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賓社會移民文化的形成與在海外勞務輸出中的作用

2012-07-09 02:10張世平
航海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關鍵詞:勞務輸出海員勞務

張世平

(大連海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6)

一、引 言

菲律賓位于亞洲東南部,西瀕南海,東臨太平洋,是一個群島國家。菲律賓群島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海岸線蜿蜒曲折,總長18 533公里。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菲律賓在14世紀前后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賓,開始了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同年,美國依據對西班牙戰爭后簽訂的《巴黎條約》占領菲律賓。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占領。二戰后,菲律賓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

菲律賓目前全國的人口總數約為9500萬。菲律賓經濟屬于出口導向型經濟。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同時農業和制造業也占相當比重。由于菲律賓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歷史以及文化等因素,特別是國內經濟增長緩慢和人口增長過快的壓力,自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大量向海外輸出勞務。經過長期的海外勞務雇傭與勞務輸出,海外移民(Migration)已成為菲律賓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并逐步在菲律賓社會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現代移民文化。根據菲律賓勞動與就業部海外勞務管理局2010年公布的統計數據,2010年,菲律賓各種勞務派出1470 826人,其中陸上工作1123 676人,海上工作347 150人,匯回菲律賓的勞務收入超過187.6億美元,約占當年菲律賓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左右(見表1)。

表1 1975—2010年菲律賓海外勞務輸出人數統計

菲律賓社會所形成的現代移民文化,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其成功的海外勞務輸出經驗,特別是海員勞務輸出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尤其值得借鑒。

二、菲律賓社會移民文化的形成

1.菲律賓移民的含義

在人類發展歷史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曾出現過多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Emigration)運動,通常是指前往外國或其他地方定居。進入現代社會后,特別是隨著國家間經濟發展差距的拉大和現代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國際人口遷徙更趨于頻繁,為此各國陸續通過立法來規范移民行為。與此同時,大量的移民(Immgrants)在移居國定居,為移居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多數情況下,也使得移居國的文化逐漸接受了外來文化并吸收了其優秀的內容。而移民帶來的外來文化憑借其特有的生命力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并形成其獨特的移民文化,即通常意義上的傳統移民文化。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各地區之間相互依賴不斷增強,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的趨勢。然而,長期以來菲律賓經濟增長緩慢,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就業壓力逐年增加。為此,菲律賓政府一直在探索與尋找適應菲律賓經濟發展的道路。20世紀70年代,海灣地區石油蘊藏豐富的國家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相當富有,并開始實現其雄心勃勃的基礎設施建設。供需雙方一拍即合,菲律賓大量輸出勞動力的條件已成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菲律賓通過了1974年勞工法。開始菲律賓有組織的國際勞務輸出的嘗試被認為是一種臨時性的措施,待國內經濟好轉即會停止,但海灣地區國家勞動力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其他地區,特別是亞洲與東南亞等國家與地區新興的勞動力市場的開放,更進一步加劇了對勞務輸出的需求。

菲律賓社會的現代移民是圍繞著海外勞務輸出為核心進行的。此種移民(Migrant)是指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的移居者,尤其是為了找工作。他們通過勞務中介受雇于外方,在外國(海員在船上)工作,將工資收入匯回國內家中,并根據工作的性質休假(或回國休假)后繼續完成下一個合同。這種以工作為目的,到外國或船上工作數年后仍回到國內的就業方式,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同時以海外勞務輸出為核心的移民文化也大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且豐富了全球化的內涵。

2.菲律賓移民文化的歷史淵源

菲律賓歷史上曾出現過向美國及其太平洋屬地的“國際移民”潮。早期移民始于1906年,首先到達夏威夷的甘蔗和菠蘿種植園,隨著后來工人的增多,一些人開始到加利福尼亞、華盛頓和俄勒岡州從事農業。大約有4000名菲律賓人被雇用到商船上,但很快美國籍船舶上海員的雇用就結束了,因為1936年的商船法規定美國船旗船舶上90%的船員必須是美國人。

1906—1934年間,大約有12萬~15萬的菲律賓人到達美國。由于菲律賓當時是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人移民美國運動被認為是內部移民,在美國,菲律賓移民是國民但不是公民。直到1934年通過了菲律賓獨立法,即10年后菲律賓獨立,并規定每年只給菲律賓50個移民配額。至此,移民數量才銳減。即使如此,也還有額外的條款,即在勞動力短缺時,可授權夏威夷總督雇用菲律賓工人。

