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自己袁才有可能改變整個教育

2012-08-28 06:33張孟光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12年8期
關鍵詞:李鎮西教育者班級

張孟光

一、改變自己———追尋大師足跡,明確育人方向

2008年上學期,學校給每位班主任老師發了一本《做最好的班主任》的書,從不知道李鎮西為何人的我一下子就被他的文字、思想、情感和智慧深深吸引住了。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內心無比激動,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教育的看法,喚醒了我的教育激情,提高了我教書育人的智慧。從此,素不相識的李鎮西就成了我的教育偶像,成了我教育思想的啟蒙者。4年來,我一直追隨李鎮西,與李鎮西同行,改變自己,努力做一個李鎮西式的有思想、有追求、有創新的素質教育踐行者。

在與李鎮西同行的日子里,我一直密切地關注著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努力學習和借鑒他的教育實踐。在學習中,我漸漸地生發疑問:為什么李鎮西老師會有那么多的教育故事,為什么他總能從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產生那么多的教育智慧,他的智慧源泉是什么……慢慢地我發現,李鎮西的教育實踐、教育智慧其實是源于他30年來始終追隨著兩個中外平民教育大師———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尤其是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更是像圣經般深深地影響了李鎮西一生的教育。兩位大師的教育思想像一條中外交融的母親河一樣哺育著李鎮西,伴隨著他的教育實踐,催生著他的教育思想。在李鎮西的教育實踐中,還有一些我國當代教育名家于漪、錢夢龍、魏書生、蔣自立、朱永新等,也像一條條大河一樣注入他的教育生命,豐富和推動著他的教育理想和實踐波瀾壯闊地向前發展,這些中外教育思想家和實踐家就是李鎮西的教育生命不竭的智慧源泉。

我們常常被李鎮西的教育情感和教育智慧所感動,這是因為在他的身上融匯了中外教育思想家的精華:愛心、民主、科學、寬容、人文、人性……,因此我們與其說是被李鎮西的教育所感動了,還不如說是被這些中外教育家的優秀的教育思想所感動了。從中我們明白一個道理,雖然部分教育者不免會被世俗的功利、名譽等沾染,但是當我們真正沐浴在李鎮西的愛心、民主、科學、寬容、人文、人性等所構筑的教育故事中時,被蒙蔽的心靈還是會透過世俗的塵埃散發出真善美的光輝。這也說明,其實每個教育者內心還是追求真善美、向往真善美的,這就是我們面對李鎮西“為什么眼里常滿含淚水”的原因。

筆者認為,只要一個教育者內心還沒有泯滅真善美,讀了李鎮西的教育著作是不可能無動于衷的。而且,大部分教師在讀了李鎮西的著作之后,內心都將萌發出一種向往李鎮西、學習李鎮西、追隨李鎮西進而產生改變自己的強烈愿望。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人都可以學習李鎮西,但人人都不可能成為李鎮西”。這句話告訴我們,“人人都可以學習李鎮西”,是因為我們都可以學習李鎮西用“愛心、民主、科學、寬容、人文、人性……”來教育自己的學生;“但人人不可能成為李鎮西”,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教育實踐方法,其做法不一定與李鎮西完全一樣,因而你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李鎮西,只能成為李鎮西式的具有獨特個性的自己。但是,縱然我們不可能成為李鎮西,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須追隨像李鎮西一樣的擁有人類道德良知的教育大師,站在教育的“高端”,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用愛心、民主、科學、寬容、人文、人性等教育精神去呵護、關心每一個學生成長、成才和成功。

每一位平凡的教師,要想做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都應該像李鎮西一樣追隨中外教育大家,用他們的教育思想為自己樹立高標,指引正確的教育方向,然后不斷地學習這些教育大家的思想,踐行他們的教育思想,并從中找自己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教育實踐。這是學習李鎮西的首要一步,因為沒有30年如一日地追隨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也就沒有李鎮西,更沒有李鎮西思想的產生,當然也就沒有面對李鎮西而產生的感動。所以,我們要想改變自己,首先要從追隨李鎮西式的融合了中外教育思想的教育大家開始。

二、改變班級———宗教徒般虔誠的教育實踐

李鎮西從教30年來,除了在蘇州大學讀博士和在成都教育科學院工作的短暫期間,一直都在擔任班主任。正是在與學生每天的心靈交流和心心相映的教育實踐中,李鎮西才感到了教育的幸福和價值,才產生了李鎮西的教育思想。

