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大學生性現念、性道德現狀、特點及原因分析

2012-07-06 13:32李鳳蓮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5期
關鍵詞:性道德貞操性觀念

李鳳蓮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婁底417000)

“90后”大學生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體,為了了解他們的性觀念、性道德現狀,本課題組在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以問卷調查為主及個別訪談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性觀念、性道德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00份,收回500份,有效問卷487份,有效回收率為97.4%。調查對象涉及文、理、工等學校的各個專業。被調查者的年齡為17—22歲,全部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大學生。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自寫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調查時要求每位同學按問卷要求如實、獨立填寫,以確保調查結果的代表性、真實性。

一 大學生性現念、性道德現狀

(一)對戀愛的認識

戀愛與婚姻是人生中的關鍵一環,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大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的發展,他們有著強烈的與異性交往的愿望,大學生談戀愛已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特別是國家教育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的頒發,取消了一些涉及學生婚戀的強制性規定,大學生談戀愛已不再遮遮掩掩。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向往愛情,絕大多數同學有過愛情經歷或正在戀愛之中。見表1。他們對在大學就讀期間的談戀愛行為持贊成的態度,比較多的同學認為大學的戀愛現象是“特定年齡特定環境的產物”。他們敢于追求理想的愛情,比較注重精神生活,認為大學生戀愛應以“建立專一的感情”為目的,注重愛的質量,反對校園內不文明的戀愛行為方式,反對以金錢為目的的“傍大款”行為、反對學習與感情易位,戀愛主流意識比較健康,戀愛觀比較開放。但他們又把戀愛與婚姻割裂起來,不重視愛的結果,選擇以“建立家庭”為戀愛目的的僅為12.32%。他們認為大學生校園里很少“真愛”,戀愛動機多樣,目的多元。見表2、表3、表4。

表1 大學生戀愛經歷調查

表2 大學生戀愛目的調查

表3 對高校戀愛現象的認識

表4 大學生戀愛方式調查

(二)對性愛的認識

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大學生已經有了對性愛的需求,有了性的沖動(見表5)。對校園內和社會上存在的性行為有了自己獨立的判斷和態度。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認同性行為應該建立在感情基礎上,有愛才能有性。但他們認為性與婚姻是可以分離的,戀人之間可以有性關系但并不一定結婚,戀人之間只要基于愛情、只要雙方愿意都可以發生性行為,認為有愛就可以有性。當問卷中問到“如果你和戀人發生了性關系,是否一定要嫁(娶)他(她)?”時,只有26.90%的同學選擇了肯定的回答“一定”(見表6)。對婚前性行為贊同“只要雙方愿意”、“只要基于愛情就可以”、“只要能結婚就無妨”的同學分別達到 29.57%、13.96%、9.45%,還有21.56%的同學認同“自己不會這樣做,但對別人表示理解”(見表7)。對婚外性行為,有66.12%的大學生認為婚外性行為“不利于家庭和社會穩定,應當追究”,并且女大學生選擇的比例75.29%明顯高于男大學生的55.70%,可見女大學生更加重視婚外性行為給家庭帶來的傷害。但還有總數達30.4%的同學認可婚外性行為“只要基于愛情”、“只要配偶不反對”或者“家庭中不能獲得滿意的性生活”,“就可以”,“就無妨”,“就情有可原”,表現出了他們對婚外性行為比較寬容的態度(見表8)。

表5 大學生性沖動情況調查

表6 對戀人之間的性關系是否一定嫁(娶)情況調查

表7 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認識情況調查

表8 大學生對婚外性行為的認識情況調查

(三)對貞操的認識

貞操是自然人性純潔的品行,是社會對于個人和自己對于自身性純潔品行的肯定評價。性純潔包括性行為的純潔和性器官的純潔。調查發現,多數大學生不贊同傳統社會的那種婚前不破身,婚后從一而終,而且貞操只針對女性的貞操觀。51.54%的同學都認同保持貞潔“對男女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戀人在婚前與他人有自愿性行為的情況,大多數同學不是一味的認為是戀人的不貞潔,而是要根據情況、要看兩人是否真心相愛來確定。但還有22.49%的同學選擇“因愛而保持關系,但心中留下陰影”,14.78%的同學認為“愛情已不貞潔,應立即終止關系”,還有11.50%的同學堅持貞潔“對女人重要,對男人無所謂”(見表9、表10)。這也可以看出,90后大學生基本上體現了當代社會的貞操觀念,即貞操是男女雙方共同的要求,性行為應以愛情為基礎,體現了男女平等、人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和人的自由和解放。[1]但他們對貞操的認識是有條件的、多元的。并且,女大學生對貞操的重視高于男大學生。當“對心愛的人提出性要求時”,近67.56%的女大學生選擇“冷靜的斷然拒絕”和“曉之以理,幫助克制”,明顯高于男大學生的 42.96%(見表11)。

