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新政府與中法關系

2012-10-09 05:58崔洪建
治理現代化研究 2012年8期
關鍵詞:中法關系對華政策新政府

■崔洪建

法國新政府與中法關系

■崔洪建

2012年國際政治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多國尤其是一些大國將經歷“大選年”,它們的政權更迭、政府重組和政策調整,將一定程度上改變國際關系的運作軌跡。作為歐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國家,作為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戰略伙伴之一,法國的政治變化引人關注。在5月落幕的法國大選中,弗朗索瓦·奧朗德領導的社會黨擊敗執政的人民運動聯盟,在時隔17年后重回法國政治舞臺的中央。從奧朗德在競選中的有關言行和其執政兩個月以來的表現看,其對華政策尚未最終成型,但其動向已顯端倪。中法關系在有望獲得繼續推動的同時,也將面臨新的考驗。

對華政策服務于法國利益

法國新政府是在一個內政外交壓力巨大的艱難時期上臺的。作為西方老牌發達國家,自上世紀90年代初發生經濟衰退以來,法國經濟長期在低速增長與停滯之間徘徊。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法國也很不適應,應對遲緩,在21世紀的頭10年經歷了一個“失意期”,不僅經濟發展低迷,結構性問題突出,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下,法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變得更加脆弱。根據法國國庫署公布的報告,自2007年底以來,法國公共債務規模(包括國家、地方政府,以及社保機構)急劇擴大,其總額從當時的12,116億歐元上升至2011年底的16,889億歐元,其占GDP的比重也從64.2%攀升至85.3%。法國的失業狀況在債務危機影響下也持續惡化,2010至2011年間失業人口增加近30萬人,失業率上升到10%以上。法國經濟社會存在的這些問題,成為大選時謀求連任的薩科奇政府的最大軟肋,迎合社會情緒而鼓吹發展經濟、解決失業問題,也正是將奧朗德送進愛麗舍宮的直接動力。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積累起來的問題也不可能僅憑口號和愿望就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奧朗德政府上臺前后,法國經濟仍持續低迷,今年上半年陷入停滯(零增長),5月失業人數增幅創13個月來新高,失業率上升到自1999年至今13年以來的最高點,勞工市場狀況正在加速惡化。

正是在此背景下,今年法國大選的焦點集中在國內問題而相對忽視國際事務。奧朗德在競選中少有的幾次有關對外政策的言論,都是以法國國內問題為出發點的。因此,法國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必然是圍繞其國內政策展開,以服務于其當前內部問題的解決為優先,促進增長、緩解失業和降低債務水平,成為其內外政策都必須服從的優先目標。具體而言,奧朗德政府的對外政策將把提升對外貿易、吸引外來投資、保護本國市場和就業作為優先目標,這同樣反映在其對華政策的思路上。危機中的法國更需要得到中國的支持以幫助其渡過難關,力圖擴大法國商品對中國出口并限制中國商品進口、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和游客以及希望中國繼續購買歐洲債券等,都將是今后一段時期法國對華政策的主攻方向。

政黨傾向和新總統“個性”成為最大變數

對闊別法國政治中心17年的社會黨和低調的奧朗德總統缺乏了解,是國際社會包括中國在內對法國外交政策走向深感不確定的主要原因。作為歐洲的一個傳統左翼政黨,法國社會黨歷來在經濟上主張增加稅收、擴大福利,在外交上則更具意識形態色彩,更傾向于在人權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奧朗德政府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左翼政黨的第二次執政,而在上世紀90年代的社會黨總統密特朗執政時期,留給中法關系的也不是什么美好的記憶。在當時蘇東劇變的背景下,法國社會黨政府誤判形勢,采取了有損中法關系的政策。在帶頭“制裁”中國的同時,法國于1991年、1992年先后對臺灣出售六艘護衛艦和60架幻影2000型戰斗機,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安全和國家統一,也使中法關系跌入低谷。在近5年的時間里,兩國各領域交往幾乎全都被凍結。相信曾經在密特朗執政期間擔任其金融顧問的奧朗德,對當時法國政府的頑固不化和中方的堅決反擊都記憶猶新。作為社會黨的資深黨魁,黨派的意識形態和主張固然在奧朗德心目中根深蒂固,而且他相對缺乏外交經驗。但在成為法國總統后,奧朗德必須實現意識轉換,必須將法國國家利益置于黨派利益之上。正如同奧朗德在競選獲勝后的發言中所說,他是“法國人民”的總統,將代表法國利益行事。因此,盡管由于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不同而產生的分歧是影響中法關系的長期因素,但內憂外困下的法國新政府不會輕易通過打意識形態牌來惡化中法關系,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損人不利己。

