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聯合現代康復訓練對中風后肢體痙攣療效觀察

2012-11-13 08:40
中國醫藥指南 2012年10期
關鍵詞:痙攣中風康復訓練

金 曦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中風后約80%患者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主要表現在患側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痙攣。痙攣的肢體阻礙了患者的運動功能,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痙攣、降低運動障礙、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治療中風后遺癥的首要任務。針刺在治療痙攣方面體現出其獨特的優勢,成為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治療方法,現代康復訓練可以加速腦的側支循環,促進大腦皮層的可塑性發展?;诖?,本試驗根據交互抑制的理論為基礎[1]采用針刺拮抗肌側的穴位并聯用現代康復訓練療法與單純康復訓練療法進行臨床觀察,通過對2組療效的對比,以期探索出一種對中風后肢體痙攣更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將試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0例病例來源均為 (長春中醫藥大學神經內科)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的住院患者,臨床診斷符合199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起草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2],及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衛生部疾病控制局,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2007版)的西醫診斷標準[3],并經頭CT或MRI證實。臨床患者肌張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Ashworth痙攣評定級>0級,并且≤Ⅲ級的病歷為納入標準。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治療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54.26歲;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齡56.26歲。2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針刺治療取穴

針刺拮抗肌側的穴位,上肢穴位為曲池、外關、合谷、清冷淵、手三里。下肢取穴為殷門、委中、承筋、三陰交、太沖。采用提插捻轉瀉法。將平針快速刺入穴位,得氣后每穴行較強的提插捻轉手法1min。進針動作柔和,快速刺入皮下,根據肌肉豐厚度提插幅度1~3cm,頻率為60次/分,捻轉角度為(180°±10°),頻率為60次/分,以出現較強針感為度,出針快速。于針刺開始及中間各行針1次。

1.2.2 現代康復訓練

由我院專業康復師指導患者良肢位的擺放、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使痙攣的肌肉得到充分的牽拉、床上訓練法緩解軀干痙攣提高穩定性訓練及下肢痙攣的抑制訓練、坐位訓練法及從坐位到立位訓練法、步行訓練法、上肢功能訓練法等等綜合康復治療.

1.3 療效性觀測指標

①修訂的Ashworth痙攣評定。②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③Barthel指數(the Barthel index)積分。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于治療前后以及兩組之間評分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 果

兩組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比較見表1;兩組治療前后Bathel指數評分比較見表2; 兩組治療前后痙攣分級(Ashworth)比較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athel指數評分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shworth分級比較

3 討 論

中風后,由于中樞性運動抑制系統失調,使α運動神經元和γ運動神經元作用失衡,造成下級運動神經元過度興奮,從而產生痙攣[4]。中風偏癱后出現的肢體痙攣是中風常見的后遺癥,臨床表現為異常的運動模式,肌肉的痙攣,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運動功能。中醫將肢體痙攣歸屬痙病范疇,主要病機是氣血壅滯、筋脈失養、陰虛血少;或臟腑熱邪熾盛、邪擾神明。針刺人體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行氣活血的作用,古時曾有“用藥攻其內,針石攻其外”之說?,F代醫學證明針灸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可直接擴張血管,增加缺血區氧和血液的供應,改善血流變學,加速清除自由基,減輕對腦細胞的損害,還可有效的防止和減輕誤用廢用綜合征等[5]。針刺激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重組上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促進了新的運動傳導通路的形成,但是要想該通路的正常運行,還有賴于正確的運動模式的輸入。

科學研究證實,康復運動訓練可以加速腦側支循環的建立,促進病灶周圍組織及健側腦細胞重組和代償,并改善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反應性[6]。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在適當的環境中具有可塑性??伤苄杂匈囉趥魅氪碳さ拇嬖?,康復訓練是根據腦可塑性和功能重組理論,利用中樞神經細胞重組達到預防病理性的協同運動模式和誤用及廢用綜合癥產生的重要治療方法。即反復持續的康復訓練,采用臥、坐、站、走正常的運動發展程序,刺激各個運動通路的神經元,保持正常興奮和抑制過程,增加肌力、緩解痙攣,降低運動障礙,抑制異常模式,使之早期獲得隨意、協調和分離的正常運動模式[7]。通過本試驗療效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經統計學分析比較P<0.05兩種方法對治療中風后肢體痙攣均有效,兩組治療后經統計學分析比較P<0.05,治療組在痙攣程度改善上較之對照組效果為好,并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說明針刺聯合現代康復療法的綜合應用,可減輕肢體的痙攣程度,促進痙攣肢體肌力的增加和運動功能的恢復,對腦中風后肢體痙攣具有確切的治療效果。

本試驗方法即重視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又吸收了現代康復醫學的有效康復技術,取中西醫之所長,通過臨床驗證肯定了其療效。因此將針刺與現代康復二者相結合治療中風后肢體痙攣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

[1]戴紅.人體運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23.

[2]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S].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3(1):55-56.

[3]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0-33.

[4]陳新,陳越峰,茅敏,等.針刺結合現代康復技術治療中風偏癱痙攣狀態的臨床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3(1):27-29.

[5]王永炎,張伯禮.中醫腦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23.

[6]張紅智,汪濤,張云云,等.腦卒中恢復期干預措施研究近況[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09,6(3):241-245.

[7]劉少妮.綜合康復訓練用于促進腦卒中患者疾病康復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5): 65-67.

猜你喜歡
痙攣中風康復訓練
痙攣型偏癱患兒注意力與運動功能的相關性
多功能智能康復訓練床的設計與仿真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風
卒中后運動神經反饋康復訓練研究進展與前景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
根管治療意外治愈面肌痙攣1例
頭針加舌針聯合推拿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痙攣型20例
中風防治靈Ⅰ號、Ⅱ號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15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