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生態問題及對策初探

2012-08-15 00:54陳小娟
科技視界 2012年32期
關鍵詞:生態信息

陳小娟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123)

網絡的飛速發展,直接將人類帶入了信息社會,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信息,如今網絡信息的增長速度甚至已經達到每3個月翻一番。網絡信息不僅數量大、種類多、增長快,而且質量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大,由此導致各種信息問題屢見不鮮,信息生態日益失衡。因此,解決信息生態問題,維護信息生態平衡已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1 信息生態的內涵

1.1 信息生態的起源

1997年,美國管理科學家托馬斯·達文波特(Thomas·Davenport)首次提出“信息生態學”的概念,將生態理念引入信息管理中,從而開辟了信息管理的新領域。[1]1999年,美國著名社會學家Bonnie Nardi和Vicki O’Day創造了“信息生態系統”的術語,指“特定環境里由人、實踐、價值和技術構成的一個系統”。在整個概念中,“技術”是信息生態必不可少的有機的組成部分,但是卻并不是處于核心地位的要素,核心要素是在技術支持下的人的活動。Nardi等提出“介紹信息生態的概念是為了把關注點放在技術、人和他們的實踐活動之間的聯系上。[2]……在此,筆者更多地希望從系統的觀點來抓住這個概念。

1.2 信息生態的含義

筆者認為,信息生態是一種從生態學的全新視角來研究信息相關問題的科學,是生態系統在信息環境下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它除了具有自然生態系統的一般特性,如系統性、多樣性、動態性等特征之外,還具有關鍵性“物種”、情境性、協同性等相關特性[3],而這些特征在網絡環境下表現得尤為明顯。

2 信息生態問題及其危害

2.1 信息超載

信息超載指個體接受信息的程度已經呆了無法承受的地步。導致信息超載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由信息的海量增長造成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平均每年人類的信息都會增加一倍;另一方面,人為利用現代信息傳播工具隨意發布信息,好壞不分。信息超載直接增加了信息的獲取難度,降低了信息的利用效率。

2.2 信息污染

信息垃圾、色情信息、電腦病毒等充斥信息環境,使人們在信息的海洋中不但難以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而且會受到欺騙性、誤導性、威脅性等信息的嚴重影響。數不勝數的新聞、觀點、調查、數據、廣告、謠言等信息狂風暴雨般撲面而來,好壞難分。誠如約翰·奈斯特所言“失去控制和無組織的信息,在社會里不再構成資源,相反構成信息污染和成為信息工作者的敵人?!盵4]

2.3 信息犯罪

信息犯罪一度專指信息領域的犯罪。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犯罪涉及更廣泛的領域。目前來看,信息犯罪包括信息騷擾、信息詐騙、信息破壞、信息盜竊、信息瀆職、信息攻擊等內容。與常規犯罪相比,信息犯罪具有犯罪人員的智能型、犯罪手法隱蔽性、手段多樣性后果嚴重性行為復雜性等特點。信息犯罪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給人們的各方面都帶來嚴重威脅。

2.4 信息安全

除了天災人禍、人為誤操作等傳統的信息安全因素外,網絡環境下,影響信息安全的因素還包括網絡病毒、黑客、木馬程序、間諜軟件等,這些都具有更強的隱蔽性、破壞性和擴散性,危害性更強,防范難度更大,不僅對個人隱私構成威脅,而且給國家安全也帶來很大的隱患,信息安全問題已成為當前的亟待解決的熱點。

2.5 信息綜合癥

信息技術還可能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各種不良效果。身體方面,如,長期使用電腦,如不注意自我調節,很容易引起視力下降、頸椎疼痛以及“鼠標手”等病癥。心理方面,人們如果不具備一定的信息識別與處理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引發信息焦慮癥或信息恐懼癥。

3 網絡環境下信息生態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構建網絡信息評價體系

信息管理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技術應用本身,而且從信息生態的角度解決信息平衡與協調問題,對信息生態評價體系的建設是其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分析網絡信息系統的結構功能,需要建立一套指標檢測體系來作出系統評價。網絡信息評價是生態系統診斷、管理及決策者決策行為的重要依據,也是協調網絡信息空間的結構和功能的重要依據。目前,網絡評價研究多是網絡信息組織評價和資源評價兩類,從生態角度進行構建整體系統評價指標尚不多見。

