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修辭對比及其文化分析*

2012-12-02 03:37陳麥池
外語與翻譯 2012年1期
關鍵詞:漢英習語比喻

周 娜,張 君,陳麥池

(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馬鞍山243032)

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修辭對比及其文化分析*

周 娜,張 君,陳麥池

(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馬鞍山243032)

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在比喻、對照等修辭方式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對其修辭異同進行文化分析,對漢英民族思維與文化的異同將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和領悟。

漢語成語;英語習語;修辭比較;文化分析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修辭與文化不可分割。這是關注語言的歷史傳承性、社會態勢及變遷和文化闡釋力等問題的文化語言學[1]的重要命題,在這一領域中,語音與文化、詞匯與文化、語法與文化的結合研究,似乎比不上修辭與文化的結合研究,可謂是修辭學研究的新穎視角、交叉研究和拓展領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2],有價值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成語以其形象、準確、鮮明、生動的表現力,成為最簡潔、最精煉的一種語言形式。尤其成語修辭方式的使用,使其成為結構固定凝練、修辭效果強烈、文化內涵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具有了形象、準確、鮮明和生動等特點,而其結構、寓意和用法又因具體文化環境的制約而不同。

為了弄清所要比較語言中成語單位的共性和區別,有必要采用對比成語學中從內容到形式、再從形式到內容的對比方法,不僅可展示每個被比較語言中成語的特點,而且可了解語言間的共性和每種語言所固有的特征[3],通過對比分析漢英不同的修辭方式,可更好地了解兩者語言文化的內在本質差異,這對語言學習和文化交流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4]。

一、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修辭對比

修辭是追求語言交際有效性的行為。狹義而言,修辭是對各種同義手段即語言變體的選擇[5],從廣義角度分析,修辭講究如何使用語言及其他文化符號交流,考察一切文化現象[6]。

修辭方式又稱修辭格,是為了提高修辭行為的效果而運用的組織語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成語不僅具有表意功能,而且使用修辭格具有了豐富的修辭色彩。在具體的語用環境中,成語根據表達和修辭的需要進行再思維、再聯想,產生了各種形式的創新結構并賦予其更為準確豐富的內涵,使成語的修辭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7],同時,為分析漢語成語和英語習語的文化內涵提供了確鑿的語料佐證和生動的案例素材。

(一)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總體修辭比較

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決定了不同的價值和審美取向,漢英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漢英思維方式的差異,制約于相應的歷史、文化、風俗和價值標準,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在修辭使用上差異明顯。

(二)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押韻修辭分析

為了提高口語的表達效果,漢英兩種語言都創造了適于口語表達的押韻修辭方法(Rhyme),其功能在于能夠產生一定的語言效果,聽起來比較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印象也十分深刻。

但在韻步、音步、節拍等音節排列的對稱性等方面,漢語成語采用單雙重疊式、雙音節式和四元并列式等押韻形式,而英語習語卻注重頭韻、尾韻和元音疊韻等特點。

(三)英語習語中的委婉修辭(Euphemism)

委婉是有標志性的常規語言的變異,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吉利話,委婉修辭在語言符號的所指與能指之間造成心理上的若即若離的效應,力圖用隱語、比喻、借代和縮略來掩飾生活中那些使人尷尬、惹人不快、招人厭惡和令人恐懼的事情,它是社會語言學的一種語言現象,帶有鮮明的社會文化心理標記表現出強大的交際功能。

委婉語所映射社會心理因素的特征,委婉修辭是社會文化和語言交際心理的全息胚。從言語交際的角度看,委婉修辭在本質上體現為一種間接的言語行為,是技巧性含意運用的一種方式,它負載一定的社會文化心理,目的在于表達說話人的意向含義。

在漢英兩種語言中都使用委婉修辭,且由于認知結構的相似性,表達也存在著一些相似性。但漢語委婉一般不認定為成語,而大部分英語委婉卻是習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對英語習語的委婉修辭分析過程中從側面理解英漢文化的異同。

