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紀十年沈從文研究視域綜述

2012-08-15 00:43石柏勝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新世紀沈從文視域

石柏勝,孫 洋

(1.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2.淮北市相山區教育局,安徽淮北 235000)

新世紀十年沈從文研究視域綜述

石柏勝1,孫 洋2

(1.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2.淮北市相山區教育局,安徽淮北 235000)

新世紀以來,沈從文研究者通過借鑒和運用現代跨學科文化理論眼光來審視沈從文及其作品,不僅有效拓展了沈從文戲劇、詩歌、書信、雜文等冷僻體裁作品的研究范圍,大力加強了沈從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而且還把研究積極擴展至與沈從文及其作品緊密相關的電影、電視、文本翻譯,以及沈從文研究者的研究等新的領域,從而使沈從文研究視域呈現出寬廣宏闊而又多姿多彩的鮮明特色。

新世紀;沈從文研究;綜述

從沈從文研究的視域來看,解放前人們研究的范圍主要局限于沈從文的單篇作品和作品集,研究者重點關注其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建國三十年,由于國內繼續受到左翼文藝思想政策的影響和干擾,沈從文研究停滯不前、一片荒蕪。但是,海外華人以及美國、日本等國的沈從文研究者卻在繼續分析沈從文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基礎上,把其納入到世界文學的研究范圍內,通過把沈從文與華茨華斯、葉慈和??思{等世界著名文學家的比較,深刻探討了沈從文作品對人類現代生存處境的深層隱憂和終極關懷,高度肯定了沈從文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新時期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隨著黨的改革開放路線的確定、實施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藝思想政策的倡導,沈從文研究的禁區不斷被突破,國內沈從文研究的視域也開始逐步得到擴展。人們開始研究沈從文作品思想內容的進步性,探討沈從文作品所蘊含的人性價值的合理性,以及對沈從文創作方法的深刻辨析。上世紀九十年代,沈從文研究視域繼續擴大,研究者緊緊圍繞“沈從文的特殊性”展開對沈從文特殊的身世背景、思想文化、文體特征和文學史地位的比較研究,既有研究面的拓展,又有研究層的深化。新世紀以來,沈從文研究者在繼承上世紀豐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除了繼續向縱深挺進之外,還不斷開疆拓域、查漏補缺,竭力在研究視域的范圍上做到進一步的突破和創新。

一、這一時期由于許多研究者通過借鑒和運用現代跨學科文化理論眼光來審視沈從文及其作品,從而對沈從文研究內容的范圍做了最有力度的開拓

運用現代跨學科比較理論來研究沈從文及其作品,是新世紀沈從文研究者拓寬研究視域的一個突出特色。如李萌羽的《生態視野中的沈從文與??思{》(《東岳論叢》2003年第4期)、黃建烽的碩士論文《生態美學視域中的沈從文小說》(華僑大學,2003年)、佘愛春的碩士論文《生態視野中的沈從文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和覃新菊的論文《鄉村弱生態——沈從文對湘西人生負面的生態思考》(《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及其專著《與自然為鄰——生態批評與沈從文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較早地把沈從文研究與現代生態學有機聯系,拓展了沈從文創作的生態學研究領域;許宗元的《沈從文新論——沈從文與旅游文化》(《江淮論壇》2003年第6期),向潔的《沈從文及其湘西文學世界與大湘西旅游研究》(《民族論壇》2010年第5期)借用旅游文化學理論探討沈從文與旅游文化之間的關系,肯定了沈從文及其文學作品對湘西旅游業的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何小平的《沈從文本土文化闡釋視域的人類學分析》(《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熊曉輝《從人類學的視野解讀沈從文鄉土文學》(《懷化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以人類學理論目光審視沈從文創作,深入論述了沈從文本土文化創作中的人類學精神向度;商金林的《湘西音樂美術與沈從文創作之關聯》(《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曾鋒的《沈從文的文學創作與西方古典音樂》(《中國比較文學》2009年第3期)、張海英《論沈從文小說的氣度與宋元文人畫》(《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1期)則從藝術學視角鍥入沈從文作品研究,闡述了沈從文創作與音樂美術之間的密切關聯。此外,舒剛波的碩士論文《沈從文接受史研究(1925年—1949年)》(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杜昆的碩士論文《沈從文接受研究(1925年—2005年)》(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和石柏勝的《論接受美學視閾下的〈邊城〉經典化演進及其意義闡釋》(《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運用接受美學理論對沈從文的歷史接受情況做了詳細考察,孫曉婭的《超越現實世界的文化存在——沈從文“湘西世界”的符號學解讀》(《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第3期)試圖用現代符號學理論來闡釋沈從文的“湘西世界”,石柏勝的《建筑在“心與夢歷史上”優美城鎮——〈邊城〉中的建筑美學意蘊闡釋》(《文藝爭鳴》2010年第20期)則力圖借用建筑美學理論來剖析沈從文《邊城》的思想蘊含和價值意義,等等。新世紀研究者積極移用現代跨學科文化理論來論析沈從文及其創作現象,有效拓展了沈從文研究的廣闊領域,鮮明地表現了他們難能可貴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二、對沈從文戲劇、詩歌、書信、雜文等冷僻體裁作品的研究不斷拓展

