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導向功能——以大別山紅色歌謠為例

2012-08-15 00:48李小莉
關鍵詞:大別山歌謠革命

江 峰,李小莉

(1.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3;2.黃岡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湖北黃岡 438000)

近年來,中國各類“紅歌會”弘揚革命精神,唱響紅色經典,使人們受到極大的心靈震撼。一些大學紛紛推出高校大學生紅歌社團,以引領革命精神,亦頗能彰顯紅色歌曲的思想教育意義。而以“大別山水,人文黃岡”為主題的大別山旅游節更是凸顯“革命歌曲大家唱”這一環節,旨在唱響黃岡老區的革命光輝傳統,唱響大別山的紅色精神,使得各種紅色歌曲的傳唱更為升溫。在各種各樣流行歌曲疏離的情境下,紅色歌謠仍能異軍突起,歷久彌新,說明它已真正為人民大眾所接受,在他們的思想政治意識乃至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對紅色歌謠的研究,意義極其重大。本文擬以大別山紅色歌謠為例,在對紅色歌曲的內涵、特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著力探討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方面的系統功能和多元價值,以期能夠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一、紅色歌曲的內涵和特性

從紅色歌曲的內涵來看,它最初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的文化反映,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其內涵也有了諸多新的詮釋和不同的看法??偟膩碚f,可以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通常是指“共產國際成立以來至今,全世界共產主義中所形成的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精神的歌曲?!保?]狹義通常是指“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時期產生和流傳的革命歌曲及各類健康進步歌曲”[2]。本文的討論主要是從其狹義上展開的。大別山紅色歌謠主要指大別山地區人民在火熱的革命戰爭年代,競相傳唱的革命歌謠,以及人民群眾沿襲這些革命歌謠的內蘊而后續創作的新歌謠。

從紅色歌曲的特性來看,其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內容豐富,歌詞積極向上,反映并服務于黨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總任務,抒發人民群眾對革命的支持,對黨的擁護,對民族的深情,因而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其源于民間社會,根于百姓生活,適應革命需要創作,影響不同層次受眾,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其以革命史實為依托,傳達給人民不同時期的革命主題,總是與時俱進地演化流轉,如大別山紅軍歌謠、抗日歌謠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其作為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重要宣傳武器,承載著精神塑造的重大責任。通過瑯瑯上口的藝術形式,使人民群眾在其教育感染之下,積聚強大的革命力量,以奪取偉大的革命勝利,因而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性。

二、大別山紅色歌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導向功能

音樂之教育功能就是“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3]。紅色歌曲之所以能夠凝聚革命的精神力量,體現時代的精神風貌,教育廣大群眾,得益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導向功能。這些紅色歌曲,不僅在革命戰爭年代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導向功能,即使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亦延續著這種功能。以大別山紅色歌謠為例,即可體證。

第一,心理意識導向——歷史責任與使命的天籟驅動。世界日益多樣化,文化日益多元化,在此情形下,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缺乏對中國本民族歷史的學習,很難形成一種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而紅色歌曲則為他們了解各個階段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新途徑,使他們能夠形成正確的心理意向,站在歷史高度,思考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如,“強鄰窺竊數十年,九一八,肆吞并,彼強我弱喚奈何?……”從大別山紅色歌謠《收復東三省》[4]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九一八事變的慘烈,感受到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我國東北三省,蔣介石實行不抵抗主義時,人民群眾的義憤和強烈的民族意識?!豆まr兵聯合起來打日本》、《救國歌》[4]等都是當時人們民族意識覺醒的生動體現?!冻嗌K俄歌》[4]中,通過“無產階級都是親兄弟,被壓迫一家人大家齊努力,工農們士兵們結個好團體,建設無產階級政權高舉革命旗”等語句,反映了蘇區革命人民對蘇聯十月革命的歡慶,對馬克思、列寧的敬仰,對將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使人們很自然就能從心靈深處形成一種認識革命、參與革命、投身革命的心理意向,在潛移默化中認同和強化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