在社會交際中,委婉語多用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以及社會敏感問題等方面。比如政治方面的industrial action(工業行動),industrial dispute(工業糾紛)和work stoppage(工作停滯)表示罷工;社會問題方面,call girl(應召女郎),B-girl(吧女)和sex worker(性工作者)指稱(妓女);日常生活方面,bad time(倒霉日子),monthly blues(每月抑郁癥),red devil(紅鬼)和Bloody Mary(血紅瑪麗)等近百種關于女性例假的委婉習語。

以死的委婉為例,英語可用die和death與之相對應,除了 go(去了)、sleeping(正寢,長眠,永眠)、end(壽終)、expire(天年已高)和depart(離開我們了)等詞匯外,英語習語用pass away(走),breathe one’s last(停止了呼吸,斷氣),to be with God和go to a better world(去西方太平極樂世界)等表達,就go to a better world這一習語,西方人信仰基督教,自然使用極樂世界的隱喻,而在中國受道教和佛教影響較深,故而使用諸如仙逝、登仙、圓寂和轉世等說法。

二、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修辭文化分析

成語修辭在內容上,也選擇了漢文化中的經典故事和精彩語句,無論使用哪一種修辭手法,都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從詞語錘煉到音節調整,到辭格運用,其實質都是文化的選擇。

從功能方面分析,成語具有概念、人際、語篇、文化、隱喻、認知和語用等功能[8],又具備跨文化傳播的重要價值,同時,通過對漢英成語差異的分析,提升外語學習興趣和跨文化意識[9],所以從文化共時角度考察成語的意象表征,有利于深化成語的認知語言學研究,進一步了解成語運作的認知機制,從而加深人們對語言本質的認識,也有助于更準確更恰當地使用成語,更充分發揮語言的表義作用,提高語言的交際效果[10]。

(一)成語比喻修辭的文化差異

成語借助某一具體形象來表達意義,以形象來比喻某個意義,這類成語在于揭示事物的特征,使所表達話語形象、簡練、貼切、具體、生動和含蓄,加強語言感染力,啟發豐富聯想。由于各個民族的自然環境、風俗習慣歷史和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漢英語中的隱喻成語也各有特色,漢英民族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現在習語中同一喻體形象所載的語義不可能完全相同。

比如殺雞取卵,與之相對,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是殺“鵝”取卵,再如力大如牛對as strong as a horse、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對as fast or as rapid as a hare、像熱鍋里的螞蟻對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噤若寒蟬對as mute as a fish、雨后春筍對spring up like a mushroom、疾風知勁草對A good pilot is not known when the sea is calm and the water is fair、守口如瓶對as dumb as an oyster;as silent as the grave;as close as wax等等。

(1)與社會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的隱喻成語。語言根基于多姿多彩的自然環境,因而各種語言便具有特殊的自然環境的色彩,比喻的產生也會受到氣候季節、地理位置、自然產物的影響,鍍上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的印記。正因為如此,英語語言中有著眾多的以水產、船只和航海比喻的成語,如fish in the air(水中撈月)、neither fish nor fowl(不倫不類)、cry stinking fish(暴露自己的缺點,拆自己的臺)、to have other fish to cry(另有所圖)、to drink like a fish(牛飲)、a case of crabs(失敗)have an oar in everyman’s boat(多管閑事)等,漢語未雨綢繆是說未下雨之前翻透桑田土地,修好門窗,比喻平時作好準備,而英語則用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修帆趁天晴)。

(2)表現出鮮明民族特色的明喻成語。漢語“一貧如洗”在英語中卻用 as poor as a church-mouse,as poor as Job’s turkey,類似成語還有:wet as a drowned rat(落湯雞)、slippery as an eel(滑得像泥鰍)、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頭騾)、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揮金如土)和as dark as pitch(一片漆黑)等。

