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耕作方式對赤紅壤甘蔗產量、糖分及效益的影響

2012-09-03 08:46劉遜忠林群艷黎國安
中國糖料 2012年3期
關鍵詞:松土單向耕作

劉遜忠,林群艷,黎國安

(1.廣西欽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欽州 535000;2.廣西欽州市欽北區平吉農技站,欽州 535018)

甘蔗是欽州市財政收入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經濟支柱。近年隨著糖業市場走勢看好,原料蔗價格穩中有升,農民種植糖料蔗積極性很高,全市每年種植的糖料蔗面積穩定在5萬hm2以上,主要分布在酸性赤紅壤旱坡地上,春種期間和秋季,常遇到干旱天氣的影響[1-2],蔗苗萌發遲,前期生長緩慢,成莖率低,單產不高,同時還影響宿根蔗產量和宿根年限。針對這種情況,2011年進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對酸性赤紅壤旱坡地春植糖料蔗產量、糖分及效益影響的試驗研究,為改進春植糖料蔗耕作方式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在靈山縣陸屋鎮陸屋坪村甘蔗場進行。供試驗甘蔗品種:新臺糖25號。土壤為發育于花崗巖母質的雜沙赤紅土(K61),耕作層 0~17cm,中粘壤土,塊狀結構,土壤有機質 22.6g/kg,全氮(N)1.31g/kg,全磷(P)1.2g/kg,全鉀11.4g/kg,速效氮(N)121mg/kg,速效磷(P)42mg/kg,速效鉀(K)97mg/kg,pH5.0,土壤肥力中上。 前作為木薯。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處理1:縱橫深耕松土48cm、覆蓋蔗葉;處理2:單向深耕松土48cm、覆蓋蔗葉;處理3:常規犁耕松土30cm、覆蓋蔗葉(CK)。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9個小區。每小區9行,每行長17m、行距 0.9m,小區面積 137.7m2。

1.3 甘蔗生產管理

試驗于2010年2月25日種植,用種量為4500段雙芽苗/667m2,雙排種植,蔗種行距7cm。實行一次性施肥,即基肥一次性施用“世紀田王”牌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緩/控釋肥)3000kg/hm2。2月28日用蔗葉覆蓋各處理相應部分,蔗葉覆蓋量以看不見種植溝及表土為準,覆蓋厚度為3cm。其它管理按當地常規生產管理進行,次年1月15日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萌芽及分蘗的影響

2.1.1 各處理對甘蔗萌芽的影響 從表1看,縱橫深耕松土的出苗最多、萌芽率最高,單向深耕松土的次之,常規犁耕松土的最差??v橫深耕松土的出苗5067株/667m2,萌芽率為56.3%;比單向深耕松土的出苗4581株/667m2、萌芽率50.9%,增加486株和5.4%;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出苗 4221株/667m2、萌芽率 46.9%,增加846株和9.4%。方差分析結果,縱橫深耕松土的與單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規犁耕松土的比較,萌芽率差異均達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出苗增加360株/667m2、萌芽率提高4.0%,萌芽率差異達極顯著。表明赤紅壤坡地種蔗深耕松土對甘蔗萌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縱橫深耕松土的較單向深耕松土的效果更好。

2.1.2 各處理對甘蔗分蘗的影響 從表1可看出,縱橫深耕松土的甘蔗分蘗早、分蘗多,單向深耕松土的次之,常規犁耕松土的相對最差??v橫深耕松土的甘蔗分蘗率達96.0%,比單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規犁耕松土的分別提高5.2%和6.3%??v橫深耕松土的與單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規犁耕松土的比較,分蘗率差異均達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分蘗率提高1.1%,差異達極顯著。不同耕作方式之間的分蘗率由高到低順序為:縱橫深耕松土>單向深耕松土>常規犁耕松土。表明赤紅壤蔗地縱橫深耕松土對提高甘蔗分蘗效果最為理想,其次是單向深耕松土的。主要原因是酸性赤紅壤坡地易于干旱,土壤較粘重,蔗地深耕松土,尤其是縱橫深耕松土的更有利于甘蔗根系伸展、根群發達,吸收更多的土壤深層水分和養分供給甘蔗生長發育,因而,促使甘蔗早分蘗、多分蘗,提高成莖率,從而增加有效莖數[3],為獲取甘蔗高產穩產奠定了基礎。

