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與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比較

2012-08-15 00:49向秋虹
關鍵詞:新教教徒傳教

向秋虹

新教與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比較

向秋虹

19世紀基督教中的天主教和新教在中國的傳播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天主教與新教在中國傳播的目的相似,都想使更多中國人皈依其宗教,但各自使用的手段有所不同。比較分析了天主教與新教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上的不同態度,在布道途徑和吸收教徒方法上的區別,在發展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方面的差異。

19世紀;中國;天主教;新教

基督教發源于公元1世紀中葉,后來分為三大教派,分別是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浇淌紓魅胫袊硟葹樘瞥懹^九年 (635年),迄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三大教派來華早晚不同,但至鴉片戰爭前夕業已聚齊。19世紀隨著外國勢力船堅炮利的入侵,外國傳教士也隨之蜂擁而來,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三大教派在中國的傳播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東正教的情況比較特殊?!霸谌A東正教是俄國所獨有的,其駐京的布道使團,在《北京條約》簽定以前實際上是一個政教合一的以政為重的組織,職能上相當于沙俄政府派駐北京的代理機構,由官方提供經費,工作內容是搜集和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隨時向本國政府報告?!保?]119因此可以說,俄國東正教就像是置入中國心臟的 “特洛伊木馬”,其主要目的是謀求政治軍事情報,并不注重傳教?!捌浣掏娇偣?00余人,絕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其中還包括定居中國的一些俄國人?!保?]119一直到19世紀末,在華東正教徒仍不過500人。因此在傳教方面的成效,東正教遠不如天主教和新教。而天主教和新教19世紀在中國的發展,不論是在教徒數量上,還是區域范圍上都有很大的突破。

“19世紀時,商人們來中國謀求利益,外交官和軍人來中國則謀求特權和讓步。外國人當中唯有基督教傳教士來中國不是為了謀求利益而是要給予利益;不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至少在表面上要為中國人的利益而效勞?!保?]584從表面上看,天主教和新教的根本目的是一樣的,就是使中國人皈依其宗教。天主教與新教的區別不在于其最終目標,而在于其達到目標的手段。

首先,19世紀前期,天主教與新教在華傳教的基礎不一樣。天主教在華傳教可追溯至蒙元時期?!霸雷嬷猎?(1293年),有一名叫孟特·戈維諾(Monte Corvino)的天主教士成功地來到中國。他是意大利人,屬方濟各會。其人在華多年,教務工作頗有成效?!保?]20清雍正年間清廷開始嚴厲禁教,但通過天主教傳教士的秘密活動,嘉慶十五年(1810年),中國天主教徒約有20.5萬人;道光19年(1839年),中國天主教徒約有30萬人[3]108。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在五口通商時期,“天主教的傳教士比新來的新教傳教士更加頻繁地深入到內陸省份,與那里的信徒取得聯系”[3]109。 到 1860 年前夕,“中國天主教徒人數持續上升”[4]41。 相比之下,新教在19世紀60年代前期的基礎遠不如天主教。新教來華的時間要比天主教晚得多,直到17世紀初葉才有新教徒隨荷蘭船艦到過臺灣,到嘉慶十二年(1807年)才有新教徒來到中國內地——廣州。對于新教而言,此間來華傳教基本是從零作起,發展自然不如天主教。這一時期,“信徒的發展也極為緩慢,只有數百人”,“1858年,中國新教徒不到 500 人”[3]130。

但新教作為后來者其發展也是可觀的。到鴉片戰爭以后,新教在華的傳教工作得到大規模的擴展,許多差會和大大小小的使團紛至沓來,19世紀后期新教徒在中國便形成了一定的規模。19世紀60年代初,在華新教徒有2000人,到19世紀末則發展至8萬人,宣統二年達到17萬人??梢?,“新教這‘新字輩’的勢力大有咄咄逼人、后來居上之勢”[1]120。

其次,兩個教派傳教士受到母國支持的程度不同。天主教傳教士多來自法國,而新教的傳教士多來自英、美。在華傳教士大都受到其母國的庇護,但其庇護方式和程度又各有不同。資料顯示,在華新教受其母國的支持比天主教多得多。新教絕大多數傳教士的經費都是來自母國的撥款和捐助,而天主教會只能得到部分補助,“其經費只占傳教經費的一半,另外則由各休會和傳教士本人籌集”[4]42。由此可見,新教教會從母國獲得的經濟援助要高于天主教教會。充足的資金使新教傳教事業得以順利進行,而天主教卻常常由于經費不足發展困難。這一方面使得新教在華的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遠勝于天主教;另一方面又使得新教外籍傳教士所占在華教徒的比例比天主教要大。例如宣統二年(1910年),中國有天主教徒130萬人,在華外籍天主教傳教士約1400人,其所占教徒的比例約0.107%;而在華新教徒為17萬人,新教的外籍傳教士則有約5000人,其所占教徒的比例達2.94%之多。雖然在華天主教徒比新教徒多,但新教在華外籍傳教士遠多于天主教外籍傳教士。由此可見,新教教會從母國獲得的經濟援助要高于天主教教會。