不同的民族對一些動植物屬性的認識往往有異同之處,故而對一些動植物名稱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并出現了許多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隱喻現象,體現出傳統民族文化思想和濃厚感情色彩的差異。

龍是力量的象征和權威的化身,漢語成語中有望子成龍、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爭虎斗、生龍活虎、葉公好龍和畫龍點晴等;但dragon在西方人眼里是一種怪物,并與邪惡聯系在一起,如the old dragon意為魔王?;⒃跐h語中常用來比喻勇猛威武,如虎虎有生氣、九牛二虎之力、生龍活虎和虎背熊腰等,而英語則以lion象征著權力和勇猛,勇武大膽的英王查理一世被喻為lion hearted(獅心),也有險地的喻意,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于險地),lion in the way(危險的障礙),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相當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

漢語里有狗仗人勢、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貶義成語,而英語中對此卻褒多貶少,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和dog-like devotion(像狗一樣忠實);漢語中某些植物詞喻意深刻,有著英語無法比擬的獨特的感情色彩,漢語中柳與留諧音,象征情意綿綿,永不相忘,所以柳成為離別的象征,楊柳還可喻風塵女子、如水性楊花、花街柳巷和尋花問柳等。

(3)帶有宗教文化色彩的隱喻成語。英、漢兩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英語中出現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與之相應的是在我國影響極為深遠的佛教文化。英語習語引喻了只有西方人才熟悉的《圣經》中的人物,例如as patient as Job;as poor as Lazarus;as rich as Croesus;as old as Methuselah;as proud as Lucifer;as rich as a Jew,as wise as Solomon,as pleased as Pumch等等。漢語則有不少借用廟宇、和尚、佛等作比喻的成語,如粥少僧多、借花獻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臨時抱佛腳和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等等。

對照出自宗教經典、歷史典故或童話寓言的漢語成語與英語習語,兩種語言中中也有容易理解的殊途同歸的語言文化現象,例如,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惡有惡報),此處英漢語同指一個道理,因為佛教教義中將因善惡業而感到的苦樂果報叫做業報,善業有善報,惡業有惡報,干壞事必遭加倍報應;blow one’s own trumpet/horn(吹牛皮),佛源成語天花亂墜;Jonah’s gourd(約拿的蓖麻,喻朝生暮死的事物),佛經有曇花一現;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鐵盧)與敗走麥城。

而習語的語義和結構是相互聯系的完整一體,結構的不同,關系到語義的差異。習語用來作比的形象——喻體,深植于民族文化之中,研究習語的意義要考慮到喻體的文化意義及其形象轉化的原則。因此,在翻譯時采用英漢習語中常用的修辭手段既要保證符合民族的文化特點,保留習語的比喻、形象,又要兼顧到譯文的美化,使它符合某些習語的修辭形式,成為更易理解和傳播的東西,但譯者也不可勉強為之,以免以詞害意,以內容遷就形式[11],需要反復推敲,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方法,在保證忠實于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保持原習語的形象比喻、修辭效果,使譯文更加形象生動。

(二)成語比喻修辭的文化類似

強調語言的民族文化差異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各民族共同文化的存在,在漢英成語中比喻的文化共性[12],如To burn one’s boats/bridges(自斷后路),該成語很多世紀以來存在于幾十種民族的語言中,成為一個流傳廣泛的國際性的成語,除英語外,法語、德語、俄語中都有類似的表達法,在漢語中也有與之形義巧合的成語:破釜沉舟。

再如(as)thin as a stick和骨瘦如柴、(as)light as a feather和輕如鴻毛、in the same boat和同舟共濟、(as)bitter as gall和苦如膽汁、(as)cunning as a fox和像狐貍一樣狡猾、hang by a hair千鈞一發和 The Sword of Damocies、add fuel to the flames和火上澆油、know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和了如指掌、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和水滴石穿等。spend money like water和花錢如流水,但漢語也有揮金如土,(as)steady as a rock和堅如磐石,但英語也有as lean as a rake。

