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內分工、產業轉移與中國產業結構升級
——兼論產業耦合轉移背景下中國加工貿易升級

2012-11-07 06:17李建軍
理論導刊 2012年3期
關鍵詞:跨國公司分工價值鏈

李建軍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院,長沙 410205)

產品內分工、產業轉移與中國產業結構升級
——兼論產業耦合轉移背景下中國加工貿易升級

李建軍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院,長沙 410205)

國際產業轉移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如何把握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機會,優化區域產業分工布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產品內分工的出現和全球價值鏈的分解,使得嵌入其中的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方式演變為從低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向高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攀升。因此,我國要在戰略層上充分重視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力求突破跨國公司的結構性封鎖以及價值鏈的低端鎖定,實現全球—國內價值鏈的協調發展,促進產業結構持續升級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產品內分工;產業轉移;全球生產網絡;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升級

一、問題的提出

產業轉移是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經濟行為和過程。產業轉移的實質是由于原產地利潤空間的下降迫使企業實施對外空間擴張。二戰后,國際產業轉移經歷了三波浪潮(見表1),每一次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全球產業結構的升級。

表1:國際產業轉移的演進歷程及其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通過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東部地區得到了飛速發展,產業結構也實現了不斷的優化和升級,但是,人民幣不斷升值、用工成本上升、土地價格上漲和環境污染,尤其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2009年以來高企的通脹使得中國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不斷弱化,出口導向型經濟受困,東部地區適時提出“騰籠換鳥”措施。在此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即國際高端產業向中國東部地區轉移以及中國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和周邊國家轉移的“耦合轉移”態勢。因此,如何把握新一輪產業轉移規律,在有效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同時,加快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速度,優化區域產業分工布局,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的新特點與產業結構升級的新趨勢

1.產品內分工是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動因。國際分工經歷了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和產品內分工三個階段。雖然這三種方式目前都存在,但當代國際分工最引人矚目的特征就是產品內分工(見表2),產品內分工是指將產品生產過程的不同環節和工序拆分到不同國家/地區,形成以生產環節、工序和區域為對象的跨國性生產體系。因此,產品內分工刻畫了當代國際分工的基本層面從產品深入到工序的特點。產品內分工和貿易使得原來在同一個企業內執行的生產鏈條被拆分成很多不同的環節或工序(簡稱為價值元),一個企業可能只專業化于全球生產鏈條上的某一個價值環節,從而產生了生產過程的垂直專業化,即實現了價值鏈的分解。

在產品內分工的主導下,全球價值鏈被分解為三大環節:技術環節、生產環節和營銷環節??鐕疽环矫鎸I化于核心能力和關鍵性資源的培育,另一方面則通過業務外包,使價值鏈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布局于最有競爭優勢的區域,并使位于不同區域的企業形成一張遍布全球的國際分工協作網絡(即全球生產網絡),每一個價值環節都成為全球生產網絡的一部分,跨國公司由此而實現了價值鏈的全球性空間重組。比如日本馬自達的MX-5跑車,在美國加州設計,在東京和紐約融資,樣車來自英國WORTHING,總裝在美國的密歇根和新墨西哥,電子部件在美國新澤西設計,在日本制造。此時,國際產業轉移表現為以跨國公司為核心的,全球范圍內相互協調與合作的價值鏈跨區域重組,[1]價值鏈的全球性空間重組和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推動了制造業的大規模國際轉移。很顯然,這種國際產業轉移是產品內分工主導下的產業轉移,轉移客體不再是完整的價值鏈,而是已深入到生產環節和工序層面。

表2:國際分工模式及其變化趨勢

2.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的模式演變為跨國公司推動下的“集群式”轉移??鐕境蔀樾乱惠唶H產業轉移的主要推動力量。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得到迅速發展,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統計,目前跨國公司憑借自身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優勢,控制著90%以上的國際投資額、60%以上的國際貿易額和40%的世界生產,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推手。

跨國公司主導下的產品內分工使得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出現了價值鏈的片斷化和空間重組。[2]價值鏈的片斷化和空間重組的結果,使得產業的地理集聚形成地方產業集群。這就導致了大區域離散小區域集聚的全球價值鏈地理分布特征,世界經濟體系好比“一串串珍珠”,將顆顆“珍珠”穿起來的條條“金線”就是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價值鏈,而這顆顆“珍珠”就是地方產業集群,[1][3]在產品內分工背景下,嵌入集群中的企業更多地只專注于全球價值鏈中的某一價值元,企業間的相互依賴性增強,一個企業的存在需要與之關聯的大量企業和配套性產業并存,這就出現了企業的“抱團”流動,即產業的“集群式”轉移。如深圳的產業較集中,便逐漸在東莞、惠州、珠三角地區聚集了一大批產業投資跟進。因此,當前的國際產業轉移,不再是單個項目、單個企業、單個產業的孤立行為,而是形成了一個以跨國公司為核心,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相互協調合作的組織框架。隨著全球生產網絡的擴張和產業的集群化轉移趨勢強化,世界各國經濟的依存度日益提高。

