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連故事在中國的演變及其文化分析

2012-08-15 00:51
天中學刊 2012年3期
關鍵詞:救母目連佛教

劉 杰

(天津廣播電視大學 文法學院,天津 300191 )

目連故事在中國的演變及其文化分析

劉 杰

(天津廣播電視大學 文法學院,天津 300191 )

源于古印度的目連故事傳入中國后經歷了三個主要演變階段,演變的過程即目連故事的中國化過程,其中加入了諸如孝道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內容,故事的載體則由佛經向變文、戲曲、寶卷等多種形式轉變,佛道交融、市民思想興盛等現象則是目連故事演變的文化背景。

目連故事;演變;文化分析;佛經

目連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生活在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時代。關于目連故事最早見于原始佛教典籍,主要有《增壹阿含經》、《法華經》、《阿彌陀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等。

在原始佛教經典中,目連故事主要由三方面內容組成,首先,目連是由外道改信佛教的;其次目連以神通著名,《增壹阿含經》和《大智度論》中描述了目連的特點:“此大目犍連有大神足,乃能使此宮殿六返震動”[1];再次,目連前世對母親不孝順,遭到業報,最后被一小群執杖梵志所殺??傮w而言,佛教原典中的目連故事主要是宣揚佛法的神通廣大和業力思想。目連故事進入中國文化環境后,不斷發生著變化,或是移花接木,或是添枝加葉,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故事。因不同時代文化背景的差異,目連故事的演變主要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一、魏晉南北朝——凸顯佛道交融與孝道主題

魏晉南北朝時期,目連故事隨著佛經翻譯的盛行開始廣為流行,在南朝梁僧旻、寶唱等編輯的《經律異相》50卷中,和目連故事相關的就有《目連為魔所嬈》、《目連勸弟并示報處》、《目連伏菩薩慢》等約16種之多。

在眾多與目連故事相關的佛經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為《佛說盂蘭盆經》,此經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宣傳目連故事的代表性文本,講述目連為救在餓鬼道中受懲罰的母親,于七月十五日十方僧眾自恣之際,為七世父母及現世父母厄難中者,作盂蘭盆會。在《佛說盂蘭盆經》中,目連故事開始加入一些中國本土元素,有兩點十分突出:

第一點是盂蘭盆會故事與道教元素的結合。盂蘭盆會是目連故事中的一個重要敘事因素,有學者認為,梁以后佛教徒設盂蘭盆會薦拔亡魂受到了具有濃厚道教氣息的中元祭祖薦亡習俗和東漢三張的飯賢消災之法影響[2]。這種觀點是有道理的,由此也反映了當時佛教和道教之間的相互影響。

同為影響中國文化的重要宗教,佛道二教關系十分復雜,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對道教是采取一種借鑒和融合為主的態度。佛經翻譯所用的格義法,就多借用道家或道教概念,尤其喜歡用《老子》和《莊子》中的義理比附佛經中的哲學玄論,如以《老子》的“損之又損”、《莊子》的“忘之又忘”比附佛學中的坐禪息念??梢哉f,在剛剛進入中國的一段時期內,佛教和道教的界限并不十分明顯。根據《后漢書》記載,甚至有將中國的“黃老”和印度的“浮屠”未加區別加以崇拜的現象??梢?,在宗教理論和實踐中,初期的佛教都采取了與中國本土道教相互融合為主的態度,這種態度顯然在目連故事中有所體現。

雖然不能完全說《佛說盂蘭盆經》中盂蘭盆會故事照搬了中國本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題材,但是故事受到道教的影響,反映出該時期佛道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這是大致不差的。

第二點是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孝道思想?!斗鹫f盂蘭盆經》中包含的中國傳統式的孝道思想是比較明顯的,如目連救度父母的目的是報答養育之恩,經文中出現了“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報父母常養慈愛之恩”等文字。這些并不屬于故事母體的思想主旨從何而來呢?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存在的思想文化背景,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盡管佛教傳入中國時積極向本土文化靠攏,但是本土文化卻不乏對佛教的批判和否定,代表本土核心文化的儒家態度最為激烈,倫理關系尤其是孝道問題是儒家攻擊佛教的焦點,如范縝批評佛教“浮屠害政,桑門蠹俗”,認為佛教流毒甚廣,使社會“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續,致使兵挫于行間,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貨殫于土木”[3]。面對這些指責,佛教在進行辯駁的同時,采取了一些積極手段與本土文化進行調和以期獲得民眾尤其是世俗政權的認可。

依靠武力奪取天下后的西晉王朝馬上轉而強調以孝道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之后的政權也大致如此,盡管當時政權更迭不斷,武力沖突頻繁,但“傳禮來久”的呼聲卻一直連綿不絕。為了適應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佛教采取了一些積極的迎合措施。

