黃澤霖自為正龍頭。憲政黨乘此時機,也成立了“斌漢公”。一時之際,貴陽山堂林立,外縣袍哥紛紛入省。這些人或聚會于茶館,或橫行于街市,胡作非為,乃至奸淫婦女,放槍擾民,鬧得省城雞飛狗跳,老百姓怨聲四起。

機會到了。任可澄、劉顯世等一方面讓劣紳郭重光出面組成耆老會,然后相互勾結,秘密籌劃。郭重光向憲政黨獻策:“貴州的事首先必須殺掉張(百麟)、黃(澤霖),但是你們的實力是不是可以控制全局,如果不能,那就要借用外援?!睉椪h人采用其謀,一面等待時機,一面派戴戡急赴昆明,效秦廷之哭,向蔡鍔求取援兵。

果然,在張百麟西巡回省之后,1912年2月2日,即發生了“二·二”血案,革命軍巡防統領黃澤霖被刺,張百麟雖僥幸逃得性命,也不得不離省出走,直至七年后病逝上海。

“二·二”事件之后,是月底,蔡鍔令唐繼堯統滇軍入黔,進駐貴陽。3月初即占領都督府,都督趙德全逃亡,滇軍大肆捕殺自治黨人及會黨成員。憲政黨人的陰謀終于得逞,由自治學社領導和發動的一場革命,其果實全被滇軍和憲政黨篡奪。

光復之后不久,王若飛便畢業,應蔡衡武之聘至群明社擔任襄理一職,離開了達德。凌秋鶚被任命為軍政府財政部常務坐辦,協助蔡衡武管理財政。達德學堂這時已改稱為“達德學?!?,凌秋鶚從達德前途考慮,本擬辭謝不就,黃齊生卻勸道:政治與教育實不可分,有機會從政則應當仁不讓,日后于發展教育也能起到一般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凌秋鶚以為有理,于是前往軍政府就職。關于凌秋鶚任職后的情形,黃齊生曾作過回憶:“……軍隊以革命有功,日以驕恣,鬧餉無虛日。而君從容應付,俾蔡君得一意對外。計與蔡君負責,雖僅八十余日,不曾妄發一張紙幣,以視當時上而滇,下而湘,任意亂發,悉成廢紙,人民受累不淺。賢不肖之相去,為何如耶?”表明凌秋鶚出仕之后,頗有政績。

凌秋鶚既去,達德學校掌校職責自然落到了黃齊生的肩上。

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光復后一些新貴的驕奢淫逸狀。有的人原來就是清朝的官僚,此際搖身一變,又成了民國的權要;有的人原來很有銳氣,此刻卻以為大功告成,忙著搜刮財富,爭權奪利,乃至納妾嫖娼。他感到非常失望。面對哥老會某些會員橫行街市,肆意擾民的不法行為,他更深惡痛絕。在這種情況之下,出于一種平民的心理,他希望世道清平;出于一校之長的立場,他渴望社會安定。這樣,當滇軍入黔,唐繼堯被推為貴州都督之時,他是擁護的。贊揚道:“當是時,政象號清明,法令趨統一?!背瞬幻髡嫦嘀?,當然也暴露出黃齊生思想的局限。

軍政府改組之后,劉顯世充任軍務部長,郭重光為內務部長,任可澄做了參贊,蔡衡武的職務未變,其余要職亦多為憲政黨人把持。黃干夫被任命為實業司長。他在任一年,學習并推廣日本教育經驗,大辦職業教育,設立了勸工局,招收男女學生,分織工、木工、金工、陶工等專業,邊學技術,邊參加生產,頗有成績。又辦了工業講習所,女工講習所,建農事試驗場,召開了貴陽首次工藝品博覽會,成立商品陳列所等,還主持出版了《貴州實業雜志》。一時也有聲有色,成績顯著,其中自然少不了黃齊生擘畫、奔走之力。而出仕的機會也落到了黃齊生的頭上。軍政府屢以要職授與,其中包括交通部長一職。但是,“黃齊生寧愿不任政府要職,而主持達德學校,月薪僅12元,他興會淋漓地和全校師生相處如家人父子”。

這就是教育家黃齊生。為了教育事業,為了辦好達德學校,他視高官厚祿如敝屣。我們在他晚年的詩中,可以聽到他當年決意獻身教育的心聲:

辛亥功成競做官,發財納寵一班班;

尋思我卻無斯命,且守學堂當灌園。

黃齊生掌校之后,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為了加強達德學校的管理,他大膽起用年輕的聶守微擔任學監。

至1915年,慕名來校求學的學子除貴陽之外,有來自遵義、安順、仁懷、貞豐、水城、榕江、興義、荔波、務川、正安、桐梓、盤縣、爐山(凱里)、黃平等30多個縣的青少年,學生發展到近千名,教師數量也大為增加,學校規模更為可觀,成了在西南地區實力和影響都很大的私立學堂。

