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與學術風氣凈化

2012-08-15 00:53
關鍵詞:學術意識思維

邊 吉

(淮北師范大學 學報編輯部,安徽 淮北 235000)

“文章乃經國之大業?!苯陙碛萦业膶W術浮躁之風,已經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學術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其最基本的科學態度就是誠實。然而,浮躁的學術風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社會科學研究水平和科技競爭力。盡管有不少著作等身的“學者”,但真正稱得上扛鼎之作的卻少見,社科研究的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浮躁的學術風氣直接影響了學術人才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助長了學術界急功近利的心理,使一部分人不再愿意在漫長的求索中尋求創新理論。在我國,經濟和整個社會的發展與人文社會科學的關系愈加密切,人文社會科學大力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作用,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學術界的治學風氣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社會科學期刊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發表研究成果的窗口之一。它是學術成果的展臺,是學術交流的平臺,它也是學術研究的導航站,在學術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導向功能,對于形成良好的學風、形成關于學術規范的共識從而維護學術尊嚴、優化學術生態環境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無需諱言,近些年來,學術生態環境失衡的狀況,社會科學期刊確也負有一部分不可推卸的責任,盡管它同時是學術生態環境惡化的受害者。沒有健康發展的學術環境,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生命力必將萎頓。

本文試談談編輯在端正學風,抑制學術失范行為中的作為,應該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請方家批評指正。

增強作者的“問題意識”

根據有的學者的看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的研究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問題意識、學理意識和方法意識。問題意識不僅體現了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創新。心理學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是:科學上很多重大發明與創新,與其說是問題的解決者促成的,毋寧說是問題的尋求者促成的。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從歷史哲學來看,人的歷史不是時間自然史,也不是階級斗爭史、科技進步史,而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歷史?!?李溢《當代中國人文學者的使命》,《人文雜志》2009年第3期)做論文一定要有問題意識,而且一定要發現真問題、研究真問題,爭取解決真問題。但現在的論文,有不少不是研究真問題,而是無病呻吟。很多學術論文各說各話,自言自語,閉門造車。就像給別人講課一樣,沒有學術對話。勞凱聲直言:“當前中國的學術文獻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屬于假問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學理意識和方法意識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李德順發現學者們大部分朝兩頭分化,“一頭是書齋型,思想淡出,學問突出,趨史避論,回避現實。另一種就是宣傳化,單純的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而沒有嚴肅、嚴謹的科學探討?!?《改革體制,構建當代中國的文化體系》,《社會科學報》2005年10月20日)這兩者的共同點就是使學科建設、理論探討走向萎縮。改變這種狀況,亟待作者樹立和強化問題意識。

培養和強化問題意識,要破除思維定勢,堅持理論思維方式的多樣性。思維方式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一旦形成就自覺不自覺地支配人們的觀察和思考。但由于客觀事物復雜紛紜和不斷發展變化,科研人員的思維只有具有多種方式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應該樹立求異思維方式、多維思維方式、比較思維方式,從歷史的、全面的、本質的、發展的各個側面和角度發現新的情況與問題。在一個較長的時期,中國學術受到了二元對立思維的全面影響,非好即壞,非紅即黑,非“社”即“資”,非唯物即唯心。只有突破二元思維以及二元對立中的決定論思維,才能建立兼容的多元思維格局。