李鎮西剛擔任班主任的1982年,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李鎮西感受到了生命和教育的春天,在那樣一段“青蔥歲月”里,盡管剛參加工作沒有什么經驗,但是李鎮西卻全身心投入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他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兄弟姐妹,用浪漫主義雕刻每一個學生。他愛好文學,每天堅持給學生讀文學作品,用高尚的作品教育學生,立志把每一個學生塑造成具有真善美的人。他把自己的班級命名為“未來班”,確立了班訓、制定了班徽、譜寫了班歌、賦予了班魂,他還創辦了班報———《未來》,每個學生每天都要自主完成一期班報,無論寒暑假,也無論節假日,三年來創辦了幾百期班報。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李鎮西思想開放,充滿激情,他把課堂搬到長滿鮮花的野地里上,他帶領學生到大街上觀察生活,寒暑假帶領學生到峨眉山和大渡河邊去郊游。李鎮西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這種從課內到課外,從學校到社會、自然的大教育觀念,完全改變了學生的思想、情感、情趣和理想,真正賦予了每個學生以生命與靈魂。李鎮西讓學生們真正感受到了“與他生活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快樂的歲月”。他所帶的班級,活動最多,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所有的學生像野菊花一樣無拘無束地生長,生命之花得以綻放。

李鎮西還像個宗教徒般忠實地記錄著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班級的每一點進步和變化:他與學生促膝談心,與學生書信交流,開展豐富多彩的班會,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青春期教育,春風化雨般地教育學生,這種全方位的教育,深深地影響了每個學生。李鎮西每帶一屆班級,都會把幾年來班級的生活、學習、活動的精華編成一本本班級史冊———如《未來》、《恰同學少年》、《花開的聲音》等,讓每個學生感受到了生命沉甸甸的成長,為每個學生書寫了一段生命成長史。李鎮西豐富而快樂的教育融入了每個學生的心靈,沉淀在了每個學生的記憶中;而每一個學生也都在李鎮西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他一生寶貴的教育財富。

李鎮西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遭遇過很多的異議,但是他依然堅定不移地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他用愛心、童心和真心滋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得到了最好的素質教育。為什么我們讀李鎮西的教育作品會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因為他用一顆真誠樸素的心感染了學生,教育了學生。筆者認為,要想做一個好教師就要在年輕的時候擔任班主任,而且要像李鎮西一樣對學生有一種宗教徒般虔誠的教育,在青春歲月之時,在激情滿懷之刻,在艱苦環境之中,用純粹明凈的教育之心把每個學生雕刻成令自己終生難忘的教育作品。

李鎮西更像一個教育歌者,“歌聲飄過三十年”之后,他依然能清晰地記住他所教過的學生的名字,不忘他們的生日,收藏著他們的作品,保留著他們的影像,記錄著他們的聲音,這是一種多么圣潔的教育情懷??!在李鎮西的教育文章中,我們看到每一個學生都可愛、每一個學生都閃光,每一個學生都值得他回憶,每一個學生都是他的一件教育藝術品。有的學生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即使走向了社會,都會引發他長期關注和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博大的教育情懷。正因為這樣,許多學生畢業后都會來看他,有的學生甚至連做夢都回到他的課堂,依戀在他的身邊。成名后的李鎮西,每到一處講學,他的學生都會趕去看他,他們看中的不是李鎮西的著名教育家的名頭,而是對他的無限依戀之情。

李鎮西用自己的愛心與童心改變了自己所帶的班級,也改變了每一個學生的命運。他的教育實踐啟示我們:作為一個教師,如果你連自己所帶的班級,所帶的學生都無法改變,那么根本談不上要改變我們的教育。在功利主義日益喧囂的時代,作為教育者,我們往往聽到的是滿腹的抱怨,抱怨制度、抱怨環境、抱怨命運的不公,李鎮西不也和我們處在同樣的時代環境中嗎,在他的教育作品中,我們聽得到他的抱怨聲嗎?相反,我們聽到的都是“花開的聲音”,看到的都是“詩意盎然的教育畫卷”。因此,只有改變自己的班級,才能改變我們的教育。

三、改變學?!萌烁聍攘τ绊懮磉叺慕處?/b>

改變自己,才能改變班級。李鎮西的教育實踐讓自己帶的每一屆班級都獲得了成功,得到了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社會的贊譽,他的愛心教育和民主教育深深地影響了學生的心靈。很多人說,“做李鎮西的學生是幸福的,他的學生在與他朝夕相處中,享受了人生最幸福的時光”。但是,如果李鎮西的教育實踐僅僅局限在他自己所帶的班級,那么他的教育思想將會受到局限而無法進一步拓展。