意識形態最終將化為行動的力量。今天,各類具有紅色歌曲元素的現代文化活動正全面展開?!吧搅謳r洞是我的房,青石板上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糧,共產黨是我的親爹娘……任憑敵人逞兇狂,頭斷血流不投降?!保?]歌聲聲聲在耳,響徹大別山區紅安縣各中小學。紅安縣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組織學生進行紅歌傳唱,讓革命老區精神走進校園,從而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層次,強化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意向。在許多大學校園,大別山紅色歌謠的傳唱活動也如火如荼,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善惡觀由此也得到了不斷的培養??梢哉f,紅色歌謠宛如天籟遺音,已唱響大別山區,唱響國內外,強化著人們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意識,鼓勵著人們改革創新、自強不息,去完成自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第二,心理情感導向——革命豪情與柔情的交錯感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語言已經窮盡的地方,音樂才開始它起作用的領域。那些無法用言語告訴人的東西,可以用音樂的旋律來訴說,因為音樂是直接表現人的情緒和內心感受的。在這方面應當注意到,音樂是對年輕的心靈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保?]人們按照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品德規范、原則對待周圍人或事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情感導向,其思想品德就會受到催化,其內心的認識、信念及由此引發的思想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紅色歌曲,以情感人,寓情于樂,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往往可以達到相當好的教育效果。如,大別山紅色歌謠《十唱民族革命》[4]中,“民族革命已經形成了,戰斗精神練兵最為高。饑寒交迫人人都知道,若不抗日痛苦不能消”,直觀而深刻地抒發了抗日戰爭時期人民團結一心,堅決抵抗日寇,保衛祖國的深厚感情。這支歌在歷史的硝煙中誕生,在抗日的風暴中流傳,讓人們的心隨著民族的奮起抗爭之情而激奮,伴著歌謠的強烈節律而跳躍,歌聲奔放激越,革命戰士在作戰過程中甚至曾出現過邊唱邊打的情景。如今,唱著它,一種強烈的愛國熱情仍會油然而生。再如,《送我的哥哥去參軍》[4],采取兄妹對唱的形式,以歌傳情。其中,女主人公以少女特有的柔情勸導哥哥不要留念兒女私情,參軍殺敵最為光榮?!八臀业母绺缛④?,勇敢向前殺敵人。當兵不要留念我,你去參軍最光榮?!蹦兄魅斯鞔?“多謝妹妹一片心,你今送我去參軍。一心一意鬧革命,勇敢沖鋒殺敵人?!睂⒛信g純樸的愛情寓于對紅軍的信賴、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中。年輕人傳唱它,就可以深深地體驗到大別山兒女頑強斗爭的革命豪情和天然純美的男女柔情的交融,從而產生出一種發自心靈的震撼。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我們如果能夠通過各種活動,充分發揮紅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情感導向功能,以紅色歌曲所表現出來的親情、友情、愛情、軍民之情、民族之情等感染受眾,就可以使廣大受眾在現代生活中獲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情感的不斷升華。

第三,心理境界導向——心靈凈化與美化的詩意律動。在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被壓到廢墟里的小學生齊聲高唱《大中國》,因而獲得了強力的精神支撐而獲救。試想,如果當時唱諸如《Just Dance》、《那一夜》這樣的流行歌曲,能創造出生命奇跡嗎?是什么力量使被壓的小學生煥發出如此強大的精神偉力?是紅色歌曲,是這首振奮人心的《大中國》,是它那激昂的旋律,那積極向上的歌詞。紅色歌曲,不僅僅體現為音樂的藝術形式,更重要的是體現為對人們思想、信念、境界、精神的心理境界導向。其通過營造具體而優美的情境,使人們能夠在美妙的旋律中得到心靈的“凈化”。如,“紅旗插遍大別山,土地革命把身翻”,《紅旗插遍大別山》[4]通過人們熟悉的小調,純樸而又簡明的歌詞,使人們仿佛置身于土地革命勝利、人們當家作主的美好日子中?!陡锩琛罚?]中“掃清反動派,鞏固蘇維埃,看,我們的紅旗插遍了天下”,通過一種理想化情景的創設,讓人們充滿了革命勝利的希望。紅安是大別山區有名的革命老區,這里的人民勇于革命、不怕犧牲,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許多紅安兒女都在革命戰爭中犧牲了,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14萬余人,而一首《黃安謠》[4],“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眲t以其通俗形式、美妙的曲調,形象地反映出當年大別山人民踴躍參戰的革命熱情,生動地詮注了大別山人民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在革命戰爭中,紅安兒女有太多悲歡離合的故事。諸多的紅安革命歌謠中所涌現出的革命形象可謂感天動地。其中有情深意濃、戀戀于愛的柔美,有困苦艱難、堅貞守望的凄美,有信念堅定、前赴后繼的壯美,也有憧憬幸福、熱愛生活的健美。這樣的歌,流轉鉛華,隨風而馨;詩意朦朧,隨境律動,怎么不會使歌者的心理境界得到凈化,袪除一切塵世的污穢?又怎么不會使歌者的心理境界得到美化,生發出超凡脫俗的芬芳呢?這正如哲學家柏拉圖所說的“節奏和樂調有強烈的力量侵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因而美化?!痹诋斚?,傳唱紅色歌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對于人們樹立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不動搖,堅持革命的頑強意志不改變,作用頗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于紅色歌謠的心理境界導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人們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第四,心理接受導向——立意自然與通俗的內外催化。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保?]誠然,紅色歌曲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可資借助的資源,能從心理意識、心理情感等方面給人以心靈的觸動、震撼。然而,如果這些方面的認識不能被最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真正接受,進而內化為他們自己的思想意識,指導其實踐活動,其導向作用也就不能發揮到極致。而紅色歌曲之所以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普遍接受,關鍵也就在于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強大的心理接受導向功能。具體而言:

