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夏都城變遷小考

2012-10-15 04:25楊樹剛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7期
關鍵詞:都城變遷

楊樹剛

摘要:本文結合文獻和考古材料,考證了早夏時期都城變遷歷史。認為禹啟時期的都城主要有陽城、陽翟以及黃臺之丘,其位于潁水中上游地區;夏王太康以后,夏王朝以伊洛盆地的斟尋為新的都城;導致變遷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環境和夏初的政治軍事形勢兩方面的因素。

關鍵詞:早夏時期;都城;變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early Xia period capital change history. Think Yu Kai period capital mainly Yangcheng, Yang Zhai and Huangtai hill,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ingshang water; the xia king Taikang, Xia Dynasty to iloprost basin searching for new capital as appropriate; to chang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t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ituation two aspects of factors.

Key words: early summer period; capital; change

中國分類號:K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3-0001-02

夏代社會發展已進入文明和國家階段。文獻記載夏代有許多都城,如陽城、陽翟、黃臺之丘、斟尋、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等。如此多的都城是否真正存在?各自的使用年代是什么?具體地望在哪里?相互之間的關系如何?這些問題是夏史研究的關鍵所在,也是多年來學界關注的焦點。

20世紀60年代以來,有關夏代考古材料逐漸增多,為我們研究夏都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本文依據文獻與考古材料,就夏代早期的都城變遷問題作一簡單考證。

由于禹、啟是夏夏王朝形成的重要時期,二者聯系密切;為敘述方便,這里把大禹、夏啟時期以及啟子太康時期統稱作“早夏時期”,其中又可區分為大禹、夏啟在位期間的“禹啟時期”和太康為王期間的“太康時期”。

一、禹啟時期的夏都

綜合分析可以發現,禹啟時期的都城主要有陽城、陽翟以及黃臺之丘,其位于潁水中上游地區。

從文獻上看,禹時期的都城為“陽城”,其位于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鎮北。古本《竹書紀年》、《世本》、《孟子》、《國語》、《史記》都有相關記載?!端洝}水注》明確記載禹都陽城在潁水與五渡水交匯處。夏啟之都位于禹州市境內的“陽翟”,其位于禹州一帶,距離“禹都陽城”不遠。夏啟在陽翟曾舉行政治、軍事活動?!妒酚洝?、《吳越春秋》、《左傳》、《后漢書》也有相關記載。另外,夏啟也可能在新密市境內的“黃臺之丘”活動。丁山先生認為“黃臺之丘”可能即“皇臺崗”,其位在新密市境內的洧水岸邊[1]。

從考古發現來看,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應是包括大禹在內的夏族文化遺存。在今登封、禹州的潁水兩岸,發現多處屬于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文化遺存,充分說明這里是早期夏族活動的中心區域。在登封告成鎮的王城崗,發現一座龍山文化晚期城址(包括小城和大城),在告成附近還發現了東周時代的陽城遺址。王城崗城址時代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包含大禹所處時代,位置與《水經注》等記載陽城地望相合,故多數學者贊同王城崗一帶為禹都陽城所在。

新砦期遺存主要分布于河南中部潁水中上游的新密、登封、禹州、汝州一帶,且新密市東南新砦村一帶還發現有高規格城址,這與文獻有關夏啟時期政治中心位于潁水上游地區以及啟居(都)黃臺之丘的記載是相符合的。禹州瓦店遺址年代屬于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新砦期,規模較大,規格等級高,有壕溝等大型防御設施,不排除其為啟都陽翟的可能性。陽翟與黃臺之丘的關系,文獻沒有載明,據現有材料,兩者并存、同為啟之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除了文獻記載二者都與早夏時期政治中心有關之外,瓦店遺址具備政治中心的性質;同樣,新砦遺址規模大,發現有大型城垣和多重護城壕以及大型建筑遺存,建造年代與夏啟時代接近,也不能排除其為早期夏都的可能性。

夏啟時期可能存在兩個以上都城的情況,與禹時期設立多個政治中心以及夏代中后期存在多都的現象是一致的。

二、太康時期的夏都

夏王太康以后,夏王朝放棄潁水中上游地區的早夏都城,以位于伊洛盆地的斟尋為新的都城。

從文獻來看,從太康開始,伊洛地區成為夏王朝的政治中心,都城之名為“斟尋”。古本《竹書紀年》:“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薄妒酚洝?、《逸周書》等文獻明確記載。斟尋位于伊洛盆地內。斟尋之得名應與斟尋氏故地有關。由于夏王太康徙都于伊洛地區原斟尋氏分布區內,故稱其都為“斟尋”?!妒酚洝は谋炯o·正義》臣瓚解釋說:“斟尋在河南,蓋后遷北海也?!睖蚀?,斟尋氏之名起源于豫西伊洛一帶。