培養懷疑精神和獨立精神??茖W是借助理性的手段,運用理性的思維進行獨創性的探索活動,追求真知是它的目的,要求個體具有相應的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其中就包括強烈的懷疑精神和獨立精神。懷疑精神要求人們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么”,追問它究竟有什么根據,而不輕易相信一切結論,而是抱有相對的態度,認為不存在終極真理,不存在認識上的獨斷和絕對“權威”。合理懷疑乃科學理性的天性,正是懷疑、問題激發人類去學習、去發展知識,而對權威的習慣性服從和盲從、依賴顯然會對形成正確的理解力和對事物真實性的判斷力產生極大的阻滯,對創造性的思維和行為有致命的負面作用??茖W產生和發展在一定的環境中,必然受到社會輿論、社會道德、社會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追求和提供真實知識和思想是學者的本分,獨立思想則是學術活動的靈魂,只能實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的壓力,對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必須具備獨立精神,隨聲附和,或為了迎合某種需求而隨意編織自己的見解,都是與科學精神決不相容的?!翱茖W的發展,以及一般的創造性精神活動的發展,還需要另一種自由,這可以稱為內心的自由。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權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也不受一般違背哲理的常規和習慣的束縛?!?《走近愛因斯坦》,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錢谷融也說:“一個人總要保持心態的自由,保持自己獨立的自主的姿態”。(《新世紀與青年學子論學》,《揚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檢視學術史,作出重大貢獻、留下光輝名字的學者,無一不是有著錚錚鐵骨的學者,在學術上特立獨行,他們的研究充分體現了學術的獨立且自由精神。學術史上那些被打壓甚至遭受非人的待遇的學者,在嚴苛的外在環境下之所以能頂著巨大的社會政治壓力,積極進行學術探索,就在于他們的人格力量。例如顧準具有偉大的人格,具有對民族、對人民、對人類的高度責任感與追求美好生活的使命感,才使他對個人的浮沉榮辱毫無牽掛,將個人地位、名譽、個人幸福置之度外來進行學術探索。顧準的學術成就來自于堅持學術自立的品格。他對真理堅韌執著地追求,只服從真理,不管在感情上多么難舍難分,只要不符合真、善的標準,他都義無反顧地加以舍棄;只向真理低頭,不管是有多大權勢的顯貴,只要是有悖于真理,他都理直氣壯地加以反對。又如周谷城在一生的學術活動中提出了很多值得人們思索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成為某一時期的論爭焦點,充分地體現了周谷城的學術原創性。周谷城的離經叛道的觀點,曾引起了某些人對他的批判,但他卻不為所動,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與立場。他堅持了一個大學者的“學者操守”:“至少對自己嘔心瀝血研讀而形成的學術觀點有足夠的自信和自愛。如為權勢物欲之故而隨便改變,則只能算‘學問'掮客;而稍遇壓力和利誘,即違心檢討自己的理論和觀點,那么不是人格有缺陷,便是學問太淺薄?!?顧曉明語)而當吳晗將史學或多或少變成了政治的應聲蟲時,他的史學研究的價值也就或多或少地流失了。學術成果的獨創性只能是學者的獨立的思想立場和自由精神、極富個性魅力的思維方式的表現形式。

自覺克服述而不作、循規蹈矩的文化心態。人是社會的產物,在生物意義上并無根本區別的人們,正是借著所習得的思想文化之不同,而本質地區別開來。文化傳統通過積淀在人們深層心理結構中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傾向潛在且全面地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鬃幼苑Q“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種學風對于傳承歷史遺產起了積極的作用,但也派生了因循守舊的不良作風。嚴復說;“中國夸多識,而西人尊新知?!睆埵烙⒅赋?,幾千年來中華思想文化發展較慢,就與這種片面的“述而不作”的傳統有關,“我們的學術工作,如果只片面地重知識性、資料性之‘述’的方面,卻不進而強調智慧性之‘作’的方面,那的確會陷入‘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的境地?!?《我們還要“述而不作”嗎?》,《光明日報》2011年9月30日)楊守森也著文認為一部分研究者存有“思想萎縮,觀念陳舊”的問題和缺陷,“有不少學者,在思考文藝學問題時,仍在固守著‘唯物’還是‘唯心’,是符合馬克思主義還是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這樣的簡單化原則;仍習慣于依附已被認可的經典論斷,或習慣于尊奉某某會議精神、某某領導講話、某一紅頭文件,而缺乏真正獨立的學術人格與學術精神?!?《學術體制與學者素質》,《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為學的最終目標是要有創新,有己見,有創作——智慧性創作?!爸腔邸辈煌趩渭儭爸R”的最大特點在于智慧具有原創性,實現了學術增值,或對已有研究的偏誤匡正,或對已有研究向深廣處拓展,或填補別人沒有注意、沒有發現、或不敢觸及不能涉入的學術空白。學人只有在“多識”的基礎上注重追求“新知”,個人的研究才能被賦予意義,在學術的長河、思想鏈條中,才能體現自身不同于他人的學術價值。