表9 對戀人在婚前與他人有自愿性行為態度的調查

表10 大學生對貞潔的看法

表11 對心愛的人提出性要求的態度

(四)對性解放、性自由的認識

性解放又稱為性革命。它是1960—70年代發生在西方世界的一種挑戰傳統性觀念和性道德的社會思想和社會運動。最初是以反對性別歧視,爭取婦女與男子平等社會地位和政治經濟權利,要求改變禁止離婚的戒律,主張婚姻自由的女權運動。后來逐步演變成對宗教性道德的全盤否定,主張性欲的滿足是自由的體現,是人的解放,性行為不應受到與婚姻有關的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他人和社會也無權干涉。性解放的內容包括非婚性行為、開放式婚姻、同性戀婚姻、在公眾場合裸體等。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有22.38%的大學生態度鮮明,堅決反對性解放、性自由,有45.59%的大學生“既不贊成,也不干涉”,但還有16.42%同學表示贊同或有條件贊同??梢姶髮W生對性解放、性自由的態度也是比較寬容的(見表12)。

表12 對性解放、性自由看法的調查

(五)對同性戀的認識

我國對同性戀的認識比西方較晚,對同性戀及同性戀者的態度也比西方寬容,但對同性戀的看法一直是多種多樣,否定的多,贊同者少。同性戀者的權利也沒有象某些西方國家那樣得到法律的認可。大學生也是一樣,對同性之間性行為,大多數的同學不贊同,認為是“變態”、“不道德”,但仍有35.32%的同學認為“是少數人的正常行為”,表示理解,態度寬容(見表13)。當最好的朋友有同性戀傾向時,大多數同學不排斥,選擇“安慰他(她)并勸其看醫生”的同學達到60.57%??梢钥闯?,這些同學的認識是理性的、現代的,態度也是寬容的(見表14)。

表13 對同性之間性行為看法的調查

表14 對最好的朋友有同性戀傾向態度的調查

二 大學生性觀念、性道德的特點

(一)多元性

多元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大學生性觀念上。性觀念是人們對性問題較為穩定的看法和態度,它包括個體的性觀念,也包括在一定時代社會背景下,人們對性問題的評價、態度和看法的總體趨勢。大學生的性觀念總體來說是比較健康的。如:他們敢于追求理想的愛情,堅持戀愛、性行為應建立在雙方感情的基礎上,主張文明的戀愛行為方式。堅持性愛應以情愛為前提,貞操對男女都是平等的觀念等,但從調查可以看出,大學生無論是對戀愛看法、目的、戀愛態度,對婚前性關系、婚外性關系、對貞操的認識,還是同性戀的態度等,都存在多種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

(二)淡漠性

愛情生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必然產生一定的社會后果。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動物的性行為可以不負責任,隨意而為,而人類的性行為必須遵循符合社會發展和文化背景的道德和規范,必須要承擔社會責任,不能隨心所欲。戀愛是一男一女以兩性結合為目標的一系列情感和行為的互動過程,從一開始就關系到戀人之間的利害關系。[2]兩性之間的性行為應當建立在以愛為基礎的合法婚姻內,只有情愛、性愛與婚姻統一的性行為才是合乎情理、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只注重戀愛過程而不是戀愛的結果的戀愛,只注重在雙方有感情就能發生的性行為等觀念,從表面上看來是大學生們對愛的權利的強調,實際上則反映出了他們對承擔責任的逃避。這種戀愛觀、性愛觀是道德的淡化、法制的淡薄。

(三)矛盾性

矛盾性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即觀念之間的矛盾和觀念與行為之間的矛盾。如大學生普遍認同大學校園中的愛情,但他們又懷疑大學里難以有真愛。他們強調愛的權利,贊同性愛統一,但又不愿意承擔因戀愛和性愛產生的責任。他們反對校園內不文明的戀愛行為方式,但大學校園內時常能見到“公共場所行為有失檢點”,“在宿舍里留宿戀人”、“夜不歸宿”、“在校外租房同居”的現象,這些行為在高校是屢禁不止,令高校管理者頭疼。雖然這些現象只發生在極少數大學生中,但對這些現象也極少有大學生提出批評,更多的人是選擇默許。

(四)開放性

大學生敢于追求愛情,對待愛情不再羞澀和矜持,大膽、熱烈,有的學生甚至把談戀愛作為大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他們贊成有愛就可以有性,對大學生中存在的婚前性行為、校外同居現象,不少大學生認為這是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人無權干涉,自己不為也不反對別人而為。對婚外性行為、同性戀的認識等比較前衛,態度比較寬容等等,這些都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在情愛、性愛方面,較多地強調自由、自主、自我,那些保守的、封閉的、被動的性觀念、性道德對他們的影響較小,性觀念還是比較開放。