表1 不同耕作方法對甘蔗萌芽、分蘗及甘蔗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2.2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苗數及株高生長動態的影響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苗數及株高生長動態具有明顯的影響。由表2可見,各生育時期的調查結果表明,縱橫深耕松土、單向深耕松土的苗數及株高都明顯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多,尤以縱橫深耕松土的更為強勢、效果更為突出。12月15日最后一次調查,縱橫深耕松土的苗數最多,比單向深耕松土的增多266.0株,增長5.5%;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多673.0株,增長15.3%。方差分析結果,縱橫深耕松土的與單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規犁耕松土的比較,苗數差異均達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多407.0株,增長9.2%,差異達極顯著。甘蔗植株高度,縱橫深耕松土的最高,比單向深耕松土的增高13.1cm,增長4.2%,差異顯著;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高40.8cm,增長14.4%,差異達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高27.7cm,增長9.8%,差異極顯著。

2.3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甘蔗收獲前對構成甘蔗產量的重要因素有效莖、株高、莖徑、單莖重進行了調查測定(見表1),測定結果,縱橫深耕松土的各項指標均最高,單向深耕松土的次之,常規犁耕松土的最低??v橫深耕松土的有效莖達4785條/667m2,比單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規犁耕松土的分別增加466條和773條,增長10.8%和19.3%。方差分析結果,縱橫深耕松土的與單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規犁耕松土的比較,有效莖差異均達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加307條,增長7.7%,差異極顯著??v橫深耕松土的甘蔗莖徑比單向深耕松土的增加0.03cm,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加0.09cm,差異均不顯著;單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加0.06cm,差異不顯著??v橫深耕松土的甘蔗單莖重比單向深耕松土的增加0.07kg,差異顯著;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加0.18kg,差異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加0.11kg,差異極顯著。

表2 不同耕作方法對甘蔗苗數及株高生長的影響

2.4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產量的影響

甘蔗產量驗收結果(表3),縱橫深耕松土的產量最高,其次是單向深耕松土的,常規犁耕松土的產量最低??v橫深耕松土的產量為8996.0kg/667m2,比單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規犁耕松土的分別增加1179kg和2176kg,增長15.1%和31.9%。方差分析結果,縱橫深耕松土的與單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規犁耕松土的比較,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加產量997kg,增長14.6%,差異達極顯著。產量高低順序為:縱橫深耕松土>單向深耕松土>常規犁耕松土。

表3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產量、產糖量的影響

2.5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產糖量的影響

甘蔗收獲時取樣測定糖分含量(表3),縱橫深耕松土的含糖量最高,單向深耕松土的次之,常規犁耕松土的最低??v橫深耕松土的含糖量為159.6g/kg,比單向深耕松土和常規犁耕松土的158.2g/kg和156.1g/kg分別增加1.4g和3.5g。產糖量,縱橫深耕松土的1435.7kg/667m2,比單向深耕松土和常規犁耕松土的1236.6kg/667m2和1064.7kg/667m2分別增產171.9kg和371.0kg,增長16.1%和34.8%。方差分析,縱橫深耕松土的與單向深耕松土和常規犁耕松土的比較,產糖量差異均達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產199.1kg,增長16.1%,差異極顯著。產糖量高低順序為:縱橫深耕松土>單向深耕松土>常規犁耕松土。

2.6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經濟效益的影響

從表4看,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經濟效益具有明顯的影響[4-5]??鄢柿?、農藥和機耕費后,縱橫深耕松土的經濟效益最高,凈增效益達3348.2元/667m2,比單向深耕松土和常規犁耕松土的2905.8元/667m2和2447.2元/667m2,分別增加442.4元/667m2和 901.0 元/667m2,增長 15.2%和36.8%。方差分析,縱橫深耕松土的與單向深耕松土和常規犁耕松土的比較,凈增效益差異均達極顯著;單向深耕松土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加458.6元/667m2,增長18.7%,差異極顯著。凈增效益高低順序:縱橫深耕松土>單向深耕松土>常規犁耕松土。