二戰期間移民停止。從1946年至60年代,大約有12 000名菲律賓人作為工人、軍事人員和新娘到達夏威夷。直到1965年通過了移民和國籍法,取消了國內的限制,菲律賓移民才開始增加與多樣化。20世紀60—70年代,一些國家取消了移民限制,這使得菲律賓很快便成為全球10個移民最多的國家之一。

3.菲律賓移民文化的形成與主要成因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菲律賓已向世界發達地區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工人,當然其中也包括一些低技術工人。截至2010年12月,累計達到1557萬人次,接近菲律賓人口16%的菲律賓人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作或居住,逐漸形成了具有菲律賓特色的移民文化。

菲律賓社會移民文化的形成完全歸因于社會各方面的廣泛參與,特別是廣大民眾的關注與參與。大量國民到海外就業,不僅涉及勞務人員本身,而且還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政府對移民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建立適合菲律賓國情的海外勞務輸出機制。這些措施包括將海外勞務輸出與就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一項戰略來執行,鼓勵本國國民到海外就業,并通過國家立法來規范社會的移民行為。這些法律法規包括20世紀60年代的 2486號法令、70年代的《菲律賓勞工法》、90年代的《海外勞工與海外菲律賓人法》、2003年的《POEA海員招募雇用規則》以及2010年的《經修訂的遠洋船舶上菲律賓海員海外雇用標準合同條款》等。政府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海外勞務輸出事務組織與協調和保護菲律賓人的海外勞動權益;規范海外勞務輸出市場,允許中介代理進行合法的商業經營;開放教育與培訓市場,吸收和引進大量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加強對勞動力就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技術與技能性較強的行業等。

經過近40年的發展,在菲律賓整個社會中逐漸形成了以勞務輸出經濟為主線、相關政策法規予以規范、大量民間與外國資本介入、教育與培訓機制與內容不斷完善、務實高效的國內外勞務代理以及大量國民參與的一種經濟社會現象,即以海外勞務輸出為核心的移民文化。

之所以稱之為移民文化是因為在整個社會已形成一個共識,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內,人們的價值觀、行為規范、思維方式都是以海外勞務輸出為核心,一切從海外勞務輸出出發,一切圍繞著海外勞務輸出進行,一切為了海外勞務輸出。在這種社會思潮以及人們的整體認識下,可以說整個社會都動員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合力。這一點是菲律賓海外勞務輸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關鍵。文化是一個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由傳統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構成,其中包括價值、信仰、行為準則、政治體制、經濟活動等。文化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

菲律賓移民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菲律賓歷史、文化、社會的積淀使其具備海外勞務輸出的基本條件,如菲律賓人具有海外勞務所需要的冒險精神、甘于吃苦、接受與融入新的文化環境的能力以及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語言能力等;二是推動海外勞務輸出的菲律賓國內因素,即國內經濟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長,就業壓力巨大等,促使菲律賓尋找與探索經濟發展的新途徑;三是國際勞務市場的開放,特別是中東地區資金雄厚,勞動力缺乏,還有國際海員市場的形成和對國際海員的大量需求等,這些都為菲律賓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三、菲律賓移民文化在海外勞務輸出中的作用

長期大量地向海外輸出勞務,在菲律賓社會形成了以海外勞務輸出為核心的移民文化,這種文化反過來又對菲律賓進一步發展海外勞務就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這種移民文化背景下,政府各部門、企業、教育與培訓機構、勞務代理公司等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自身的潛能,使菲律賓海外勞務輸出在國際勞務輸出市場具有極強的競爭力。當然,這種勞務輸出機制在一些方面還不夠完善,但在以海外勞務輸出為核心的移民文化背景下這種不完善完全可以實現自我調整。

1.菲律賓海外勞務輸出現狀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創傷,增長放緩、失業率增加,各國都在努力發展自身的經濟以刺激本國經濟盡快恢復與增長。2010年以海外勞務收入為重要經濟支柱的菲律賓經受了持續的勞工需求的挑戰,每天以4029人次的規模受雇于海外,比上一年增長10.3%,繼續雇用增長10.5%,這在菲律賓海外勞務歷史上創出新高。在海外勞務中,菲律賓海員所占比例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個百分點,達到23.6%,即347 150人(包括在外國客輪上服務的菲律賓女海員),約占全球海員的1/4。