新世紀之前,人們大都注重對沈從文代表性體裁作品小說和散文的研究,而對于其戲劇、詩歌、書信、雜文等冷僻體裁作品的研究卻異常薄弱。這些作品的研究,有的被順便提及、有的遭人遺忘、有的則完全是一片空白。新世紀隨著沈從文研究熱度持續提升和《沈從文全集》、《沈從文研究資料》的出版發行,人們開始逐漸開發這些原先冷寂荒蕪的研究內容。如朱壽桐的《沈從文劇體作品論》(《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對沈從文戲劇做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研究,奠定了新世紀沈從文戲劇研究的基礎。此后,張敏的《沈從文的戲劇創作及美學風格》(《中國戲劇》2004年第1期)、李天福的《沈從文的話劇期待及當代意義》(《四川戲劇》2008年第5期)、張體坤的《文體試驗者的足跡——論沈從文的早期戲劇創作及其特色》(《四川戲劇》2009年第6期)、石柏勝的《多姿多彩的語言狂歡——沈從文劇體作品的語言藝術魅力評析》(《戲劇文學》2010年第5期)等,繼續對沈從文戲劇作品做不斷地探析。陸耀東的《論林徽因、沈從文的詩》(《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李遇春的《沈從文晚年舊體詩創作中的精神矛盾》(《文學評論》2008年第3期)、張桃洲的《論沈從文新詩中的苗文化因素》(《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年第4期)、張德明的《沈從文詩歌論》(《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第3期)及郝若萍的碩士論文《沈從文新詩研究》(廈門大學,2007年)對沈從文的新舊體詩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分析;劉志榮的《1949年后沈從文書信的文學與精神意義》(《南開學報》2005年第4期),彭建的碩士論文《沈從文書信研究》(西南大學,2010年)、盧軍的《從〈沈從文書信〉解讀沈從文與胡適關系》(《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探討了沈從文書信的內容、意義與價值;吳秀明、張翼的《論沈從文的雜文寫作——兼及沈從文研究現狀和史料編纂問題》(《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則進一步把研究視角深入到沈從文的雜文創作。以上這些研究幾乎囊括了沈從文創作的所有冷僻的體裁作品,不僅彌補了上世紀對沈從文作品樣式研究不全的遺憾,而且有力開拓了沈從文作品研究的范圍,有效促進了沈從文研究的深入發展。

三、拓寬了沈從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范圍

新世紀沈從文研究在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范圍上不斷擴大。十年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新文學史料》、《出版史料》、《檔案與建設》、《炎黃春秋》、《書城》、《文史天地》、《文史博覽》等期刊,以及諸多報刊雜志登載了大量關于沈從文方面的最新史料。它們不僅包括沈從文作品集乃至全集沒有收錄到的一些書信、筆記等珍貴文字作品,而且還涉及到沈從文許多重要的鮮聞佚事,披露了沈從文與其他歷史人物之間的錯綜關系,進一步揭示了沈從文思想性格的復雜性與獨特性。特別是一些研究者關于其中軼文廢郵的補釋、探究和有關史料的整理、考證,如解志熙《沈從文佚文廢郵鉤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年第1期)、裴春芳《沈從文集外詩文四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年第1期)、張森的《略談沈從文研究中的史料問題》(《長江學術》2009年第2期)、吳世勇的《沈從文進入西南聯大任教及被聘為教授時間考證》(《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等,對強化沈從文史料研究基礎,促進沈從文研究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延伸至與沈從文及其作品相關的新研究領域

新世紀沈從文研究的范圍不斷拓展,它除了在以上三個方面得到持續增擴以外,還蔓延到與沈從文及其作品緊密相連的電影、電視、文本翻譯,以及沈從文研究者等新的研究領域。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有些研究者開始注目沈從文小說與現代電影和電視的某些有機聯系,如高亞亨的碩士論文《論沈從文小說的電影改編》(復旦大學,2008年)和胡玲芳的《丟失靈魂的湘西世界——淺談沈從文小說的電影改編》(《電影評介》2009年第21期)論述了沈從文小說與電影改編之間的同構與差異,唐祥勇、鄭鵬飛的《〈血色湘西〉:沈從文的挪用和背離》(《理論與創作》2008年第2期)剖析了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與沈從文創作之間的文化精神關聯。有的研究者關注沈從文作品的翻譯特色及其翻譯版本,如徐敏慧的《沈從文小說英譯述評》(《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3期)就細致考察了沈從文小說的不同英譯版本,綜合評述了沈從文小說的英文翻譯情況。還有些沈從文研究者甚至把探索的興趣伸向沈從文研究專家,由研究沈從文繼而延伸到關注某些沈從文研究專家的研究特色,如凡平的碩士論文《異域知己:金介甫的沈從文研究述論》(鄭州大學,2007年)、李偉的《隔海過招——金介甫〈沈從文傳〉與凌宇〈沈從文傳〉之比較》(《文藝評論》2007年第4期),張杰的《金介甫的沈從文研究》(《當代文壇》2010年第6期)、李斌的《凌宇與他的沈從文研究》(《文學界:專輯版》2009年第2期)就在這一研究領域做了一些比較寶貴的嘗試和探索。

綜上所論,新世紀十年來由于廣大沈從文研究者的勤奮努力,沈從文研究視域不斷被拓展,從而呈現出寬廣宏闊而又多姿多彩的鮮明特色。

[1] 石柏勝.文化選擇與審美判斷:沈從文研究綜論[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2] 劉洪濤,楊瑞仁.沈從文研究資料(上和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3] 雅嘉拉達.沈從文研究綜述[EB/OL].(2007-01-15)[2010-11-18].http://tieba.baidu.com/f?kz=163742847.

I206

A

1671-8275(2012)01-0050-02

2011-12-28

石柏勝(1970-),男,安徽淮南人,淮北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沈從文研究。

文 慶

猜你喜歡
新世紀沈從文視域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2020《新世紀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來訂閱吧!
2020《新世紀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來訂閱吧!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新高考》更名為《新世紀智能》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節選)
三維視域下的微電影透視
微博評書:沈從文家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