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洋基因探索號”帆船的三維解碼

2012-10-10 05:21游小葉
科學中國人 2012年24期
關鍵詞:大洋菌種深海

本刊記者 游小葉

作為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負責人,邵宗澤深知海洋生物基因的多樣性與潛在應用價值。帶著山東人骨子里的韌性,邵宗澤摸爬滾打,在多年的深海生物基因資源調研工作中,適應了陸地、海洋迥異多變的工作環境,勇敢面對體力與耐性的挑戰,領航“大洋生物基因探索號”,日夜兼程、勇往直前。他自己也成為了海洋微生物分類、海洋環境微生物學與深?;蛸Y源發掘的行家。

敢為人先 勇于探索

邵宗澤繪就“大洋生物基因號”航程圖的過程中,以求真務實的勇氣與巨大的科研熱情,默默開拓?;赝桔E,他認為自己做的還很不夠。應該更好、更快,未來的路更遠。

大洋生物基因資源的調查一直是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重點開展項目。2005年,邵宗澤作為微生物專業的唯一調查隊員參加了我國首次大洋環球考察。整個考察歷時100多天,我國首次從大西洋、印度洋中脊熱液環境中獲得了微生物樣品。通過這次環境考察,邵宗澤帶領他的團隊,經過3年多的實驗室工作,從中分離獲得了2000多株大洋微生物資源,并保藏入庫。而這種勇于探索的性格,讓他于2007年再次參加了大洋科學調查。

2011年與2012年邵宗澤又多次作為首席助理或首席科學家,參加了南大西洋的科學考察,在生物資源調查中獲得了突破性新成果。通過大量的現場綜合調查,獲得了對比分析熱液區和非熱液區地質環境特征、生物群落結構和微生物分布所需要的樣品和資料;在該海區首次發現了濃煙滾滾的海底煙囪,成功捕獲了大量熱液大型生物和微生物樣品,首次利用水下機器人對南大西洋熱液生態系統進行了觀察。

邵宗澤在科研方面所創造的“首次”還不止于此。他也是一位樂于在微觀世界探索的人。國際上他首次開展了深海P A H s降解菌的研究。多環芳烴(P A H s)是難降解有機污染物(POPs),深海PAHs的來源與歸宿是一直一個尚未探究的科學問題。在大洋項目和國家基金的支持下,邵宗澤在大洋沉積物中首次發現了高含量PAHs的存在,并連續報道了不同深海環境中PAHs降解菌多樣性分析結果,最終形成書面材料,發表國際論文10多篇。

此外,通過三大洋環球考察,他帶領團隊對大洋、極地表層水體以及國際重要海運航道中的石油烴降解菌及其降解基因多樣性開展了調查。這是首次、也是最大范圍的海洋石油降解菌多樣性調查。期間,他的團隊發現了大量降解菌新種,這為研究大洋環境污染的自凈研究提供了重要證據。鑒于他在這方面的工作積累,2010年應邀參編由國際著名環境微生物學家合編的大型專著Handbook of Hydrocarbon and Lipid Microbiology。

深謀遠慮 精益求精

邵宗澤帶領著團隊開啟著“生物基因探索號”帆船,在寬闊的海面上疾行。若說敢為人先是對科學的癡迷,那么深謀遠慮來自于責任與使命。海洋生物基因的明天把他們引向更美麗的海灣,那里是海洋遺傳資源的寶庫。

通過深海極端微生物的國際合作研究,邵宗澤不斷錘煉隊伍、拓展視角、找準定位。他們同法國極端微生物實驗室簽訂了多年的合作協議。同時,在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深海微生物多樣性與基因資源調查關鍵技術的合作研究”的支持下,同美國等國開展了國際合作。

而牽頭建設中國大洋生物樣品庫與深海微生物資源庫的舉動,更是體現了邵宗澤敢為人梯的處事態度。在大洋項目的支持下,邵宗澤作為課題負責人,不僅成立了深海微生物資源庫,還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國海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www.mccc.org.cn)。該中心自2005年起,在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臺計劃的支持下,通過5年的工作,整合了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華僑大學、中山大學等10家單位的海洋微生物資源,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海洋微生物菌種資源平臺。海洋微生物資源來源各中海洋環境,覆蓋中國近海、大洋、南北極等。

2012年巴西-作為航段首席科學家

之后經過6年的建設和運行,該中心一方面分離了大量新的海洋微生物資源,另一方面通過資源的標準化、規范化整理, 保藏入庫的海洋微生物的菌種資源共有13000多株,庫藏菌種資源約14萬份;入庫資源經過了形態學、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學鑒定,并按照技術規程采用對所有菌株進行了保藏。

如今中國海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Marine Culture Collection of China),已經成為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的一部分,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海洋微生物保藏機構?,F保藏海洋微生物菌種13000株、月15萬份,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海洋微生物資源的共享平臺。

在海洋微生物資源庫的基礎上,他們正在建立海洋微生物的活性化合物庫、餾分庫與基因庫,為海洋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默默提供支持。

乘風破浪 勇往直前

我們看到這艘“生物基因探索號”帆船,乘風破浪,堅定向前,不斷開墾著未知的疆域。海洋微生物資源的最終目的是應用,邵宗澤把研究領域的微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課題看得十分透徹。

過去,只是記憶的港灣。2009年,邵宗澤牽頭完成的項目“深海與極地中多環芳烴降解菌及降解基因多樣性研究”獲得了本年度海洋局的海洋創新成果獎。該研究首次報道了南極多環芳烴污染土壤的降解微生物。他們發現,南極土壤中存在著土著低溫降解菌,南極環境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這些降解菌可以用來清除南極考察過程中的溢油污染。利用這些南極天然的微生物,可以開發出適合于南極環境的生物修復菌劑,來處理含油廢水或修復石油污染的土壤,以減少人類活動對南極環境的影響。

目前,他帶領團隊正在開展深海微生物環保制劑研制、極端酶應用與活性物質篩選等工作,在海洋公益性等科研項目的進一步支持下,最終實現產業化。

細看邵宗澤的科研之路,他的擔當精神令人敬佩;他帶領著團隊不斷挑戰新任務、開墾新天地?!吧锘蛱剿魈枴痹谒膸ьI下,滿盈著信念的帆,出征大洋,譜寫更美麗的大海華章!

猜你喜歡
大洋菌種深海
懸浮屋
螞蟻琥珀中發現新蘑菇菌種
食用菌菌種退化的原因與相應對策
五行真經(6)
前往大洋深處
第十章 前往大洋深處 (上篇)
隱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客觀了解和評價液體菌種和固體菌種
選擇優質食用菌菌種的五項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