由于外國資本投資率很低以及經濟發展缺少后勁,不僅是菲律賓人民,菲律賓政府也將海外勞務作為生存的戰略。政府確定2001年派出勞務人員達到100萬,這個目標于2005年底得以實現。盡管這一目標的實現比計劃稍有延后,但實現這一目標卻是政府與私營企業經過努力共同完成的。菲律賓海外就業管理局負責制定勞工合同、雇用前核查、發證、規范和監督私營代理公司等。菲律賓有超過1000家私營勞務代理公司,在勞工與外國雇主之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海外勞工福利管理局是政府的另一個機構,負責向勞務人員和他們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幫助,并在勞工在海外工作期間負責他們的福利。菲律賓海外勞務人員匯入國內的勞務費主要用于家庭的基本開支、改善居住條件、解決子女教育、投資小本經營等。

大量勞務輸出同時也給菲律賓社會和家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并引起各方對政府的質疑,同時也引起政府和民眾對移民文化的反思。菲律賓人開始權衡利益與成本:勞務人員的各種疾病、勞務外派造成家庭不穩定以及人們對物質生活條件的理解等,毫無疑問,這些問題引發了政府和人民的思考與擔憂。盡管勞動力輸出可以使勞務者本人和家庭獲得收益,但收入的增加除了給家庭生活帶來改善外,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影響并不明顯。因此,不難發現菲律賓在勞動力輸出方面如此成功,但在發展國家整個經濟和加強發展過程方面卻成效甚微。盡管如此,每年派出100萬勞工的目標已明確了勞務輸出將是國家未來發展計劃和繁榮的重要部分。同時在已經形成的移民文化的作用下,即使政府不參與,菲律賓的勞務輸出也依然會持續進行。這主要是由于發達的社會系統、社會資本和國外勞務收入等原因。菲律賓社會已經對移民有了深刻地理解,已經形成對全球勞動力市場,特別是海員國際勞務市場需求調整與應變的能力。

2.菲律賓海員勞務輸出的現狀

在菲律賓國內,盡管外派海員沒有外派工人那么具有吸引力,但世界海運界卻很大程度地依靠菲律賓海員來完成外籍船舶上那些較臟、較累以及具有危險性的工作。目前菲律賓仍然是世界海員的主要供應國,約占世界現職海員的25%。

根據菲律賓海外勞務管理局2010年海外勞務統計數字,2010年菲律賓實際在國際航運市場上受雇用的海員是347 150人,比上年增長5%。10個主要船旗國是:巴拿馬66 523人、巴哈馬41 814人、利比里亞32 561人、馬紹爾群島21 824人、新加坡16 417人、馬耳他16 971人、意大利11 927人、英國 11 805人、荷蘭9602人、百慕大9562人;船上職務數量最多的前10個崗位是:一水47 864人、油匠 28 523人、普通水手 24 794人、大廚13 252人、二副 12 876人、水手長 12 039人、餐廳服務員 11 238人、三管輪11 695人、三副10 025人、二管輪9948人;菲律賓海員主要受雇的前10種船舶分別是:散貨船、客船、集裝箱船、油輪、原油/成品油輪、雜貨船、化學品船、拖輪、專用汽車運輸船和氣體船。

3.移民文化對海外勞務輸出的推動作用

以海外勞務輸出為核心的菲律賓社會移民文化是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是在原有的民族文化積淀、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條件與背景下形成。不可否認,這種移民文化同樣對社會發展具有導向、規范等作用,也同樣會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首先是對海外勞務輸出的導向作用。菲律賓社會移民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對海外勞務輸出的肯定與支持,在這種文化的形成過程中伴隨著社會對海外勞務輸出的認識、評價和批判,并逐步對其有了清晰的認識。移民文化以一種新的價值目標和標準來描述海外勞務就業的未來與前景,給人們以理想與信念上的支持。

