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發揮保險在社會防災減災體系中的作用

2012-12-14 04:06李哲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減損保險人被保險人

李哲

【摘 要】 我國幅員遼闊,地質與氣候變化十分明顯,是個多災之國。保險作為一種經濟手段,它不僅具有對災害損失實施有效補償的機制,而且具有督促檢查和指導投保人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功能。本文通過分析保險與防災減災相結合的原則,對如何發揮保險在社會防災減災體系中的作用提出幾點建議,以期通過本文的闡述為實現保險的社會危險管理功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保險防災減災防損社會穩定

1. 保險與防災減災相結合的原則

保險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原則是指訂立保險合同的雙方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減少或消除風險發生的因素,從而降低保險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保險法基本原則。具體而言,保險防災減災的前提是雙方基于合意訂立保險合同;主體是保險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達到保險防災防損的預期效果;客體是保險人承保的保險標的;主要內容是為防止和減少保險標的損失而采取的各種措施。

2. 保險在社會防災減災體系中的作用

2.1減少實際損失

投保人、被保險人參加保險并不意味著其希望發生保險事故,他們參加保險的行為僅是為了在萬一發生事故后能夠在保險公司的幫助下及時有效的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在大多數保險條款中只規定了對于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損失的經濟補償。而保險事故一旦發生,很多隱性的損失,如因停產、不能及時履約等原因造成的損失卻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補償。通過加強保險中的防災防損工作,減少事故的發生,可以更大限度的保障被保險人的利益。

2.2節約社會資本

保險事故的發生導致社會財富的損失,雖然個人的某些損失可以通過保險得到經濟補償,但就整個社會而言,社會總量是減少的。保險防災防損通過調查分析、檢察監督、提供技術支持、采取安全預防措施等多種手段,降低事故率、縮小損失范圍,節約社會資本,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

2.3維護社會穩定

保險業具有社會風險管理職能,由于業務的特殊性,其承擔了較其他行業更多的社會責任,被業界稱為“社會的穩定器”。長期以來,損失補償被認為是保險最重要的功能,對促進經濟增長和保障社會穩定起到重要作用。但有些損失是無法通過經濟補償彌補的,就像人死不能復生。做好防災防損工作,提高社會認識風險、應對風險、控制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比經濟補償更為根本,更符合保險的精神,有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筆者認為這也正是保險被稱為“人類文明發展至此最佳之制度”的深層次原因。

3. 采取有效措施,發揮保險在社會防災減災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3.1保險公司要加強與社會防災減損部門的溝通和合作

保險防災減損是社會防災減損組織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保險公司以其獨特的經營性質和技術力量,必將在防災減損工作中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保險人一方面要注重加強與各專業防災部門(如消防、安監、氣象、防汛、公安交警等)的聯系,并積極派人參加各種專業防災部門的活動,如公安消防部門對危險建筑物的防災檢查、防汛指揮部對防汛措施的落實檢查、安監部門進行的安全檢查等;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保險公司的信息、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優勢,向社會提供各項防災減損服務、風險評估服務、事故調查服務、災情信息服務和安全技術成果推廣服務等。只有做到與社會防災減損部門通力合作,才能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擴大保險人的社會影響。

3.2加強保險防災減災的宣傳與檢查

長期以來,我國的保險覆蓋面不寬,國人的風險防范意識總體還比較淡漠。保險人應運用各種方式進行防災減損宣傳,向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宣傳防災減損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識普及防災減損的知識。在適當的條件下應面向全社會開展防災減損的宣傳工作,如在學生中開展如何應對火災、地震等緊急狀態,如何預防交通事故的傷害等。

保險防災減災的檢查,一般主要以所承保的單位和個人為對象。具體的做法主要有:第一,要善于與防災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借助于行政力量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風險狀況進行檢查,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建議;第二,要配合企業的主管部門,根據企業的行業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檢查;第三,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對某些技術性強、技術要求高的投保單位進行重點防災檢查;第四,保險人在承保前應對投保單位進行風險查驗,尤其是對一些重點防災企業。通過防災減損的檢查,發現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保險人要及時向被保險人提出整改意見,并在技術上予以指導和幫助,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在接到重大保險事故通知時,應該迅速趕往事故現場,直接參與搶險救災,以防災害蔓延并妥善處理好殘余物資。

3.3加強防災減損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保險防災技術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通過制定保險條款來體現保險防災減損的精神。一般的財產保險合同條款均從多個方面來均衡被保險人的行為。例如,為了抑制被保險人購買保險后產生的心理變化而使得被保險標的風險增加,保險人可以運用免賠額或者比例賠償來規避此類風險;保險人可以通過施救費用給付條款或優惠費率鼓勵被保險人防災減損。另外,保險合同條款中明確被保險人有維護保險標的安全的義務,被保險人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消防、安全、生產操作、勞動保護等方面的規定。在保險責任的制定上,注意防止道德風險,如對于被保險人的故意行為造成的損失,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要求被保險人在保險標的危險增加的情況下需要履行通知義務等等。第二,保險公司通過設立專門的保險防災減損技術研究機構,或者資助其他相關的研究機構進行防災減損的技術開發和研究。應允許我國的保險公司從每年的稅前利潤中提取一定數量的防災減損專項研究經費用于防災技術的研究開發,這些防災減損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不僅使企業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在社會上獲得良好的聲譽,達到經濟社會效益的雙贏。

對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研究是防災減損的一項重要內容,與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休戚相關。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地震、洪澇、臺風、干旱、風雹、雷電、高溫熱浪、沙塵暴、地質災害、風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災在我國都有發生。我國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近年來發生的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澇、2006年重慶和四川特大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澇、2008年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更是給我國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鑒于對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研究具有公益性和基礎性的特征,中國保監會應該統攬全局,整合保險公司的資源,加強與社會防災減損部門、科研機構的合作,把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工作作為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抓緊抓好,以彰顯保險的社會危險管理功能。

總之,在保險行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充分發揮防(減)災、防損職能不僅是保險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也是一條減少理賠案件,保證企業利潤的捷徑。

參考文獻:

[1] 《社會地震保險制度的提案》(日)橛內孝英.

[2] 《我國開展地震保險的必要性、有利條件、模式選擇》朱建鋼.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理賠事業部)

猜你喜歡
減損保險人被保險人
合作社成了『糧保姆』每公頃地減損500斤
節糧減損,講好中國“糧”言
科學減損就等于綠色增產
論被保險人對代位求償權的義務
最小化破產概率的保險人魯棒投資再保險策略研究
聯合生存概率準則下最優變損再保險研究
保險金屬于遺產嗎
賦予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必要性分析
再保險人適用代位求償權之法理分析
試論我國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保護之不足及完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