2.“勿忘五月七日”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帝制,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北洋軍閥袁世凱趁機竊取了臨時總統的職位,并積極謀劃恢復帝制。接著國民黨人宋教仁被刺,引發了孫中山、黃興等人領導的“二次革命”,南京、江西、安徽、上海、廣東等地宣布獨立。在袁世凱軍隊的殘酷鎮壓下,各地討袁軍因無統一號令,紛紛失敗。此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借對德宣戰之機,出兵占領了德占的山東半島,然后便以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為條件,誘使其承認獨占中國的“二十一條”。

1915年5月7日,日本向軍閥政府發出了最后通牒。9日,袁世凱接受了“二十一條”修正案。消息傳來,激起了全國民眾強烈的憤怒和反抗,達德校園內,沸騰了!

此時的達德學校已由聶守微擔任校長,黃齊生退為學監一職。凌秋鶚一度離開財政部,改任安順縣長。唐繼堯回滇,袁世凱任命劉顯世為貴州護軍使,并派其爪牙龍建章任巡按使一職,凌秋鶚不愿逢迎新貴,便又回到了達德。

“二十一條”事起,他們義憤填膺,認為達德師生決不能袖手旁觀,并認為正可借此對全校師生進行一次愛國教育,于是集合師生,黃齊生登上講壇,親自演講:

黃齊生揮舞著手中傳抄來的“二十一條”,大聲疾呼:“這簡直是無恥之尤!清朝皇帝辦不到的,如今卻有人辦到了。還是在去年,日本帝國主義就乘歐洲各國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企圖獨占我中國。他們借口對德國宣戰,強占了青島和膠濟鐵路,我山東軍民奮起反抗,政府卻對愛國群眾實行鎮壓,如今又接受了‘二十一條,這不是要把我們的大好河山拱手讓給日本嗎?請大家聽聽第一號第四條:中國政府承認日本享有德國在山東之一切權利,并加以擴大;再聽聽第二號第七條:要求將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滿、安奉兩鐵路期限延長為九十九年,并且承認日本在南滿及內蒙東部之一切特權;還有這第四號第一條:中國沿海港灣及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給其他國家?!瑢W們,這不是要把我們中國完全變成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嗎?主權喪盡,山河破裂,這樣的民國還有什么希望!”

他痛心地陳述著,眼里閃爍著淚光。陽光暖暖地照著,近千名學生屏息凝神聽著他的演講。他們被深深地打動了,待到聶守微校長和王魯湘先生領頭呼起了口號,他們郁積的怒火便猛烈地燃燒起來??谔柭暣似鸨朔?,洶涌澎湃:

“誓雪國恥!”

“打倒列強!”

“反對簽訂二十一條!”

“保我河山!”

……

黃齊生繼續說道:“所以我們不能不立即行動起來,多難興邦,天道猶存。民國是國民的,一人專制的時代早已過去了。我們國民的責任,就是要捍衛我國主權、領土的獨立和完整,建成孫中山先生所期望的獨立、富強的新民國!”

黃齊生在師生的歡呼聲中結束了他的講演。接著是凌秋鶚與聶守微講話。聶守微宣布了學校關于舉行示威游行的決定,得到師生一致的擁護和贊同,解散之后,便由各年級級任老師領著,分頭籌備起來。

第二日清晨,達德校園里四處貼滿了標語,同學們紛紛手執三角旗,來到操場里準備整隊出發。正在這時,聶守微校長匆匆走來,找到黃齊生,說:

“先生,這可怎么好呢?一、二年級的小同學要求參加游行?!?/p>

因為游行的路線較長,又擔心游行中會出現意外,因此研究時曾確定低年級學生不參加游行。

黃齊生說:“不是考慮過孩子們年歲尚小嗎!”

聶守微說道:“我也這樣說??墒撬麄円灿械览?,說是黃先生講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有志不在年高。難道要分大匹夫、小匹夫嗎?甘羅12歲拜為上卿,難道我們連游行也不行?你聽聽?!?/p>

黃齊生笑了起來,高興地說:“這才像達德的學生呢,就讓低年級同學參加吧!你是校長,由你決定?!?/p>

“行?!甭櫴匚⒋饝?,返身奔向操場。

游行示威的隊伍出發了,旗幟飄飄,鼓聲咚咚,達德的《校歌》在山城上空回響:

