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2012-08-15 00:46張龍劉肖華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民族院校

張龍 劉肖華

(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廣西南寧530006)

推動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張龍 劉肖華

(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廣西南寧530006)

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依然面臨著學校不夠重視、師資薄弱、特色不彰顯、協調性與持續性不足等問題,今后應從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地位、建設師資隊伍、加強民族與地域文化研究、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性與系統規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方面進行建設。

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問題對策

一、推動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隨著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頒布實施,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新時期,建設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實現辦學理念

民族院校大多地處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等發展都相對落后,與發達地區的眾多普通高校相比,處于劣勢地位。隨著高等教育競爭市場的不斷完善,民族院校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所謂辦學特色,就是指“一所學校在辦學方面統一的整體風格的綜合體現,它是這所學校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獨特的、相對穩定的特征,反映了這所學校的獨特個性和特有優勢”。而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求充分挖掘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底蘊,結合本區域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營造獨特的教學、科研和育人氛圍,形成學校自身特色和優勢,以全面提升學校的文化軟實力,推動學校特色化發展。

(二)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共存共榮,維護民族團結

民族院校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要生源,學校教職員工隊伍中也有不少是少數民族。因此,民族院校具有多民族性的鮮明特點,校園文化也呈現出多元性。然而,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背后,是不同民族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共存,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不同民族的師生員工在文化觀念上發生碰撞與沖突,產生威脅穩定的因素。建設民族院校校園文化,能為不同民族師生的平等交流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促進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尊重和相互認可,打破不同民族文化間的隔閡,推動民族文化的不斷豐富與發展。隨著不同民族文化隔閡的消除,不同民族的師生互諒互解,彼此寬容共處,友好往來,從而使民族院校真正成為推動多元民族文化繁榮發展、促進民族平等團結的重要陣地。

(三)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加強與社會的聯系

現階段,我國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在新世紀新思想的指導下,建設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可以促進不同文化間的和諧交流與融合,有利于充分發揮文化的整合功能,實現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文化沖突個體或群體以及師生員工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互助和諧。然而,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并非是封閉性的,而是集時代性和開放性于一體。因此,注重民族院校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相互適應和相互吸收就成為一種必然,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各少數民族學生的社會化,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兩者互動,為學校發展贏得更多的資源,營造穩定而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傳承民族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繁榮和培育少數民族人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認真加以思考。

(一)民族院校對校園文化建設不夠重視,管理不到位

受歷史、地域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民族院校自辦學以來,就一直面臨著經費、師資和教學設施等資源緊缺的問題。為了改善辦學狀況,民族院校大都將辦學資源用于教學、科研和學科專業等方面建設。長期以來,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大都流于形式,難以被提上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議程,使得其固有的功能難以被挖掘和發揮,在促進學生人格素質養成和持續發展中所起到的隱性作用也被忽略,也導致了許多民族院校難以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精神。此外,大多數民族院校都將校園文化的管理歸于學生管理部門,而忽視其他部門和廣大師生的參與,造成管理上的片面性,缺乏對校園文化的綜合性與整體性管理。

(二)有關民族文化的師資培養與培訓薄弱

在民族院校中,教師的培訓極少涉及民族文化方面的內容,造成了學校教師對多民族文化缺乏應有的了解和重視,從而影響到教師的正常教學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培訓上的不足還使得少數民族教師資源本就匱乏的民族院校,不能對人數占相當部分的漢民族教師資源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這在無形中就導致了校園文化建設上師資力量的不足。除此之外,為民族院校培養教師的眾多高校,也很少將民族文化列入課程計劃并融入課堂教學,使得許多輸送到民族院校的教師對民族文化知識儲備不足、認識不深,適應和建設多元文化的能力薄弱。

(三)民族院校校園文化的民族與地域特色不彰顯

民族院校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要的培養對象,使不同民族的師生能夠歡聚一堂,成為多元民族文化薈萃的場所。然而,許多民族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往往過度地追求現代化和市場化,沒有充分挖掘具有本校特色的民族文化資源,使得多元的民族文化只是形式上存在,而在內涵特色上卻得不到真正的融合和提升。例如,在民族院校的社團文化建設中,雖有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但基于民族特色的學生社團卻很少,這也成為了各少數民族學生間實現文化自由交流的瓶頸。同時,由于對地方民族文化研究的不足、社會文化環境日益復雜等原因,民族院校對所處地域的文化特色與趨勢缺乏了解,故校園文化建設依然具有很強的封閉性,與地域文化的交流與互動仍然有待推進。

(四)民族院校校園文化的協調性和整合性不足

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動文化,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的統一體,具有不同于普通院校校園文化的特殊性。但現實中,許多民族院校沒有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大都將資源過度投入到物質文化建設中,缺乏對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制度文化的重視,活動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也比較單一并難以得到豐富,這造成了校園文化彼此間的滲透性與互動性不足,在建設和發展上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此外,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課程教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融合依然是很有限的,這就勢必使得校園文化的整體輻射效應難以得到發揮。