從考古材料看,以伊洛盆地為分布中心的二里頭文化,以及偃師二里頭都城遺址的發現,為早夏都城遷往伊洛盆地提供了實證。二里頭遺址位于伊洛盆地內的偃師市西南約9公里處,處于二里頭文化的中心區域,地望與文獻記載的夏代都城斟尋相符。二里頭遺址規模大,面積達3平方公里以上。遺址文化層堆積豐厚,各類文化遺存豐富。遺址規格高,既有形制巨大的宮殿建筑群、方正規矩的宮城垣、縱橫交錯的中心區道路網、集中分布的祭祀遺存和諸多大中型墓葬,又有鑄造銅器、制陶、制骨、制造玉器和綠松石器的作坊,還出土了相當數量且工藝又較復雜的青銅器、玉器。多年的調查和發掘材料證明,二里頭遺址各期面積皆為目前所知同期最大者,從早期到晚期皆發現有大型宮殿類建筑遺存。其中在第一期階段,二里頭遺址已是一個規模較大的中心聚落,總面積達100萬平方米以上,“顯現出不同于同時期一般聚落的規模和分布密度” [2]。

三、早夏都城變遷原因

通過前文論述,早夏時期禹啟之都位于潁汝河流域,太康時期都城從潁汝河流域遷到了伊洛河流域一帶。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夏都變遷呢?我們認為主要有自然環境和夏初的政治軍事形勢兩方面的因素。

1、早夏時期都城變遷的自然環境因素主要有洪水災害、人口膨脹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壓力以及伊洛河流域優越的自然條件等。

古氣候學研究表明,我國在4000aBP[3]前后有一個洪水多發期[4]。造成洪水頻發的原因與波及全球的“降溫事件”有關,它導致季風帶北撤、降水增加、氣候變濕,大大增加了洪水發生的概率[5]。4000aBP前后的洪水多發期在時間上正值夏代立國前后,對夏朝的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人口自然增殖、人口遷徙以及夏都所產生的人口聚集效應導致了夏初人口膨脹。龍山時代是我國史前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期,中原地區的龍山文化遺址非常密集。相關研究表明,夏代立國前后,中原地區周圍的考古學文化由于自然環境惡化、社會矛盾尖銳等原因迅速衰落,有相當一部分人口遷移到了中原地區[6]??傊?,夏代初年的人口膨脹對潁汝河流域的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壓力,導致人口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加劇,并最終促使夏都遷至自然環境優越的伊洛河流域。

2、早夏時期都城變遷還與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密切相關,緊張的對外關系和伊洛盆地優越軍事位置是其主因。

夏初,首先來自有扈氏的挑戰,夏啟親率大軍討伐,雙方在甘展開大戰。據鄭杰祥先生考證,甘之地望應在今天鄭州以西的滎陽一帶[7]。而扈之地望,金景芳先生則考證在今河南黃河北岸的原陽一帶[8]。其次還有五觀之亂。因此,早夏時期都城的變遷,“恐怕當和夏啟繼任聯盟首領之初夏人對分布于嵩山以北的觀和有扈氏等敵對勢力的大規模征伐以及對二族故地的占領有關”。 [9]

伊洛盆地的地理環境利于軍事防御體系的構建,是理想的建都之地。伊洛平原,土質肥沃,物產豐富,這里交通便利,東行出黑石、虎牢二關進入華北平原;西逾函谷關可抵關中地;北過黃河可達晉陜大地;南出伊闕,面對穎、汝流域。另外,夏王朝在少康以后還設立了原、老丘、西河等一系列輔都[10],用來控制其他方國保證王畿地區的安全。夏都及其周邊地區軍事防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使伊洛河流域的區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為日后夏王朝的發展和強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注釋:

[1] 丁山:《由三代都邑論其民族文化》,《古代神話與民族》,商務印書館,2005年。

[2] 許宏等:《二里頭遺址聚落形態的初步考察》,《考古》2004年第11期。

[3] 此為未經樹輪校正的碳十四測年原始數據,換算成日歷年代約為BC2000年左右,正值夏代立國前后。

[4] 夏正楷、楊曉燕:《我國北方4KaBP前后異常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第四紀研究》2003年11月第23卷第6期

[5] 吳文祥、葛全勝:《夏朝前夕洪水發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第四紀研究》2005年11月第25卷第6期。

[6] 吳文祥、劉東生:《4 000aB.P.前后降溫事件與中華文明的誕生》,《第四紀研究》2001年9月第21卷第5期。

[7]鄭杰祥:《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8] 金景芳:《中國奴隸社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9] 王立新:《從嵩山南北的文化整合看夏王朝的出現》,《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10] 張國碩:《夏王朝都城新探》,《東南文化》2007年第3期。

猜你喜歡
都城變遷
《東京夢華錄》都城生活書寫的民俗史意義
數字解讀 DIY世界的精彩變遷
唐代詩歌中“女性與盛衰”主題與都城文化
夏商時期都城選址簡析
回鄉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東周列國都城的植物綠化
變遷
北魏都城洛陽相關研究綜述
Destination Chinatown
淺析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幾個主要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