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先秦儒家的圣化思想

2012-08-15 00:49張星星
關鍵詞:君主圣人儒家

張星星

淺析先秦儒家的圣化思想

張星星

先秦儒家通過“禮”“仁”等核心要素闡述了什么是“圣人”,如何做到“圣人”。西漢后儒學的意識形態化使得儒家的“圣人”成為理想人格,進而把“圣人”賦予君主,為君主統治的合法性找到了理論依據。圣化思想導致了政教一體化。

先秦;儒家;禮;仁;圣人;圣化思想;政教一體化

一、人的本質與圣人

孔子尊崇西周的禮儀制度,認為應該強調禮的儀式作用。他注重周公所強調的“敬”,強調把感情注于禮儀活動中??鬃拥倪M步在于他突破了“禮不下庶人”的西周傳統,使禮不局限于社會上層,而得到普及??鬃訉⒍Y這種外在的規范性內化為人的感情需要,將禮儀提升到了人本質的高度,認為人的行為要是違背了禮的原則,也就是失去了人的本性。

關于人性,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論語·陽貨》),認為人的本性相差不大,都是趨向于善的??鬃影选叭省焙腿寺撓翟谝黄?,就使得其具有了人本質的意義。但要實現人的本質,必須要靠后天的努力,也就是要學禮,達到“克己復禮”。

孔子將人內在的部分情感歸結為“仁”,又將“仁”與“禮”緊密結合在一起。那么,“禮”也就成為一個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前提。如果要成為“圣人”,當然首先得成為“人”。從孔子關于“禮”和“仁”的思想可以看出,孔子既重視外在的權威,也強調內在的重要性,這說明孔子在人性和人本質之間還沒有形成明確的認識。

孟子同意孔子從人的內在情感需要尋求禮儀存在的合理性,認為人區別于動物的東西正是人性中先天就具備的。孟子說:“仁也者,人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下》)他認為孝和親親是仁的根本,而“仁”是人具有的最高的品德,具有仁德的人可以成為“圣人”。孟子的“四端”理論說明了人性善。孟子相信,如果我們能夠努力培養“四端”,做到“仁”,也就可以做到成圣。孟子的性善論使得人性與人本質之間達到了實質上的統一。但孟子并不認為人性就是人本質,他的性善論只是在人性和人本質之間建立了統一性關系,強調人本質不是來源于人性之外,實現人本質應該從人性方面努力。

荀子聯系戰國末期的社會動蕩局面,強調外在權威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性惡論,并認為既然人性是惡的,那么它與人的本質就是不可能一致的。要想成為真正的人,就必須對先天本性進行改造,也就是“化性起偽”。荀子認為要改造人性,就得重視外在的權威,主要是依靠禮和君主來達到化性起偽。當然,荀子強調的外在權威最終可以歸結為對君主權力的尊崇。荀子通過假定人性惡,使人不能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己的本質,而不得不依靠外部權威——禮和圣王。這樣,荀子就通過人性惡提出了“圣化”思想。荀子從性惡論出發,強調外在的權威禮和君主的作用,可以使禮充分發揮其規范人們行為的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荀子這種強調外在權威,實際上也是在為君主專制找借口。

先秦儒家通過對人性和人本質的論述,在把外在的政治秩序內化為人本質的同時,理論上就會創造出反映這一秩序的人,即圣人。從荀子那兒,我們能看出已經由人本質引出了外在權威“圣人”,也就是王或君主。

二、“圣”性的發展演變

(一)由祖先到圣人

圣人最初的代表是巫師。巫術可以通過某種特定的儀式和媒介,實現人與神之間的交流。人們要想了解神意必須通過巫師作法,所以人們就可能對巫師產生崇拜和信任,巫師當時在人們心中就是圣人的代表。楊陽總結了西周時期的政治和文化:西周文化主要在于宗法等級秩序,以祖靈崇拜為核心,以天命信仰為支撐,以具有象征意義的儀式活動為表達形式[1]229。正是在此基礎上,先秦儒家用圣人來代替祖先?!笆ァ本鸵馕吨軌驕贤ㄌ旌腿?。西周在天和人的關系中注重祖先的主動性,儒家相應地注重圣王的主動性,強調圣王對社會的統治權。先秦儒家認為具有了“圣”的品質的人,其基本功能就變成了“通”[2]161。圣人立足于世俗世界,有與一般人一樣的“人”的特征,但是還有與一般人不同的一面,他是人道和王道的集合體。儒家雖然強調圣人的作用,但他們并不認為圣人就是神,圣人的高人一等主要在于其“智”。

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儒學逐漸意識形態化。在這一過程中,儒家的圣人形象就成為主流的圣人形象,而這種儒家圣人是以實現一定的政治理想為目標,既保留傳統巫術那種神秘性,也充分滲透到世俗世界。這樣,儒家的圣人形象就逐漸成為社會普遍化的理想人格。圣人是儒家文化塑造的人格形象,是諸多人格類型中層次最高的一種。圣人人格凝聚著人類所有的優點和特長,是人類智慧的全部體現。正是由于圣人有絕對完美的人格,這使得圣人成了唯一能夠統治天下萬物的特殊人物。在儒家看來,唯有圣人才具備治理天下的資格[3]。這種圣人就是君主,這樣就為君主的統治找到了合理性依據。