校舍宏開,正傍著男兒南八,

好憑藉,中央位置,覃敷教澤。

書社規模須記取,

邊疆風氣先人得。

惟民國紀元前十年初建設。

德智體,三事育,

智仁勇,三字訣。

愿顧名思義,勿忘達德。

改造國民為己任,

頡頑歐美惟吾力。

放光明,

富山貴水間,無終極。

達德師生出了忠烈宮大門,浩浩蕩蕩開向市中心。他們一路上高呼口號,吸引來無數市民的觀望。老師和高年級同學立刻四散開來,向群眾發表演說,控訴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強烈譴責袁世凱政府的賣國行徑。一位兄弟學校的女教師楊興華在演說時聲淚俱下,當場拔刀斷指,血書“勿忘國恥”,更將示威活動推向了高潮。群眾被鼓動起來了,貴陽各界紛紛舉行集會,組織了救國儲金會,宣傳募捐,山城內一時沸沸揚揚,群情激憤。

游行歸來,黃齊生仍處在激動之中,回到房中,遂磨墨展紙,用他那獨特的北魏字體,寫下了“勿忘五月七日”幾個大字。適逢聶守微走來看見,便提議刻上石碑,讓師生們永遠記住這個國恥日。

6月25日,黃齊生手書的“勿忘五月七日”幾個大字被銘刻在一塊五尺高的石碑上,豎立在達德校園的天子臺前。

接著他投入了新劇《亡國恨》《共和鑒》的創作。

《亡國恨》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故事,借鞭笞宰相李完用賣國求榮影射袁世凱賣國的罪行?!豆埠丸b》寫美國華盛頓抗英爭取獨立之事。兩劇完成之后,全由達德學校師生扮演,經過數日緊張排練,于9月2日夜間演出。上演之前,黃齊生手書“揭開黑幕,放大光明”八個大字懸于戲臺兩側;演出之際,他又登臺作幕前致詞,介紹劇情,再次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吞并中國的狼子野心,痛斥袁世凱賣國的罪行。演出使“觀眾認識到了亡國的慘痛,救亡的迫切,殉國的光榮,賣國的可恥,從而對竊國大盜袁世凱的賣國行為更加痛恨”,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反對袁世凱賣國的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二十一條”不得不宣告無效。但是,竊國大盜袁世凱自以為有了日本政府的支持,更加緊了復辟帝制的活動。1915年8月,一個受袁世凱授意和操縱的“籌安會”成立,他們以《亞細亞日報》為陣地,大造輿論,鼓吹恢復帝制。

一天,黃齊生與凌秋鶚一路交談著從外面回到學校。

校長聶守微將他二人迎入。寒暄過后,聶守微便將一張《亞細亞日報》遞上,說起適才大家的議論。

黃齊生接過報紙,嘿嘿一笑,說:“守微,你們欣賞奇文也不關照我一聲,豈不辜負籌安會六君子的苦心了嗎?特別是你這做校長的,可是大大的不該喲!”

一席話說得眾人笑了起來。

笑罷,聶守微說:“老師們都想有所表示,只是,考慮上次本校師生游行,龍建章很不高興,所以便未妄動?!?/p>

原來達德及一些學校師生為抗議“二十一條”上街游行示威,驚動了巡按使衙門,龍建章本擬派兵彈壓,虧得劉顯世外甥、黔軍陸軍統領王文華等力阻,方才作罷。

黃齊生說:“我們這一次當然要有所表示,只是,我們可以策略一些,先聽聽凌先生得到的消息……”

眾人的目光移向凌秋鶚,他向老師們稟告了適才打聽到的新情況。原來,張百麟等貴州革命黨人在上海等地已開始了反袁活動。王文華之兄王伯群系老同盟會會員,傳云在天津已與梁啟超、蔡鍔等秘密籌劃討袁事宜,所以劉顯世雖然尚在依違兩可之間,王文華則堅決主張討袁。眼下主要是揭露籌安會的本來面目,喚醒國人,警惕帝制的重演。

黃齊生拿出另一份報紙,說:“任公先生如今完全站在反對帝制方面,這是他寫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諸位不妨一讀?!?/p>

一位叫周杏村的教師說:“籌安會的文章不是說讓國人與他們‘共相商榷嗎?我們何不也撰文刊于報上,揭穿他們騙人的把戲!”

黃齊生道:“我看不如先給籌安會諸君發一電報,以示抗議之情?!?/p>

他的提議得到了教師們一致的贊同,當下便公推黃齊生草擬電文:

北京籌安會諸君鑒:

奉啟謹悉,方今國勢安危,全在執國命者是否誠信相孚。君主之說適足以惑亂人心,甚非國家之福,望速解散。敢布區區。

貴州私立達德學校 啟

黃齊生擬罷文稿,念了一遍,校長聶守微即領銜在電文后署名,接著凌秋鶚、黃齊生并教師們也一一署上了名字,當即送往電報局拍發。

12月12日,袁世凱果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沐猴而冠,宣布承受帝位,接著又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改翌年為洪憲元年,帝制復辟了。

疾風暴雨般的斗爭又將來臨,黃齊生與達德學校的師生們又將何去何從。

責任編輯:姚勝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