表4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經濟效益的影響

3 小結

3.1 在酸性赤紅壤旱坡地甘蔗栽培中采用深耕松土和蔗葉覆蓋耕作,既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又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蔗葉覆蓋可避免畦面裸露和陽光對畦面的直接照射,減少畦面水分蒸發,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土壤濕潤,緩解苗期干旱對植株生長的不利影響[6]。由于蔗葉僅覆蓋行間,陽光仍可直接照射蔗壟,既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又不影響土壤溫度。深耕松土和蔗葉覆蓋耕作,是解決春、秋季干旱制約欽州市甘蔗生長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3.2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萌芽、分蘗及構成產量因素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蔗地深耕松土,尤其是縱橫深耕松土的更有利于甘蔗根系伸展、根群發達,吸收更多的土壤深層水分和養分供給甘蔗生長發育,促使甘蔗早分蘗、多分蘗,提高成莖率,增加有效莖數和單莖重,從而提高甘蔗產量。

3.3 深耕松土有利于提高甘蔗產量和產糖量。試驗結果,深耕松土處理中縱橫深耕松土的甘蔗產量和產糖量最高,產量達8996.0kg/667m2,比單向深耕松土和常規犁耕松土的分別增產1179kg和2176kg,增長15.1%和31.9%;單向深耕松土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產997kg,增長14.6%。產糖量,縱橫深耕松土的1435.7kg/667m2,比單向深耕松土和常規犁耕松土的分別增產171.9kg和371.0kg,增長16.1%和34.8%;單向深耕松土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產199.1kg,增長16.1%。甘蔗產量和產糖量高低順序:縱橫深耕松土>單向深耕松土>常規犁耕松土。

3.4 不同耕作方式對甘蔗經濟效益具有明顯的影響??v橫深耕松土凈增效益3348.2元/667m2,比單向深耕松土和常規犁耕松土的2905.8元/667m2和2447.2元/667m2,分別增加442.4元/667m2和901.0元/667m2,增長15.2%和36.8%;單向深耕松土比常規犁耕松土的增加458.6元/667m2,增長18.7%。深耕松土以縱橫深耕松土的效益最為顯著。

綜上所述,從甘蔗的生長發育、產量、產糖量及經濟效益來看,在酸性赤紅壤坡地甘蔗栽培中,采用縱橫深耕松土耕作、覆蓋蔗葉栽培方式種植甘蔗的效果顯著優于單向深耕松土耕作、覆蓋蔗葉栽培方式和常規犁耕松土、覆蓋蔗葉栽培方式。因此,建議我國南方赤紅壤地區多采用縱橫深耕松土耕作、覆蓋蔗葉栽培方式種植甘蔗,以提高甘蔗產量和經濟效益。

[1]何鵬,吳初梅,符永興,等.欽州市蔗糖生產與氣象條件關系的初步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7,28(4):31-33.

[2] 何小娟,丁治英.廣西北部灣地區臺風暴雨的統計特征[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7,28(2):31-35,53.

[3]范有君,盧秉福,王新民,等.深松耕法對甜菜增產效果的研究[J].中國甜菜,1990(3):16-20.

[4]韓秀芳,高勇,謝宏昌,等.機械深松聯合整地技術的作用及效益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0(1):31-33.

[5]梁兆新.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效益分析[J].廣西農業科學,2002(5):52-55.

[6] 馮奕璽.蔗葉回田好處多,應大力推廣應用[J].福建甘蔗,1999,6(3):30-32.

猜你喜歡
松土單向耕作
基于有限元法的松土器結構分析*
基于數字孿生的農業耕作監控系統
推土機松土器結構改進與動力學分析
保護性耕作試驗監測數據分析
腐植酸:盯住東北三省5650 萬畝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發力
碳纖維/PPS熱塑性單向預浸帶進入市場
耕作與施肥方式對油菜產量和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
用“單向宮排除法”解四宮數獨
單向街書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
清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