培育作者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科學意識

編輯須求自身與他人之異立自身優勢之異,找出發展的突破口。地方特色是構成學術期刊個性特色的重要條件之一。地方特色帶有地域性或地方風味。由于各高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這就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點。有的院校地處歷史文化名城或重要的經濟地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悠久的文化傳統、濃郁的民俗風情,積累了豐富的文物資料,涌現出眾多杰出的歷史人物。又由于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出現了諸多具有區域特征的新的經濟、文化現象,如“經濟圈”、“文化帶”。所有這些,都為所在地區學術期刊提供了開展地域性學術研究的有利條件和廣闊前景。抓住這些有利因素,開設地域性專欄,開展地方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學術研究,勢必能改變一般化的局面,促進學術園地的百花齊放,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突出個性特色,增強在刊林的競爭力量??梢詾楫數卣臎Q策提供更加切實的依據,為地域政策的差異化創造條件,提供保障。但是應該摒棄那些陳腐、落后、消極的文化意識,克服受到狹隘的地方觀念影響而出現的褊狹傾向。例如對某些本地歷史人物不切實際的過高評價甚或隱惡揚善,對某些古老地方習俗中落后成分的偏愛和過分渲染,以及對某些偏僻狹小地區方言的長篇辯證等等。還有受經濟領域的地方保護主義影響,部分學者出于經濟宣傳的目的,特別是開發旅游資源和搞活地方經濟的目的,違心地作出與客觀事實、學界和社會的定論公論相反的論證和宣傳。這些文章或者離開歷史事實,或者缺乏較為普遍的意義,造成對學術質量一定的負面影響。

地方文化是中華文化有機整體或大系統下的亞文化或子系統。中華主流文化對于地方文化具有導向、凝聚和規范作用,促其融合擴展、認同主流和趨同一體;各個地方文化則以不同的個性風格與特殊內容,給中華主流文化不斷提供豐富的能量與養料。主流文化與地方文化的這種雙向互動與相輔相成,是中華文化及其民族精神多元互補、綜合創新的本質體現。地域研究要將地方性和總體性相結合,并且超越地方性。地方文化、歷史的研究者更要具有廣闊的視野,要把研究對象諸如歷史人物、地方名家放到中國學術文化發展史的過程中去討論,才能有一個科學的評價。從多維文化對本地歷史人物的影響這方面來考察,把某一名家限定在某一地域之內去認識他的價值,就留有一定的局限。何況他們的思想學術文化成就已經匯入民族甚至世界的大潮中。要實事求是通過深入的研究,對本地歷史人物、文化的地位給以科學的評定,研究本地歷史人物、文化在我國文化遺產中的意義。防止在地方文化優越感的影響下,只注重研究弘揚、宣傳的一面,習慣于拔高所論的對象,甚至為家鄉尊者諱、為鄉土諱,不注重吸取經驗教訓的一面。地域專欄不是為哪一流派立專論,而追求“眾聲共言”的兼容并包,組稿用稿范圍擴至全國甚至海外,讓不同觀點碰撞和爭鳴,有助于研究者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為“情”所困所誤,理性地審視當地的歷史、文化、人物等。

強化作者的規則意識

采用先進技術,堅持網上查重。當前的學術不端行為已經趨于隱蔽性和高科技化。由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研制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為發現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技術力量。這一系統檢測一篇文章只需1-2分鐘,結果包括文字復制比、復制的期刊或學位論文的名稱、作者、發表期刊、年份等,并提供比對情況。稍微長一點的句子如果不是自己的創造,都能找到出處,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還可以采取選取關鍵詞或者相當長的語言片斷在網上搜索的方法。

制定預防和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辦法。如要求作者簽署投稿誠信承諾書??梢砸笞髡咴谕陡鍟r,附寄文章中所有引文出處的圖書、期刊全頁(應能顯示出頁碼)復印件,確保引用文獻真實、正確,防范學術不端,如造假、偽引??筛鶕W術不端行為的性質和情節輕重,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向作者所在單位匯報相關情況,在一定范圍內以一定的形式公開,發揮學術不端行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

猜你喜歡
學術意識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