將網絡信息生態系統評價目標分為外生態系統和內生態系統。外生態系統評價指標的準則層面包括信息群落結構、信息環境、信息生產力、信息持續力以及協調管理機制幾個部分;內生態系統的準則層面主要從信息內容、信息表達、信息人及其間通過信息技術和信息市場進行信息交互的各個指標,主要從微觀層次進行評測,每個部分有具體細分的明確指標,其中指標層是對準則層的細化。[5]

3.2 加大網絡行為監管力度

達文波特在《信息生態學》一書中,特別指出:在從數據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識管理的轉化過程中,人的因素越來越重要。數據作為對客觀事物的觀測結果,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獲取、交流和存儲的;信息是人根據自己的需要而賦予一定真實意義的數據;而知識則是從多方來源獲取的信息的綜合。沿著數據-信息-知識這樣的一個過程,人的因素愈來愈多,并且成為知識的信息的獲取越來越困難,其困難的重心在于人的因素。由此可見,人的行為對信息生態起著直接而重大的影響。

網絡環境下,加強對信息行為的監管力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加強對信息生產的監管,禁止假信息、淫穢信息、暴力信息等有害信息的發布,從源頭上凈化信息生態環境??梢栽O立多層次的信息質量監控機構,負責對流通信息的審查;[6]另一方面,加強對信息流通過程的監管,從渠道上保證信息的質量。充分發揮網路平臺的作用,實現相關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提高有用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利用率,創造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3 完善信息生態法規建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網絡環境下,要保證信息生態的平衡,必須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對用戶行為加以規范和約束。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列的網絡信息相關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可歸納為4類:(1)計算機法,如《計算機系統安全保護條例》;(2)互聯網法,如《互聯網服務管理辦法》;(3)信息法,如《北京市政務和公開服務信息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4)政務公開法,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草案)》,《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等。

盡管如此,信息生態法規體系仍不夠完善,離信息產業的實際需要相差還很遠。進一步完善已有法律法規,使其更加適應數字時代的信息活動的要求,就要盡快制訂包括信息資源管理法、信息產業法、信息經紀人法、信息巾場管理法、信息人才管理法、網絡信息存取法、國際信息合作與交流法等其他新的法律法規,以強有力的法律手段控制信息污染的生成、侵蝕和污染信息的傳播,以維護信息系統的生態平衡。

3.4 加強網絡信息倫理建設

正如Franl Connolly所說:“信息高速公路的成功有賴于一種全球性倫理學,原因在于世界各國的法律各不相同,而且法律只能提供最低的行為規范和標準,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用戶不能僅僅依賴于法律來管理所有用戶的行為。為了使信息高速公路充分發揮功能,采用全球性的倫理道德”。

當前網絡倫理問題的研究重點已經逐步從一般倫理原則的探討發展到對具體規范的制定和實施,而核心內容是對網絡倫理守則的制訂原則和基本條款的完備性研究。目前有57個國家級組織和210個美國國內的專門或相關的組織制定了計算機與網絡有關倫理守則,通過分析和研究發現,這些相關的倫理守則的形式不一,內容各異,涉及的規范訴求主題也各不相同,這些問題有其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從而在制定相關準則的價值選擇上體現出差異性。對于獎懲機制、如何遵守和違反的處罰等大多闕如。遺憾地是,我國計算機學會尚未制定出具體明確的信息職業倫理守則,這與我們這個計算機與網絡大國的地位是不相稱的。

4 結束語

信息生態作為一種新的生態形式,與自然生態一樣,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當前網絡環境下,信息生態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失衡的狀態,我們必須正視這一現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來維護信息生態的平衡。

[1]托馬斯·H·達文波特.信息生態學[M].中信出版社,2003-12-30.

[2]Bonnie A.Nardi and Vicki L.O'Day,1999,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J].Cambrige,Mass:MIT Press,1999.

[3]余勝泉,陳莉.構建和諧“信息生態”,突圍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國遠程教育,2006(5).

[4]約翰·奈斯特.大趨勢[M].中信出版社,2007,4.

[5]周慶山.網絡信息生態何以平衡.社會科學報[R/OL].http://www.shekebao.com.cn/shekebao/node197/node208/userobject1ai2970.html.

[6]張寒生,岳賢平,張小怡,王偉費,高菲,張萍,趙滿紅.和諧信息生態分析及其構建研究[J].現代情報,2009,29(3).

[7]王東艷,侯延香.信息生態失衡的根源及其對策分析[J].情報科學,2003,21(6).

[8]應金萍,馮建新.加強信息倫理建設促進信息生態平衡[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3).

猜你喜歡
生態信息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