再次,新教在華的教育、文化等事業的發展也要遠勝于天主教。19世紀中后期,天主教與新教都大力發展其在華教育文化事業,以期以文化滲透的方式來吸收更多的教徒?!皬?9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內地傳教事業的普遍開花,教會學校也明顯增多。到70年代中期的十幾年間,教會學??倲翟黾拥酱蠹s800所,學生達2萬人”。其中,“新教方面開辦者有350所,學生約6000人,其余為天主教會所屬,總規模上超過新教?!保?]204然而天主教與新教在興辦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時有著質的差異。天主教主要是興辦小學、育嬰堂等,并以借此發展更多教徒為主要目的。新教除建立小學、育嬰堂外,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用于興辦大學、醫院、出版社、書會等更高一級的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如新教傳教士馬禮遜首開在華的出版業,“其成果主要有兩部書:一是《神天圣書》,即他翻譯的《圣經》,這是基督教經典首次以中文最完整而系統地介紹到中國;再一部是《英華字典》,共六大本,合計4 594頁,該書為中國英漢字典的嚆矢?!保?]197另外,“在同治六年(1867年)以前的50余年間,新教在華出版的非宗教著作108種,約占其所出書籍總數的14%。至19世紀末,非宗教著作達數百種,增長率明顯超過宗教類書籍?!保?]198“廣學會”是新教在華最大的出版機構,“光緒十三年(1887年)成立于上海,初名為‘同文書會’,后改名為‘廣學會’”,所標榜的宗旨是“以西國之學廣中國之學,以西國之新學廣中國之舊學”[1]199。 廣學會出版了大量書籍,其中60%以上為非宗教類書籍,包括大量的人文、科學類書目。這類書籍對中國人有益無害。除此以外,“廣學會還出版期刊,以《萬國公報》最為有名……其前身是林樂知主編的《教會新報》……該刊更多是載時事評論和中外重大政事法令,宗教反而不是主要內容”[1]200。這說明新教在華的教育文化事業不局限于傳教,也有意于傳播西方文化。新教在華的教育文化等事業,要比天主教走得更遠,發展也更加有深度。

再次,天主教和新教吸收教徒的方式和要求不一樣。天主教注重在農村和一些偏遠貧困地區布道,時稱天主教徒更具有“冒險精神”,他們“廣收徒眾,以多為能”。由于天主教從母國得到的資金較少,不能滿足其在華的開銷,因此在華天主教還包攬信徒訴訟,以獲得報酬來維持其開銷。不僅如此,天主教還利用包攬信徒訴訟,引誘一些地痞、劣紳入教,“所到之處,不擇莠良”[1]121。大量的貧困農民整家或更有甚者整村入教,使天主教徒數量猛增,但也造成了其教徒素質整體低下的問題。與此相反,新教在吸收教徒時特別注重其質量,著重通過“文化事業‘間接地’傳播福音,重視利用這種途徑擴大影響,提高教徒素質”[1]122。新教多選擇在各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布道,有選擇性地吸收新人,采取的是寧缺毋濫的方針。例如,“美國公理會在臨清傳教10年,己擁有1所醫院、2名醫生和四名其它國籍的傳教士,但他們僅僅發展了34名中國教徒”[3]123。這種發展方針使得新教教徒的整體素質比天主教徒要高。新教還定期清理教徒中不守教規、惹是生非之人。如某年“美國長老會在濟南吸收113名新教徒入教,而被開除教籍者卻達 128人”[3]234。 新教在選擇和保留其教徒時都采取嚴格要求的態度,使得新教徒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從而有利于其在華各項事業的發展。

最后,天主教與新教在對待中國文化上也存在差異?;浇膛c中國傳統文化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不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其傳教士都不能容忍中國傳統文化?;浇虂砣A的幾個世紀中,雙方的矛盾斗爭從未停止過。但進入19世紀后,天主教與新教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上有所不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天主教由于其自身的保守性,不能很好地融合中國文化。作為來華的“老字號”,天主教從一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就持否定的態度。天主教傳教士幾乎都不能容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古老的制度,但又不愿意對其進行有意義的改造。因此,他們在傳教的過程中都會集中力量抨擊中國文化或制度。天主教傳教士又主要在中國廣大農村布道,結果保守的地方鄉紳和農民常與天主教徒發生沖突。與之相反,新教在19世紀時選擇了在中國比較開放的城市布道,通過宣傳西方的新事物、新技術,啟發式地進行傳教。居住在大城市和通商口岸的中國人,由于耳濡目染或直接接觸西洋事務,慢慢接受西方文化,從而皈依了新教。某些新教傳教士也“能夠容忍,甚至欣賞中中傳統文化的某些方面,認為自己的目的與其說是破壞中國文化,不如說是來‘完善’它”[2]585。 因此,新教在華傳教過程中遇到的阻礙遠小于天主教,總體上要比天主教順利。

天主教與新教同出一宗,但在很多方面卻大相徑庭,這種現象是有其深刻歷史原因的。來華的天主教傳教士多為法國人,而19世紀的法國長期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無法顧及來華傳教士,給予的資金支持比較少。同時,天主教屬于老派的基督教,其教規和思想都趨于保守,而“新教的復興和擴張事業的領導和推動者,主要是有較高文化水平的新型知識分子。在近代理性精神的浸潤下,他們不僅對自然和人文表現出寬容和歡迎的氣度,而且努力調和宗教與世俗文化的關系”[1]217,因此新教可以容納一部分中國文化。但不論是較開化的新教,還是保守的天主教,在19世紀中國這個大染缸中,都為中國人民的利益出過力。

[1]董叢林.龍與上帝: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王美秀.中國基督教史話[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

[4]晏可佳.中國天主教[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

B979

A

1673-1999(2012)03-0147-03

向秋虹(1987-),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重慶師范大學(重慶401331)2010級碩士研究生。

2011-11-25

猜你喜歡
新教教徒傳教
祈 禱
葡萄牙西班牙保教權探源
駭圖
德意志新教與揚森主義
晚清新教在華漢語培訓學校的創辦與發展
簡述明清之際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幾個問題
近代英國圣公會在浙江的傳教活動
新教與儒教的義利觀對資本主義的作用——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有思
試析傳教活動主體的倫理正當性
1922-1953年間甘肅、青海和新疆的“圣言會”傳教使團:書目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