3.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的新熱點是服務業。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降低,發達國家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結構的演進呈現知識化、服務化趨勢。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總產值中服務業占比的不斷提高。同時,服務貿易總量也迅速提高,2000-2008年年均增長10%,服務貿易結構也發生很大變化,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貿易比重下降,新興服務貿易如信息、金融、研發等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已從1990年的37.5%上升到2008年的50.8%。[4]

與此同時,服務業也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領域??鐕臼欠諛I產業轉移的引領者,主要采用對外直接投資和離案外包等形式將服務業轉移至國外。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2004-2010年的7年間,全球跨國并購總額的近60%是服務業跨國并購,其累計總額達11575.1億美元。其中,金融業是跨國并購最活躍的部門,占15.5%。

4.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新趨勢。在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產業的劃分標準發生了變化。傳統的產業劃分方式把產業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相應的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式也被定義為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由于產品內分工的出現和全球價值鏈的分解,產業間出現融合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價值鏈中也含有技術密集型的生產環節或工序,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價值鏈中也有部分勞動密集型的生產環節或工序。因此,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式演變為從低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向高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攀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就要進行兩個方面的產業升級,一是由低梯度產業向高梯度產業升級,即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二是要由現在的非核心價值元向核心價值元升級,即價值鏈升級與價值元升級。

隨著國際產業轉移結構的高級化,發展中國家對國際產業轉移的承接將會越來越困難,同時也將逐漸呈現邊際效益遞減趨勢,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因此而拉大。在國際產業轉移的初期階段,其生產制造的產品還是物質商品,發展中國家可憑借廉價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比較優勢,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較容易地進入工業化初級階段。隨著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不斷高度化、知識化,發達國家的咨詢服務、金融服務、網絡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知識、管理和規模要求,發展中國家要繼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必須大力發展相關配套產業,不斷實現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源的開發,這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三、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國際產業轉移對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際加入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的承接梯隊,以加工貿易為開端承接了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產業結構得以不斷優化(見表3)。

表3:國際產業轉移對中國產業結構的影響

但是,對于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產業結構整合,如無得當應對舉措,則有可能成為后發國家產業結構升級持續滯后的陷阱。因此,新形勢下如何有效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以促進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全球服務外包的轉移為中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據統計,2010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超過600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市場將達1.65萬億到1.8萬億美元。與國際上其他服務外包承接地相比,中國具有馬來西亞、菲律賓、愛爾蘭甚至印度等競爭對手無法相比的優勢:一是擁有巨大的要素規模。包括勞動力、自然資源和資本規模等;二是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巨大的市場規模勢必帶來規模經濟效應;三是市場結構的多元性。包括地區、經濟和技術方面的結構多元化,將為服務業的發展帶來范圍經濟效應。中國應該充分利用以上優勢,把握機遇積極承接全球服務外包轉移,加快本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2.通過吸收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FDI),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資金、技術等資源支持??鐕就ㄟ^FDI的方式在全球布局,建立全球生產網絡,其對外投資活動,為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為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機遇。2000—2010年的11年中,中國實際使用FDI金額從最初的407.15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1057.4億美元(見圖1)。外資的進入不僅為中國的工業化提供了重要的資金資源,同時也提供了產業結構升級所需要的重要技術資源。

圖1:中國利用FDI實際使用金額變化圖

3.東部地區的“騰籠換鳥”措施為促進中國區域和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東部地區希望通過“騰籠換鳥”措施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轉移部分不適宜的產業,騰出資源和市場大力發展高端工業和新型服務業。中西部應抓住機遇主動承接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產業。

