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經驗與戰略思考——揚州江都區的經驗研究

2012-08-15 00:49良,錢
揚州職業大學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江都民營企業經濟

劉 正 良,錢 存 林

(1.揚州職業大學,江蘇揚州 225009;2.揚州市委黨校,江蘇揚州 225002)

江都是江蘇揚州經濟增長較快的地區,民營經濟是江都經濟增長的主體,在全區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1年,江都民營經濟實現GDP425億元,占全區總量的近74%。認真研究江都民營經濟發展的經驗,找出制約發展癥結所在,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對促進江都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江都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經驗

江都民營經濟誕生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1979年,原江都縣張綱鎮陳玉堂注冊的“永春照相館”成為改革開放后江都第一個個體戶,黨的十四大以后,江都個私經濟進入大發展時期[1],全區個體工商戶呈穩定發展、私營企業加速發展,截止2011年,民營工業占全區工業經濟的92%,GDP的貢獻率 50.5%,財政貢獻率70%,利稅貢獻率75%,就業貢獻率52.3%[2]。江都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服務與支持,長期以來,江都區委區政府在民營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些獨特的成功經驗。

1.1 不斷解放思想,拓展發展空間

江都在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初期,對個私經濟還存在偏見,1979至1986年江都沒有一家私營企業。1987年至1991年四年期間,全區私營企業只發展了7家。一度時期,集體企業能享受的優惠政策,個私企業享受不到,一些領域只許集體企業投資經營,不許個人進入,比如說幼兒園、學校、醫院等,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徘徊不前。黨的十四大以后,江都政府采取放寬政策、放手扶持、放膽經營,從實際出發,推行了“四放”舉措,即:企業名稱放大、經營范圍放寬、經營方式放活、注冊資金放松,強勢推進了個私經濟的迅猛發展。從1998年開始企業全面改制,1999年8月,江都改制企業已達到550戶,其中改成股份合作制的74戶,改成有限公司的91戶,改成私營企業的234戶,改成個體戶的151戶。思想的不斷解放,拓展了民營經濟發展的空間,促進了民營經濟的持續發展。

1.2 推動全民創業,健全服務體系

江都從2004年起全面展開全民創業熱潮,通過電視臺、江都快報、電臺等各種形式,大張旗鼓地開展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宣傳報道,全方位、多層次滲透創業理念,弘揚創業精神,全面引導百姓創業,一是在全社會營造了“想創業、談創業、忙創業”的濃厚氛圍;二是動員一批鎮村干部帶頭創業、一批下崗職工自主創業、一批在外能人回鄉創業、一批特殊群體勇于創業、一批骨干企業二次創業,在全社會出現了“千家萬戶忙創業,萬眾一心奔小康”的生動局面;三是不斷拓展自主創業的領域,不斷提升二次創業的能力,使回鄉創業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區域創業的特色不斷顯現,適應創業的環境不斷優化。

1.3 發揮能人優勢,創新招商方法

一是抓聯誼招商,江都每年都精心舉辦在外能人、重點企業及已在江都投資興業的企業負責人新春聯誼會,敘鄉情,話發展;二是抓節慶招商,圍繞“花卉節”和“煙花三月”節,利用節慶平臺集中簽約;三是實施“鳳還巢”計劃,鼓勵江都在外能人回鄉創業,從2001年開始,大批江都籍在外老板回鄉創業,隨著江都民營經濟的產業升級,江都又實施從“三鳳”起舞戰略轉向“三才”齊聚戰略,從吸引本地鳳、回巢鳳、外來鳳轉向吸引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實用技能人才轉化,適應產業升級需要。

1.4 加強載體建設,優化投資環境

江都民營經濟主要分布在“四大經濟板塊、五大重點園區、六大特色產業基地”和13個鎮級工業集中區。2007年江都開始構建城區、沿江、沿運、里下河等四大經濟板塊,建設沿江開發區、城南工業園、城北工業園、城東產業園、小紀工業園等五大園區,打造花木、蔬菜、無縫鋼管、汽車及零部件、船舶、港口物流等六大特色基地,并大力加強載體建設,優化投資環境,2011年,江都13個鎮級工業集中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1億元,增長55.9%,建設標準化廠房181.5萬平方米,入園企業1981個;省級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大橋、小紀、真武規劃建設了科技創業孵化中心,沿江開發區拉開四橫四縱開發框架,水電路港房等基礎設施逐步配套,位列全省省級開發區第14位。