康僧鎧在譯《無量壽經》時提到:“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積善余慶,今為人遇生王室,自然尊貴?!盵4]1256慧遠也說:“是故凡在出家,皆遁世以求其志,變俗以達其道。變俗,則服章不得與世典同禮;遁世,則宜高尚其跡。夫然者,故能拯溺俗于沉流,拔幽根于重劫,遠通三乘之津,廣開天人之路。如令一夫全德,則道洽六親,澤流天下,雖不處王侯之位,亦已協契皇極,在宥生民矣。是故,內乖天屬之重,而不違其孝;外闕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盵5]兩段言論在當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者是為了迎合世俗政權,后者是為了調和倫理綱常。兩者共同體現佛教在調和本土文化中尋求發展空間的生存策略,《佛說盂蘭盆經》中孝道因素的融入,正是佛教與儒家文化尋求同生共處的集中表現。

以上兩點,前者屬于道教作用力,后者屬于儒家影響,可見《佛說盂蘭盆經》是佛教故事中加入中國元素的產物,是目連故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代表作品,反映出佛教汲取儒道思想并與之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

二、隋唐五代——孝道主題確定和中國化的完成

隋唐五代時期,目連故事大量出現在變文中,見收于《敦煌雜錄》、《敦煌變文匯錄》、《敦煌變文集》、《敦煌變文集新書》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目連緣起》、《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并圖一卷并序》和《目連變文》三種。

孟棨《本事詩》是較早提及目連變文的古代文獻,其中提到張祜謁見白居易時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非目連變文何耶?”張祜認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入冥情節受到了目連變文故事的影響,可見,目連變文在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另外一則材料也能證明這一點,敦煌變文S.2614《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并圖一卷并序》卷末有“貞明七年辛巳歲四月十六日凈土寺學郎薛安俊寫”和“張保達文書”字樣,貞明為后梁末帝年號。

既作為典故被文人詩文引用,又有文士進行抄寫,目連故事在中唐至五代期間的流行程度可見一斑。流傳范圍則由魏晉時期以僧眾為主擴展到士人甚至普通民眾了。

和《佛說盂蘭盆經》為代表的魏晉南北朝佛經相比,目連變文故事情節的變化也是十分明顯的,主要體現在:第一,目連父母有了確切的姓名,目連也有了一個小名。第二,詳細交代了目連母親受到懲罰的原因。第三,形象具體地描寫了地獄的慘狀。第四,強調了目連救母經歷的曲折和復雜。

探究這些變化的原因首先應該考慮文體轉換的因素,變文屬于韻白結合、語言通俗、故事性強的通俗文學,與深奧晦澀的佛經自然不同,追求情節的曲折性和完整性都是為了迎合聽眾需求,即如鄭振鐸在《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所言:“變文的意義,和演義是差不多的。就是說,把古典的故事,重新再演說一番,變化一番,使人們容易明白?!碑斎?,“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這些變化最終都應該歸結到具體的思想文化背景之下來考察。

目連變文故事情節的變化,總體上是為了服從中國化孝道宣傳目的。之前的佛經中,目連的父母面貌不清,隋唐五代的變文中,目連的父母有了具體的姓名——拘離陀和青提,目連也有了一個小名——羅卜,這樣,就構建了一個適合行孝的家庭關系和人倫環境。變文中的人物言行也明顯體現了孝道主題,除了歷經艱辛救母的目連外,值得注意的是世尊,在《目連緣起》中,原本脫離三界的世尊“奉勸座下弟子,孝順學取目連”,甚至如數家珍地盛贊董永、郭巨、王祥等二十四孝子,儼然成為一個苦口婆心的孝道宣揚者。

目連變文無論是情節的變化還是思想主題的演變,都與唐代思想活躍、文化包容的社會特點息息相關。在對待佛教的態度上,雖然出現過會昌法難和韓愈、李翱等人對佛教的猛烈抨擊,總體而言,唐代采取的是一種兼容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這為佛教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和發展契機,佛教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獲得迅速發展,并最終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完成了佛教的本土化進程。如果說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主動汲取中國本土文化的話,隋唐五代時期穩定統一的政治形勢明顯有別于以紛繁雜亂為特點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本土文化對于佛教的影響力也更積極主動。統治者更是從維護封建統治的需求出發,積極引導佛教和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主流思想文化合流,其中一個關鍵問題便是解決佛教與中國傳統孝文化的分歧問題。唐太宗就曾“詔僧道致敬父母”,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引導佛教接受儒家的倫理觀念。高宗也曾下詔:“父母之親,人倫以極,整容端坐,受其禮拜,自余尊屬,莫不皆然……自今以后,僧尼不得受父母及尊者禮拜,所司明為法制,即宜禁斷?!边@無疑是以國家法令的形式,強迫僧尼向父母行跪拜之禮,接受儒家的孝道觀念。

至此,我們找到了目連故事在唐代發展演變的政治文化原因,可以說,目連故事在這一段時期的演變特點是與唐代開放包容的文化背景相關的,統治者對于佛教趨儒化的引導政策,則直接導致了目連故事明確孝道主題,最終形成一個中國化的故事題材。