幸運的是,李鎮西在蘇州大學師從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攻讀教育哲學博士后,被成都市教育局任命為成都武侯實驗中學的校長。這使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做了校長的李鎮西,面對的教育對象不再是一個班級,而是整個學校的師生,這對豐富李鎮西的教育思想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李鎮西積極思考著對學校的有效管理,他認為校長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對教師的培訓上,只有教師優秀了,學生才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為此,他揚長避短,一反常規,把學校的行政交給擅長管理的校領導,而自己則重點放在對學校教師的培訓上。

他因材施教培訓學校的老師,充分相信每個教師,善于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李鎮西在自己的博客中寫了很多“我校教師風采”的文章,有年輕的老師,也有年長的老師;有文化老師,也有藝術老師;有不成熟的老師,也有成熟老師;有犯過錯誤的老師,也有優秀老師;有與自己個性沖突的老師,也有欣賞自己的老師等,每一位教師在他的筆下都是那么的有個性,那么的有風采,李鎮西用自己的真心、耐心和細心,轉化了每一位教師,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教師,使每一位教師都成為了他真誠的教育同盟者。

李鎮西還充分發揮自己作為一個優秀語文教師的特長,帶領老師舉行“讀書沙龍”,帶領教師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培養教師們高尚的讀書情操,陶冶教師們的身心,讓教師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每到過年過節,他都會對學校的教職員工表達自己真誠的祝福和感謝,學校教師遇到結婚等喜事,李鎮西還會親自主持宴會;教師比賽取得了優異成績,他都會表達自己真誠的祝福,他的君子之風感動著學校的每一個教師。

李鎮西在培訓學校老師的同時,當然沒有忘記對學生的教育。因為教育的最終落腳點在學生。他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學習、生活、做人以及心靈成長。他十分重視課堂教學改革,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他十分關注學校的日常生活,常常利用“國旗下講話”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他十分重視學生對老師和學校的意見和建議,為此他會親自找學生談心,甚至召開全校師生大會,面對面地進行真誠的交流;他善于利用學校的教育場所,設置一個個開放“讀書吧”,營造“書香校園”,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他還善于發現學校中一切的“美”,用自己的攝像頭記錄教師的“敬業”、學生的“風采”和學校的“美景”,用真善美無聲地感染每一位師生。李鎮西用一腔真誠和熱情,春風化雨般地滋潤著每一株桃李,讓他們在學校享受到生命的狂歡和茁壯的成長。

李鎮西為了辦好學校,還多次去考查別的學校,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在學習中他積極思考自己的辦學思想,探尋學校教育的本質特征。他實地考查過杜郎口中學、吉美堅贊的寺廟學校,也出國考察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學校等。他對當今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認真的批判,對這樣那樣的“模式”、“特色”、“理論”等進行過深入的反思,提出自己想辦“一所沒有特色的學?!?,提倡學校教育要回歸教育的原點,倡導“樸素辦學”。李鎮西當上校長后,把學校置身于中外教育的大背景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真誠地思考了自己的辦學方向。在經過對中外教育的廣泛考察、思考后,他最終發起了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他決心在自己的學校進行“用‘因材施教對抗‘一刀切”的教育,努力辦“學生滿意的教育”,讓學生和教師都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李鎮西的學校管理實踐充分證明,一個教育者要走向更加寬廣而深刻的教育境界,必須要有突破一個班級的大教育視野。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一個大氣的教育者,必須有自己的一所學校,這所學校是他的教育走向升華的重要轉折點。因為辦好一所學校,才能全面顯示出他的學生觀、教師觀和學校觀,他的教育思想才是完整的,他的教育實踐才有可能走向更加廣闊的天空。

四、改變教育———真教育的星星之火必將燎原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2012年是李鎮西從教30年的年頭,李鎮西這個真誠的教育實踐者,30年來在教育這方沃土上,一直踐行著自己的教育信條,形成了豐厚獨特的民主教育思想。30年來,李鎮西的教育思想不脛而走,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得到了數千萬師生的驗證,也使數千萬師生受到了教益,也得到了千千萬萬的教師圣徒般的追隨。

2012年1月1日,年近七旬已經退休的我國早期著名的教育人蔣自立老師,在2012年新年伊始,在新浪網上發出了一個建立“李鎮西教育思想研究會”的倡議書,倡議書上說,“思想代表著人的全部尊嚴,思想形成人的偉大。李鎮西教育思想不脛而走,但目睹當今教育的功利病,該多么需要李鎮西教育思想來力挽狂瀾啊———哪怕是微小改變。我,一個退休教師、一個李鎮西的粉絲、一個將生命最后幾滴血獻給教育的老者,決心摒棄偏見,振臂一呼,讓我們在李鎮西教育思想的旗幟下,為改變中國教育,團結起來,建立‘李鎮西教育思想研究會吧”。