1.5 嚴格指標考核,強化服務職能

一是周密安排計劃,對民資招商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頭上有指標”,為實現目標奠定基礎,并認真考評;二是強化服務意識,重點做好全區20家列入揚州市“三服務”工作的民營企業的服務工作,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完善督查職能,為充分調動各鎮發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區委、區政府認真研究確定、分解落實全年民營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進一步修訂完善考核評比辦法,將企業創牌、上市、爭創“兩站三中心”、領軍人才引進納入考核內容,推動民營經濟創新轉型。

2 江都民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江都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仍不夠寬松,民營企業融資難,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產品檔次低,技術開發能力差等正成為江都民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3]。

2.1 企業融資困難,資金鏈條脆弱

江都民營企業也面臨融資難的問題,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金融機構對個體、私營企業過于謹慎,缺少對企業發展潛力的預測,江都區的銀行50%的貸存比依然排在全省后位;另一方面是民營中小企業缺乏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沒有正規的財務報表,金融部門難以對其經營狀況做出正確評價。企業誠信度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滯后,使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加嚴重,大多數民營企業資金的來源只能依靠民間借貸,雖然解決了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影響了金融秩序,產生了債務糾紛,加重了經營者的負擔,增加了社會不安全因素。

2.2 企業人才缺乏,發展后勁不足

長期以來,江都一些民營企業只重視經營能力的擴張,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引進,再加上許多民營企業待遇低,難留人;規則混亂,難管人;機制無序,難用人。尤其是許多民營小企業存在嚴重的用人唯親現象,使得優秀人才無法施展才能直至被排擠走人,企業的發展缺少有力的支撐和發展活力,人才缺乏成為制約江都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江都天雨公司是產值過億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人才比例也很低,500名員工中,專業技術人員只有27人,高級技術人員僅5人,分別只占員工總數的5.4%、1%,核心企業尚如此,中小企業的人才缺乏問題就更為突出。

2.3 科技投入偏低,企業創新不足

由于觀念原因,江都民營企業也大多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創新意識不強,科技投入偏低,再加上創新人才缺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或服務。有材料顯示,即使是中國的大型企業的研發投入也只占銷售收入的0.71%,達到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只有0.56%,大大低于發達國家5%的平均水平。從全國角度看,雖然國家科技經費的投入呈上升趨勢,特別是863計劃、973計劃、211工程、985工程等系列重大項目、計劃的實施,都表明了國家發展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強烈愿望,但在投入比例分配中卻出現了嚴重的不對等,國家90%的科技投入都給了國有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只有10%投給了民營企業。

2.4 經營領域受限,產業層次不高

一方面由于不少行業對民企有法律上的障礙[4],另一方面民營資本偏小不足以投入到資本密集型的高新產業,因此,江都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電氣機械、紡織服裝鞋帽、化工原料及制品、通用及專用設備、金屬冶煉加工等傳統制造業,大都處于產業鏈的低端,資源消耗高,產品附加值低,而在電子、醫藥、儀器儀表等高新技術行業涉足相對較少。產業層次普遍不高,缺少核心技術支撐,從而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低下,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較低,發展空間狹窄,缺少能夠主導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的領軍型、旗艦型的核心企業。

2.5 企業素質欠缺,制度建設滯后

江都民營企業素質欠缺,第一,技術含量低,大部分民營企業從事的是低附加值的行業,一般位于產業鏈的中、下游,沒有核心技術;第二,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和管理水平不高,很多民營企業家的管理理念、風格和方式過于粗放,業主中不少人只有小學或初中文化水平,員工素質不高,低素質的生產人員多;第三,制度建設與管理模式滯后,大多數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尚未分離,家長式管理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人治色彩濃厚。部分民營企業不重視企業治理結構,監督力度不大,企業業主說了算,聽不進他人和員工的意見,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執行不嚴。