(五)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持續性和長效性

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其他各方面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共同構成了學校發展的整體。但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民族院校往往將校園文化建設游離于學校發展規劃以外,缺乏對校園文化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系統規劃,從而使校園文化建設陷于極其孤立的位置,所需的建設資源也得不到保障。而且校園文化建設與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上的不足,也使民族院校始終難以形成具有多樣性和民族性的持續而長效的校園文化活動,最終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和適應,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等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這些都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推動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為了進一步推動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又快又好發展,更好地推動多元民族文化的共同繁榮與發展,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建設:

(一)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地位,加強校園文化的管理

學校領導集體要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在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將校園文化建設提上學校發展的重要議程,予以與學科發展、師資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同樣的重視和必要的傾斜,使校園文化建設成為民族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提高全校師生員工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關注和重視。民族院校要劃分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管部門與協調部門并明確各自職責,改變校園文化建設只是學生管理部門負責的現狀,并通過經常性地開展部門間校園文化建設交流會、研討會和座談會等形式,加強部門間的交流與合作,打破各部門合作上的隔閡。同時,還要加大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使校園文化建設成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共識并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實現校園文化管理上的全員參與。

(二)加強有關民族文化的師資培養與培訓,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有條件為民族院校培養教師的高校,應積極創造條件,開設有關民族文化的理論與實踐課程,讓有志服務于民族高等教育發展的人才能增進對多民族文化的了解,為民族院校輸送更為充足和優秀的人才。其次,民族院??梢詫⒚褡逦幕鳛榻處熣衅缚己酥械囊粋€方面,加強教師有關民族文化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培訓可以關注教師在多元文化中的教學能力,幫助教師了解基本的有關少數民族的知識,并能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給予理解和期望,在課堂上能引導少數民族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民族自豪感等。組織到民族地區參觀,了解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風俗以及心理特點。第三,民族院校要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權,搭建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的平臺,鼓勵教師主動融入到民族學生中并結合學生的第二課堂來創新第一課堂的教學,大力推進師德建設和教風建設并獎勵先進,以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增強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和適應性

民族院校各族學生既是本民族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也是時代文化的接受者和創新者,更是校園文化與民族文化、社會文化有效融合的實踐者。故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民族院校要完善學生自我管理機制的建設,暢通和拓寬學生參與規劃校園文化的渠道,充分尊重和聽取學生的意見,營造民主祥和的校園氛圍;要搭建學生文化展示平臺,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通過各族學生的團結協作和文化交流來不斷創新校園文化的活動形式,使各族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和認識自身價值。對于因溝通障礙、學習困難和經濟壓力等原因造成對校園文化不適應的學生,學校要針對不同的類型給予相應的幫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號召身邊的老師和同學主動給予他們關懷和幫助,以培養和增強各族學生對校園文化的歸屬感。

(四)加強對民族與地域文化的研究,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民族院校所處的地域和生源構成都有各自的獨特性,校園文化的建設決不能生搬硬套,走向趨同化,而應是立足本校的文化特質,挖掘其中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走內涵發展的道路。鑒于此,民族院校要充分整合校內外各方力量,成立專門的地域民族文化研究機構,建設相應的研究隊伍,并邀請知名的專家學者指導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研究,找到校園文化與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之間的結合點,為校園文化建設實現特色化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同時,民族院校要結合本校文化特色,積極組織校內外的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經常舉辦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術活動,還要注重加強校際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的開放性建設。

(五)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性,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整體輻射效用

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既要兼顧全面,注重發展的協調,又要分清主次,抓住建設的重點,以推進整體的發展。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在校園其他文化的建設中應得到相應的體現和彰顯。民族院校在進行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動文化建設時,要有意識的將精神文化滲透其中,注重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建設,這不僅可以節約資源建設校園文化的薄弱環節,促進校園文化的全面提升,還可以打破校園文化內部彼此孤立的狀態,推動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的互動發展。同時,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還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健康發展不是單方面實現的,必須與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以及課堂文化、課程文化等各個方面有效融合并形成整體合力,才能真正發揮校園文化整體的價值和功能,服務于學校的發展。

(六)系統規劃校園文化建設,打造適合本校文化的特色活動

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才能實現。因此,民族院校要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立足學校實際來制定校園文化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建設規劃,加強規劃之間的協作性、聯系性和系統性,明確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并保障相應資源的投入,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序性并逐漸走向規范化。此外,特色活動是學?!坝恕蔽幕姆▽?,具有強大的輻射力量。民族院校要緊緊圍繞本校優秀的文化傳統,融合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創建多民族、多文化共同交流的文化品牌活動,而不能只注重個體民族的文化活動建設并割裂與其他民族的文化活動間的聯系,并以此為基點,推動一系列多元文化特色活動群的建設并長期持續地開展下去,把民族院校建設成為各民族和諧共處的大家庭。

[1]歐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學概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李光華,秦積翠.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民族精神培育[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6,(4).

[3]余海波.大學教育管理者的視角:少數民族大學和校園文化[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1,38(6).

[4]宋書通,姚志軍,周紅松.高校校園文化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10(9).

責任編輯:秦利民

book=109,ebook=91

G75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2.04.33

1009-6922(2012)04-109-03

2012-06-21

張龍(1986-),男,廣西貴港人,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劉肖華(1987-),女,廣西南寧人,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民族院校
我們的民族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對農村初中合作型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大學生黨支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實現途徑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學校園文化 碩果飄香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