三 大學生性觀念、性道德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中西不同文化的影響

性觀念并不是一種獨立于外界條件的觀念,它是文化建構的結果,而這種建構隨著時代和社會的改變而改變。特定社會的性觀念總是與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習俗相吻合的?!?0后”大學生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生長在經濟結構的轉軌和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原有的單一主流文化被多元文化所取代,人們的思想經歷著一系列新舊觀念的碰撞。在新舊交替、傳統與現代碰撞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中國傳統的性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獨生子女國策的實行,避孕和流產的合法化,人們對性行為功能有了新的認識;性知識的公開傳播、色情品的劇增,打破了性的傳播禁忌;社會輿論對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甚至商業性行為的越來越寬容,也使傳統的性道德評價標準受到懷疑。再加上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響,中國傳統性文化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知識層次高,接受新鮮事物快,情感豐富的大學生們,既不愿一味接受西方的某些性觀念,也不完全贊同當前社會上某些人的做法,又不愿恪守舊的性倫理道德,他們性觀念的變化和問題就更為突出,對同一問題就可能有著多種認識,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認識,性觀念、性道德必然多元,有的學生甚至表現出了矛盾、彷徨、迷惘與混亂的狀態,繼而也帶來了性道德及行為上的諸多問題。[3]

(二)網絡媒體的影響

“90后”大學生是伴隨網絡媒體成長的一代,對他們來講,網絡媒體如同他們每天必須的食物一樣,不可缺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的快捷性、直觀性、海量化,給大學生帶來極大的便利,他們可以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使“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真正成為了現實。網絡的隱匿性、自由性、弱社會化保護了他們性意識的私密感,一些不愿或無法與老師、家人、同學朋友溝通和交流的東西,可以通過網絡找到答案,也不必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秘密,更無需顧忌世俗的眼光和偏見。網絡拓寬了大學生獲取性知識的途徑,催生了他們現代的性觀念,緩解了他們的“性饑渴”。另一方面,在虛擬性與真實性并存的情感環境下,無需承擔任何責任的男歡女愛,缺乏真誠、不負責任的情感滿足,雖然釋放、緩解了他們的“性饑渴”,但這種情感投向的多元化,必將影響大學生性觀念的倫理價值導向。特別是網絡性信息的魚龍混雜、色情網站不雅信息泛濫,對性生理成熟但性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來講,就很難保證其免受侵害。[4]

(三)性教育的缺失

第一,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不夠。學校是性教育主要陣地,也是大學生獲得性知識的主要途徑。近年來大學生性教育狀況相比以前,已有加強,但仍然還存在許多問題。表現在:教育內容缺乏計劃性,不全面、不系統,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教育方式比較單一,教育的針對性不強;任課教師知識能力和責任感的差距,教育效果不明顯。第二,家庭教育的主動性不夠。許多家長只重視子女的智力提高和文化知識的掌握,不重視子女綜合素質培養及個性、精神、道德品質的塑造和發展,特別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和自身知識和能力的限制等,不少家長故意回避了性知識的傳授和教育。當子女進入學校后,不少家長就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從而造成家庭性教育缺失。第三,社會性教育的規范性、科學性不夠。社會是學校和家庭性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證。但目前輿論媒體的不正確引導、社會道德的弱化及評價機制不健全、低級趣味的生活方式、色情文化等對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全確立的大學生影響很大,從而又使有限的學校和家庭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90后”大學生的年齡在17—22歲之間,處于青春期后期,身體發育己經基本完成,各種性生理特征明顯,并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理衛生知識,他們對性有了一種本能的要求。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性觀念的轉變,性已經不再神秘,人們對性不再像過去那樣的諱莫如深,特別是電影、電視、網絡、文學作品等媒體中大量出現的對性的描寫,也大大增強了大學生的性意識。性心理成熟的滯后、性教育的缺失、還未完全定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就可能給他們帶來的身心的困惑,甚至出現行為上的尷尬。

大學時期是青年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更是性倫理觀、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加強性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性觀念、性道德,強化他們的性責任感,達到規范性行為、減少性問題的目標。

[1]李巧麗.當前社會貞操觀的思考[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

[2]劉震祺.貴州省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09.

[3]劉筠.社會轉型期大學生的性觀念及性教育對策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0.

[4]傅慧芳.網絡時代的青年性教育[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2(3):154-156.

猜你喜歡
性道德貞操性觀念
新時代高職生性道德教育現狀調查及路徑
比 干
“80后”與“90后”性觀念開放程度的比較
高校本科生性道德教育之需與踐行之策
論新時期下大學生的性觀念及對策
當代女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分析
當代青少年性道德態度觀影響因素的研究
艾滋病危險性性行為干預面臨的倫理難題
貞操權
——一項失“貞”的民事權利和概念①
守住企業貞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