另外,英語中有crocodile tears(鱷魚眼淚)、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渾水摸魚)、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等,漢語也有一些與之相應的成語,如貓哭老鼠假慈悲、趁火打劫和口蜜腹心、貌善心惡等,但英文直譯也已進入漢語中。

根據其喻體和文化內涵,出現喻體相同,文化內涵相同(如lose face與丟面子;burn the midnight oil與開夜車等)、喻體相同,文化內涵不同(如pull somebody’s leg(開玩笑,愚弄人)和漢語的拉后腿卻是大相徑庭)、喻體、文化內涵相似(如add fuel to the flames與火上加油;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與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等),以及喻體不同,文化內涵相同(如a rat in a hole與甕中之鱉;like a cat on hot bricks與熱鍋螞蟻;tread upon eggs與如履薄冰等)。

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英漢兩種語言中不乏借用現象,漢語一些成語借自英語或其它西方語言,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雖然漢語中已有一箭雙雕與一舉兩得兩個與之在意義上基本相對應的成語,但一石二鳥仍被中國人使用,諸如橄欖枝(olive branch)、潘多拉盒子(Pandora’s box)、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斯芬克司之謎(Sphinx’s riddle)、酸葡萄(sour grapes)、火中取栗(to pull one’s chest nuts out of the fire)、鴕鳥戰術(to hide one’s head in the sand)、丑小鴨(ugly duckling)、諾亞方舟(Noah’s Ark)、替罪羊(scapegoat)、黑馬(Dark horse)、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捷足先登,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等等。

(三)成語對照修辭的文化分析

英漢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漢英思維方式的差異,而兩者思維方式的差異有直接體現在其寓言形式的各自獨特風格上。語言結構的特點是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和順序的特點相一致的,習語的結構特點反映了民族文化在差異,折射各個層面的文化現象[13]。

這是漢英對照成語次序顛倒的順序差異,其它對照成語修辭文化如數字差異的at sixes sevens(亂七八糟),in two twos(一轉眼),on second thoughts(再三考慮),Once bitten,twice shy.(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等;順序雷同的A near neighbor is better than a distant cousin.(遠親不如近鄰)和eye 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等,都反映出兩種文化的異同點。

表1 成語對照修辭順序差異

三、結語

通過對比分析漢英成語不同的修辭方式,可更好地了解兩者語言文化的內在本質差異,這對語言學習和文化交流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學習研究語言修辭,了解熟悉習語和俚語面語言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同時也應加強對學生有關語言的文化背景、文化信息和文化動態等知識的傳授,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1]蘇新春.文化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張炎蓀,于廣元.修辭與文化研究新趨勢論析[J].學海,2001,(6):169-133.

[3]田君.論成語對比分析的方法和原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49-51.

[4]黃慶斌.淺談修辭手法在英漢習語中的差異[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15(3):60 -61.

[5]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胡曙中.現代英語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7]趙冬生.英語成語的修辭資源和語用創新功能[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6):121 -122.

[8]張鎮華,等.英語習語的文化內涵及其語用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9]陳麥池,張君.論習語的跨文化差異及其傳播[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6(4):79 -80.

[10]蔣澄生,梁錦祥.試論成語中的意象表征[J].外語學刊,2007,(4):52-54.

[11]賈素芹,梁華.英語習語的修辭特點及英漢互譯過程中修辭法的運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23(1):99 -100.

[12]駱世平.英語習語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3]彭慶華.英語習語研究:語用學視角[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012-03-02

周娜(1981-),女,山東臨沂人,教師,碩士。

猜你喜歡
漢英習語比喻
比喻
買櫝dú還珠
漢英倍數表達形式比較及其類型學考察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攝作用
英語語塊在漢英翻譯中的積極作用
漢英文字的幽默修辭功能淺探
再析比喻義的“像……似的”
實用習語 話“鳥”
話“鳥”
習語自有WA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