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武術文化發展研究*

2012-12-06 18:24楊友峰
體育教育學刊 2012年6期
關鍵詞:水滸梁山武術

楊友峰

(菏澤學院 體育系,山東 菏澤 274015)

“水滸武術”也稱為“梁山武術”,是指山東梁山、鄆城、菏澤、東平等魯西南地區為中心并輻射全國的一種以民族傳統武術為運動形式,集強身、健體、格斗、娛樂為一體的傳統體育活動,“崇文尚武、義氣豪爽”是其獨特的文化特色。水滸武術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有著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千百年來,隨著小說《水滸傳》的廣泛傳播,水滸文化也突破了地域界限,走向全國。水滸文化所蘊含的忠君報國、匡扶正義的忠義精神;不畏權貴、奮起抗爭的反抗精神;愛恨分明、豪邁奔放的尚武精神,也深入人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逐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梁山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彪悍尚武的民風成為歷代群雄嘯聚,反抗壓迫反對剝削的地方;同時,又因其遠遠流傳的武術文化,成為中華武術的發祥地之一。在梁山民間習練武術、武槍弄棒活動相當普遍,每到夏、冬農閑時,當地農村群眾便自發的組織起來,在一起習練武術,切磋技藝。夏天在大的場院里,冬天就挖一種地窯——一半在地下,一般在地上,既保暖,有透氣,在農村習武之風隨處可見。自有史料記載以來,武術就是深受魯西南一帶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傳統活動。至今在梁山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喝了粱山的水,都會伸伸胳膊踢踢腿。山東的梁山、河南的少林、湖北的武當、四川的峨嵋被中國人稱為中國武術的圣地,1982年水泊梁山被國家確定為中華武術四大發祥地之一??梢娏荷皆谥袊湫g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梁山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圣地之一,其悠久、燦爛的武術文化源遠流長,享譽海內外。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水滸武術”作為山東著名非物資文化遺產之一,也像全國許多民間文化遺產一樣,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下,其生存與發展面臨著諸多的問題。

1 水滸武術文化的成因

地域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若隱若現地浸染著生活在特定地域中的每一個個體,不僅影響著人們的話語方式、生活習性等行為習慣,而且影響著人們特定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道德風尚等深層的社會心理。水滸武術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有其明顯的地域性特征。

1.1 水滸武術文化產生的地理背景

梁山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古稱良山?!渡綎|通志》云:“漢文帝第二子梁孝王常圍獵于此,死后葬于山麓,遂易名梁山?!彼髡頋崂朔瓭L的黃河,東瀕清澈潺緩的京杭古運河,南有鄒魯故國,孔孟之鄉,北臨八百里水泊遺跡東平湖,山水交錯,湖河相連,港汊縱橫,氣勢磅礴。清代曹玉珂在《過梁山記》中稱梁山“險不在山而在水也”。這里歷史悠久,古今文明,夏商時期就有先人稼穡漁獵,繁衍生息,漢代為皇家獵場,梁孝王常到此圍獵,隋唐時期是頗有聲望的佛教勝地,武則天東巡時曾兩次駕臨梁山蓮臺寺,五代后黃河多次潰決,大水注入山腳,形成八百里水泊;北宋宣和年間,宋江結交天下英雄好漢,憑借水泊天險,嘯聚山林,替天行道,聲震天下;元代中期,黃河南徙,梁山泊日趨干涸,遂成良田;明清文人雅士輩出,水滸文化聞名于世。獨特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使粱山武術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黃河文化、齊、魯文化的熏陶和滋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的技術特點,體現出濃郁的齊魯文化特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1.2 悠久的尚武傳統

春秋末期,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創建的儒家學派對中國武術發展方向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鬃訌娬{“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其所辦學校既是教育機構又是習武場所??鬃右远Y、樂、射、御、書、數等六藝為教育內容,是將武術項目列為教育訓練內容的最早的文字記錄??鬃犹岢挛渚?,孔子將“知、仁、勇”作為修身中的最高境界,“知者不惑,仁者不優,勇者不懼”??鬃游奈浼鎮涞慕逃枷肜砟?,促進了中國“武”與“文”的結合。

春秋戰國時,“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施行“寓兵于農,兵民合一”的政策,從而使齊國空前強大。自此群眾尚武的風氣盛行,大大促進了梁山武術的快速發展,《茍子·議兵》中就有“齊人隆技擊”之說?!稘h書·型法志》亦云“齊閔王以技周強”。在這里發現的漢代畫像石中,就有大量描繪格斗、摔跤、擊劍情形的畫面,而且在當地也出土了大量的漢代的劍、矛、戟、槍、戈、弓、箭、盔甲等,這些都可以反映出當時境內武術活動繁榮的景象。魯西南地區屬于黃河沖擊平原,歷史上黃河在此多次泛濫,這里的人們飽受黃河文化的熏陶,人民性格質樸、豪放、粗獷、堅韌、不屈不撓。生活在大平原里的人們,由于往來方便,守望相助。特別是生活在黃河沖積平原地區的人群,在共同抵御黃河災害過程中,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自古以來,就養成了團結、合群的良好風氣,培育了濟困扶危、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道義重于金錢,榮譽重于生命,即所謂“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種地方精神正是由于受到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生產方式與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形成。兩千年前的司馬遷在《史記》里就熱烈地歌頌了這種精神。而以“誠實、守信”為基礎的義氣與豪爽,是《水滸傳》中英雄們的最大特點,經過了漫長的歲月的積淀,水滸英雄誠信為本的思想,義氣、豪爽的性格作風,已深深浸入到人們的血液里,影響著水滸故鄉人們的言行,成為當地人遵循的最基本的傳統道德。