在奧朗德的前任薩科奇執政期間,中法關系經歷了跌宕起伏的過程。年輕氣盛、躊躇滿志的薩科奇置其前任希拉克總統為中法關系留下的豐厚遺產于不顧,在西藏問題上挑起事端,招致中方嚴厲的反制措施,中法關系再陷低谷。盡管經過雙方有識之士的積極斡旋,兩國關系最終峰回路轉,但薩科奇本人好大喜功、剛愎用事、反復無常的個性,給中法關系帶來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相較于薩科奇,奧朗德給外界的普遍印象是低調務實、循規蹈矩并善于妥協。曾經四分五裂的社會黨,正是在他的苦心維護下才重新團結起來并終于東山再起。在當選總統后,奧朗德不顧選戰期間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政見不合與相互敵視,連夜飛赴柏林與其會晤,展現了其勤勉、務實的行事風格。由于在法國政治體制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直接握有外交政策的最高決策權,因此有理由相信,作為對華政策最終決策者的奧朗德,能夠在處理中法關系時展現其顧全大局、善于調和的高明政治智慧和手段,在處理雙方的分歧和問題時不致頭腦發熱,以維護中法關系的穩定大局。

中法關系需要新動力

在國際環境、相互實力對比變化以及兩國內外政策差異等因素作用下,當前的中法關系面臨著動力不足的問題。

首先,當前雙邊經貿發展難以為中法關系提供堅實基礎。經濟貿易攸關國家發展的核心利益,日益被視為最大的政治問題,而在國際關系中,外交手段的運用則更直接地為經濟競爭服務。由于經濟不振,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中法經貿關系并不突出,與中法政治關系的重要性不對稱。目前,中法雙邊貿易額僅400多億美元,僅為中德雙邊貿易額的四分之一。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商品科技含量逐漸提高,中法雙方在經濟領域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歐債危機沖擊下,保護主義勢頭在法國上升。近年來法國推動歐盟對中國商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數量有所上升,也加大了在非洲與中國激烈爭奪資源和市場的投入。奧朗德在競選期間提出“重新平衡”中歐貿易,就是一個要在市場準入問題上向中國施壓的明確信號。作為兩國關系的重要基礎和晴雨表,經貿關系的不穩定在特定形勢下會為中法關系帶來不小的阻力。

其次,政治問題仍有可能對中法關系形成干擾。法國自詡為“自由、民主、人權”的發源地,在對外政策中具有強烈的中心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這也是法方在中法關系中時常將人權、西藏等問題尖銳化、復雜化的思想基礎和文化根源。受意識形態和文化偏見的影響,法國民眾對中國的了解很不全面,有時態度偏頗,這也為法國對華政策的制定者帶來一定壓力。

目前,法國新政府已經在逐漸加強對中國認識的基礎上展開其對華政策。奧朗德任命了長期從事對華外交、被稱為“知華派”的燕保羅作為其外交政策顧問,并將中國駐法大使作為當選后首批接見的外國使節之一。胡錦濤主席和奧朗德總統在20國峰會期間實現了首次會晤,法國外長法比尤斯也于近期進行了新政府高級官員對華的首次出訪。燕保羅與戴秉國國務委員定于今年9月舉行的中法戰略對話,將成為中法之間在法國新政府上臺后的首次公開交流,兩國關系的大致框架將得以基本確定。法比尤斯外長訪華期間曾希望中法關系進入一個“全新”階段,作為彼此需要但更需要彼此尊重的兩個大國,中法關系能否克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責編/彭瀾)

猜你喜歡
中法關系對華政策新政府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公立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分析
淺析事業單位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顯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淺談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
美國對華政策中意識形態與現實利益的考量
薩科齊執政期間中法關系波動及原因分析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蘇聯對華政策的偏頗
中法外交關系的走向與展望
本 期 導 讀
本 期 導 讀
美國全球戰略下的對華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