3 推進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思考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江都經濟社會發展處于全面提升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水平的重要時期,民營經濟發展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進一步推進江都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勢在必行。

3.1 突破融資瓶頸,加大財稅金融扶持

一是加強政銀企合作,為企業爭取信貸支持創造寬松環境;二是建設區域民營經濟信用擔保公司,通過信用擔保為企業融通發展資金[5];三是設立民營企業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支持轄區內民營企業項目建設、技術創新等;四是建立“過橋還貸資金”。設立專項資金,當企業資金周轉暫時出現困難時,幫助其按時還貸續貸;五是拓寬融資渠道,擺脫單一依靠銀行獲取發展資金的弊端,積極培植上市企業,鼓勵企業開展直接融資;六是積極落實“三五二”政策,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3.2 加強人才建設,增強民企發展后勁

技術和管理人才匱乏是制約江都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此,一是要實施新生代企業家培育工程,培養一批具有開拓精神、能帶領群眾發展民營經濟的能人;二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聘請高素質人才擔任企業管理者,切實改變家庭式企業管理模式;三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民營企業應當在建立科學的薪酬與激勵機制上下功夫,采用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正激勵與負激勵相聯系、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相統一的方式,切實發揮激勵機制的功能。

3.3 夯實服務支撐,優化民企發展環境

一方面加大投入改善硬環境,大力加強城區、城鎮、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小城鎮、合村推進步伐,完善基礎設施和城鎮功能,建設和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創業環境。加快開發區、產業聚集區工業、特性社區的建設步伐,提高聚集和輻射能力;另一方面強化服務,優化軟環境,制定和完善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推進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開展企業評部門活動,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加強“三亂”行為整治。加強宣傳引導,重點加強對民營企業家的激勵與保護,使之“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充分調動其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創造性,努力營造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濃厚氛圍。

3.4 推動產業升級,彰顯區域特色優勢

傾力培植當地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集群。一是開展產業研究,積極開展特色產業調研分析,摸清行業發展現狀,及時發現行業運行中的新狀況、新問題,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二是膨脹產業規模,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分工;三是壯大產業龍頭,加大產業龍頭培植力度,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四是完善產業管理,完善行業協會制度,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實現行業自律;五是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新興產業,優化縣域經濟的發展結構。

3.5 提升民企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面對激勵的市場競爭,江都民營企業,一要解放思想觀念,摒棄小農意識,樹立做大做強企業的雄心壯志;二是增加知識儲備,加強民企培訓,通過請進來培訓授課,走出去深造學習等途徑,加強理論和技能學習,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負責人的學識素養和企業人力資源水平;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快現代化管理體制建立步伐,著力建設產權明晰、制度完善、機制靈活的企業管理體系;四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引導和支持企業對接科研院所或大專院校,加快建設研發中心,走研、產、銷一體化的路子;五是加快名牌爭創步伐,實施“品牌戰略”,加快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名牌產品,知名企業、出名產業。

[1]揚州市江都區統計局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2-03-30)[2012-06-21].http://www.jiangdu.gov.cn.

[2]胡麗華.揚州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障礙及對策分析[J].江蘇商論,2008(3):11-13.

[3]李敏.民營經濟在新經濟新形勢下的探索與創新[J].經濟導刊,2011(12):22 -23.

[4]洪銀興.以改革支持實體經濟領域民營經濟的發展[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2(2):5-7.

[5]佟鈴.我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的思考與對策[J].經濟問題探索,2012(4):23-27.

猜你喜歡
江都民營企業經濟
揚州江都區切實做好高溫期間?;菲髽I安全生產工作
揚州江都區三個強化 做好防汛應急準備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構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法治保障
揚州江都:大愛跋山涉水,42所“好人書屋”落戶11個省份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變式教學初探
2016上海民營企業100強排行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