2 梁山武術的形成與發展

根植于齊魯大地梁山武術,在它的發展、形成過程中,深受齊魯文化合時俗、務實際的影響,不僅具有包容性,而且具有開放性、創新性的文化特征。梁山險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群雄嘯聚之地,梁山武術在汲取百家之長的基礎上又獨具特色,自成體系。因此,梁山武術不僅融合了古水泊傳統拳,而且融合了少林拳、武當拳、峨嵋拳等等,集眾家所長,不斷發展,千錘百煉而成。梁山拳功現在較普遍流行的有:長袖拳、燕青拳、子午門功夫、少林拳、梅花拳、陰陽掌、八卦掌、佛漢拳、洪拳、二郎拳、猴拳、醉拳、番子拳、水滸拳、天罡氣、太極拳等等。

長袖拳是當地最古樸的拳術,相傳為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孫臏為防身自衛而創立了“長袖拳”,此拳至今在梁山境內北部廣為流傳。秦漢之后,當地武術的傳授主要與宗教練功、民間會黨活動及武科舉應試有著密切的關系。北宋末年,宋江眾義士在練兵作戰中創出了水滸拳;宋江等好漢被害后,經常與梁山好漢切磋武藝的梁山北部六工山建福寺方丈園通禪師,把他們的后人接進六工山加以保護,一些幸免的水泊英雄武松、燕青、時遷、林沖等好漢也紛紛到建福寺出家為生。與該寺方丈園通禪師反復研習,取長補短,探討印證,形成了中國梁山子午門功夫之雛形。至今,梁山子午功夫已傳至第21代掌門人。梁山子午門功夫,是梁山武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拳術。

宋末元初,觀城(今屬河南范縣)人李志常是道教全真北七子之一的丘處機的掌門弟子。在歷史上觀城屬菏澤,道教系統的武術流派在菏澤得以流傳李志常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屢犯中國沿海地區,在梁山、鄆城一帶廣授少林拳法的梁山法興寺主持西竺禪師曾親自率三千余僧兵奔赴山東沿海,為戚繼光指揮的抗倭斗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洪拳原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元代僧人覺遠請拳師白玉峰入寺傳授洪拳,清末僧人淳綿(28代人)將此拳傳于任恒太(河南清豐縣人),再傳傳給菏澤西北朱樓村人朱孝章、朱風君,后在菏澤、梁山廣為流傳,至今已傳至37代。炮拳原是佛教峨眉派拳法,清代菏澤安興鄉尹樓尹師傅(綽號尹二猴子)師從河南張風理學藝,然后在梁山、菏澤、曹縣、成武等地傳授。早在清朝中期,梁山民間就有人習練太極拳。

武舉考試也是推動梁山武術的傳授、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自初唐興武舉,武術私塾(館、棚)即在民間逐漸流行。由于應試武科考試需耗費巨資購置場地、馬匹、裝備,聘請教師,一般人家負擔不起,故有“窮文富武”之說,為應武科考試而設的武學,一般以家庭為單位,自聘家庭教師。菏澤一代有尚武的傳統,相對來說,武學較多。魯西習武風氣與武舉人數的關系可以證明這一點。據《中國武術人名辭典》載,本區(梁山原屬菏澤市)各縣市僅清朝科舉中武狀元2人,武榜眼2人,武探花1人,武會元1人,武進士23人。魯西武舉的比例遠遠高于全省的平均數“1851~1900年,魯西武、文舉的比例是 1.22:1 魯西南是 2.38:1,而整個山東省則為 057:1?!绷x和團和大刀會正是從那些武舉比例最高的地區產生的。魯西的尚武傳統使得該地區內的習武團體普遍存在。