4.國際產業轉移可能會對中國技術進步形成壓制,導致中國產業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產品內分工是建立在標準化基礎上的產物,不論將產品生產環節布局到哪個國家、由哪個企業進行加工,所生產出來的都是標準化產品。以技術標準作為控制手段,跨國公司和國際大買家(如沃爾瑪,他們通常掌握了國際市場銷售終端和品牌)形成了升級企業通向市場的結構性封鎖。這就是中國通過加工貿易的途徑難以擺脫落后陷阱和技術依賴地位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很多跨國公司都把研發總部設在了中國,會形成一定的技術轉移和技術溢出效應,但當跨國公司的技術轉移和技術溢出影響到其自身的核心利益時,他們就會將中國的加工貿易產業升級限制在產品升級和工藝升級等環節,[5]對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產生斷點和隔離效應,其結果是中國加工貿易產業長期處于國際產業轉移的低端和全球價值鏈的低增值環節。由于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增值率較低,而由外商控制的產業鏈上下游,其增值收益是國內加工貿易企業的十余倍,中國加工貿易“微笑曲線”的弧底日益加深,反映了中國貿易交易條件正日益惡化,中國正在陷入加工貿易“微笑貧困陷阱”,[6]這種貿易利益分配格局不利于中國獲得基礎設施改善、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所需要的充足資金,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程的推進。

5.國際產業轉移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資源環境壓力。東部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初,承接的國際產業轉移客體主要是一些勞動密集型及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在中西部地區開放的承接政策下,海外和東部發達地區的污染密集型產業正紛紛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些產業的轉入將給中西部地區帶來巨大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壓力,加劇欠發達地區環境惡化,破壞生態平衡。

四、產業耦合轉移背景下中國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升級策略

嵌入全球生產網絡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對于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中國經濟轉型與全球金融危機的雙重壓力下。因此,以加工貿易為主導的中國產業結構升級,要在戰略層面上充分重視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同時力求突破跨國公司的結構性封鎖以及價值鏈的低端鎖定。[3]中國應該抓住這次前所未有的產業耦合轉移機遇,充分利用自身的大國優勢,轉向廣闊的國內市場,構建能充分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的國內價值鏈,實現加工貿易產業結構的升級,即:東部地區發揮其技術、服務、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著重發展核心價值環節(研發、設計、品牌等);中部地區利用良好的區位優勢,結合其自然資源和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側重發展中間價值環節(少量研發、集成、關鍵部件制造等);西部地區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廉價的優勢,發展外圍價值環節(原材料、組裝等)(見圖2)。國內價值鏈的構建并不是要把各區域的產業發展限定在某種功能定位中,而是強調增強國內區域間產業發展的聯系,充分發揮各區域的比較優勢,探索產業升級新模式,提升本區域在價值鏈中的地位,這無疑是各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必然選擇。國內價值鏈的構建同時要充分利用中國的大國優勢,使傳統的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模式”轉變為“一頭在外一頭在內”的新模式。

圖2:國內價值鏈重構的基本框架

國內價值鏈的構建和完善,需要國內需求市場、技術條件、區域創新網絡以及政府制度的各種條件的支撐。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擁有大國優勢的中國,在拓展國內市場,構建國內價值鏈的同時,要辯證認識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利弊,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使自身經濟融入全球生產網絡,實現國內價值鏈與全球價值鏈的協調(見圖3),促進產業結構持續升級、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圖3:GVC—NVC協調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

注 釋:

①本輪產業轉移方興未艾,如下文所述,在產品內分工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跨國公司為核心的全球生產網絡,本文稱該輪國際產業轉移為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的國際產業轉移。

[1]張立建.兩次全球產業轉移本質探討: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視角[J].統計研究,2009,(10).

[2]劉友金,胡黎明.產品內分工、價值鏈重組與產業轉移:兼論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大國戰略[J].中國軟科學,2011,(3).

[3]Amdt,and Kierzowski,Fragmenta tio n:New Production Patterns in the World Economy[M].Oxford:Oxford U0 niversity Press,2001.

[4]世界投資報告(2009)[EB/OL].http://ww w.fdi.gov.cn/pub/FDI/wzyj/yjbg/default.jsp.

[5]劉廣生.基于價值鏈的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11.

[6]許南,李建軍.全球價值鏈研究新進展:俘獲型網絡的形成與突破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

F269.2

A

1002-7408(2012)03-0086-04

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11YBB237);湖南省教育廳項目(11C0758)。

李建軍(1978-),男,湖南寧鄉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部講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學。

[責任編輯:孫巍]

猜你喜歡
跨國公司分工價值鏈
“分工明確”等十四則
以跨國公司為載體提升城市國際交往功能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傳銷案件查處認定存在部門分工
談跨國公司知識資本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施工圖任務組織分工之經驗借鑒
Transnational com panies encouraged to set up R&D centers in Shanghai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