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如何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

2012-12-14 04:06毛磊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成品油定價原油

毛磊

【摘 要】 成品油價格走勢是現代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它既與日常民生息息相關,也與國家戰略緊密相連,復雜多變,重大敏感。因而,如何在深刻理解政治社會兩個基本維度、充分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博弈市場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符合經濟運行本質規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引導其更好的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 成品油定價機制

成品油價格走勢是現代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它既與日常民生息息相關,也與國家戰略緊密相連,復雜多變,重大敏感。因而,如何在深刻理解政治社會兩個基本維度、充分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博弈市場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符合經濟運行本質規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引導其更好的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1. 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形成與現狀

1998年以來,隨著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能源集團的戰略重組,以市場化為導向,我國原油、成品油價格管理體制經歷了3個階段的演變:一是1998年6月后原油、成品油價格初步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階段;二是2000年6月后國內成品油價格完全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階段,即國內成品油價格隨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相應調整;三是2001年11月后國內成品油價格接軌機制進一步完善階段,主要內容是由單純依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石油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①

與歷次調整相伴,我國成品油價格也經歷了幾番引人矚目的波動,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令人期待、呼之欲出。經2008年各方充分醞釀,2009年5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簡稱:《辦法》),以政府權威部門文件調整的形式正式確立了我國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抽絲剝繭,《辦法》中的要點可概況為:(1)原油價格由企業參照國際市場價格自主制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之間互供原油價格由購銷雙方按國產陸上原油運達煉廠的成本與國際市場進口原油到廠成本相當的原則協商確定。(2)國內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3)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2. 現行機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辦法》的政策基點是改變了過去和成品油接軌的規定,直接和國際原油接軌,通過選擇某些標準原油,如布倫特(Brent)原油、迪拜(Dubai)原油和辛塔(Cinta)原油的價格作為基礎,然后計算其到中國的到岸價格,加上港口費用、煉廠加工費用及各種稅收,初步確定煉油廠的出廠價格,再計算流通成本并后推確定零售價格。

但是,從實際運行情況看,現行機制飽受“漲快跌慢、漲多跌少”的質疑,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缺乏透明度。目前成品油定價原則上以國際原油價格為基礎,但計價公式并沒有公布所有的參數,到底參考的是哪一個國際原油(布倫特、迪拜、辛塔)的市場價格抑或權重多少不明。同時,國內原油的加工平均成本、利潤率、流通稅費均只是概括數字,具體參數也不明晰。

二是現行的22個工作日和4%的波動幅度并不是唯一的參考依據,市場化改革不夠徹底。每次油價上調,往往強調考慮通脹及歷史原因而沒有上調到位;每次油價下調,反復強調煉油虧損,因而使得每次調價都難獲得民意支持。

三是調整頻率過長,跟不上市場步伐。例如,“22個工作日”的計價周期較長,導致調價時間滯后;再如,“4%”的變化率不合理性,原因是當成品油價格上調時,市場會緊隨零售終端迅速補漲到位,而成品油價格下調時,市場價格往往緩慢回落,且難以達到下調幅度。定價機制實際上加劇了價格的過快上漲,進一步縮窄了批零價差。②

3. 完善的思路與對策

當下,考慮到中國成品油博弈的復雜環境,最好最務實的選擇是在不斷完善現有機制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平衡各方利益且廣為接受的相對完善的機制,最終走向市場定價。

第一,最大限度的實現定價機制透明化。關鍵是實現透明的定價機制、透明的能源企業成本和公平有效的能源價格補貼;需要尊重定價機制,同時致力于有區別的、直接的能源補貼設計;進行有目標、有步驟、有時間表的主動漸進性改革。

第二,長遠上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應與成品油流通市場的改革同步推進。通過價格信號引導合理消費的同時,打破相對壟斷、形成一個競爭更加充分的市場,在競爭中倒逼煉油企業降低成本,使價格進入更合理的區間。

第三,技術操作上進行革新。一是縮短計價周期,如將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即兩周左右的時間;二是更改掛靠原油種類,保留布倫特、迪拜,去除實際較少參照的辛塔,引入阿曼原油現貨及美國紐約商交所原油期貨“WTI”;三是定價機制中可引入第三方國家媒體定期發布調價信息。同時,如專家所言,定價機構應逐步完善全國各地的價格監測,對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供需狀況做及時采集,然后結合國內整體物價水平選擇調價時機與調價幅度,并與各地監管部門建立更密切聯系,防止超價銷售的現象發生,合理疏導三大油企與民企間的資源流通。③

注釋:

① 參見畢曉龍著:《中國原油定價機制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2頁。

② http://finance.chinatradenews.com.cn/html

/news/2012/0515/6963.html

③ http://finance.chinatradenews.com.cn/html

/news/2012/0515/6963.html;http://news.hexun.com/2012-05-17/141511599.html。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第一紀檢監察中心)

猜你喜歡
成品油定價原油
成品油出口下降19%
成品油管道運行優化的研究進展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權頁定價勘誤
石油成品油銷售業務發展的一些思考
基于分層Copula的CDS定價研究
放開我國原油進口權的思考
“1噸原油等于7.33桶”的來龍去脈
幫爸爸定價
成品油市場回顧與展望
自主定價基本不可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