(二)“圣人”的普遍化

儒家把宗教和政治有機結合起來,所設想的圣人統治著世間的一切事物,將政治權力的獲得看作成為圣人的必經途徑。圣人不僅統治著一切,而且圣人還有一定的模范作用。要想成為區別于動物的人,就必須向圣人學習。楊陽用兩句話來概括儒家的圣人人格,即“人必須為堯舜”和“人皆可以為堯舜”[1]248。人必須為堯舜,體現為人們只有認同于圣人,按照圣人的行為來規范自己,才能算真正的人。人皆可以為堯舜,是說把圣人普遍化,圣人離普通的老百姓再也不是遙不可及。儒家打破了西周時期的“禮不下庶人”傳統,開始使圣人人格向社會普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儒家主張社會絕對平等,儒家還是主張等級分化的,在他們看來,社會只有“分”才能維持秩序的穩定。儒家雖然主張圣化的普及,但是普通人和王之間的等級差別很難在短時間內縮小,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儒家的主張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傊?,做人成圣,主要是通過用“禮”來規范個人的行為,并學習圣人的行為。

(三)“內圣”與“外王”

儒家認為社會的等級是以圣化的程度為依據的。誰的圣化程度高,誰的社會地位就高。于是,王或者君主因其圣化程度高,就成為社會最高的等級。這就引申出所謂的“內圣外王”。但是,“內圣”就一定會“外王”么,“外王”就一定是“圣人”么?

從歷史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出,“內圣”不一定“外王”。比如孔子,人稱“圣人”,但沒能成為王。由于王位的繼承制度,也不是所有的王都具有“內圣”的品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達到“內圣外王”是有條件的,它取決于多種因素的作用。在儒家的代表人物中,孟子認為“內圣外王”有一定的合法性。他提出了三種獲得王權的合法途徑,也就是禪讓、變置、圣人革命。禪讓是在繼承者不夠格的情況下實現的獲得王權的方式。變置的前提是現在的君主有過錯。圣人革命是因為現在的君主完全變成了暴君,才要廢除他。在孟子看來,“內圣外王”是合理的,我們應該堅持。荀子也堅持“內圣外王”的合法性,但他認為判定政權合法的標志在于強調奪權者的主觀動機?!皟仁ネ馔酢痹谟趶娬{“內圣”達到了一定程度才有資格做到“外王”,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圣”沒法量化。既然內圣是外王的依據,就必須要求有一定的量化標準和形式,于是禮儀就成為了標準和準則。但是,現實和理論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從歷史史實看來,當時并不是完全依照一定的禮儀標準來判定“圣”;并且即使有禮儀作為標準,“圣”還是存在難以量化的問題。這就使得“外王”不得不作為標準,這樣,人們就不完全遵守由“內圣”而“外王”的路徑。事實上,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王權的合法性也不是完全依靠“圣”來鑒定的。

三、圣化思想導致政教一體化

儒家思想表現的兩個趨勢就是宗教領域的政治化和政治領域的宗教化?!叭寮宜鶆撛O的圣化文化,在使宗教人倫化政治化的同時,也帶來了政治的宗教人倫化?!保?]254將宗教應用于政治領域,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將圣人等同于現實的王。儒家將宗法政治秩序內化為人本質,又創造出“圣人”作為人本質最好的體現,通過“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路徑將全社會都納入了圣化的軌道。儒家對人本質的預設,表明儒家否定人的天然性,這樣就必須對人進行改造,既然改造就需要圣人,具體到現實社會就需要君主等官僚集團。這就為專制主義制度找到了合理的借口。政治宗教化就是說儒家從宗教的角度來考慮政治,把政治看成達到宗教理想的途徑。認為政治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達到政治性目的,而是要實現圣化,把政治看成推行教化的工具。在政治宗教化背景下,以儒生為代表的官僚集團在任官時主要以意識形態為標準,官僚的升遷和政績沒有太大的關系,而和與意識形態相關的活動有關。因此,許多官僚主要從事于一些有關自己聲望的活動,而不主要側重研究和解決政治問題。將政治宗教化使得大量的儒生從政,他們帶著濃厚的宗教熱情參與到政治中來。這樣,一方面使得社會的知識分子和政治緊密結合,使得政治很容易對知識分子進行動員,當然也減少了知識階層對社會的不滿及其對統治的阻礙;另一方面,則造成了官僚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政治宗教化還有一個表現,就是在政治實施過程中采取宗教的手段,以教化的方式來實現政治。孟子就提出了王道和霸道的區別,認為霸道是采取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而王道則是通過道德的感化方式說服人。君主要實現統治,最好的方式就是培養自己的道德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圣化”。在這里,君主不僅僅是政治的象征,還是教會的象征。宗教領袖必須奪取政治權力才能真正被人尊崇,而統治者也必須利用宗教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到西漢之后,隨著儒學的意識形態化,儒學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儒學是統治者實現統治的手段,而在政治統治的過程中,儒學也宣傳了自己的主張和觀點,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崇拜儒學。

[1]楊陽.王權的圖騰化:政教合一與中國社會[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楊陽.文化秩序與政治秩序:儒教中國的政治文化解讀[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161.

[3]葛荃.權力宰制理性:士人、傳統政治文化與中國社會[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26.

B222

A

1673-1999(2012)03-0028-02

張星星(1987-),女,山西陽城人,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00088)中外政治制度碩士研究生。

2011-11-28

猜你喜歡
君主圣人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五張羊皮
當代皇室
和諧君主帝嚳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官場圣人范仲淹
官場圣人范仲淹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