2012年4月,在蔣自立等老師的鼓與呼下,某雜志社在北京京民大廈自費舉行了“李鎮西從教三十周年”的民間教育研討會。許多教師從網上得到消息后,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赴京城,為的是親耳聆聽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原定幾十個人的研討會,結果來了四五百人。有一個銀川的鄉村教師虎永祥,不惜自費,沖破層層世俗觀念的阻擾,從遙遠的山區,千里迢迢,經過13個小時輾轉來到研討會的現場,感動了萬千網友。在研討會上,中央教科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朱小蔓老師,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民建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老師,還有蔣自立老師等都在大會上做了發言,總結了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與會教師在這次研討會上受益匪淺。會后,蔣自立老師還在新浪網成立了“李鎮西研究會”,全國李鎮西式的教師云集在“李鎮西研究會”的周圍,共同學習、研究、探討和實踐這李鎮西的教育思想。

李鎮西說過,他并不想建立什么“山頭”,也不想“結盟”,更不想“拉幫結派”,但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教師自發地集結在他的周圍呢?這在中國當代教育史上絕對是一個奇跡!“李鎮西教育研究會”建立以后,很多喜愛并深受李鎮西教育思想影響的一線教師,每天在“李鎮西研究會”通過學習李鎮西的作品和閱讀他的博文,并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體會,紛紛發表自己的閱讀感悟。這種相互學習、交流,共同提高的教育平臺,引發了深刻的教育思考,促進了廣大教師自身思想和實踐的迅速發展。

30年來,李鎮西在教育這塊沃土上,默默地耕耘,積累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并從中提煉出深入人心的教育觀點和思想,啟發了廣大教師的教育實踐。當然,最讓我們感佩的是李鎮西的人格魅力。他完全有資本驕傲,但是他卻永遠保持謙卑的姿態;他完全有資格和許多教育大家并肩,但是他卻始終稱自己不是一個教育家;他提出了許多富有開創性的的觀點,但是他卻始終聲稱自己是在實踐著前人的思想;他完全可以高高在上,但是他卻始終保持著一顆樸素平等的教育心;他完全可以裝成一個教育完人,但是他卻時刻反省和解剖著自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鎮西的理想主義、民主情懷、愛心童真、寬容大度、勤奮努力、不斷進取等精神深深地感染著廣大教師,這個真實、真誠、真心、真性的教育者被廣大教師、教育專家真心地追隨著、實踐著、欣賞著。李鎮西的教育實踐啟示我們,真正的思想一定會被廣大教師所認同、吸收和傳揚。筆者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出現更多的“李鎮西式的人民教師”,引領中國走向素質教育的春天。李鎮西的真教育將像真理的火炬一樣,星星之火必將成燎原之勢。

李鎮西稱自己是“一個悲觀絕望的理想主義行動者”。真正理解李鎮西教育思想的人,都將認同這句話就是李鎮西的真實寫照。李鎮西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師,他追求民主科學的教育,他追求讓所有學生滿意的教育,他追求師生過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但是在中國應試教育甚囂塵上,功利主義嚴重破壞教育本質的畸形教育環境中,李鎮西因為對中國教育現狀看得深、看得透,因此不免“悲觀絕望”,但他的“悲觀絕望”絕不是消極頹廢,而是堅定的行動,是為著自己的教育理想義無反顧的行動,他就像一個“教育圣徒”一樣,執著地行進在充滿人性的教育路途中,一路行進、一路耕耘、一路芬芳,喚醒了許多誤入歧途的教育者走向正確的教育道路,拂去了許多教師的消極頹廢的情緒,使之重新找回了教育的幸福。

許多教師開始走上教育路途之初,都有過遠大的教育理想,都曾夢想過改變整個教育??墒窃诳赐噶私逃F狀之后,許多人用抱怨、麻木、不作為、絕望取代了自己的教育理想,長期的抱怨、指責、麻木、絕望使他們最后倒在了教育的亂草叢中。而李鎮西通過30年的實踐,在教育的亂象中披荊斬棘,創造出了令千千萬萬教育者感動、輝煌的教育神話。李鎮西30年教育的思想啟示我們:一個教育者只有先改變自己,然后才能改變班級;改變了班級,然后才能改變學校;改變了學校,最后才有可能改變整個教育。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給我國教育帶來了一線光亮,它就像“黎明前破曉的曙光”,必將引領中國教育走向新生。

猜你喜歡
李鎮西教育者班級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班級“四小怪”
不稱心的新班級
李鎮西:個人尊嚴高于“班級榮譽”
愛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靈的藝術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班級被扣分后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教育者應當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