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玲作品中母愛缺失深層原因探析

2012-08-15 00:42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蘇州215021
名作欣賞 2012年14期
關鍵詞:波德萊爾張愛玲母愛

⊙高 群[蘇州大學文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21]

作 者:高群,蘇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語文教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

自有文學以來,母愛便成為了一個古老而永恒的文學主題。在人類發展史上,女性一直承載著拯救人類、繁衍后代、遍施母愛、播撒愛于人間的重任,因此,我們從未懷疑過母愛的無私與神圣,并且不容置疑地以贊揚母愛的作品為楷模。然而,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卻以蒼涼決絕的手勢一反傳統,在作品中塑造出一個個丑陋的“罪惡母親”,她筆下的母親都是殘缺不全的、“俄狄浦斯式”的。張愛玲之所以在作品中對母親如此決絕,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深層原因:

一、作者象征性的寫作

米蘭·昆德拉說:“我們應當明確一點:所有時代的所有小說都關注自我這個謎?!币虼?,張愛玲在創作中寫的母女關系,無疑也是在象征性地再現自身的母女關系。張愛玲在用她的生花妙筆描述他人的同時,卻是深深地隱藏著自己,尤其是她個人的經歷。特別在翻看過張愛玲生平及傳記后,這種象征性的再現更是毋庸置疑的。張愛玲作品中的這種緊張的母女關系正是她對自身母女關系的一種反饋。這種象征再現便也是張愛玲創作“罪惡母親”的根源與最重要的原因。

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出身官宦世家,是一位有鮮明個性、特立獨行的女性。她“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珍珠港事件后她從新加坡逃難到印度曾做過尼赫魯的兩個姐姐的秘書?!辈灰f當年,就是在今天的社會,也是夠前衛的了。她的父親張志沂(廷重),卻是一個遺老氣息很重的世家子弟——吸鴉片、打嗎啡、續小妾、寵優伶。處于這樣一個烏煙瘴氣的大家庭里,父親的形象深藏在昏沉的鴉片煙霧之中,母親恰恰代表了她所向往的自由空間。因此十九歲以前的張愛玲,對自己的母親崇拜,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她自己在后來回憶母親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我一直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的母親?!迸c母親相處的片斷很稀罕,甚至引出強烈的感官經驗:

……在孩子的眼里她是遼遠而神秘的。有兩趟她領我出去,穿過馬路的時候,偶爾拉住我的手,便覺得一種生疏的刺激性。

十七歲那年(1936)母親回國了,張愛玲對父親的態度大大轉變,父親不能忍受這么多年來,女兒人跟著他“心卻在那邊”,再加上繼母無中生有的挑撥,父親狠狠地打了她并把她關押在狹小的二樓上,她患了很嚴重的痢疾病,差一點死在家里。等到她慢慢好點勉強可以行動之后,她終于逃離了父親家來到母親家。以后她便跟母親住,向母親要錢。起初還是親切有味的事。然而一天天下來,特別在母親的窘境中伸手要錢,母親務實的面貌便逐漸顯露,母親是一個相當前衛的女人,漂亮的西洋服飾、豪華的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經濟的壓力之下,母親也表現出頗為自私頗為算計的一面:

畢業后跟母親過。我母親中學提出很公允的辦法,如果早早嫁人的話,那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扮自己,要繼續讀書,就沒有余錢兼顧到衣裳上。

并且當他弟弟來找母親,愿意留在媽媽身邊,“我母親解釋給他聽,她的經濟只能負擔一個人的教養費,因此無法收留他”。到底,他弟弟只能又“帶著那雙籃球鞋”回去了,“弟弟哭了,我在旁邊也哭了”。即便是眼淚,也無法激發母愛,在現實碰撞下,張愛玲理想中的母愛被撞擊地粉碎。她寫道:

……同時看得出我母親為我犧牲了許多,而且一直懷疑著我是否值得這些犧牲。我也懷疑著。常常我一個人在公寓的屋頂陽臺上轉來轉去,西班牙式的白墻在藍天上割出斷然的條與塊。仰臉向著當頭的烈日,我覺得我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著像一切的惶恐的未成年的人,困于過度的自夸與自鄙。

這時候,母親的家不復是柔和的了。

這時,張愛玲對母親的愛已經減弱,對母親的依戀已經動搖,就這樣,十九歲的張愛玲,在金錢的壓迫下“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早年對母親的戀慕越濃,此刻的絕望越徹底,心便越痛,母親的神性融化了,消失了。從此,赤裸裸的真實扎碎了張愛玲那原本脆弱敏感的心,她無法裝做什么都沒發生,她是一個“世俗”的人,更不可能將現實美化,她所能做的便是如實地反映現實,揭露現實,然而卻不無情批判,因為她明白那就是現實,現實本來就是如此,那也是一種存在——荒涼無奈的存在。因此,作者筆下的母親不再是想象的母親了,都是一個個在現實考驗下呈現出的真實的“罪惡母親”。