三、宋元明清——孝道主題的延續與娛樂功能的強化

如果說魏晉至唐目連故事是在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的不斷調整中發展的話,宋元以來目連故事則已經完全融入中國文化當中,敘事載體、敘事主體和受眾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與之前主要依靠佛經或變文流傳不同,自宋代始,目連故事大量出現在戲曲和寶卷等通俗文學樣式之中。據《南村輟耕錄》、《錄鬼簿續編》等文獻記載,戲曲有元明佚名作者所作的《目連入冥》、《目連救母》、《打青提》等,鄭之珍的《目連救母勸善記》卷帙繁浩,成為這一時期影響深遠、最具代表性的目連戲文?!赌窟B救母出離地獄生天寶卷》是早期以目連故事為題材的寶卷,鄭振鐸推斷“這個寶卷為元末明初寫本,寫繪極精”[6]318。之后,演說目連故事的寶卷十分流行,主要有《地藏王菩薩執掌幽冥寶卷》、《目連救母幽冥寶卷》、《目連三世寶卷》等。

宋元以來,目連故事較之前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故事內容方面,目連的家庭關系日益復雜。魏晉南北朝時期,目連故事中的人物不多,他的母親也僅有身份沒有姓氏,到隋唐五代時期,故事中的人物逐漸增多,且出現了一些東西參半的姓氏。宋元以來,目連的家庭成員不但增加,父母也有了地道的中國名字:傅相(或作傅湘)和劉青提(或作劉四貞),一些作品還塑造了目連的其他親屬:祖父傅榮、妻子曹賽英、丫鬟等,甚至還有一個名叫劉假(或作劉賈)的舅舅,人物關系越來越復雜,家庭成員越來越多。這樣,目連終于由一位只身闖蕩中國的外籍人員徹底變成一位親友眾多的本土人士。由來已久的孝道主題,則在這樣一種復雜的家庭關系中得到更好的繼承和延續。

第二,在宣揚孝道、勸人向善的同時,故事的世俗化與娛樂功能大大增強。宋元以來,原本在莊嚴法會上宣講的目連故事,成為大眾娛樂場所經常上演的題材,《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買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游出賣。潘樓交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又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構肆樂人,自過七夕,便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倍增?!盵7]211―212另外,祁彪佳《遠山堂曲品》提到《目連救母勸善記》演出的盛況:“全不知音調,第效乞食瞽兒沿門叫唱耳。無奈愚民佞佛,凡百有九折,以三日夜演之,轟動村社?!盵8]114姑且不論評說者對目連戲的態度如何,以上文字均說明了目連戲在民眾中受歡迎的程度,故事在勾欄瓦肆中演出,伴有形式各異的娛樂活動,與其說觀眾在接受傳統的孝道思想,不如說觀眾在享受集體的狂歡。

可見,宋元明清時期,除了沿襲已有的孝道主題外,目連故事普遍為市井小民所接受,娛樂與教化并重,成為故事的一項主要功能。這一傾向與宋元尤其是明清時期市民思想影響和俗文學的發展密不可分,李澤厚稱“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卻是世俗人情。這是又一個廣闊的對象世界,但已不是漢代藝術中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蠻勇力量的凱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副副平淡無奇卻五花八門、多姿多彩的社會風習圖畫……藝術形式的美感遜色于生活內容的欣賞,高雅的趣味讓路于世俗的真實”[9]184―186。顯然,目連故事在這一時期的演變,正是世俗社會及其代表的民眾思想在文學領域的一個縮影。

總之,目連故事在中國的演變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分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和宋元明清時期,每個階段在主體要素、思想內容、傳播載體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總體而言,故事是伴隨著佛教中國化進程和文藝大眾化普及而逐漸演變發展的。

[1] 大正新修大藏經:增壹阿含經[Z].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

[2] 蕭登福.論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響及佛經真偽[J].中華佛學學報,1996(9).

[3] 大正新修大藏經·弘明集[Z].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

[4] 蘇淵雷,等.佛藏要籍選刊:第5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 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C]//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

[6]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下[M].上海:上海書店,1984.

[7] 鄧之誠.東京夢華錄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2.

[8]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遠山堂曲品[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9] 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Investigation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n Evolution of Mahamaudgalynyana Story

LIU Jie

(Tianj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Tianjin 300191, China)

The story of Mahamaudgalynyana which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India had involved three stages which compose its localization in China. Filial piety theme is gradually adding up while its literary genre is changing from Buddhist Scripture to Bianwen, Baojuan and drama. Syncretism of Buddhism and Taoism and rising of citizen culture ar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volution.

story of Mahamaudgalynyana; evolution;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I206

A

1006-5261(2012)03-0025-03

2012-03-26

劉杰(1972―),男,江西宜春人,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 劉小兵〕

猜你喜歡
救母目連佛教
歲月有大愛
試論御伽草子《目連草子》對漢文學的接受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
河南抗癌7 年女大學生賣花救母希望帶給更多人溫暖
鐵杵成針臨危不懼
張文亞:獻肝救母
中國目連戲展演
——弋陽腔藝術保護中心演出
14歲少年捐髓救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