民間會黨活動對武術的流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民間會黨是帶有宗教色彩的民間秘密團體,自元代末年以來多次在蘇、皖、冀、魯、豫發動武裝起義。清代末年菏澤地區成為會黨活動的中心地帶,各種會黨民目繁多,民間會黨活動主要面向廣大的基層民眾,由于當時社會廣大民眾飽受滿清政府壓迫,因而促使廣大下層民眾積極加入會黨組織,以求精神寄托和保護。各民間會黨大都以設拳場、練習拳術為主要活動方式,他們為擴大自己組織的影響力,在練武活動中,特別重視武術的實用功能——格斗技擊價值功能,以吸引更多的群眾加入自己的組織??陀^上促進促進了武術的發展,豐富了武術的內容,紅拳、梅花拳、洪拳等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拳種異彩紛呈。由于各種拳種之間的的競爭,一方面促使各武術門派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武術水平,另一方面武術水平的提高又吸引更多的人們加入到習武的活動中來。菏澤會黨活動歷經官府多次鎮壓,但斗爭的火焰未曾熄滅,從而為本地武術活動的廣泛開展奠定了基礎。

民國時期,全國各地紛紛組建“國術館”,一批梁山武術名家紛紛受聘到各級國術館,一方面為梁山武術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武術人才。他們很多人后來都走上了保家衛國的抗日戰場,立下了顯赫的戰功。在這期間梁山北20余里代廟村的常丙章、常丙義兄弟被青島國術館聘為教習。梁山南4km的姜莊續貞為被聘為“汶上縣國術館教習”,并任該國術館副館長,姜莊現存的石碑上,還有關于此事件的記載。在此期間,梁山一帶民間習武之風空前活躍,并出現了一批“武術之鄉”、“武術之村”。梁山武術的發展也隨之進入了一個高潮時期。

3 梁山武術發展中遇到的困境與機遇

由于歷史的原因,梁山武術門派林立,各具風采,別具一格。不同的拳種分別流傳于不同的鄉、村。為提高梁山武術的競技和武德水平,推動梁山武術的健康發展,1982年9月梁山各拳派代表、政府體育部門負責人組織成了梁山武術協會。1994年中國梁山第二屆國際水滸文化節上,少林、武當、峨嵋、梁山四大發祥地的武術精英們,齊聚梁山,在中華武術“四大門派”邀請賽上,同場競技、各展英姿,這在中華武術史上還是開天辟地的第一次。20世紀90年代中葉的這次“四大門派”精英聚會水泊,為傳統的梁山武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一個百年不遇的良好契機。自從上世紀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在與現代文化的交融中,不斷發生著變化。城鎮化的發展使人口不斷向城集中,體育健身、體育娛樂的多樣化使人們的體育觀念和體育消費模式有了更多的選擇,各種簡單新奇的健身方式撲面而來……伴隨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快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現代體育的飛速發展和“競技武術”的一支獨秀,西方強勢文化不斷滲透和侵蝕,廣大民眾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也必然受到劇烈的影響和改變。伴隨著傳統武術文化賴以發生和繁榮的農耕文明與宗法社會的土壤逐漸消弱、消失,我國一些傳承千年傳統武術門派在一些地方逐漸萎縮、甚至消亡,傳承千年的梁山武術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與危機。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西方的強勢文化對我們的民族文化已構成了強烈的沖擊,“延續民族血脈、守護精神家園”成為全社會的共識。2004年8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批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并于2011年制定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標志著我國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時各級政府設立了相應的機構。由于傳統武術的現狀和他在中國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在各級政府正在制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武術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目前,水滸拳已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山武術(子午門)已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使梁山功夫更好的傳承下去,梁山于2011年11月2日,開始建設水滸博物館,同時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正積極向上級文化主管部門申報梁山功夫(子午門)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央視《水滸傳》的熱播,全國又掀起了一股水滸熱,“品水滸,游梁山”。當地政府在發揚光大梁山武術的同時,應立足獨特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積極推動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在大力推動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把分散于全縣各處的武校集中在一起,集中展示以水滸英雄命名的各種拳法,如武松醉拳、燕青拳、李逵板斧等,以不斷增加梁山武術的觀賞性,吸引更多的游人,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突出梁山景區獨特的水滸武術文化內涵,繼承和弘揚梁山武術文化,梁山正在建設水滸文化博物館。同時充分發揮各種社會力量,積極搜集和整理武術資料和文物,成立梁山武術研究院。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武術文化生存的農耕文明與宗法社會的土壤逐漸消消失,但是梁山武術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應當而且必須得到保護,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在大力發展旅游業時,不能把傳統武術僅僅作為一個旅游項目,而應當把保護和繼承梁山傳統武術當做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業來做,積極發揮傳承人的傳承自主性,鼓勵傳承人繼續招徒授業,努力挖掘傳統武術的經濟價值、教育價值、和娛樂價值等。

[1]劉富順.水滸武術文化的探析及理性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8):47.

[2]郭守靖.齊魯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07.

[3] 張志雷.《水滸傳》中的武術文化[J].荷澤學院學報,2011(4):36.

猜你喜歡
水滸梁山武術
童說水滸——項目式美術課程設計的探究
中華武術
江西采茶戲中的梁山調腔系音樂考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論武術與軍事的結合發展之路
老外學武術,疫情也攔不住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車展:最容易忽視的五款亮點產品
梁山車展零部件:順應市場,技術全面升級
胡澹三維場景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