其一,紅色歌曲具有引導人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意識生成的先天優勢條件。紅色歌曲由當地民謠發展而來,并且是由當地人民群眾在生活中創造并流傳開來,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不僅反映了革命形勢,同時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深深地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其來源及形成本身就已構成了易于為人們所接受的優勢條件。它普遍存在于人們身邊,造就了一種優良的革命氛圍,人民群眾置身其中,又受到周圍群眾的感染,無形中就接受了歌曲所傳達的思想和精神。

其二,由于紅色歌曲立意自然、通俗,因而能夠對人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意識生成具有內外催化的作用。如,大別山紅色歌謠中有一首《解放四季調》[4],“秋季里秋風陣陣涼,劉鄧的大軍進山鄉。冬季里雪花朵朵飄,劉鄧的大軍出發了,隊伍多英武,參加了,淮海戰……”描繪了1947年秋,劉鄧大軍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拉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繼而描寫其經歷了淮海戰役等,直到來年春天百花齊放時,革命形勢方有所好轉。人民解放軍在此基礎上又發動戰略決戰,最終取得全面勝利。這樣,通過一幅優美的革命戰爭的畫卷,將解放戰爭時期的戰況自然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大別山區人民群眾通過這一歌曲,對于這一戰役的歷時之久,艱辛之苦了然于心,這種簡明直觀的形式能使革命形勢更清楚地被群眾所掌握,群眾潛意識里也會接受革命思想和信念,進而引發內傾的思想動機。這類紅色歌曲能夠為廣大群眾普遍地接受,其傳唱活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不僅能夠引導革命時期人民群眾積極投身于中國的社會革命,而且也能引領當今的人們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

其三,紅色歌曲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接受機制,也促成了人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意識的強化。從人民群眾的接受動力來看,精神需要決定了其接受的積極性[6]。紅色歌曲正是從精神層面拉動了人民群眾的革命需求。大革命時期,在大別山地區普遍傳唱的《工農們須明了》[4],用鏗鏘的言語寫道:“國民黨內反動派,手中揮動殺人刀,工農們須要明了?!逼浼嵉母柙~,一針見血的語言,幫助人們辨明了革命的方向,撥動了人們革命的心弦,拉動了人們投身革命的內在需求。從人民群眾的接受能力來看,紅色歌曲所表達的內容貼近現實生活,通俗易懂,如,大別山地區的紅安歌謠,就多是人民群眾所熟悉的,即使是目不識丁的群眾,也有能力理解、掌握,這使得廣大群眾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加之這些紅色歌曲與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而言,不枯燥、不乏味,是人民群眾更為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也使得他們學習、接受的興趣大增。這也正是紅安人民能很好地接受革命思想,從而為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原因之所在。從人民群眾的接受心態來看,相比于許多灌輸式的硬性教育方式,紅色歌曲能作為部分人的愛好而 被傳唱,其積極向上、交錯感染的“紅色氛圍”,催生出群體主動自覺的接受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紅色歌曲,使教育對象從內心深處相信并接受它所表達的先進思想,并將其轉化為一種內驅力量,以端正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接受——內化——導之以行”。

紅色歌曲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先進文化載體,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其映射出來的先進理念、正確的人生態度、勇于革命不怕犧牲的思想內涵,都能夠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其不僅加深了人們內心深處對革命及革命精神的認識,宣揚了崇高的革命理想,體現了堅定的革命信念,抒發了濃烈的革命豪情,同時也易于為人們從內心真正地接受。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對紅色歌曲的傳唱,并對其不斷創新,豐富其時代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以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導向的系統功能。

[1]王 浩,趙 勇,沈窮竹.“紅歌”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9(3):36.

[2]董 曉.論“紅歌”的藝術特點和社會功能[J].藝術教育,2008(3):64.

[3]許 亮,李興華,梁 旭.淺析紅色歌曲的德育功能[J].理論導報,2009(1).

[4]紅安縣革命史編寫領導小組辦公室.紅安革命歌謠[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6.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楊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大別山歌謠革命
大別山的早晨(油 畫)
幸福歌謠
春天的歌謠
又見大別山
《春天的歌謠》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再見了,大別山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同處大別山,差別為何這么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