其次是對海外勞務輸出的規范作用。海外勞務輸出制度的建立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但如何使得這種制度在社會的一定秩序中常態運行與發展,移民文化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社會是人的社會,始終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依靠移民文化形成過程中所建立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等文化要素來化解各種矛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三是移民文化對海外勞務輸出經濟的推動作用。菲律賓社會選擇的經濟增長方式之一是海外勞務輸出經濟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取得了一定成效,而重要的是由此形成了一種移民文化,這種文化對于海外勞務輸出的繼續發展具有方向與方式上的指導作用,同時在組織運行方面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梢灶A見,移民文化的形成也將使得菲律賓海外勞務輸出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四、對我國海外勞務輸出特別是海員外派工作的啟示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將會有更多的人員進入國際勞務市場。盡管我國在海外勞務輸出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與我國人口大國的地位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海外勞務輸出是經濟全球化的組成部分,隨著各國內部政策的調整和加大向外輸出勞務,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為此,建議在以下幾方面予以重點考慮。

1.建立健全海外勞務輸出相關法律法規

海外勞務輸出是一項政策性強、牽扯面廣、影響大的經濟活動,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因此,盡快建立健全相關的海外勞務輸出法律法規是我國海外勞務輸出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另外,海外勞務輸出不僅涉及本國的法律法規,還涉及多邊國際公約和勞務接收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習俗。因此,了解掌握相關國際公約和勞務接收國的法律制度以及該國的風俗習慣,同樣是做好勞務輸出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2.以人為本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海外勞務輸出市場運行機制

海外勞務輸出的核心是勞務人員,在制定相關政策、組織實施、派出管理與服務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勞務人員的切身利益,以人為本,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海外勞務輸出的市場運行機制,在海外勞務輸出的每一個環節上體現人文關懷。具體應包括加強海外勞務輸出人員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教育與培訓,完善繼續教育體系,使我國海外勞務人員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借鑒其他國家海外勞務輸出成功的管理經驗,按照市場規律建立分配合理、抗風險能力強的管理體制。針對海外勞務人員的特點,建立健全社會醫療、保險以及收入稅收減免等方面的制度,解除海外勞務人員的后顧之憂,使海外勞務輸出真正成為我國勞動力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就業市場。

3.文化認同是海外勞務輸出發展的內在動力

海外勞務輸出是一項經濟活動,卻由于其特殊性而涉及國家之間的政治、外交、法律、文化等諸多方面,正因為如此,海外勞務輸出更是我國“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盡管在海外勞務輸出方面邁出了步伐并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與我國的人口比例和大國地位還不相符合。我國海外勞務輸出目前還只停留在相關的行業內,并未受到整個社會的極大關注,參與的人員數量也相當有限。因此,大力發展海外勞務輸出,就必須深入研究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同時加大宣傳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其中,逐步實現文化認同,只有承認海外勞務輸出文化因素的價值目標與價值標準,將其融入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中,這種以海外勞務輸出為核心的移民文化才會被接受并被廣泛傳播,成為海外勞務輸出事業發展的真正內在動力。

[1]The Philippine Labor&Employment Plan 2011 2016[EB/OL].[2011-12-15]http://ncmb.ph/Others/dole/dole11.pdf.

[2]菲律賓海外就業管理局.菲律賓2010年海外就業統計http://www.poea.gov.ph/stats/2010-Stats.pdf.

[3]菲律賓海外就業管理局.菲律賓2009年海外就業統計http://www.poea.gov.ph/stats/2009 OFW%20Statistics.pdf.

[4]菲律賓海外就業管理局.菲律賓2008年海外就業統計[EB/OL].[2011-12-20]http://www.poea.gov.ph/stats/2008 stats.pdf2011.

[5]菲律賓海外就業管理局.菲律賓2007年海外就業統計[EB/OL].[2011-12-20]http://www.poea.gov.ph/stats/stats2007.pdf.

[6]菲律賓海外就業管理局.1982—2009年各年年度報告[EB/OL].[2011-12-22]http://www.poea.gov.ph/ar/ar.htm.

猜你喜歡
勞務輸出海員勞務
提升技能促進就業 打造“金堂焊工”勞務品牌
打造用好勞務品牌
盼望
盼 望
勞務輸出 職業農民 有序分流勞力 促進鄉村振興
山西臨猗:開展訂單式培訓 打造勞務輸出品牌
隱蔽型勞務派遣的法律規制分析
勞務輸出導向:民族地區職教扶貧模式的理性審視
上半年全省實現勞務收入同比增長23%
菲律賓擬提高本國海員占世界市場份額至5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