二、叛逆性的寫作

五四以來的現代作家,在寫母親方面都如冰心一樣,歌頌“母愛的哲學”,而張愛玲以放大的女性化進行叛逆的書寫:閨秀派作家歌頌人性,張愛玲則說:“缺乏人性,其實倒是比較人性的”;閨秀派作家書寫唯美唯情,張愛玲則標榜“自私”;閨秀派作家不食人間煙火,張愛玲則自稱是“拜金主義者”,“欲望至上”。這種反叛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性論,與五四標舉的道德理想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上海、在香港、在美國,她都不被主流文學所承認,一直扮演著邊緣性的角色,她一生都停留于流離失所的狀態。她突破中華民族主義的普遍要求,以自己現實女性的經驗挖掘長期被掩蓋的角色,揭露人性覆蓋下的虛構與神話。當人們還斤斤計較于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孤獨感、寂寞感、疲憊感時,張愛玲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在這個世界生存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無道理可講的,人活著就是活著。這種叛逆的寫作姿態,不僅使她的作品成為傳奇,而且她自己的一生的經歷——她的起居、她的情感經歷、她的衣著裝扮、她冷眼看世界的態度、她與主流不相容的姿態、她的離去,都成為不是傳奇的傳奇。所以,在“被隔離,被拋棄”,“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神與魔”的強烈對照中,她以艷異、荒涼的手勢,將傳統經驗的母女關系破壞殆盡,令讀者仿佛赤裸裸被置于凄楚、蒼茫的荒野中,孤寂無助,出于無能地對天大聲呼喊:“母親,你在何方?”

三、化惡為美的現代性寫作

近代以來,藝術家們開始離經叛道,把丑和惡引入藝術領域,藝術傾向由單一唯美變為美丑并舉,善惡共存。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中說:“近代的詩藝……會感覺到萬物中一切異非都合乎人情美,感覺到丑狀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黑暗與光明與共?!庇旯殉笠M文學,目的是以美丑對比的方法來更突出地表現美,丑陋的還是丑陋的,他不認為丑和惡中含有美。波德萊爾則明確提出藝術應該表現丑,把丑當做藝術美的餓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他給美下了一個獨到的定義,指出美包含著熱忱、憂郁、愁思、不幸、神秘以及叛逆精神,自覺地發掘惡中之美?!鞍l掘惡中之美,并不是以丑為美,而是經過藝術表現從丑惡的現實中揭示出社會和人生帶本色特征的深刻的內涵,傳達詩人因現實的丑惡而產生的憂郁、愁思、不幸等情感以及叛逆的精神。是要在丑惡的現實中發掘其深藏的審美價值,從而化腐朽為神奇?!辈ǖ氯R爾這樣說過:“你給我污泥,我把它變黃金?!卑l掘惡中之美,表現了波德萊爾藝術觀的另一面——正視現實人生,體現了她對社會人生包含的丑惡、不幸、痛苦的體驗與認真的思考。惡中之美和傳統的優美、和諧、崇高不同,它是具有鮮明現代色彩的,悟性極高的張愛玲一定讀過波德萊爾的作品(假如她沒有讀過,從某種程度上更能說明張愛玲的超前性與現代性),她在作品中所要極力表現的便是那種“在惡中發掘美”?!八ㄟ^藝術表現從丑惡的現實中揭示出社會和人生本質特征的深刻內涵,從而傳達自己內心的失落與荒涼。她作品中丑惡的母親關系不僅顛覆了傳統藝術中‘和諧’‘唯美’的虛構神話,而且更是通過丑惡挖掘出了人性本質中存在的荒謬性,骯臟性,使我們能夠清楚地看清黑暗面紗掩蓋下的真實?!睆垚哿岣嬖V我們:這就是現實,現實就在這里。母親不再是神話,母愛不再偉大純潔,她早已禁不住現實的壓迫和誘惑,離女兒愈漸愈遠,懸空,飄至遠方。

綜上所述,可以了解張愛玲的生平、生存環境、思想發展變化歷程,以及她青少年不幸經歷對她創作的深刻影響。張愛玲的一生亦如她的作品:蒼涼悲壯。她冷酷俯視人世男女的悲歡離合,將傳統經驗的親情、愛情、溫情、人性消解殆盡,以自己獨特的姿態揭露出人世百態的本真面,因而,張愛玲也就比其他任何作家更真實,也勇敢得多。

[1]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2]張愛玲.張愛玲文集[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

[3]張愛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4]李秀云.西方文論經典闡釋[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5][法]波德萊爾全集(第一卷)[M].北京:七星文庫出版社,2005.

[6]平路.傷逝的周期[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3(02).

猜你喜歡
波德萊爾張愛玲母愛
九月雨
波德萊爾
閱讀母愛這本書
多多與波德萊爾詩學理念比較研究
多多與波德萊爾詩學理念比較研究
南方
母愛的另一面
夢里夢外——評張愛玲《天才夢》
聆聽流行歌中的張愛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